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良点了点头,向周仓示意了一眼。

    诸葛瑾见那二人神神秘秘的,料想必有机密之事,顿时便起了兴趣,但见颜良转过头来时,又忙作醉意熏熏之状。

    “子瑜啊,你慢慢喝,本将出去解个水,排一排肚子陪你接着喝。”

    “将军请自便。”

    颜良便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带着一身的酒气步出了书房外,未几,诸葛瑾便听到有声音从外传入,正在同颜良说话,而且那个声音还颇是熟悉。

    诸葛瑾见无旁人在场,便起了刺探之心,遂也起身,蹑手蹑脚的凑到了门边,侧出半只眼去一看,不由心头一震。

    那同颜良说话之人,正是吕范。

    “这个叛徒,不知他在和姓颜良的说些什么,我且细细听一听,回江东之后可报与主公……”

    念及于此,诸葛瑾便猫起身子,竖耳偷听。

    “主公,周郎说了,他已经秘派人潜伏在秣陵,一旦瞅准时机,便会将孙绍秘密的接往皖口。”

    听得吕范这番话,诸葛瑾神色立时一变。

    孙绍是谁,诸葛瑾岂能不知道,那可是已故讨逆将军孙策的遗子。

    周公瑾为何要把孙绍秘密接到皖口?吕范又为何要报知与颜良?难道周公瑾和颜良之间有什么联系不成?

    一时之间,诸葛瑾的脑海里涌起了诸般疑惑。

    “周郎也是,他想据淮南自立便是,何必非要拥立孙绍那小儿为主,这岂不是自找麻烦。”

    颜良一语,如一道晴天霹雳,瞬间把偷听的诸葛瑾劈得是外焦时嫩。

    诸葛瑾万万不敢相信,周瑜竟然存有自立之心,而且还要拥孙绍为主。

    那孙绍为孙策之子,从法理上来讲,当年孙策死时,完全可以立自己的儿子为江东的继承人。

    只不过,孙绍当时还年幼,孙策为了顾全大局,不得已而传位于弟弟孙权。

    眼下孙权虽掌权已久,但孙策作为江东开拓者的地位却不容置疑,周瑜若是凭借自己的威望,再加上孙绍这个法理上的江东继承人,如若自立,倒确实能与孙权分庭抗礼。

    “公瑾他为何要如此?”

    心情震怖的诸葛瑾,又惊又疑,脑子里闪现出一个巨大的问号。

    “周郎生平只服孙伯符,当年伯符将军去世时,他本就有拥立其子之心,只是碍于伯符将军临终遗嘱,方才改为拥立孙权。谁料孙权才能平庸,致使柴桑一投损兵失地,把江东陷入了覆没的危境,周郎对孙权已是失望之极,故才要重新拥立孙绍为主。”

    门外的吕范,仿佛知道诸葛瑾在偷听一般,很快就给出了诸葛瑾想要的答案。

    此时的诸葛瑾,方才是恍然大悟,明白了周瑜为何要拥立孙绍,背叛孙权。

    可是,即便如此,周瑜为何又要勾结江东的死敌颜良呢?

    诸葛瑾的脑海里,再次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疑问。()

第四百四十三章 告密者() 
“孙权这碧眼儿,除了会玩弄权术之外,确实无甚长处,你要这么说的话,本将就懂了。”

    颜良也对孙权充满了轻视。

    顿了一顿,颜良又道:“周郎想拥立谁,本将管不着,但他想让我跟他化敌为友,跟他息兵,那他又能给本将什么好处?”

    吕范笑道:“周郎说了,他将拥立孙绍,据江北淮南之地自立。如今江东主力,尽在周郎之手,只要主公答应将来不向淮南进兵,周郎就拥兵自守,任由主公发兵去攻取三吴之地。”。。

    偷听到这里,诸葛瑾心惊胆战之余,不禁恍然大悟。

    怪不得周瑜要勾结颜良,原来是想借颜良之势,成自立之业。

    这也难怪,以颜良如今的实力,孙权合淮南和江东整个扬州的实力,方才能勉强的应付。

    倘若周瑜一自立,扬州二分,实力大受削弱,颜良便可将孙权和周瑜各个击破。

    所以周瑜才要勾结颜良,以不干涉颜良攻取孙权所据三吴为条件,换取颜良不对他割据的江北之地进攻。

    “好吧,只要周郎不阻挠我攻灭孙权,全据长江,他爱拥立谁就拥立谁,本将容他割据淮南便是。”。。

    “那范就尽快前往皖口,跟周郎说明主公的意思。”

    “嗯,去吧。”

    吕范正待要走时,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抬头向着书房中看了一眼。

    诸葛瑾还以为吕范发现了自己,吓得是浑身一颤,赶紧将身子缩了下去。

    “有一件事,范不知当讲不当讲?”吕范小心翼翼道。

    “但说无妨。”颜良摆手道。

    吕范眼神示意了一下书房,低声说道:“那诸葛瑾乃孙权一手提拔,对孙权必是忠心耿耿。主公此番放此人回去,无疑是又为孙权添了一个帮手,所以范以为何不干脆……”

    吕范并未直言,却将手将横在脖间,作了一个杀头的动作。

    窗格处偷看了诸葛瑾,瞬间吓得身形一颤,一股恶寒迅速袭遍全身。

    “好你个吕范,你我好歹同僚一场,就算你今归降了颜良,也用不着如此心狠手辣。要置我于死地吧,可恨”

    诸葛瑾咬牙暗骂,一颗心已是紧绷之极,生恐颜良答应。

    而门外的颜良,却是冷笑了一声。“诸葛瑾不过一庸才也,何足挂齿。正因他是孙权的死忠。本将才要放他归吴,借此来迷惑孙权,以为周郎争取时间。”

    吕范这才恍然大悟,拱手赞道:“原来主公还有此深意,是范短见了。”

    听得这话,诸葛瑾才长松了一口气。两条差点发软的腿,方才是艰难的停止了打战。

    这时吕范已拱手告辞,颜良转身向着书房这边回来。

    诸葛瑾反应也快,赶紧猫着身子。三步并作两步的坐回了座上。

    当颜良回到书房时,诸葛瑾已是举杯豪饮,一副贪杯将醉的样子。

    颜良那佯醉的眼眸中,悄然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冷笑。

    “子瑜,让你久等了,来,咱们接着喝。”颜良马上也恢复了醉态,摇摇晃晃的走了回来。

    一屁股没坐稳时,还不小心撞翻了几个杯碟。

    “本将真是醉了,与子瑜对饮,果然是喝得痛快啊。”颜良笑哈哈的自嘲道。

    诸葛瑾也跟着醉笑,心中却暗自嘲讽:“这姓颜的果真是狡诈,还在我面前装,哼,你当我不知道你们的阴谋吗,很好,你演戏,那我就陪你演。”

    念及于此,诸葛瑾便佯作大醉,醉得比颜良更厉害。

    又是几巡酒过,诸葛瑾已是醉到不省人事,烂醉如泥,颜良也醉得差不多了,遂是叫将诸葛瑾送回馆舍去休息。

    被抬走的诸葛瑾,嘴里还在念叨着听不清楚的醉话,心中却已暗松了一口气。

    目送着诸葛瑾被抬走,颜良那一身的酒意旋即消散,转眼形容已恢复了冷静与从容。

    这时,吕范才从旁边转出,拱手道:“主公,不知属下方才的配合,主公可满意。”

    “你这场戏演得很好。”负手而立的颜良,点头赞道。

    吕范面露欣慰,却又不解道:“恕属下愚钝,主公让属下演这出戏,似乎是想离间孙权与周瑜的关系,可那二人也非泛泛之辈,只凭诸葛瑾一人之词,只怕孙权没那么会轻易相信。”

    “信与不信,咱们就静看好戏吧。”颜良脸的上浮起了一丝诡秘。

    次日,颜良如约放走了诸葛瑾。

    屹立船头,回望着柴桑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之中,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诸葛瑾,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倘若周瑜当真有些野心,那主公的形势岂不危矣,幸亏上天保佑,让我误打误撞,探听到了颜良和周瑜的阴谋,我得速速赶回秣陵,将这些惊天之事报与主公才是……”

    思绪滚滚之际,那一叶扁舟已顺流而下,向着江东飞驶而去。

    ……

    千里之外,秣陵的军府中,孙权枯坐在那里,脸上写着复杂的表情。

    此刻他的心情,可谓是几分欢喜几分忧。

    欢喜的是,颜良终于撤兵了,江东所受的威胁就此骤减,他终于可以喘一口气,抓紧时间恢复实力,以待将来的报仇。

    忧的却是他的爱将周瑜。

    尽管保住皖口,逼退颜良,周瑜功不可没,但近来皖口方面的心腹,却传来消息说,周瑜近来跟颜良一直书信往来,相谈甚欢。

    据说,颜良在信中还将周瑜和其兄孙策相提并论,声称是看在周瑜的面上,才决定息兵修战。

    孙策是谁,那可是他孙权的兄长,江东真正的开拓者,说起来。他孙权不过是个坐享其成的二世祖罢了。

    而周瑜,却跟孙策亲如兄弟,那是跟孙策并肩而战,一起开拓江东基业的大功臣。

    孙策与周瑜相提并论,倒也并非不可。

    只是,心腹却又回报,周瑜对于颜良的这番评价,并没有予以否认,反而是甚为自傲,俨然是坦然受此评价。

    周瑜的这般反应。却让孙权感到心里边很不爽。

    而且,最近江东民间的舆论,也让孙权感到了一丝隐忧。

    柴桑一败,孙权在江东士民间的声望大损,江东子民们对他们主公的能力。深深的产生了质疑。

    相反,周瑜于危难之中挺身而出。成功的保住皖口。逼退颜良,却使周瑜在江东的声望,一时大盛。

    几次微服出巡,孙权都听到秣陵街头的人们,正以何等崇拜的语气,谈论着周瑜的功绩。在那些人的口中,周瑜简直成了拯救江东于危难之中的英雄。

    而且,街头巷尾中还有传言,说是周瑜想借着逼退颜良的巨功。拥兵据淮南而自立。

    虽然诸般种种,只是传闻而已,但却让孙权内心之中渐生焦虑不安。

    军府大堂中,孙权起身踱步,往来于那空旷的大堂间,眉头紧锁,思绪滚滚如潮。

    “周公瑾,周公瑾……”

    孙权的口中,反反复复的默念着这个熟悉的名字,正是在权衡着什么。

    正当狐疑之际,堂外侍卫忽然来报,言是诸葛瑾归来了。

    “子瑜!”孙权吃了一惊。

    当初诸葛瑾出使武陵,协助沙摩柯对付颜良,不是因为兵败,为颜良所擒的么?

    可现如今,诸葛瑾又如何能平安归来。

    孙权原来焦虑的思绪,顿起惊奇,忙是令将诸葛瑾传入相见。

    过不多时,但见一人风尘仆仆的步入了堂中,孙权举目看去,不是诸葛瑾又会是谁。

    那诸葛瑾几步上前,拜伏于阶前,愧然叩首:“诸葛瑾有负主公重托,愧见主公,请主公治罪。”

    诸葛瑾自称请罪,显然是因沙摩柯兵败,自己被擒之事,觉得有愧于孙权。

    孙权忙是亲下阶来,将诸葛瑾扶起,笑着宽慰道:“武陵失败,乃是蛮人无能之故,我岂会怪罪于子瑜。再者,子瑜你为颜良狗贼所擒,宁受杖刑也不背叛于我,如此忠义之举,我更当嘉奖你才是。”

    诸葛瑾不肯归降于颜良,挨了三十大板的事,孙权自然也曾听闻。

    因是有吕蒙、凌统等先后降颜,如今好容易有诸葛瑾这么一个“忠贞”之士,故是孙权此前就曾对诸葛瑾大贺赞赏,将之树为臣子们学习的楷模。

    孙权的大度,让诸葛瑾甚为感动,当他抬起头来时,已经是感动的眼泪汪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