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南方诸国亦是不可不防,海州方向将驻扎一支十万大军,严密监视南方诸国动向。还有永恒国,需调集西域驻兵,随时防备永恒的倒戈。
此战预计半年时间拿下整个天云,以减少对国内民生的影响。待到大军休整半年后,将继续用兵南方诸国,拿下整个西南土地。只要一切顺利,则中原四面将再无他国环绕。
罗毅讲完后,众人总算了解到了天华今后两年内的目标。如果不出意外,天华将再次开疆拓土,增加半个中原大小的土地。这也难怪此次会议,会有如此的大紧迫感,众人还未从统一中原的喜悦中缓过来,便要继续投入征服扩张的大业之中。
(本章完)
第786章 长期国策()
接下来,林逸凡针对天华统治如此辽阔的疆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提出了几项建议。
其一,仿照原东胡五京制,在天华设立五都。其中华原城作为国都而存在,其余皆是陪都。分别是原东阳京都设为东都,海州靖海城立为南都,西域刹沙布罗城设为西都,草原天狼城设立北都。各部分别派遣所属官吏,组建陪都小内阁机构,命名为行部参政,代表内阁,巡察各区数州事务。但无专断干扰各州长官之权,而是传达并监督内阁下达政策,在各州间的执行情况。
其二,在不动摇国本的情况下,开建京城直通南北西三陪都的主干驰道,以及通向各州支线驰道,以利于兵力的运送投放速度,同时也能加强国内各地百姓的联系,有利于加大商贸交流。
其三,推行族群融合之策,鼓励各族通婚。禁止各族沿用旧族名号,全部归类于华族,推行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影响各族在衣食住行,全方位向中原靠拢。同时,各族拥有的优秀文化,中原亦要兼收并蓄,纳入中原文化体系。
其四,持续推进移民政策,通过百年时间,以中原之民,填充四边荒芜之地,使四边区域之民,中原华族人口需占主导数量。
其五,编修包括各族在内的文明史,厘清各族上古源流,全部统合进入华族史。
对于林逸凡提出的这五点建议,众臣忍不住一阵惊呼。便是这第一条,就让众人争论不已,各州长官对于此举,基本持反对态度,谁也不愿自己管辖的地方,还有一个更高的机构在那里指手画脚。
但是内阁各部却对此十分支持,他们长居与京城,对于边远区域的管辖,向来都是力不从心。否则也不会增设诸如安抚使,都护使以及总督之类的,掌握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而五都制以及行部参政的建立,便能派遣各部得力手下,驻扎于各地,查验各州郡执行内阁政策的力度和效果,远比临时派遣的巡察使强多了。
随着天华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稳定,诸如安抚使,总督之类的职务,必然要慢慢撤销。各州州牧将成为一州之内的最高民政官员,其对朝堂内阁颁布的法令,见解不一,各地风情不同,即不能照搬照抄朝堂政令,亦不能对内阁政令进行歪曲和懈怠。因此,就有必要留驻一批能够贯彻内阁政令的官员,对其进行纠正和指导。
对此,各州长官当即向林逸凡提出针对此制的种种疑虑,林逸凡也一一给予回应。他表示,该行部参政的权力只有察纠之责,而无干涉各州执政之权,但凡有发现各州出现偏差缺漏之举,只能发函建议,敦促整改。若是再不行,则上报内阁,由内阁做出裁决。该行部机构与各州级别同等,绝无越权之可能。
经过林逸凡一番剥析,众人这才勉强接受。毕竟这行部的权利,比之如今的安抚使,总督的权职小多了。以其接受这些封疆大吏的管辖,还不如接受行部参政的一些监督,至少再也不用受人指使,而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了。
于是,在众臣的附议下,五都制和行部参政终于得到确立,将在今后几年里,进行建立和完善。
至于第二条,众人倒是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不过却一致建议,修建驰道,至少要等到平定天云之后,国内恢复亏空后,再行建设。毕竟,修建驰道,虽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一旦修成,却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从此之后,中原与四边的交流将更进一步扩大,无论是民生还是军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掌控这万里疆域,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至于三四条,更是不用说,如今的天华其实正在推行这些政策。不过如今既然被陛下提出来,必然是要成为今后执政的主要政策,将成为今后国策的主调之一。
天华一改前朝较为单一族群属性,在不断的扩张中,吸纳了许多族群,势必要对其进行融合,使之成为华族一员,从而根绝其异族成分,纳入华族体系之中。唯有如此,天华在边蛮之地的统治,才能得以巩固。特别是第四条,当中原华族在边蛮之地占据人口优势,文化优势以及武力优势,则各族之人只能在三大强势的侵袭下,渐渐丧失其民族特性,融入华族文明之中。
而第五条就让众臣有些费解了,如果只是编修史书,这完全没有问题。既是是编修各族史书,这也不是难事。可要将各族历史,整合进华族史,这就十分困难了。毕竟各族渊源各异,而且大多对上古之事,知之不详,根本无法说清其本源所在。
对此,林逸凡冷笑道:“诸位,如今我中原幅员万里,在那西域以西,其人种与我东方相差甚远,固然非我同族。然我中原人与草原人,漠北人,东阳人还有南方诸国以及永恒人,皆是黑发黑瞳,肤色黄白,若是不从服饰语言判断,诸位能够看出多少同异?诸位难道就没有想过,为何我东方人与西方人的相貌差异如此之大?而东方各族之间,为何相貌如此相似?“
众臣闻言,不由陷入一片深思。便是连其中的一些异族官员,也皱起了眉头。
林逸凡望着陷入一片沉思的众臣,沉声道:”朕曾看过一些史书和古籍,华族在上古之时,出自于华胥氏,此为华族正源所在。但诸位可能忘了,在一些古籍中,就指出了,华胥氏出自于昆仑,东迁而至华原。昆仑之处何在?虽历代先贤所注不一,但大致不离沙州以永恒高原这块地方。昆仑者,神山也,终日白雪覆盖。这除了在永恒高原之上,又能是哪里?诸位且想一想,为何我中原与各族信仰,皆是上苍?不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曾是离天最近的人,才能感受到天的宏伟广大,进而对其顶礼膜拜。“
众人顿时有些懵了,怎么一下子就扯到了永恒高原上了?难道华族是从苦寒的高原上下来的?这怎么可能?
(本章完)
第787章 伪造史书()
“怎么?诸位不信?”林逸凡咧嘴一笑,心中暗想,其实我也不信,不过为了千秋大计,只能胡说八道了。“其实上古神话中,已经给予我们很多启迪了。比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者,上古水神也,而今中原大河之水,皆从高原而下,因有不周山顶住天河漏洞,才使得江河不至于泛滥。可当不周山被撞碎之后,天河倾泻而下,导致天下一片泛滥,生民百不存一。后来女娲堵住了天河漏洞,方才使天下重归安宁。”
“试问,当时天下万民死伤惨重,是不是只有生存在高原之上的华族先民,保存了一些人口,才得以繁衍生息,不断壮大?而高原因为不周山的倾倒,已经变得不再适宜居住,迫使华族先民,不得不走下高原,向四方迁徙。”
“结果一批人选择继续留在高原,成为了永恒人,另一批人东迁,定居于华原,于是便逐渐形成了华族,在此期间,又有族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断迁徙他处,渐渐的形成了今日草原各族,以及南方各族。还有一支迁徙到西域,与当地异族通婚,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西域人。“
随着林逸凡说完信口胡掐的话,众人都沉默了。他们当然不会觉得陛下说的是真的,那些上古之事,历代先贤都弄不明白,陛下又怎么可能知道。虽然知道这是陛下胡说的,但众人不得不思考其所说的背后意图。
就在这时,郭怀理站出来,高喊道:”陛下英明天授,洞彻古今,臣等终于知晓,我华族本源之所在。天华如今所做的,并非征服之战,而是为了统合华族种群,归于一家。从此以后,东方各族,俱是华族先民一脉,血浓于水,同根同源。“
众人微微一怔,继而恍然大悟,赶紧纷纷附议。他们不得不佩服,陛下此策实在高明。若是能够编写出这样一本史书,将之教化万民,假以时日,便能使各族再无隔阂。只是众人心中忍不住要想,陛下如此篡改史书,真的好吗?
林逸凡见状,不由大喜,当即望向郭怀理,“郭大人,编撰史书的重任,便交由你们教务部主持,由辩嵇先生以及韩桐先生,两位宗师为主编,共同撰写华族通史。“
“臣遵旨!”郭怀理大喜,连忙拜道。
辩嵇先生与韩桐先生相视一眼,眼中不由流露出一丝迟疑之色。但身为臣子,他们只能躬身道:“臣等遵旨。”
林逸凡似乎看出了两位先生的心思,在大会结束后,便命人前去传旨,将两人带往偏殿。
“臣辩嵇(韩桐),拜见陛下。”两人来到偏殿,当即躬身拜道。
“两位先生免礼,赐座。”林逸凡含笑道。
待两人坐定,林逸凡便问道:“两位先生似乎因为编撰史书一事,心有芥蒂?”
两人闻言,不由相视一眼,陛下果然看出他们的心思了。
于是,辩嵇先生便拱手问道:“陛下,臣等虽知道编撰华族史,意在笼络同化各族百姓。但身为士人,如此生搬硬套,粉饰历史,臣等实在羞于提笔。,还望陛下恕罪。”
林逸凡闻言,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朕也知道如此做,确实为难两位先生了。不过两位先生德高望重,由你们主笔,方能使天下百姓信服。故而,朕只能将此重任交由两位先生了,实在对不住。”
“陛下言重了,臣等不敢当。”两人闻言,当即吓了一跳,“只是,陛下,臣等还有疑问。陛下方才所言,看似在情在理,实则漏洞百出。后世之人,必然能够从中找到破绽。我等身负骂名倒是无所谓,可陛下身为圣主,必然会因此事而染瑕疵,这代价实在太大了。”
“哈哈,背负骂名而已,值什么?”林逸凡忍不住大笑道,“只要能够让各族认同我华族之名,朕不介意充当一个骗子,欺骗世人千百年。倒是两位先生,身负贤名,只怕后世,要跟朕一样,遗臭万年了。”
“陛下尚且不惧污名,我等又岂是爱惜羽毛之辈?”韩桐苦笑道。
“两位先生能够不计小节,而成全大义,朕深感佩服。”林逸凡郑重的说道,“此次编撰史书,两位务必要将各族与我华族连接一起,此事关乎未来长治久安,是维持如今庞大的疆域的关键。朕希望,即便我天华将来衰亡了,草原和西域,依然是华族的土地。未来新朝建立之后,还能继续巩固当前的疆域,不至退缩至中原这一隅之地。“
辩嵇与韩桐两人眼中流露出敬佩之意,望着林逸凡感慨道:”陛下所谋乃华族万世基业,臣等不及也。“
接下来,林逸凡便将自己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