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出产一种叫做骢的战马,其体形要高过突厥所产胡马近两尺,奔跑速度也远胜之,论耐力与突厥胡马不相上下,最宜于用作军中战马。如果殿下信得过在下,在下愿前往吐谷浑,为殿下求购一万匹骢马,以补军中不足。”
“依你此说,购买一万匹骢马,需花费几何?还有,本王日前接到西疆军报,吐谷浑已发兵侵扰河西,眼下正与我大隋处于交战的状态,你又如何保证能从其境内购得一万匹骢马,顺利带回云州?”杨广不待阴行功把话说完,就接连向他提出了两个问题。
阴行功倒是没有想到吐谷浑与隋朝正处于交战状态,略一犹豫,随即想到倘若自己帮杨广解决了这一难题,从今往后就能摆脱张衡对自己的压制,直接攀附上杨广了,便鼓起勇气答道:“在下原与吐谷浑商人打过交道,向知其重利轻义,相信只要舍得花费钱财,就不难从他们手中购得骢马,并顺利带回云州交与殿下。只是,按在下两年前了解到的行情,一万匹骢马至少也得花费两万段绢帛”
“两万段绢帛倒也不算多,我现在就可以拔出两万段绢帛供你购买战马所用不过,这笔开支最终不能从军费里列支行功,你看能不能从白草山的收益中凑出这两万段绢帛来,用做向吐谷浑求购骢马?”杨广沉吟着,改用商量的口气问阴行功道。
阴行功爱宠若惊地急忙答道:“行功只是替殿下打理平陵白草山而已,殿下只须吩咐一声,再多的绢帛,行功也拿得出的。”
“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打算何时动身赶往西疆?”
“事不宜迟,明日一早即可动身。”
“好。倘若你真的能从西疆带回一万匹战马补充军用的话,行功,今后你就不必回江南去了,暂留在长安王府办差吧。明日我再调二百名军士归你节制,从军资中先拔给你两万段绢帛供你携往吐谷浑购马之用,如何?”
阴行功带领二百名乔装成平民百姓的隋军军士,携带两万段绢帛于次日一早离开云州,跋涉千里,于半个月后进入了吐谷浑境内,每遇难事,便不吝使钱来解决,居然颇为顺利地从吐谷浑商人手中求购到了六千匹骢马,并与对方签订了三月后再买六千匹的契约,在驻守西疆边关隋军的帮助下,于一个多月后顺利将首批购到的六千匹骢马带回了云州,交给了晋王杨广。
杨广大喜,当即履行自己的承诺,派人前往广陵知会张衡,正式将阴行功调到了长安晋王府当差。
阴行功为向杨广表示自己做事有始有终,报经杨广允准后,亲自赶回平陵,设法凑齐了购买战马所需的两万段绢帛带回云州,补上了军资亏空,更加博得了杨广的欢心,一喜之下,遂答应了阴行功的请求,同意将他名下的“茂昌行”迁往帝都长安。
由此,阴行功开始走上了发迹的道路。
第353章 染干被逐()
虽然阴行功能够顺利地从正与隋朝交战的吐谷浑境内购买到数千匹战马,但吐谷浑王子伏允与西突厥大可汗达头密谋发动的对陇右、河西地区的入侵仍迫使杨广不得不留在云州,调兵遣将,加以认真应对。
西疆的战事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开皇十九年的四月初夏才告结束,杨广的故交好友,隋原州刺史李浑率领两万隋军将侵入隋境的吐谷浑军队赶回了其国内,北路则由上开府张定国率领三万兵马抵挡住了西突厥的进攻,力保西北边疆无虞。
然而,就在西疆战事临近结束的时候,从长安转来云州的一封紧急军报却大大出乎杨广的意料,以至于他看罢这份军报后,当天就将西疆军务的善后事宜委托给杨素主持,自己则带着三百骠骑护卫匆匆离开云州,直奔并州疾驰而去。
原来,这份紧急军报是镇守并州的汉王杨谅派人送回长安,向隋高祖杨坚禀报了东突厥国内发生政变,俟利、俟斤兄弟二人联合反对启民可汗染干的势力已将染干驱逐出突厥境内的消息。
杨坚接报后立即命将这份紧急军报转送至云州,并传下口谕,命杨广火速赶往并州,会同杨谅一同应对北境发生的变故。
云州至并州一千多里的路程,杨广率领骠骑营三百将士策马一路疾驰,仅有了三天的时间就抵达了并州。
杨谅和启民可汗染干一同将杨广迎入并州总管府议事厅,二人详细向杨广介绍了东突厥国内政变的经过。
杨素虽在云中草原以攻对攻,将达头可汗率领的突厥主力部队逼回了西突厥,但老谋深算的达头派出的另一支军队则从漠北绕道东进,悄悄进入了东突厥境内,并与俟利、俟斤兄弟取得了联络。俟利二兄弟既得到了外援的支持,遂趁启民可汗离开突厥可汗牙帐所在地都斤山,前往白道州与杨谅定期会晤的机会,悍然发动了政变,在西突厥援军的呼应下,俟利兄弟率领三千叛军一举攻占了白道州,等到染干省悟过来朝中发生政变时,白道州已控制在了俟利兄弟手中,染干无奈,只得仓皇逃到雁门关,向汉王杨谅求救,企图借助隋军的帮助重新夺回白道州,迅速平定国内叛乱。
可是,就在杨谅接到染干的求救,准备率领兵马出关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了河北道治下十多座粮仓同时起火被焚的消息,不得不亲自赶往定州等地主持救火,因此便错过了发兵帮助染干平定国内叛乱的最佳时机。
“粮仓被焚,目前确知的损失有多大?”杨广深知朝廷费数年之功在河北道治下兴建的这十几座粮仓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当着启民可汗染干的面儿就向杨谅问道。
“十多座粮仓被焚毁的程度不一,其中尤以定州境内的两座粮仓受损最大,储存在这两座粮仓内的粮食几乎被全部烧掉了。”
“薛世雄现在人在哪里?”杨广不便直接指责杨谅,遂沉着脸问道。
“薛尚书目前正在幽州主持追查粮仓被焚事件。”年仅二十岁的杨谅怯生生地答道。
“如今关外的情形如何?俟利兄弟是否已控制了突厥国内的形势?”杨广接着问道。
“我前几天才从定州回来,回到并州后遂派出两万兵马出关对白道州发起了猛攻,但却未能攻破城池,据斥候报回的消息,俟利兄弟已返回了都斤山,白道州城内的守军很可能换成了西突厥派来增援的人马,所以才有如此强的战力。”
“西突厥的援军?可汗,据你判断,俟利兄弟急于返回都斤山,意欲何为?”杨广对杨谅所说的白道州城内守军换成了西突厥增援兵马略感意外,转向染干问道。
染干四十出头的年纪,白面长须,面目和善,倒有几分儒生的气质,他与杨广两人是老相识了,听杨广向他问及目前国内形势的判断,便径直答道:“俟利、俟斤兄弟早有不臣之心,这在朝中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本汗因念及他兄弟二人也是先汗的手足,沙钵略可汗的血脉,故而才隐忍他兄弟二人至今。料想他兄弟二人对此也应有自知之明,所以才会在发动叛乱后急于返回都斤山稳定朝局。据此,也可推断出朝中众臣多数或许还不了解白道州发生的一切。”
“嗯,据可汗所言,能否可以得出以下判断:暂时俟利兄弟还不敢冒险公开发动叛乱,已将可汗逐出国境的消息,换而言之,他们尚没有把握说服众朝臣接受叛乱的事实?”杨广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
“应当如此。”
“阿谅,你有何打算?”
“二哥既受父皇信任,自云州赶来主持处置北境事务,小弟愿听从二哥号令行事。”杨谅话里话外似乎透露出对杨广从云州赶来会同他一并处置东突厥国内发生的变故多有不满,冲杨广拱了拱手,说道。
杨广对此并不介意,遂以钦使、太尉的身分对杨谅说道:“如此,就请你拔给我两万兵马,明日本王当亲率兵马出关迎敌。同时,关于粮仓被焚事件,还望你亲自主持,尽早查清出系何人所为,将纵火嫌犯缉拿到案。”
杨谅听杨广如此部署,分明将自己排除在了平定东突厥国内叛乱以外,虽心怀不满,但也知道,扶持已逃亡在外的启民可汗重新回国执政是件极难做到的大事,凭自己之能为,只怕很难做到,倒不如将这一难题甩给杨广,自己还可减少些责任,所以便没再提出异议,点头答应了。
当晚,杨广又单独会晤了启民可汗,十分详尽地向他询问了东突厥朝野的形势,特别是了解了突厥国内有多少军队可能倒向俟利兄弟等情况,直到天近三更时分,在送走启民之后,才悄悄唤过郭衍,向他吩咐道:“与李靖取得联络,命他从速赶到白道州城外来见本王。”
第354章 晋王的威名()
待到次日,杨谅早早地就调来了两万兵马,列队于并州北门外,准备跟随杨广出关收复白道州。
带队的不是别人,正是前南陈朝中数一数二的猛将,前文书提到过的萧颖儿的父亲萧摩诃,时任汉王府司马,兼并州总管府兵曹参军。
说起这位萧摩诃将军的过往经历,咱们还要再啰嗦两句:
早在开皇九年间,隋高祖杨坚决意伐陈,任皇次子,晋王杨广为帅,尚书左仆射高颖为元帅长史,分兵三路,共发大军五十余万渡江攻陈。
偏偏在这个当口,南陈后主陈叔宝看中了萧摩诃的夫人顾姿儿,并在贺若弼、韩擒虎率领的两路伐陈先锋已突破大江天险,攻至大江南岸这一天,瞒着萧摩诃悄悄将顾姿儿接入宫中同宿。结果导致萧摩诃临阵闹起了情绪,早早地便在建康城外的蒋山做了隋军的俘虏,很快归降了隋朝。
后来,顾姿儿虽在逃回浙东老家后不久,就被“雁巢”首任关自在(对“雁巢”名义上的副首领,实际上的大首领的特定称谓)高青莲基于报复曾出卖“雁巢”五千兄弟的继任关自在顾盼儿的目的,指认为了他的继承人,并由此导致了顾盼儿自尽身亡。顾姿儿本人也在不久后被李靖从海上生擒,自江南押送回长安受审,最终被处以了斩刑。
然而,萧摩诃在归降隋朝后,却是竭忠尽智报效朝廷,先后为隋朝平定江南叛乱、抚绥江南出了不少好主意,他本人因此也和周罗喉等南陈降将一道受到了重用,早在数年前就调到汉王杨谅府上担任了司马一职。
杨谅之所以指派萧摩诃带队跟随杨广出关收复白道州,实则是有他个人考虑的:杨广果能率军收复白道州,迅速平定东突厥国内叛乱,萧摩诃既是他汉王府中的司马,又做为领军大将,自然到时也少不了他汉王杨谅的一份功劳:万一事若不成,他也可将责任全部推到二哥杨广身上,确保自己不会受到父皇的责罚。
杨广倒是对杨谅指派萧摩诃担任领军大将,随自己出关迎敌十分满意,认为杨谅毕竟年幼,虽和大哥杨勇感情颇深,但在国是、公务上面还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没有给自己暗中下绊子,遂在率军出关的一路上与萧摩诃会商了收复白道州的具体战法,于当晚即率军抵达了白道州城外,安下了营寨。
在杨广的授意下,隋军在抵达白道州城外,安下营寨后,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接连三天向城内发射了数千箭枝。
白道州城内的百姓在街头巷尾捡起隋军射到城里的箭枝,才发现这些箭枝箭头都已被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