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风飞扬-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世基诏命在身,也不与杨弘谦让,率先步入正堂,面南背北站定,这才展开圣旨,向跪伏于面前的杨广正式宣谕道:“钦命,晋王杨广接此诏后速返长安,暂由河间王杨弘代掌其职。广陵总管府长史张衡暂不必回朝,仍留广陵协助杨弘抚绥江南。”

    杨广接过圣旨,请虞世基和杨弘在上首落了座,方陪笑问道:“请问诏使,不知父皇此时传诏小王回朝,所为何事呀?”

    虞世基略欠了欠身,拱手答道:“下官离京前,圣上曾交待下官向殿下说明事情的原委。所以,殿下即便不问,下官也是要说的。陛下此次急召殿下回京,乃是因近来突厥朝中两特勤(特勤为突厥官名,其职掌大约相当于隋朝的尚书仆射)俟斤、俟利图谋篡逆,勾结了西突厥达头可汗起兵三十万东掠,意欲取启民可汗而代之,陛下欲任殿下为帅,亲统大军出关征讨达头。”

    杨广听罢,微微皱了皱眉头,伸手从案上拿起刚接到的那份紧急军报,递给虞世基,说道:“诏使请看,交州李佛子叛军日前悍然攻占了雷州,小王正打算召集群僚会议平叛事宜,王叔恐对江南、岭南形势不甚了了,能否宽限三两日,容小王详细部署罢岭南平叛事宜,再随诏使回朝面圣?”

    虞世基仔细看罢军报,与杨弘交换了个眼神,拱手向杨广说道:“圣上既下诏命,下官以为,晋王须当奉诏从速回朝才是。至于岭南平叛一事,圣上已经采纳晋王此前所上奏章,拟册封洗夫人之幼孙冯盎为石龙郡太守,同时下诏敦促冯喧及早发兵征讨李佛子叛军,有河间王代您主持岭南平叛相关事宜,料无大碍吧。”

    杨广却摇了摇头,向虞世基和杨弘二人说道:“李佛子麾下叛军虽不足万人,小王先前也以为,无须劳师远征,只须动用驻守岭南之官军一部,即可一举歼灭之。可据今看来,事情远比先前所料想的要复杂。此前,小王已派府中都事参军诸葛颖出使扶南国,向其国王申明,决不容许其接纳李佛子叛军,而其国王却以交州地近扶南,本非我大隋疆域为由断然拒绝了我之要求,今日又接到这份紧急军报,李佛子麾下的商氏兄弟不但仅率两千兵马就攻占了雷州,而且公然打出了‘杀尽胡人,恢复汉人江山’的旗号,在短短十几天内,便聚拢了数万兵马,此事殊不可等闲视之啊!”

    虞世基本是江南人氏,听杨广说到商氏兄弟打出了“杀尽胡人,恢复汉人江山”的旗号时,不由得紧锁双眉,点了点头,说道:“不瞒晋王,下官近一年来也曾听家人说起过,江南有人在暗中煽惑,将生长于大江以北之人一概视做胡人,欲赶尽杀绝,却没想到有如此多的百姓为其所惑,竟公然投奔了叛军。”

    杨弘在一旁听到此处,忍不住开口插言道:“投奔叛军的不是只有数万人吗?阿么,你尽管奉诏还朝去吧,老夫亲统大军十万南征,不信就杀不光这些胡汉不分的南蛮。”

第317章 宣示胡汉分际() 
杨广敏感地望了虞世基一眼,急忙提醒杨弘道:“王叔,父皇命您来接替侄儿,是为抚绥江南的,可非是要您统军出征的。仅仅指望兴师问罪,只怕难以令江南百姓心服。此事须当另作打算。”

    杨弘经杨广提醒,方意识到虞世基也是江南人氏,遂冲他歉然笑了笑,不再坚持了。

    “北境突厥向来是我大隋的心腹大患,北境不宁,祸及关中根本,所以,下官仍以为,晋王还应及早奉召还朝,至于岭南平叛之事,自有下官会同河间王一并妥善处置的,晋王无须牵挂。”虞世基对杨弘要杀光南蛮的说法并没太过介意,而是坚持劝杨广及早动身返回长安。

    杨广沉吟移时,方冲虞世基拱手说道:“诏使,小王以为,若不向江南千万百姓宣示清楚胡汉之分际,即使动用官军弹压下李佛子叛乱,不出数月,自当还会有王佛子、张佛子继续打着‘杀尽胡人,恢复汉人江山’的旗号煽惑民心,为非作乱的。所以,能否请诏使宽限一日,容小王拟写出一份向江南百姓宣示胡汉分际的文告,并请王叔代为颁告江南各个州县,以正视听,收民心,方为治乱之根本。”

    杨弘听得似懂非懂,还未开口说话,虞世基已冲杨广赞道:“晋王此举高明,如此江南民心可安矣。”

    当日,杨广遂取消了群僚的紧急会议,单单传请张衡、诸葛颖两位身边的智囊前来,三个人凑在一起,由杨广提供思路,张衡拾遗补缺,诸葛疑执笔润色,花费了整整一夜的工夫,草拟出了一份颁示江南百姓的宣示胡汉分际文告,由杨广于次日拿着这份文告来征求虞世基和杨弘二人的意见。

    杨弘行伍出身,于文墨一道本是外行,自然提不出什么像样的意见来。而虞世基反复将杨广等人连夜拟写出的这份文告看了一遍又一遍,口中不时喃喃地说道:“嗯,晋王在此份文告中首先讲明,晋虽代汉,却未能广施善政,遂致使五胡乱华,衣冠南渡,造成了南北分治长达三百年,同为汉裔骨肉,却为一道大江所隔,滞北之汉人迫于生计,不得不与胡人互通婚姻,以图世代繁衍,实则道出了如今南北妄指北人为胡人的由来,确乎该当如此;

    继而又提及,三百年来胡人屠戮汉人,已几近使我汉人到了灭种的地步,其间虽有冉魏一度勃兴,杀胡兴汉,却终为胡人所灭,难以维系长久,反倒是我历代华夏先贤传留下来的坟章典籍、诗书礼仪,吸引得胡人衣我汉衣,食我汉食,习我汉话,承继了秦汉两代的衣钵,因此,凡受我教化之胡人,实则已属汉人之列,不应再将其视做胡人。而虽是汉人血裔,却生长于异境,未受过一丝汉人教化之人,则当属胡人,实非汉人也。妙,妙,妙。

    晋王首倡以教化而非血裔区分汉人、胡人一说,实令下官感到眼界顿开,毛塞顿开啊!”

    杨广睁着一对熬得通红的眼睛,听虞世基念叨了半晌,都是些赞赏这份文告的话,忍不住提醒他道:“诏使,小王总觉得这份文告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可一时又思索不出其中还缺少些什么,素闻诏使乃江南才子,还请不吝指正一二,以共襄此举。”

    “晋王高才,远非下官能望其项背呀!”虞世基爱不释手地捧着这份宣示胡汉分际的文告,对杨广说道,“不过,依下官想来,这份文告中只写到依教化划分胡汉,似乎意犹未尽,不妨将我大隋立朝以来,圣上所行之索貌阅,授民田;修律令、兴科举、废时弊、倡教化等种种善政罗列补充其中,既可向江南百姓宣示教化之具体含义,又能要那些为叛军所惑之人知晓朝廷为抚绥江南所实施的诸种善举,不知晋王以为如何?”

    “诏使所说甚是,小王当依诏使所言修定补充这份宣示文告。”杨广立马起身要走,却被虞世基拦住了,微笑着说道:“殿下,下官出身江南,深知江南名门世家颇为看重文章才华,素闻殿下诗才高旷,文才隽永,能否命人抄录殿下一二首佳作,附于这份文告之后,以使江南衣冠之家得以瞻仰殿下的文彩,更有利于收揽民心呢?”

    杨广不假思索地摇头谦辞道:“区区无聊遣兴之作,不中以入君子高士之法眼,还是算了吧。”

    虞世基似是已料到杨广会拒绝他的这一提议,便目视杨弘,含笑不语。

    杨广唯恐耽搁了回朝的行程,马不停蹄地召集张衡、诸葛颖等人,依照虞世基提出的意见,在宣示胡汉分际的文告中加进了第三块的内容,罗列出了自开隋以来实施的诸种仁政、善政,并明确指出,自平灭南陈,恢复南北统一以来,天下已由三分、两分成为了一统,无论东西南北,俱是大隋的子民,俱应遵奉大隋天子为天下共主,方能泽被天下苍生,给黎民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而若仍心存胡汉之分,听信奸人鼓惑,一味地倒行逆施,终将自取其辱。

    虞世基在杨广动身回朝以后,遂通过张衡找来了杨广的几首诗作,命人与修定的宣示文告一并抄写出上百份来,请河间王杨弘下令颁示江南各个州县,用以向江南百江广泛宣示依教化,而非应依血裔区分胡汉的理念,标准。

    不出一两个月,这份宣示胡汉分际的文告就传遍了江南、岭南的各个角落,长期生活在大江以南的百姓们通过这份洋洋上千言的宣示文告,才对五胡乱华以来滞留北方的那部分汉人数百年来世代的艰辛以及依靠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同化了相当一部分胡人,实现了汉胡交融共存的局面有所了解,进而在心中开始接受依教化而非依血裔区分胡汉的理念,同时也在无形当中由抵触、对搞隋朝的统治转变为了愿意接受隋朝的统治,为江南的长治久安奠定了民心基础。

第318章 一百根黄楠大木() 
却说杨广,只带了郭衍、宇文士及两名近卫准备奉诏还朝,刚一走出广陵总管府的正门,还没等飞身上马,就见一人冷不丁地从一旁闪了出来,趁值守正门的校尉不备,疾步走到杨广近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郭衍急忙抢步向前,挡在杨广身前,厉声冲来人喝问道:“什么人?”

    那人匍匐于地,口称:“王府采办阴行功,叩见殿下。”

    杨广还记得这个名字,听来人自称是阴行功,遂冲郭衍摆摆手,示意他退下,走到阴行功面前,沉声问道:“你要见本王,为何不经通禀,偏要在门外守候,拦着本王的去路呀?”

    “回禀殿下,在下今日才从庐州采木办差回到广陵,听说了殿下奉诏还朝的消息,特来毛遂自荐,求殿下带上在下一同到北境为国效力的。如有冲撞殿下之处,还请恕罪。”

    杨广倒是记得,两个月前身为营建仁寿宫大监的尚书右仆射杨素曾给自己写来过一封亲笔信,在信里谈及歧州发生了地震,震塌了仁寿宫正殿仁寿殿,拜托杨广派人在江南寻采坚固珍稀木材,欲重建仁寿殿。

    杨广当时因这是杨素自从开皇十三年间避祸离朝以后,还是头一回以他个人的名义来求自己帮忙,便格外重视此事,再三交待张衡务必要选派一位精明干练之人去办这趟差使,此时听阴行功说到他刚从庐州采木回来,不禁开口问道:“张长史将采木的差使交给你去办了?可曾寻采到了合适的木料?”

    阴行功仍跪在地下,仰面答道:“禀殿下,在下自庐州寻采到了一百根黄楠大木,现已运抵江陵,只待向张长史禀报过后,便可使人直运歧州,派上用场了。”

    “你起来吧。”杨广听阴行功说到他已寻采到了一百根异常珍稀的黄楠大木,内心惊讶,遂吩咐阴行功平身,一边走向总管府门外的拴马桩,一边问道,“你不去向张长史禀报差使,为何要拦着本王,求本王带你去北境效力呀?”

    “在下久有为国效力之志,且在关外多年,颇为熟悉关外的情形,想要追随殿下征战沙场,建功立业。”阴行功概然答道。

    杨广转头盯了他一眼,又问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十几年前在元尼那山,就是你将坐骑让与了本王,是吗?不过,听张长史提到过,你是被从飞狐驿除名了的,不知道有凡是犯过除名了的吏员,无故一律不得叙用的成例吗?”

    “多谢殿下还记得在下。在下只愿追随到北境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