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还是服装业,几乎战争刚结束,带夫人来的大股东范明景还有顾媚已经开始着手办厂,如果顺利,一年差不多能有几万桶蓝燃料供应国内。
而这儿劳工工资也便宜的紧,一个成年倭人男子一个月给半石大米即可,倭人还处于严重的封建时代,财富主要聚集在武士阶层与大名手里,底层农民有的种了一辈子大米,都没吃过自己家大米什么滋味,大米的诱惑在这儿比银钱还要高。
剩下小宗一点的还有被称为赞歧三百的棉花,砂糖,食盐,阿波的酸橘,挂面,土佐的香鱼,翠竹,伊与的珍珠,凡事能赚钱的地方,西印度公司都插了一手,和本地的土豪相互合作开发,如果一切顺利,差不多四国岛每年就能为公司带来三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这次全部的军费加上犒赏,抚恤的银子也不过三百九十六万两,两年时间不到,就能全回本了。
不过,能不能回本,还得看接下来宋青书这个大股东的运作。至少当前来看,所有股东都是乐观的,大高坂山城一战幕府二十五万大军主力被击溃,土井,西尾,山口,小笠原,池内,前田细川,伊达等四五十号被动员来的普代,外样大名还有家督落在了乞活军手中,先后投降与被俘获的倭军高达十五万,甚至都倍数于乞活军本军了。
这么多小鬼子俘虏让西印度公司远在东南亚的曹三喜和渠伯驹可乐开了花,在吕宋,婆罗洲还有巴达维亚,可是发现了不少新的矿脉,不过东南亚的本地人实在是太懒散怠惰了,过着原始生活的这帮家伙也不愿意去下矿井干苦力,两人正缺乏劳动力呢。
幕府第三军第七第八军从亲藩大名与普代大名那里征召的五万多名倭国武士,不值得信赖的家伙连带着他们的家督一块被发配到了南太平洋,给西印度公司挖矿去。
剩下十万多有这个前车之鉴一个个都变得老老实实的,乖乖接受明人大爷的整编,宋青书擅自就封了长宗我部与助为关西管领,将那些外样大名与信得过的普代大名麾下军队编成十个军,名义上接受关西管领统帅。
处理这些琐事差不多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五月末,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十六万大军,宋青书也从幕府攻过来的鸣门海峡登陆,浩浩荡荡的向京都推进而去。
沿途幕府的确是做了些准备,御三家的纪伊德川家在和歌山组织了差不多一万四千人的队伍,然而没等到宋青书动手,附近的池田,有马,山内等几个外样大名家族已经汇聚兵力,击溃了纪伊藩。
旋即一直停滞不前的萨摩藩,长州藩,福冈藩等西南强藩这会儿也知道如何站队了,大约四万多各藩武士也是向关东前进着,差不多六月中旬,宋青书已经汇聚了二十万大军,进发到了整个倭国的中心地带,大和!
幕府的六波罗探提兵马也是不战自溃,而日本天皇亦是拍出了使者,到军前迎接慰问天朝将军,要是宋青书是倭国大名,现在他就算是达到了所有大名梦寐以求的阶段,上洛,下一步就是开设幕府,实行武家政治,统治整个日本了。
可就算宋青书不是,整个倭国的大权暂时也掌握在他手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家督,大名被扣在了他手里,几乎全倭国绝大部分的军队也控制在了他手里,如今宋青书说的话分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德川家光。
然而,就在这么个天下瞩目的情况下,距离这个天下人称号一步之遥的宋青书,却是停军在了京都前的我孙子城,再没有向前进一步。
说实话,宋青书也想一口气干到江户去,后世小日本不是一直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吗?他干脆先来个东京大屠杀,省得这帮倭人再蹦哒,然而现实却是,他想打下江户,灭亡幕府,还是相当艰难的。
一方面关东是武士阶层的发源地,当年源平合战,源赖朝就是集结关东武士的实力,一举打败平家,建立了镰仓幕府,战国时候,著名的大名上杉谦信,挂的就是关东管领的职务,德川家光如果把吃奶的劲儿都用出来,御三家与普代大名中再征调十到十五万大军不成问题,可宋青书是再没有第二个四国岛诓他们上去了,就算宋青书发动全西印度公司的实力来灭幕府,至少也要再打个三四年。
他哪儿还有三四年的时间了?
并且自己军心本身也不稳,十六万倭军中,除了长宗我部与助是全副家当都压在自己身上,其余大名大多是被俘虏,不得不依附乞活军,而且宋青书打着的旗号是大政奉还,要求还政天皇,这本身就损害了武士出身的各个大名的切身利益,六百多年前,武士们从公卿的看家护院一跃夺取了天下,原本的地头,守护成了真正的地主,反倒是公卿被架空了。
如今还不是后世那个幕府已经腐朽,日本被西方列强屡次入侵打醒了的时代,刚刚建立的德川幕府武家统治还是很安稳的,这从德川家光能一口气召唤出二十五万大军就可见一斑,后世倒幕战争中,幕府仅仅能汇聚一万五千到两万的兵力,相比之下寒酸的可以,就因为武家政治的稳定,作为统治阶层的武士是绝对不甘心再次成为公家的看家护院的。
还有一点,宋青书毕竟是明人,对于所有大名来说是外人,他可以一时以武力压制住这些大名,却不可能永远压制住他们,迟早会生乱子的,就如同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权高一时,可他仅仅是个平民出身,不被大部分武家认同,他死后没几年,丰臣家就被铲除了。
说实话,要是宋青书是个光棍汉,他是乐不得拍拍屁股走人,让倭国再一次进入战国战乱时代,可现在他也是拖家带口的,偌大的西印度公司,还指望他赚钱!所以一个稍微安定的倭国也是他需要的,不能再让各地大名打起来。
因为诸上原因,停在我孙子城,连续天皇派了六次使者来邀请天朝大将军上洛,都被宋青书以各种理由给拖延了,在我孙子城一呆就是十六七天,明朝大将军对于天皇的冷遇,顿时在臣服于此的大名中,就给大家传了个暧昧的信息来。
似乎宋青书也没那么大决心来彻底推翻幕府,还政天朝!
能当上大名的自然不可能是蠢货,所有大名将事情的追根溯源,才恍惚的发现,这场战争的开始,是由幕府驱逐明人,下令断绝一切与大明关系开始的,明头上叫的好听,还政天皇!实际上还是德川家光触犯了大明的利益,或者说触犯了眼前这位宋姓大帅的利益,才打起来的。
也就是说,要想结束当前这个紧张局面,那么就换一个符合大明利益的幕府将军即可,第二个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大明利益,天下几十家普代大名,外样大名似乎都有机会建立新的幕府。
当年日本战国士气,各家大名纷争而起,为的不就是夺取足利家的幕府将军位置,天下武士首领的头衔吗?
接下来,宋青书在我孙子城的日子可就滋润了起来,上到岛津家,黑田家,毛利家,伊达家这些几十万石的外样大名,小到只有区区几千,一两万石的普代大名安倍,渡边,大久保家,通通到宋青书霸占的天守阁来送礼。
送的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鹿茸鹿鞭,珍贵药材,珊瑚宝树,珍珠玛瑙,矿场田庄,甚至还有带着女儿来提亲的,其中一个叫日向雏田的小蕃主小姐还真让宋青书动了点心,可惜旁边一个家中女人们的眼线李香君虎视眈眈的盯着,女人是一个都没收。
不过除了安倍家的被连人带礼物给打了出去之外,剩下来送礼的宋青书是来者不拒。
其中蹦哒的最欢的就是长宗我部与助,说实话,长宗我部氏算得上几十万石大名中最穷的一个,他才复家几个月,手里一切最有价值的资源还直接掌握在宋青书手里,所以这个几十岁的老家伙干脆打起了感情牌,天天宋青书去哪儿,他都跟着,长宗我部的亲眷小姐一天换一个来服侍,甚至宋青书去厕所蹲坑,他都在外面抱着纸等着,就盼着宋青书一高兴,给他安个幕府将军的名头。
可惜,所有大名里,他长宗我部氏却是最没希望的一个,长宗我部氏能与大明亲近,就是因为他们号称是秦始皇儿子弓月君的后裔,而事情坏也是坏在了这里,武士们认为,能开幕府的只有源氏与平氏的子孙才有这个资格,当初权倾朝野的丰臣秀吉就是因为非源平子孙,先是冒领平家后裔不成,最后不得不拜了五摄关家族的近卫前久为干爹,最后得蒙天皇赐姓丰臣,这才做了关白,以此来统治日本。
他长宗我部氏倒是听话,可就算宋青书强给他安了这个幕府将军头衔,他也守不住,迟早会被德川家夺回去。
事情一直到了七月中,来了次无比巨大的转机,酒井忠胜,以江户德川家的名义,也到了我孙子城,前来拜见宋青书。
幕府也开始服软了!
第629章 幕府服软()
一封信摆在桌面上,双手托着下巴,宋青书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这崇祯皇帝就跟三国时候的袁绍似得,见大利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为了和建奴议和,从崇祯十三年开始,就断断续续不知道闹了多少次,卢象升的天雄军都被坑死了,也不知道掉了多少颗脑袋,到现在,还是没谈下来。
而且这次崇祯皇帝还真是出尔反尔,与东掳议和的信使都派了出去,而且是以以大明朝皇帝的名义,由兵部尚书陈新甲所主持,议和到了一半,却因为消息泄露,弄的满朝风雨,皇帝再一次翻脸不认人了。
陈新甲也是愣头青,要是他把事情抗下,说不定还不会死,结果他把崇祯皇帝的吩咐一股脑都给托了出去,气得皇帝再一次把责任全都推了回去,和当年处死袁崇焕差不多的罪名,私通东掳,将陈新甲下狱处死。
崇祯和朝臣如何撕逼,如何勾心斗角,其实都不要紧,关键建奴咽不下这口气,被放了鸽子的东掳以此为借口兴兵伐明,再一次打到了京师地下,通州一带本来已经就很糜烂的地域更是被打烂了。
这封信就是兵部措辞极其严厉,要求淮军北上勤王的命令,底下还压着周延儒的信,不过相比于陈演那杀气腾腾,周延儒的信明显软了许多,碍于首辅面子,没有开口哀求,不过却是在信里把宋青书夸的跟的天上一般,仿佛整个大明朝除了戚继光就他一般,除此之外没有比肩的将领了,只有信得最后来一小句,盼望京师一聚。
不管那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儒生如何妄言,周延儒执政的这些日子,大明朝还是革掉了不少弊政,让已经僵化到濒临死亡的大明朝稍稍恢复一点生计,奈何他接手的实在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有着补不胜补的窟窿,此时京师也的确没有援军了,山东刘泽清,湖广左良玉,河北刘良佐,陕西郑崇俭,要不就是借口推脱,要么就是真的来不了。
然而,宋青书也不是一两句好话就能哄骗得了的,周延儒是可怜,可他每年收自己一百万两时候也没见他手软过。对这个大明朝,他已经失望透了,也厌倦于不断由崇祯捅出窟窿,然后他去补,看完两封信,发了一会呆,宋青书是毫不犹豫的随手将信扔进了火里,旋即打了个响指。
“发信给孙传庭,让他回复朝廷,就说本帅病了,无力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