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乞活-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奔洌角Ф嗬先蹙透吻嗍榇虺隽宋灏俣喔敝郊祝醋哦殉梢淮蠖眩贡荒远竞诘募锥眩獾忝』故潜凰吻嗍樽远乃Φ搅四院蟆

    掂量着手里刚打好的一把短刀,再坐在成堆的纸甲中,宋青书还真是有了种暴发户的感觉。

    “这样再和官军拼命,可算不惧他们了!”

    即便在延安府停着,其实宋青书也没放松对官军大部队的监视,李铁柱带着二十多人分成四组就扎在志丹县的附近,而且还买通了当地人,一旦官军有个风吹草动,立马就回来汇报。

    就这么监视了两三天天,边地传来的消息依旧是延绥总兵杜文焕在不断的收拢兵马,预备下一次进攻,这让宋青书放心的在延安府继续大搞着生产,训练兵马,充实自己军队的实力。

    可宋青书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眼皮子底下,绕过志丹县向西一百多里的狼口谷,一支官军正虎视眈眈的扎在这里,而且带领官军的赫然就是被宋青书忽悠走的延绥总兵杜文焕!

    杜文焕可是经年的老将了,升任总兵全凭着他打套寇的功勋,什么是套寇?盘踞河套平原的蒙古部落!杜文焕当兵时候宋青书还在后世幼儿园玩泥巴呢,额,虽然不是一个时空,可也差不多。

    虽然一时被宋青书唬住,可班师回志丹的路上,杜文焕就感觉不对了,回去这几天,一面表面上他去聚拢边军,实际上却是与东部的各州县联系了起来,官府的消息虽然四面漏风,可不得不承认,屹立快三百多年不倒的大明朝还是有自己的底蕴的,不到两天,几十万农民军主力犯宜川的消息已经传了来。

    宜川是通往韩城的必经之路,早几次,农民军就曾想通过韩城打到山西去,也的确度过了十来支人马,只不过那时候农民军的态度还没那么坚决,这一次,结合陕北的大旱,再看这行动规模,农民军的战略意图一目了然!

    既然农民军主力在韩城方向,那么延安府剩下的人数自然不会多!

    被耍了一通,气的咬牙切齿的杜文焕直接带着一千五骑兵,一千五轻兵,绕过近路志丹,绕了个远道直走狼口谷,一天一夜奔袭三百多里路,按照这个行军速度,第五天的傍晚,杜文焕的边军就能直抵延安府城下,给宋青书玩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夜袭他一波。

    可偏偏,停在狼口谷的明军接到了西安府三边总督杨鹤的八百里加急。

    “这帮书呆子究竟是打的什么鬼主意?眼看着流贼不让打!还要老子这总兵干什么!”

    杜文焕气的脖子上的血管都鼓了起来,暴怒中一张沉重的案子被他一下子掀翻了出去,上面的令牌,笔墨文书掉了一地,就包括刚刚接到了总督府檄文。

    其他跟来的将领同样气的直哆嗦,这一天一夜赶路,眼看着就要把宋青书一伙土贼杀个血流成河,冷不丁来这么一纸军令,让他们返回驻地,当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去的岳飞啥心情,估计他们就啥心情。

    不过生气归生气,下一步怎么做还得研究,参将陈文礼郁闷的赶忙从墨水底下把总督府的文书抢了出来,然后无奈的对着杜文焕拱手抱拳询问道:“总兵大人,咱们现在怎么办?真按照三边总督的命令退回延绥?”

    “大人,要我说,干脆不理这劳什子鸟总督,干脆咱们一鼓作气杀过去,杀个那伙流寇屁滚尿流,然后汇集边兵主力,差从后面****流贼主力的腚,到时候几千颗人头的首功在手,还怕他杨鹤个毛线!”

    另一个满脸大胡子都到胸口,就差没在脸上写个我是粗人的副将满是火爆的骂了出来,旋即其他的将领亦是七嘴八舌的支持着,可是一片沸反盈天中,杜文焕却是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

    “不成!”

    “你们是不知道这些握着笔杆子文官的威风,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死的都能给说成活的!咱们要是擅动了,别说砍几千个脑袋,把流贼全杀光都没用,上头还是得治你的罪!”

    “那咱们就这么眼睁睁看着流贼跑了?”大胡子又是愤懑的说起来,听的杜文焕也是不甘心的兜了两个圈子,最后无奈的点点头。

    “先在这狼口谷待着!各营注意,不要被流寇发现,老陈,你派人火速加急回延绥,只要延绥巡抚洪承畴洪大人支持咱们,咱们就可以继续进剿,杀那群流寇个底儿朝天!”

    “他娘的,也只好如此了!”

    这一头,杜文焕在算计着宋青书,另一头,驻扎西安城的三边总督府,此时却是灯火通明,黄泥铺出去老远,红地毯一直从门口蔓延到总督衙门,带着一大堆的幕僚亲卫,杨鹤本人也是跪伏在地上,而一个太监双手持拿着一卷圣旨,抑扬顿挫的高声宣读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陕西屡报灾荒,小民失业,甚至破而从贼!自罹锋刃。谁非赤子,颠连若斯,宜切姡墒B侧,今特发十万金,命御史前去,酌被灾之处,次第赈之!仍晓喻愚民,既已被胁迫,误入贼党,若肯归正,既为良民,嘉与维新,一体抚恤,钦此!”

    “杨大人,圣上对您的奏折,可是赞不绝口啊!今日连内帑金都肯为大人拿出来,也只有辽东的袁蛮子曾经有此殊荣啊!杂家在此恭喜大人了!”

    声音威严的念完圣旨后,这太贱了立马变成了一副笑脸,一面收起圣旨递给杨鹤,一面还讨好的恭喜着,那表情,要多恶心有多恶心了。

    双手接过圣旨,杨鹤心头却是落了一块大石头,从两年前坐上这个三边总督的位置,杨鹤就感觉自己坐着个火山口,用兵不断,贼却越杀越多!而且偏偏赶上了东虏入关,陕西精锐尽数东去,手里还没兵了,更没法剿匪!

    还好,自己的主张如今被圣上采纳了,陕西似乎可以喘过一口气了,也是流露出了笑容,杨鹤双手把圣旨接了过来。

    这一接,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第一个变数,也随之在八百里关中大地上展开了蓝图

第178章 开溜() 
六月滚烫的太阳开始严酷的炙烤着关中大地,野地里好不容易长出些杂草也被晒的叶子都开始打卷,远处空气如同蒸笼一样向上蒸腾着,视线看过去都模糊,整个天地间,防腐就剩下了一轮火球悬挂天空,接下来是满眼的黄土高坡。

    往年进入六月中旬,贫瘠的黄土高坡上,一亩亩的高粱麦子这时候也应该长得跟可以打酱油的孩子一般高了,可是如今,田垄沟里长着的都是各种杂草,偶尔有一两颗遗漏下来的麦种子发出的芽儿,歪歪斜斜的生长着,往年山坡上赶着羊群的放牧老头,如今也更是不见了踪迹。

    羊呢?被官军劫走了,或是被地主牢牢的藏在羊圈里,丝毫不敢放出来,人呢?人在行伍中,为了活过明天,多喘几口气,拿起了武器与官府做最后的搏斗。

    这一已经是宋青书断后延安府的第十天了!

    七天前,杜文焕的大军再一次出现在了志丹县,这回可不止原本七千多官军,向北亲王的官军大队如今已经有一多半返回各自的驻地,重新充盈了官军机动部队,杜文焕手如今里有一万九千多人,而且如贺人龙,猛如虎,李卑等当时名动一时的猛将。

    李铁柱把这个消息传回来时候,宋青书差不点没一个跟头掉炼钢炉里,当天就宣布戒严,把牲口都拉了出来,随时准备逃跑,同时派人严密盯着志丹县的动静。

    然而快两万多官军主力居然没有进攻,而是停滞在志丹县,还把马都在县城外放牧起来,不下三千四千匹,士兵也不加以约束,到处可以看到游荡的散兵游勇。

    古时候这么面上故意放松,暗地里突袭的战例可不少,虽然官军看似懒散,可是这两天宋青书依旧紧张到了极点,完全停滞了军队训练,三千四百多军队全都屯扎在城东南,随时应对官军的突袭,那些老弱的生产队长也是被全部召集起来,随时准备召集大家伙后撤。

    不过这做后几天亦是有惊无险,官军似乎对宋青书部熟视无睹,完全放任了宋青书在延安府晃悠。

    第九天,王国维这个天王王嘉胤派来监视宋青书的监军居然按耐不住胆怯,一大早晨过来找宋青书,想要立刻退兵,不过收集来的废纸棉花还有一些,打造与改装的火铳还差个收尾没有完成,咬了咬牙,顶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宋青书还是没有退,一直到第十十一天中午,把能做完的都做完了,尽量带上所有东西,宋青书部这才彻底放弃延安府,也是超像韩城急促的行军而去。

    这时候宋青书军还真有种鸟枪换炮的感觉,前军还是邢红娘那一百多骑兵开路,一个个披着精良的官军锁子甲,手持快三米的长枪,腰里还挎着马刀,一个个要多精神有多精神。

    后面是新招募的各部支援过来壮丁两千多,那些乱糟糟的各种模样破烂衣服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土黄色纸甲,头上虽然没有头盔,可是头发也都被宋青书强行下令剃掉了大部分,一个个仅仅留着后世的那种小平头,看上去倒是颇为精神。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虽然明朝就有理发这一说了,不少文人世子每过一段时间也会找理发匠修剪一下,然而剃这么短,还是激起了很大的反对之声,不过宋青书给出的原因只有一个,卫生!

    这年头天天忙着逃跑打仗,一年半载没空洗澡,乱糟糟的长头发最是容易生虱子,跳蚤等吸血鬼,一只跳蚤咬了病人,再跑到其他人身上吸血,各种疾病就这么传播开,而且夏天如此炎热,长发也真是一种煎熬,看着宋青书自己都是率先理发,那些麾下的将士也不得不一一把头发剃掉,别说,这样一来真凉快了不少。

    而且还有一个不可言明的好处,土黄色纸甲,还有这小平头,成了宋青书军独一无二的标志,谁要是想逃跑,一眼就能被官军认出来,统一的服装增添了队伍的认同感与凝聚力,这些可都是软实力。

    如今两千多人人人挎着刀,军容整齐的排成四列大队,倒是真有军队的模样了,虽然还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

    这些人由宋青书,邢老倌,仉二愣子点灯子还有刘宗敏分开统领,底下的小头目也是伏牛山嫡系,忠诚度亦是颇为可靠,只不过宋青书并不在中军中。

    后面,则是庞大的老弱附庸家属,原本有三千多快到四千,加上点灯子麾下的,又加到了五千多快六千,离开延安府时候最后征收了一批人,把这个数量扩充到了七千。

    七千多老弱集体迁徙,孙子扶着爷爷,儿媳妇搀扶着婆婆,行走在严酷的烈日中,每个人都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每一口呼吸似乎都是耗尽了全身的力量,这样一副场景,也是颇为凄惨一件事儿。

    还有将近一百多辆大车行进在老营中,四十多辆上拉着的是粮食补给品,剩余六十多辆,拉的全是人。

    艰苦求活,谁都不容易,就连那些老者也顾不了,这些车上拉着的都是些匠人,有熟练的妇女帮忙做着纸甲,还有铁匠在颠簸的车上打造修补兵器装备,这里,几乎成了个流动的工厂。

    就连采薇,韩娟还有李家大小姐,巧儿她们也在这些车上,帮忙糊着纸甲。

    最后面一千五百多人也是全部披着纸甲,而且每个人都有马,武器却是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