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宗勉脸面很不好看,冷冷地道:“端平二年,沔州失守,朝廷在大安不也击退阔端吗?”
李易知道对方找面子,毫不客气地道:“那时,虽沔州失守,却与第二次不同,虏人初次南下,不知蜀川虚实,而蜀川尚有六万余大军。阔端最大的错误,是在收服汪世显后,没有能两路并进,大安决战时虏人兵力不过五万,兵力逐次投入,犯了兵家大忌。曹太尉兵马虽少,却居高临下,以五方旗节制各军进退,集中优势各个击破,虏人忌惮各处兵马,也不敢久战,才主动退去,并非一败涂地。”
“李相公用击退二字不妥,当时其宗王末哥,在西路并未取得优势,阔端是收缩兵力,全力经营陇右,预谋集中兵力再次入犯而非战败。”
李宗勉面皮微赫有些挂不住,正待要说话,却听余天赐道:“蜀川形势危急,诸位切莫做意气之争。”
李易才倏然一惊,这里是临安,是大内垂拱殿,不是蜀川更不是成都,他能否顺利回归,这些重臣的态度至关重要。想通后,立即稍稍躬身,谦虚地道:“在下孟浪,还望诸位相公见谅。”
既然,李易态度改变,众人也就刹住话,毕竟对方年纪轻轻,自家都是两府执政,过分计较反倒失了身份。
赵昀脸色很无奈,显然对重臣们的矜持没办法,当乔行简镇住场子,方才勉强道:“王卿家,果真能聚歼虏人?”
事关他的去留,李易毫不疑迟,朗声道:“陛下,虏人每每号称百万,实际不过十余万,精锐两三万而已。此番,虽声势浩大,恐也集结不了过二十万人,可调精兵估计有三四万,臣不敢说完全,只要引虏人过大安,便有六成胜算,主力一旦被歼灭,余人都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赵昀大喜,他眼中李易的六成胜算,并非战役胜负,而是聚歼蒙古军主力。
乔行简却十分冷静,也未在战事上过分纠缠,孟珙的军事才能,他还是有信心的,凭借三四万精兵,依仗利州二路山川地形,应该能挡住蒙古军进攻。他接过赵昀的话,问道:“公事放言,成都、潼川二路尚需多久,能供应朝廷粮米?”
问到点子上了,这才是时下当务之急,蒙古军战略攻势已衰竭,朝廷的重心除了积极防御外,还需稳住国内经济。饥荒再延续下去,都不用蒙古人打了,自家的饥民便要揭竿而起,君不见四处盗匪四起,大有愈演愈烈势头。
李易没有沉吟,他在成@都是经济军事双手转,分量齐重,对二路经济如数家珍,当即有选择地道:“潼川府路是由我率军拿下,虽战事激烈,损失巨大,但府库和民间财帛,都得以保全,恢复的是最快。当时,虽有忠孝军举事,臣为大局不便联系,把他们限制在一隅之地,故未造成甚大破坏。”
“成@都府路大半由阔端所掠,虽臣与阔端劝谏,少杀生民,却无法阻止虏人劫掠,华阳县又险些被屠城,死伤人口数十万计,以至于恢复远不如潼川府路。乔相公所问,在下只能说,如击退虏人进犯,明后年潼川府路可调粮米出川,成都府路却要修养三年之上。”
李易在蜀川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当年他入成都,阻扰阔端屠城,使全城百姓得脱生天,早就被传到行在,朝廷对蜀川也有些许了解,此言多少让众人相信些许。
(本章完)
第481章 似乎很顺利()
赵昀脸色沉了下来,看来蜀川远水解不了近渴,但他还是不甘心,道:“战后,量力调拨粮米。”
虽说,在场重臣都有限制天子率意行事的权利,也有让天子顾忌的资历,但赵昀的说法,他们几乎同时保持沉默。
蜀川虽面临大战,但若能成功拒敌于国门之外,成@都、潼川二路的境况,还是要比京湖和两淮好上许多,让蜀川忍上一忍,从大局上说也是可行的。
李易他是虽心有底线,却非盲目之人,无法忍受杀鸡取卵。但是,他知处境尴尬,此断非维护小利之时,不得不道:“陛下,战后臣必会竭尽所能,东调二路粮米。不过,四川总领所还需尽快建立,调度各路钱粮。”
总领所和转运司职事不同,一个掌发运、一个掌调度,相互制约,但还是常发生职责冲突,彼此看不顺眼。李易能建议加紧组建总领所和各路总领所,在众人眼中是很得分的,最少给人以对朝廷的诚意,而非狼子野心。
乔行简听的暗暗点头,心下疑虑减轻两分,淡淡地道:“陛下,公事所言有理,战事虽急财帛调度也刻不容缓。”
赵昀才放下心来,脸色好看许多,温声道:“一应事宜,众卿家酌情速速办理。”
散朝到了东华门,众人各自散去,乔行简却对李易道:“公事,方才垂拱殿对可有完全把握。”
李易知乔行简之意,在问对全歼蒙古军主力事,说白了,对方可不是赵昀,对他的说辞始终不信。不过,有此一问让他暗自惊喜,至少让对方心有所动,可见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没人可以挡得住诱惑。
他整理一下思路,尽可能保持恭敬姿态,低声道:“相公,在下若自己恐不好抵挡,有孟太尉率军进驻,又才多了几分胜算,前景还是看好的。”
乔行简捻须眯眼,打量着李易,仿佛要把他里外看穿了,半响慢悠悠地道:“如此甚好,不过朝廷境况,你也是知道的,恐怕无法给你等援助。”
李易对乔行简意思知之甚深,他对朝廷本就不抱增员希望,不过一笑,道:“在下晓得,此番必尽全力。”
乔行简点了点头,似乎不经意地说道:“对了,此战虽干系重大,却不可不顾利州二路生民。”
他从李易的决然中,嗅出一抹危险的味道,历代兵家征战,为了最终胜利,少有顾忌生民,他也不能免俗。但是,作为远离战区的垂垂老者,却对这场即将来临的血战,充满了莫名其妙地担忧,想尽量挽救战乱中残余的百姓。
李易却有另一层想法,利州二路经历几次战火,本就不算多的人口遭遇数次屠杀,又被蒙古军占领三年,早已残破的不堪入目。
蒙古军在败退时,又是一轮烧杀劫掠,他率军所到之处,关山破碎满目苍夷,陆陆续续从山上下来,回归家园的生民十不足二三。甚至可以说利州二路数百万生民,被蒙古人屠杀六七成。
虽很难恢复元气,却也有议一定的便利,首当其冲便是作战毫无顾虑,没有百姓的累赘,一城一地得失变的无关紧要,便于实施大范围机动作战。再者,地方宗族组织严密,既得利益阶层势力盘根错节,土地、矿山等有力空间,早被瓜分殆尽,对李易的施政带来重重阻力。
而今,这些都在蒙古军的屠刀下,灰飞烟灭,参与人口整日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给他日后施政减少阻力。只要还有人在,就不怕破坏,一切都可以重来,正如成都、潼川二路,若无蒙古军入侵,恐怕李易以执政身份治理,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平衡各方势力上。
甚至,李易与叶知秋、王柏谋划战事,也未曾将参与生民计算入内,对所谓的精英而言,为了大局是可以牺牲部分生民的。不过,他能体会一位老者的慈悲之心,心中升起一阵感慨,道:“相公放心,在下会竭力护民,实在不行,在下先休书一封,让留守将校把民生迁入剑阁。”
此时,在乔行简面前,他丝毫没有顾忌,坦言休书遥控将校。朝廷不能掌控将校,反倒率臣一纸书信便能调动,绝对是犯了大忌讳。但是,他并未避讳,在蒙古人眼皮下发展起来的势力,绝不可能是朝廷能掌控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乔行简面前没必要遮遮掩掩,引起对方的猜忌。
既然,大家心知肚明,索性大大方方地,也好坦露诚意,获取对方好感。
乔行简饶有意味地看了眼李易,淡淡地笑道:“公事虽年轻气盛,却也是位坦诚君子。”
语带双关,李易并不介意,能听出乔行简语气并无恶意,反倒是颇多感慨,不禁道:“相公过誉,在下不敢当。如能驱逐虏人,在下做一回小人,又有何妨。”
“公事,真是妙人!”乔行简目光诧异,旋即开怀一笑。
李易摇了摇头,正色道:“相公,容我一句。虏人虽凶残无比,却不可否认,阔端待我甚厚。不然,在下也不可能保全华阳县生民,更不可能有机会顺利发展,对他而言在下却做了小人。”
话虽不好听,甚至有大逆不道意味,对于一声沉浸环海的乔行简,却充满了无奈何至诚,给他的第一个想法便是李易有人情味,知耻辱、有原则。
“也正是身在敌营的三年,在下才有信心,也让相公宽心。”
“当年,公事也受了委屈,待击退虏人,朝廷必不相负。”乔行简毕竟是老世故,看事情早就超脱感官,变的尤为理智,李易的至诚与原则,并不代表别的,正如李易所思,利之所在、人有所欲,至诚至极便是狡诈,原则也有底线。
不相负?李易脸色怡然,心下却洒笑,无论乔行简有心还是无意,他都能听出,对方甚至朝廷,对他并非完全放心,利之所在、人所欲也!
他轻轻躬身作揖,道:“多谢相公,晚辈万死,也要拒虏人于国门之外。”
却不知,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几乎将他撕成碎片。
(本章完)
第482章 封赏()
第二天,朝廷对李易的任命有传言下来,朝奉郎、直焕章阁、除兵部员外郎,试四川都转运使司管干公事,权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安抚制置使,赐爵郪县开国男。
这年月,馆阁已不用专门考试任命,不少歪瓜裂枣充斥其中,在世人眼中地位下降,不再是那么清要。
那句“一入馆阁,即成名流”的话,早就是昨日黄花。不过,直焕章阁毕竟是从六品,进入中等文官行列,可以配路率臣公事。不过,成@都府、潼川府路安抚制置使职事,都是左司郎中搭配的官职,员外郎显得资历浅薄,所以四川都转运使司任命上,赵昀也是用了心,用管干公事而不用使,用试而不用权,以李易暂时署理四川都转运使司,减少朝野议论,更为日后可能的调整打伏笔。
管干公事乃资历浅薄者担当率臣,表示资历不够,却在位置上执掌权柄,并非正式的使或资深大使,完全可理解为四川都转运副使或是判官,反正都是那么回事。
既然,有了垂拱殿的承认,他未能得到宣抚或是四川制置使的郁闷小了许多。管干公事也不错,好歹掌握大路转运司,对五路转运司有监督权力;成@都府、潼川府路安抚制置使,说明朝廷至少默认他对二路实际控制。
一些都是相互利用,或许,乔行简的劝告有些许真实,在他眼中也不过如此,带来的尽是瞬间的感触。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此乃世人金科定律,旁观好说,亲临难做。
或许,还是稳住他的某种策略,应该说是忌惮蜀川大军,才不得不做出的缓兵之计。
当得到翰林学士院某些人的肯定,在临安士林引起轩然大波,无论是持同情者还是反对者,都对朝廷任命惊讶无比,年仅二十三的李易,不仅官阶三转,且领大路兼率臣,升迁之快不负人言,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