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战神-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集团立即开始组织工人移民西域省。西北政府也开始在西域省建立行政体系。

    西北政府的行政体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汉人传统的生活区域,有村镇级行政级别。而另外一种则是西域省这样没有汉人存在的行政区域,这种行政区域则没有村镇级,几千人的地方也将直接用城市行政的行政单位。

    因为西域省这样抢来的地盘,移民过程中只有工人移民过去,西域省的资产大量被财团掌控。农业全部采用机械化的规格去建设,因此不会向关内一样形成星罗密布的村级单位。

    在西北已有稳定工作的工人一般都不愿意到西域省,在他们看来那里鸟不拉屎,一点硬件基础都没有。

    但是此时的中国不缺人,大量的各省百姓都想移民到西北。因此西北集团不愁招募不到工人移民西域。

    只要到西域省去工作,马上就是西北户籍,三个月试用期一过就是最低工资保障。

    因此西域省的移民条件,立即吸引了大量各省百姓,新一次的移民浪潮迅速形成。而在大量的投资下,两百万俄国劳动力也有了劳动价值。

    修铁路、修公路、修厂房、建设矿山、建设城市,这些大量的建设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

第165章 战略规划() 
沈进文坐在办公室里,处理着西北的政务,这是他每年的例行工作。

    战后的西北,呈现出了空前的繁荣。沈进文每日脸上都挂着欣喜的微笑,这场战争西北政府赢了。

    战后的西北政府,不仅取得了国际地位。而且内部商品市场也走向了空前的繁荣,内部凝聚力更是高得一塌糊涂,内部矛盾则是非常低的。

    当然矛盾不可能被彻底消除,在生产力还不够高的时代,矛盾一旦被彻底的消除,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了。温和的矛盾,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种温和矛盾,就是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资本家受政策制约,无法肆无忌惮的剥削工人。而财团通过垄断的方式,又有最先进的生产力,也不需要把工人剥削得太严重。财团可以给工人八小时工作制,政府也可以给工人较为全面的福利。

    就在这时,移民局局长进了办公室。

    “移民进展工作如何?”沈进文问道。

    “各省的移民紧急招募中,移民工作进展得极为迅速。只要半年时间,我们向西域省的移民规模就可以超过1000万。”移民局局长拍着胸脯保证道。

    “很不错。”沈进文点头肯定道,移民局局长不由露出欣喜的表情,对他来说,移民局的工作太简单了。根本就不需要花多大力气去宣传,各省老百姓就拖家带口的往西域省移民。

    对于西北政府来说,移民工作并不困难。政府只需要建立行政体系,并建立教育体系,以及负责一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可以了。

    其他的粮食供应、医疗保障、住房问题西北财团会去解决。

    按照计划,西北政府将在三年内向西域移民2000万人口,以西域省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平均下来每平方公里只有10个人,这样的人口密度算小的了。西域省可以轻松的容纳这些人口。

    对于大汉民族来说,西域省无疑扩宽了生存空间。

    这次移民主要是从西北行政体系之外的省份招募移民,并不是直接将西北地区八千万民百姓中移民一部分人过去。主要是因为西北政府要抢人,西北人越多,市场越繁荣,工业越强大。

    北洋政府及地方军阀统治下的各省,民众就算是有钱,也无法保障手里的钱不被人坑走,也就无法最大程度的拉动制造业。而让他们到西北政府的行政地区来,就可以拥有更高的收入,也就能够具备消费能力,从而拉动制造业。

    而西北地区虽然现在有八千万人口,对生态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但是在二三十年内还是可以支撑的,因此不需要将西北的工业转移到西域省去,从而使西北民众移民到西域省。而是直接用其他省的民众移民到西域省,在西域省再建起更多的工厂。

    再则中国各省人口太多,制造业又不发达,造成人口压力很大。从其他省将人口迁移掉一部分,也能缓解其他各省的人口压力。

    树挪则死,人挪则活。

    移民到西域省的各省民众根本不需要担心生存问题,西北政府及西北集团会给与最充分的保障。

    当然西北地区也需要调一部分的技术工等群体过去,还有施工队什么的,也必须过去。不过这些人大部分并不是定局在西域省。

    2000万的移民指标完成后,西北地区的人口可以超过1亿人,再加上华东地区的上海、浙江、福建的4000万人口,西北政府的体系下,将有1。4亿的庞大人口。

    而此时西北政府的地盘,已经比北洋政府实际上、名义上负责行政的地盘还要大了。

    本来西北就广袤,加上漠南、漠北(蒙古)及西域省,地盘自然是比关内各行省及东北三省加起来还要大。

    相当于西北政府掌控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已经比关内及东三省还要多了。人口方面比不上关内,这自然是因为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不足,本身就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能发展到有1亿人口的规模,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或者说,1亿人口已经快要接近极限了。再多的话,西北首先容纳不下那么多的工厂,因为水资源不够。工厂不够,就业就成问题。

    所以西北政府才要向华东扩张。

    战时生产中,上海、浙江、福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的基础设施被建设了起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很多铁路被修通了。路通了,经济就随之可以发展了。

    西北的轻工业开始大量向浙江及福建转移,其中以浙江最多。而西北则保留重工业、军工业等产业。

    轻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且工厂繁多。在华东地区显然更加适应,这些轻工业转移到华东之后,西北的生态压力就可以大大的减轻了。而华东地区的经济,在浙江、福建两省带动下,也将形成一个辐射区,对周边省份的经济产生拉动效应。如轻工业的原材料生产,关内各省都能做。

    其中纺织业的原材料生产,西北是有极大优势的。

    新疆、西域省都有大量适合棉花种植的土地,而且产出的是优质棉花,拿下西域后,中国基本上不缺产棉地。

    此时的中国,农村自然经济还是有很大残留的。民国时期有14%的土地用于种植棉花,而且分布于各省,产业分工并不是完全明确。

    而西北经过多年发展,此时土地基本上都交给垦殖公司进行经营,只有那些不适合大面积管理的土地依旧在地主和自耕农手上。不过西北的自耕农已经急剧减少了,因为自耕农的收入没有工人高,很多自耕农都把土地卖了进城镇当工人去了。

    土地被大量集中后,就可以用最为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生产。

    西北集团此时正在搞机械化农业,对俄战争一结束,农机厂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各种机械化农机。

    沈凝云则在西北集团总部,和西北集团的智囊团们商议产业分布。

    就向西域省投资工业的问题上,西北集团的智囊团出现了一定的分歧。

    一部分较为保守的财团谋士们认为,西域省没有地利,又临近俄国,很容易遭受战火的威胁。一旦战争在西域省爆发,那么工业将被大面积摧毁。他们认为应该在西域省发展农业和矿业,然后将资源运回西北再进行加工。

    另外一部分则认为俄国不足为虑,不应该放则西域省的大好工业环境而不建设,而且西北各省当中,甘肃和陕西两省的工业容纳能力不是无限大的,西北工业应该向外走。

    沈凝云最后还是决定向西域省建设工业。

    因为沙皇俄国确实不足为虑,他尽管担忧未来的苏联,但是苏联要想拥有强大的战争能力,不埋头发展个二三十年也是不可能具备的。

    苏联之所以能够强大起来,首先是因为苏联有足够庞大的国土面积,进而有足够多的资源和人口。但这并不能使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战争里。再则是因为苏联的统治者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疯狂的建设重工业,但没有技术和人才也是白搭。苏联的发展是因为1929年时世界经济大萧条,苏联从美国等国家中获得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及工业人才,才使苏联的工业有了迅猛的发展。最后,则是政治因素,二战过程中德国表现得太过强悍,使得美国等同盟国不得不将坦克飞机等技术支援给苏联,让苏联去牵制德国。

    苏联的崛起,是多方面的。

    而苏联刚成立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很挫的,只是士兵具备强悍的战争意志,将俄国人好战的天性发挥了出来。

    因此在西域建设工业,受沙皇俄国的威胁不大。而苏联方面的威胁,起码得等他们再发展十几年。

    在苏联成立后的十几年中,中华民国同样也会发展,并且只要苏联表现出向西域省进攻的倾向,西北政府可以直接先发制人,将战场推到苏联境内,而不是让战场处于西域省,如此一来战争打完后的烂摊子是苏联人的,不是中华民国。

    而且苏联会不会出现还是两回事,苏联出现后,中华民国也可以对苏联进行打压,此时西北国防军绝对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西域省的工业建设还是确定了下来。

    工业建设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冶金,钢铁产量与战争能力是直接挂钩的。西域省有足够的铁矿石,而且是富铁矿。

    “我们要建设一个大型的钢铁生产基地,而且生产效率要进行突破,马上让下面建设日产1500吨的炼钢转炉。”沈凝云定下基调,西北集团下面自然会实施下去,现在西北集团的人才大量增长,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亲力亲为了。

    白成明表示道:“日产1500吨的转炉在理论上已不成问题。”

    西北的钢铁生产可谓疯狂,1912年年底,钢铁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1300万吨了,直接爆掉了英国、德国,已是世界第二了。

    如此轻松的追赶欧美各国,自然是因为生产技术的进步。转炉钢的生产效率高,要建设的炼钢炉相比欧美的平炉要少得多。

    加上此时西北政府的内燃机技术发展起来了,钢铁生产用上了汽车以及叉车等车辆,效率再度提升。而工程机械方面,吊车用上了油压技术,日产1500吨的转炉已经具备了建设能力。

    中华民国在西域省攫取了超过50亿吨的铁矿储量,而且很多还富铁矿,也足以支撑起一个大型的钢铁生产基地。加上西域省的煤矿储量丰富,完全具备了一个大型钢铁厂的建设条件。这个钢铁基地一旦建成,将成为西北的各个钢铁基地中盈利最高的一个。

    因为这个钢铁基地将有最好的铁矿石,以及最高效率的冶金技术,利润自然将会是最高的。

    “钢铁部门必须加快钢铁产量建设,我们现在的钢铁已经快不够用了。”沈凝云头疼的说道,本来西北在世界经济大萧条期间撒下大量投资来刺激内部经济,还怕钢铁用不掉的。

    但是现在……

    以这样的发展趋势,钢铁完全不够用。

    铁路、公路到处在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