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菩缘慕梗缃褚丫蠊婺5牧坎
刘和的前世虽然不是在水泥厂上班的技术人员,但他精通历史,知道水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当时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工程师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而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则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到了十八世纪末期,英国人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很像古罗马时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为罗马水泥。因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经配料直接烧制而成,故又名天然水泥。这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别适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
到了十九世纪,水泥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阿斯普丁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它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在刘和的主持和指导下,幽州首先在小高炉炼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此幽州军队的兵器甲胄用钢不再受限,士兵在战场上的存活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随后,刘和又组织工匠利用立窑煅烧水泥,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确定了几种不同用途的水泥配方。
刘和十分清楚当钢铁与水泥结合起来之后。会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多大的变化,这两种战略性的材料不论是在军事还是民用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水泥量产之后,刘和又很快指导工匠们摸清了钢筋混凝土的窍门。接下来便是在幽州境内开始的大规模架桥修路工程,还有在边塞构筑永久性防御工事。因为目前的水泥产量还有限,而需要用到水泥的地方又很多,刘和只能把水泥的使用权力收到将军府。然后进行统一的调配和下拨。
在幽州境内修筑钢筋水泥桥梁,既属于重大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建设。别的不说。只要架设好了永固桥梁,今后无论运兵还是输送粮草,都能节省大量时间,而且还不必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
如果说修筑坚固的钢筋水泥桥梁有什么害处的话,那就是一旦幽州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攻破,他们南下侵掠的速度就会更快。不过刘和既然都把钢筋水泥捣鼓出来了,那就肯定有对付游牧民族的办法,到时候一旦拿出来,肯定会让世人觉得不可思议。
荀彧意识到这种用来粘合砂砾与石子的灰泥非常重要,但他这次不是来替曹操当奸细的,所以并不打算继续追问下去。在他这样的传统士大夫心目中,唯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重要的事情,至于这些新式技术革新,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远没有追求儒家正统来的重要。
车队继续向着蓟城行进,在经过圣水桥时,荀彧忽然想起一件陈年旧事,便问道:“恒之,听说当年大将军便是在这里遭遇了涿县豪族的袭击?”
“文若先生好记性,此地正是当初大将军遇袭之处。”
“那次事后,听说大将军只是诛杀了首恶数人,他们的家人虽然受到牵连,却没有被连诛,而是被遣送到北方去屯田?”
“确实如此。涿县的四家豪族被罚没了九成的田地和家产,族中青壮被发配到渔阳狄平一带屯田,听说现在他们在那边已经分到了田地,还落了户。”
“兖州和豫州也在屯田,这次我希望去狄平亲眼见识一下幽州的屯田与兖州有何不同。”
“若是先生不担心边境上可能有瘟疫,不仅是狄平那边可以看看,白山都尉城和集宁都尉城也可以去看看。”
“呵呵,到了幽州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有华元化和张仲景两位神医坐镇,什么瘟疫都要绕着幽州走啊!”未完待续……
第四九八章 耳目一新(下)()
荀彧抵达蓟城时,已是十月下旬。
一路上的走走停停,虽然用去了他不少时间,却也让他觉得收获很大,不虚此行。
或许是这一路上见识了太多惊奇,当荀彧终于见到高耸的蓟城南门时,反倒没有露出太多惊讶的表情。在他看来,蓟城既然是黄河以北独占鳌头的城池,又是刘虞父子崛起的根基,那么就算蓟城的大门修建的比洛阳城门还要高大,那也不足为奇。
荀彧可以无视蓟城的恢宏壮观,但十岁的曹植却是无法压抑兴奋之情,他迫不及待地拉着陈逸的手央求说道:“陈先生,您可以带我登上城门顶端的望楼看看么?”
陈逸笑着拒绝了眼前这个才思敏捷的少年请求,然后耐心解释说道:“曹公子不必着急,这里的城楼并非最高的地方,等你进了城,就会看见一座高的可摘星辰的楼,到时候我带你登上那座楼,便可以俯瞰蓟城全貌!”
“您说的可是摘星楼?”
“正是此楼。”
“太好了!这次来幽州,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登上摘星楼博览群书,听说那里面藏书数万册,要是昌邑能有十分之一就好了。”
小孩子说话,总是口无遮拦,那怕将来他会是七步成诗的大才子曹植,在十岁这个年纪上,也不会懂得大人们勾心斗角、相互提防和算计的世界。
陈逸将荀彧、曹植和曹洪安排住进了迎宾苑中,随行的卫队士兵则被安排住进北门附近的兵营内。到了蓟城,安全保卫的事情就得客随主便,两百名从兖州过来的卫兵可以在城内游逛。但必须遵守城内的法规,若是犯了罪,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外交豁免权。
作为此行访问最重要的一个地方,荀彧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看遍了蓟城的大街小巷,燕京大学、幽燕书院、灅水工坊、北城牲畜集市、东城金市、南城书巷、西城布坊……拜访了许多名人。大儒郑玄、大学士蔡邕、名士管宁和邴原、天象大师徐岳、麻沸散的发明者华佗、伤寒论的撰写者张机……
荀彧出身颍川大儒世家,爷爷荀淑有“神君”之称,他本人也是仪容俊美,谈吐不凡,与蓟城名人来往之间,便建立起了友谊。获得北方士林的认可与尊重。
刘和也不担心荀彧会在蓟城喧宾夺主,还主动派了一些记者跟在荀彧的身后,将荀彧在蓟城的公开活动记录下来,然后登在报纸上面,当成对幽州最好的宣传。刘和就是要摆出开放的姿态。欢迎天下各地的有志之士前来幽州学习参观,除了一些涉及到核心机密的部分,其他的内容随便让人来看。如果幽州的发展能够对各州有所刺激和促动,逼迫各路势力做出政策调整,无论对于普通百姓还是大汉王朝,都是一件好事。
对蓟城参观访问完毕之后,荀彧将曹植留下,他则带着曹洪前往马城继续参观。陈逸继续一路陪同。
到了马城,荀彧如愿见识了幽州的屯田模式,还有幸前往流民安置营内一观。
幽州今日的蓬勃发展。有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日趋完善的流民安置制度,正是因为有了数百万的流民涌入,刘和才有了充足的劳力和兵源,才能把幽州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现在幽州的人口数量已经趋于稳定,刘和不可能把各地涌来的流民全都安置在土地有限的幽州境内,所以就有了一个刚刚出台的“东北移民计划”。
初创不久的辽州。地广人稀,只要用心建设。在未来五年内接纳三百万人口根本不成问题。想要长期占据这么一块龙兴之地,最好的办法毫无疑问就是要移民。辽州的位置十分关键。如果不能被汉人长期占据,日后这里就会成为其他一些强横民族兴盛之地,最终危及幽州甚至是大汉的安全。
荀彧抵达安置营时,这里刚刚转移走五万流民,后面又有五万经过筛选的流民陆续将从幽州与并州交界的西线集中过来。这些流民在安置营内主要是接受观察和教导,懂得幽州这边的规矩,明白日后将要去的地方在哪里,去了那里要干什么,以及怎么干。
为了顺利完成今年的流民安置任务,辽州治中从事特意从襄平赶到马城这边,与刘放一起主持流民迁移的任务。
荀彧问刘放:“从这边迁移到辽州的移民有多少人了?”
刘放回答:“瘟疫结束之后,已经从白山城、集宁城、广宁、高柳、平城和班氏各转移了五万人前往辽州,趁着天气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接下来还有一批需要转移。”
“几十万人的长途迁移,如何做能到路途之中不发生意外?”
“我们在沿途设立了中转站,站内存放着粮食、药剂、衣物、被服等物资,可以保证流民在迁移途中不会饿死和病死。为了确保沿路安全,骁骑卫、镇北军、度辽军负责分段护送,北方的胡人现在自身难保,根本无力南下寻衅。流民在出发前已经编好了组,到了辽州会按组安置,这些组内安插有辽州过来的流民官,可以保证流民内部的秩序。”
“这些流民除了带着一张嘴之外,身无长物,到了辽州那边,你们又如何安置呢?”
韩珩回答说:“我们在辽西郡的阳乐、柳城、昌黎和徙河设立了第一安置区,在流民到达之前,安置区内已经修建起了房屋,屋内备有取暖用的石炭,还有过冬用的粮食和生活物资。流民到达之后,由各乡负责人把已经分好组的流民带到对应的地点,再跟各组的流民官确定本组负责人,也就是以后的村长。等到过了今年冬天,各乡便开始到指定区域内进行开荒和屯田。按照辽州的政策,开荒屯田前三年不收田租,种子和耕牛由州里提供,在一块土地上连续耕种五年以后,这块土地便属于垦荒者所有。”
韩珩的回答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荀彧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他觉得回去之后可以向曹操提出建议,把兖州没有田地的农户迁移到汝南和江淮之地,不仅可以平衡人口分布,还能有效控制那里。
参观过流民安置营之后,荀彧提出要到骁骑卫的营地内看一看,陈逸想到兖州并没有大规模的骑兵,就算让荀彧这个不带兵的文官看一看也无妨,便同意了荀彧的请求。
骁骑卫主将张郃却比陈逸多留了一个心眼,他觉得就算曹操麾下骑兵数量有限,但如果被荀彧发现了幽州骑兵的训练方法,等他回去向曹操报告之后,就有可能针对幽州骑兵进行一些反制的训练。陈逸已经答应了荀彧,张郃不好驳他的面子,便给各营下令,让士兵们操练的时候把压箱底的绝活全都收起来,把幽州独有的一些武器装备也藏起来,不要让荀彧看到骁骑卫真实的战力水平。
尽管张郃已经再三强调,可是骁骑卫的士兵让他们冒死冲锋可以,让他们装窝囊废却有些强人所难。荀彧进到营地时,正好看见几支骑队进行攻防练习,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