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不如我们放弃喜峰口?”一个士兵拱手说道:“我们不是怕死,只是主公经常教导我们,存人存地,失人失地。我们在,那就有机会夺回喜峰口,一旦我们死了,什么都不是的了。”
句突听了之后脸上路出一丝思索来,这句话李信不止一次的在他面前说过,他心中一动,但是很快就摇摇头说道:“你们走吧!本将奉主公之命镇守喜峰口,没有主公之命,是不能离开喜峰口的。”句突是一个实在人,固然他也有许多的花花心思,可是对李信却是极为忠心。
“将军既然在这里,那我们也就在这里。”那些士兵们听了之后,大声的说道。军人讲究的就是义气,这些士兵多是善射之人,虽然编入了李信的禁卫军,可是句突却是他的师父。既然句突想誓死守卫喜峰口,这些人又岂会退缩呢!
“好,好,不愧是我句突的兄弟。”句突双目含泪,望着眼前的众人,这里面有汉人、有蒙古人还有其他部族的人,在李信的强行命令下,成了一个部落。此刻更是显示出同一部族的优势来。
“李信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能创下如此大的名堂,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身边还是有不少勇士的。”正在城下准备命令军队进攻的皇太极望着城头上的一切,轻轻的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羡慕来。
“这样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范文程也暗自点了点头,此刻的他,脸上没有半点紧张的气息了,只要进了喜峰口,封锁住喜峰口第一道关口,将李信挡在门外,就算李信有再大的本领,也攻不破喜峰口。而建奴大军却能轻松的攻陷眼前的一切。
“这次能逮到李信的破绽,也是意料之外。下一次恐怕就没这样的好机会了。”皇太极很清楚自己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李信大意所造成的。有了这次的教训,下次对付李信,想击败对方就没这么轻松了。
第377章 喜峰口失守 (二)()
“可惜了,李信也算是一个有厉害的角色,身边的将军就不怎么样了。”范文程指着背后的喜峰口第一道关口,说道:“若是我,就算是拼死了,也不能退守第二道关,看上去,驻守第二道关口还能抵挡一段时间,但是实际上,已经将胜利让给了我们。李信就算兵马再多,也不能在段时间内攻陷第一道关口,可是我们却能很快攻陷第二道关口,甚至最后一道关口。”
“征北军虽然厉害,可惜的是缺少底蕴,一个强大的王朝,并不是只有一个人就能支撑的。”皇太极点了点头,最后说道:“抓紧时间进攻吧!实际上,这次李信没有占便宜,我们没有也占便宜。”范文程点了点头,这次大军落入了李信的算计当中。虽然在战争前期,皇太极俘获了许多金银财宝和明朝百姓,但是到现在,百姓尽数做诱敌所用,而金银财宝却是因为携带不方便,带入喜峰口的并没有多少,甚至还有许多的金银财宝都落入李信之手。
当然,李信也没有占到便宜,眼前的这只军队死伤殆尽。根据建奴的情报显示,李信身边有一只禁卫军,都是以一当十的角色,杀了这些人,也足够李信心痛一阵了,更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大将,不出意外,应该是李信麾下将军句突。当初在遵化城下耀武扬威的那一位。这士兵是可以随时征召的,可是将军那就很难了。尤其是帮助李信训练射雕者的将军就更难了。
“皇上,李信大军已经到达喜峰口了。”这个时候,多铎闯了进来,大声的说道。
“那就进攻吧!”皇太极听了之后,身形一阵颤抖,双目中落入一丝落魄来。他知道李信既然已经领军到来,那就说明岳托恐怕是没机会来喜峰口与自己回合了。
“这次是亏了。”范文程轻轻的叹息道。李信固然是死了一个将军,可是建奴自己也损失了一位贝勒。甚至岳托之才远在句突之上。
“多铎,领军去抵挡李信。”皇太极声音极为平淡,好像是没有将岳托之死放在心上。身为帝王者,就是应该以江山为重。一个岳托虽然很重要,可是对于皇太极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性命,还有背后的数万大军。只有将这些人全部都带回盛京,他才有资格与多尔衮斗上一斗。
“是。”多铎深深地望着皇太极,心中也是有所不安的,因为最近军中在流传着多尔衮的消息。这让他很不安。跟在多尔衮身边久了,也隐隐的知道多尔衮的野心。加上这次多尔衮又是率先回去,根本就没有留下任何的消息,多铎是有点害怕。
眼下皇太极并没有将他如何,那是因为自己掌控正白、镶白两旗,加上现在还要对付李信这个共同的敌人,才能让自己轻松的站在他的面前,可是一旦突破了喜峰口,那就是内部的问题了。天知道皇太极会如何对待他。
“好多的建奴啊!”喜峰口外,高猛挥舞着大刀,一边劈着一边大声的怒吼道。声音中充斥着高兴。
而在一边的李信却是面色阴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可以听到喜峰口内喊杀声是越来越低了,这可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句突手中的兵马是越来越少了。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句突能不能接到自己的命令,撤出喜峰口了。
“主公,看,建奴又杀一只人马来了。”只见城门大开,又见一队人马冲了出来,周身全是白色盔甲,却是正白旗的人。
“那就杀了。”李信双目闪烁着寒光,催动着乌云踏雪冲了出去,手中的方天画戟寒光闪烁,化成一道道光芒,卷走一个又一个人的性命。
“是李信,是李信,杀李信。”正在指挥大军进攻的多铎看见正在乱军中的李信,脸上的惊恐一闪而过,第一个反应就是躲入人中,却是指挥身边的士兵杀向李信。恨不得将李信击杀在这里。
“是多铎。”李信顺势望了过去,只见远处有人大声说话,正是多铎,身形一动,就朝多铎杀了过去。
“围起来,围起来。”多铎见李信冲了过来,赶紧指挥麾下士兵将李信围在中间,可惜的是李信极为骁勇,手中的方天画戟挥舞起来,将自己遮的密不透风,那些士兵根本就不能将李信如何。一起厮杀起来。
只是建奴士兵越来越多,皇太极这是为了保证大军进攻喜峰口,不断的给多铎增加士兵,抵挡住李信的疯狂进攻。无论是他或者是多铎,大家都知道,此事关系着建奴的生命安全。只有突破了喜峰口,才能保住建奴最后的根本。虽然是在不断的添着柴火,可是却是将李信挡在外面,这就是成功。
“主公。”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一阵喊杀声,就见远处杀来一队骑兵,一个身着鲜红铠甲的将军领着一队杀了过来,不是赵广是何人。
“轰!”一声巨大的欢呼声传来,城墙上的建奴擂起了战鼓,吹起了大螺,一片欢呼声传来,正在城墙上防守的建奴士兵各个都挥舞着手中的兵器。
“句突将军,哎!”正在观战的石元直听了之后,顿时面色一变,深深的叹了口气,他知道建奴能发出这种声音,只能是一个结果,那就是镇守喜峰口的句突已经阵亡。
“句突。”正在厮杀的李信好像也察觉到关内发生的事情了,顿时一声大吼,手中的方天画戟挥舞过去,瞬间斩杀围攻他的三个建奴。
“快,快撤回关内。”远处的多铎看的分明,面色一阵大变,赶紧指挥军队就朝关内退去,既然已经成功的攻下了喜峰口,那这个时候抵挡李信无疑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多铎第一件事情就是指挥军队退回关内,然后和李信一样,据关镇守,抵挡建奴。
“进攻,不断的进攻。”李信双目赤红,面上一片疯狂,方天画戟挥舞的更加厉害了,领军一路冲杀,可怜多铎这个时候畏惧李信太深,哪里还能抵挡李信,不由分说的退了进去,连喜峰口第一关的城门都没有管好,李信终于成功的突入喜峰口内。
正在第二道关口上的皇太极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夺关兴奋的时候,就见李信领军冲杀了进来,多铎连连后退,其余的大军也都纷纷后退,偏偏,在后面还有不少的明军也都冲过了进来。
“这个李信果然骁勇,居然能杀入第一道关口。”皇太极面色一变,若是再这样下去,弄不好李信能继续冲入第二道关口,建奴军队刚刚经过了一场厮杀,句突临死不降,让皇太极兵马损失了不少,虽然人数众多,恐怕想抵挡李信这样的兵马或者还有随之而来的明军,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
“多铎还有多少兵马没有退入第二道关口。”皇太极紧张的问道。
“这儿哪里能分的清楚,恐怕还有几千人吧!”范文程看了城下一眼,只见一只黑色大军和一只白色大军正在厮杀,倒是泾渭分明,只是不知道己方有多少兵马。
“先生,多铎恐怕是抵挡不住李信的进攻,身后恐怕还有洪承畴的兵马,我们在这里不能等候太久。”皇太极忽然轻轻的说道:“先生,你看见那么多的粮草了吗?”
“皇上的意思是?”范文程听了之后面色大变,忍不住望着皇太极,双目中露出震惊之色。
“眼下除掉这种办法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皇太极满脸痛苦之色,说道:“李信的大军随后就到,我们若是不能阻挡李信片刻,就算我们夺取喜峰口,到时候也会被他攻破,眼下大军厮杀一晚上,已经极为疲惫,李信若是联合明军继续追击,我们伤亡会更多。只有烧了喜峰口,最起码能抵挡李信一天的时间。若是李信能与在这个时候,与朝廷的军队发生点什么摩擦就更好了,要知道遵化城中,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粮草和金银财宝啊!”
范文程听了之后,默然不语。皇太极说的不错,就算攻下了喜峰口,李信也会继续追击的,建奴会死伤很多,可是皇太极却是少说了一样,那就是李信的兵马现在也是疲惫不堪,想追击又能追击到哪里去呢?或许他还是有其他的心思,不过,这些话他是不敢说出来的。所谓帝王之心恐怕就是这样吧!
毕竟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多尔衮现在怎么样了,在盛京城中会乱成什么样子,一场仗下来,八旗兵马死伤惨重,正黄旗也是一样,多尔衮兄弟二人却掌握着正白和镶白两旗,真要弄点什么事情,皇太极也没有办法,若是能用这种办法削弱一下两白旗或许能逼迫多尔衮兄弟二人不敢怎么样。
“豪格,去将喜峰口所有的粮草都弄来,放在第二道关内,命令多铎迅速撤退。”皇太极摆了摆手。他要站在利益的制高点,就算多铎想说什么,也怪不到他头上来。
在众多禁卫军的护卫下,李信终于进入了喜峰口的第一道关口,不过,他并没有任何高兴的模样,这喜峰口原本就是自己的,可是就因为自己的大意,才会将这喜峰口拱手相送,距离数十丈远的第二道关口,就好像是一座山峰一样,挡在李信的面前,让李信不能跨入。
他望着远处正在厮杀的军队,脸上露出一丝希望来,因为他发现第二道关口的城门还没有关闭,这对于李信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可以趁机杀入第二道关口。
在他身后的石元直显然也发现到了这件事情,双目一亮,正待说话,忽然空中落下无数干草来。君臣二人相互望了一眼,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