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的运作,支出钱三百万贯,禄米四百余万石。
第二就是军队的开支,大隋藏兵于民,除了京城十二卫正规军,其余军队都是府兵组成,府兵除了免除徭役和减免赋税外,如果不打仗并不领取俸禄,只有军官有一定的补助,这部分,每年支在钱一百万贯,禄米五十万石左右,十二卫正规军合计六万余人,最低级士兵年俸为十二贯,加上禄米十石,合计支出钱一百万贯,禄米九十万石左右。
第三:皇宫内院的开支,去年由于皇帝没有大兴土木,皇宫开支不大,加起来不到二百余万贯,米数十万石。
第四:由于先皇去世,加上新皇登基,两样合计起来,花费共计八百余万贯,这部分花销可谓极大,其中绝大部分用在先皇的丧事上,新皇登基大典只花了二百万贯左右,
第五:所谓杂费,就是各项突如其来的开支,如,地方上遇到各种自然灾害,请求朝庭赈济,或者遇到外敌入侵,突然增加的军费,还有遇到喜事,皇帝给臣民的赏赐。
这部分费用极大,如去年慕容三藏联合突厥人与高句丽的入侵,朝庭已花费了军费将近六十余万贯,消耗粮食近百万余石,目前还没有结束,必须继续花下去,赈灾花费粮食百万石左右,去年,大胜突厥人,皇帝给京城百姓的赏赐就达到十几万贯,米面数万余石。
除了这些,还有一项是赏例,那就是领护东夷府每年可以从朝庭领取三十万贯钱和二十万石粮作为军费,这样,去年的杂项费用算下总共花费了四百万贯,加上粮三百五十万余石。
杨尚希连讲了一个多时辰,讲得口干舌燥,才将各项开支说了一个大概,不过,这样难得的机会,众人听得却不厌烦。这样一算下来,朝庭去年的总开支共花费了钱二千五百万贯,粮二千万石,朝庭的盈余不过钱一百万贯,粮倒是有多,足足八百万石。只是现在粮价已贱,多出的粮朝庭只能继续储存。
当然,如果减去为先皇治丧和新皇登基的钱,朝庭的盈余会大大增加,达到九百万贯。也就是说,如果朝庭能在十二年内一直保证这个盈余,并将所有的盈余都投入进去,才能将大运河修建完成。
这当然不可能,大隋盈余如此多,实在是将军费压缩到了极点,每年军费的投入不过二百万余贯,只占朝庭开支一成,府兵制终究不是长久之策,一旦腐化后改成募兵制又如何?想想后世的朝庭能将一半的收入养兵杨勇就觉得可怕,何况周围也不是风平浪静,战事一起,军费就要唆唆的往上涨,何况要实行科举,教育势必要大大投入,又要去掉一笔大钱。
待杨尚希说完,杨勇才点头道:“大家都明白了,杨尚书为国操劳,所有帐目清清楚楚,然是难得的良吏,这样的良吏朕要给予重重褒奖。”
“臣等明白。”众臣一时面面相觑,不知皇帝是何意,皇帝曾有数次透露过修大运河之意,今日却让杨尚希来这么一出,难怪当真要从各项开支里将钱挤出来修建运河,最能挤的当然是官吏的俸禄,毕竟从开皇初年到现在,仅仅官吏的俸禄开支和衙门运作的钱就多了八百万贯,只要拦腰一斩就可以省下四百万贯,加上没有丧事和大典的开支,每年凑齐一千万贯还是有可能。
只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若是将他们的薪金削减一半,谁也不愿意。
“皇上,微臣有话启奏。”吕沐霖站了出来。
“爱卿请讲!”
“禀皇上,臣有一种办法,即可以不用花费太多钱财,又可以不兴徭役解决修筑运河的劳力。”
“唆”的一声,百官的目光都集中到吕沐霖脸上,吕沐霖不慌不忙的道:“很简单,去年马邑之战,我朝手中有二万多突厥和慕容叛贼的俘虏,这些人放又不能放,杀又有伤天和,何不用来修河筑路?”
众臣都沉默起来,吕沐霖嘴中虽然说的简单,只是此举无异于使用异族奴隶,从汉以来,儒家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对待异族远比对待同胞友善,各个朝代为了兴建各项工程,从而征发徭役死伤的百姓极多,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王朝将俘虏的异族作为奴隶来使用,到了唐朝时,更是变本加厉,将打败的异族内迁,给他们最好的地方用来放牧,最终酿成自己灭亡的苦果。
——…………………………………………………………………………………………………………………………………………………………………………
今天是最后一天月票双倍,求一下月票,大家检查一下手中还有没有,否则一个半小时后翻倍的机会就没有了,这几天一直保持3K,老茅也没好意思要月票,今天5K,算是补上一点。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410章 谁的大业大运河(三)()
若是这种事在唐宋时,有人在朝堂上提出来,不管是什么人,恐怕马上就会被口水淹没,只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儒学在北方遭到摧残,大隋立国不到二十多年,统一南北更是只有十多年,虽然后面隋文帝一直偃武修文,官员的脑袋还没有僵化。
更何况此语是出自吕沐霖之口,吕沐霖是谁,原先在东宫时就一直跟在太子身边,如今太子成为皇帝,吕沐霖又直接升为秘书郎,是皇帝绝对的心腹,他说的话,绝大部分就代表了皇帝的旨意。
朝堂上一阵沉默后,礼部尚书韦艺首先问道:“吕大人,这些俘虏不过二万余人,纵驶用来修河犹如杯水车薪,为之奈何?”
“韦大人言之有礼,二万人确实是杯水车薪,可是大隋四周,异族加起来又何止百万之众,修建大运河如果有一百万劳力,只需三年即可完成,这一百万劳力三年劳作,以一年每人四石粮计算,所费不过一千二百万石粮。”
韦艺听得瞪目结舌:“这……这……如何使得?”
“为何使不得,大隋的强盛需要这条大运河,既然注定要牺牲,与其牺牲我大隋子民,莫如牺牲周边异族,莫非韦大人认为对待异族之人应当胜过对待自己的子民?”
“当然不是。”韦艺脱口而出,现在还没有经历过隋炀帝为了贪慕虚荣,好大喜功,用金钱来引诱西域商人来朝贸易,还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可以白吃白喝的时代。
由于纺织产业带来的巨大利益,对待异族之人,一切以实利为先,为了西域商路的畅通,朝庭特意让河间王杨弘十数年一直镇守在武威郡,对敢于劫杀大隋商队的部落展开血腥的灭族行动报复。
吕沐霖笑容满面的点了点头:“既然韦大人也这么认为,那么就没有问题了。”
韦艺愣了一下,只得退了下去,杨尚希紧皱着眉头,对于他这个户部尚书来讲,开皇初期这段时期实在是穷怕了,这段时间虽然短,只有二年时间,后来户部的收入便越来越强,只是这二年的记忆便深深映在杨尚希的脑海中,以致每次拨款都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这也是他能得到隋文帝一直信任的原因,吕沐霖的提议看上去不错,即不需要户部的拨款,数年之后,大运河开通,户部的收入肯定又会上升一大截,看上去确实不错。
不对,考虑了一会儿,杨尚希还是反应过来,若是这样,先皇所作的揠武修文的政策就要全面推翻,每年的军费肯定会飞快增长,修建大运河绝不是吕沐霖所说的只付出一千多万石粮食就行,搞不好军费就要成无一个无底洞。
“不对,吕大人,这样一来,激起周围各国的抵抗,我大隋岂非要征伐连年,又需要增加多少军费?”
“杨大人此话差矣,非是我大隋在征伐连年,而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去年,突厥人与高句丽人趁我朝先帝新逝,新帝登位期间,与慕容三藏勾结在一起侵我国土,杀我子民,夺我财富,如今战事尚未平息,又岂是我大隋先动手,既然如此,我大隋为何又不可主动出,若成则即可开疆拓土,又可以消除边关隐患,还可以获得开凿大运河急需的劳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至于朝庭军费增加,那是难予避免之事,杨大人何妨算一下,以一百万贯足可以养十万军,每年增加三百万贯军费,我大隋可以常年保持三十万大军投入战事,又有何国可挡?”
吕沐霖的话有理有据,现在全国每年的军费不过二百多万贯,即使增加三百万贯也不算太多,可是大隋的动员能力则可以迅速增加。
去年因为突厥人的进攻,汉王杨谅与屈突通、张行之三人所领的十万大军已花费了六十多万贯。这部分钱包括前期动员和各类消耗物质的费用,光他们包围突厥人后发射的二百余万支箭,价值就达十万贯,不过,这不算完全消耗,大部分箭支还可以回收利用,现在这支军队并没有在胜利后解散,而是正在马邑休整,等开春后就要主动杀入草原,所需的维持费用并不高,每月人吃马嚼,只需四五万贯左右。
如果增加三百万贯军费,这笔钱完全可以从军费中出,若有三支这样的大军一直枕戈待命,无论是杀入敌国,还是只在边境巡视,不要说哪个周边小国敢再轻犯大隋的虎威,待到十年后,那些国家还在不在都是一个问题。
百官听得默然点头,不过,若是要将三支十万人大军由府兵转为常备军,大隋的兵力构成一下子变成了外重内轻,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对外固然无往而不利,却要防备伤了自己的手。
那些武将听到可以每年增加三百万贯军费,眼睛都发光,三百万呀,整个禁卫军才一百万贯军费,全国的府兵加起来也是一百万贯军费,一下子多出了一倍半,连兵部尚书贺若弼都在盘算自己是不是该领兵出征?史万岁、达溪洪、杨义臣行等人也是蠢蠢欲动,恶狠狠的盯着那些文官,大有谁敢再反对就和谁过不去的架势。
杨尚希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一年三百万贯,十年即三千万贯,比起一亿来总少得多,退了下去。
“各位爱卿谁还有异议?”
苏威头一缩,不说话,韦艺、杨尚希等人也暂时找不到理由反对,只能沉默以对,杨勇看了苏威意味深长的一眼,这个尚书左仆射恐怕早就看出吕沐霖其实是代表了皇帝的发言,打定主意不会出头。
“即如此,传朕旨意,着令工部侍郎宇文恺为运河营造少监,李春,何倜两人为营造副监,开始准备修筑大运河。”
宇文恺、何倜、李春三人大喜:“谢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人回到队列后,史万岁、达溪洪等武将眼巴巴的望着皇帝,刚才吕沐霖的意思明显是说朝庭要增加三百万贯军费,除了汉王所领的一支军队外,那么还需要组建另外两支军队。他们都想等皇帝的旨意,只要皇帝一开口,自己就要马上争取才是。
杨勇向旁边的内侍点了点头,那名内侍会意,用拖长了的声音喊道:“退朝!”
今天一阵辰枪舌战,花费了近三个时辰,一些人已经饿得有点头晕眼花了,一听退朝,顿时精神大振,根本不容史万岁等人反应过来,百官已经跪拜下去:“臣等恭送皇上!”
史万岁、达溪洪等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皇帝退去,连询问一下的时间也没有了。过后数天,史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