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有德笑了笑,“广年啊,虽然你作战是勇猛,但看来战场指挥上还是欠缺了一些啊!这攻城之势,到底还是伤兵损将,不如围困来的实际些,虽然时间上耗费的多些,但我们缺的可不是时间,再讲,我金国八旗勇士之利,利在野战,而不再攻坚,我们围困明军,围城打援,或逼其野战,都是我方占利,所以相比于攻城,围城显然是更为有利的。”
李广年听了,默默地把这些话记在心里,随后也下了去。
大凌河城,此时夜风阵阵,吹得守城的士兵有些发冷,白天的时候他们还以为金军会来攻城,紧蹦了神经应对,可却迟迟都没有等来金军的攻势,现在到了晚上,到还有些困乏了。
“谁?”
突然,守城士兵中有人发现了在城外不远处站了个人,其他士兵听到了这声喊叫,纷纷一个激灵,全拿起武器来应对,然后观察着城外的请况。
果然,大家在城外的地方看到了来人,只见他负手射了一箭,箭羽直盯在城楼之上,便匆匆而逃。
“这是什么?”
有士兵好奇想要前去抓来查看,却不想马上就被赶来的把总给喝止住了。
“住手!那是蛊惑人心的劝降书,谁也不准看。”
把总过来取走了书信,又急忙忙的赶向祖大寿的住处。
关于这种书信,祖大寿之前早有交代,任何人见到了不得拆开传阅,得直接交到他那里去。
毕竟围困之下,人心惶惶,在看到敌人描绘的十分没有的投降结果时,难免会动摇军心,这将会对守军的士气产生巨大的打击。
所以,这位把总才会这么急忙地将信件取来,转交给了祖大寿,防止它在军中的传阅,造成不好的影响。
当祖大寿拿到信件时,也是十分的惊讶,因为一般这样的信件都是在围困最后阶段才发出的,这才是围城的第一天而已,金军居然就将劝降信送来了,他们可真是自信的很啊!
祖大寿对此十分的生气,立马将信拆开来看,却见到的不是劝降的内容。
本章完
第138章 第二次大凌河之战三()
祖大寿拆开了信件,只见其中之的内容,不是什么劝降的文字,而是金国的战略行图。
祖大寿大吃一惊,这等行事机密之事,为何金军会传给自己?
“难道金军中有我朝的卧底?”祖大寿思索了一阵,也只有这个判断了。
想到这,他马上就将信件受了起来,如果真是卧底存在的话,这信件就越少为人所知为好,以免传了出去,对卧底的性命造成不利。
祖大寿开始也只是怀疑,可接下来金军的行动却越来越附和信中所言,不急于进攻,而是一直选择围城。
“他们真的是想围城打援?如此说来那金军中有我方卧底岂不是真的了。”祖大寿越发证实了他的观点,但他却没有与任何人商量,正如前面所谈到的,这种事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另一方面,驻扎在锦州的陈渊也受到了大凌河城被围困的消息,他原先对此就早有打算,所以早早的就开始调集辽东军到锦州来作为救援的后备力量,可实在没有想到,后金反应居然如此之快,在他各方人马还没有集结完毕之时,金军居然就发现了己方的行动,并带人围了大凌河城,实在是陷他于被动。
不过幸好他让祖大寿临走之时带足了干粮,所以他还有时间准备准备。
这大凌河城他是一定要救的,一来此地战略位置极为特殊,乃是他辽东布局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与祖大寿之间的约定,要是他有难,陈渊必是要救的。
但对于在野战中对敌金军的八旗铁骑,他还是有些信心不足,自从萨尔浒之败后,明军就已经元气大伤,在辽东的广阔战场之上,还从未在野战中有过战胜金军的记录。
虽然之前袁崇焕有取得过宁锦大捷,但那是明军在依托锦州的坚固城防的基础之上取得的,但救援战可是实打实的野战合杀,没有什么城防为他们提供庇护,这到底该如何的打法,陈渊也是拿不准。
如果他在战场之上失了利,对明朝来说将彻底丧失大凌河城这么一个战略要地,对他个人来讲,也将会被朝廷追责,从此将永无翻身之地。
这几天他仔细思考着如何对付金军的铁骑,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阅兵时刘良佐的戚少保的车营阵法,也许是对付金军的狠招,于是便招来刘良佐商议战局。
刘良佐之前还因为自己好生准备的车营阵没有被陈渊采纳而有些郁闷,现在陈渊又突然招他来商议用车营阵法来练兵,实在是高兴的不行,自以为大展身手的时机到了,于是便又在陈渊面前吹嘘卖弄自己的车营阵心得,也确实把陈渊弄的一阵心动。
于是陈渊便砸了大把的银子和人员给他,要他打造战车,训练人员,刘良佐得了命令,便用心去办事去了。
另一方面,陈渊在积极准备救援的军队的同时,也在不断探查着大凌河城那边的消息,但自从莽古尔泰的正蓝旗的大军穿插到了锦州与大凌河城之间后,而地的消息传达便愈发的困难,但陈渊仍然没有放弃,不断地派送斥候前去前线探查情报,前前后后竟也死伤了数百人之众,所得的消息也是有限,只是知道了金军的军队大体的布防,对大凌河城内部现在什么情况却是两眼一抹黑。
而金国那边,想要围点打援,但却迟迟没有等来明军援军的消息,他们也派了不少的斥候前去锦州城方向探查情况,但斥候到达锦州城外,却只见到锦州城大门紧闭,也不似有出动军队救援的景象。
眼望着大凌河城那边的城防不断的在加固,自己却毫无动作,不免有些烦躁了。
金军这么多大军耗在这个地方,每天人马嚼食,耗费也是不小,在这么下去他们肯定也是吃不消的。
于是皇太极便开始质疑战前制定的战略,他招来众王子贝勒,汉臣武将,在一起商议战略的安排。
会上,多尔衮一派首先向汉顺王孔有德发难,攻击他所制定的战略缩头缩尾,致使金国大军在大凌河城附近已有大半个月了,可却在军事行动上毫无进展,反而明军把大凌河城加的又宽又高,让他们处于不利的地位。
孔有德也知晓了他之前的建议有所漏洞,便出来报告皇太极:“大凌河城加的再宽再高于我们来讲都无关精要,因为我们一开始就要将他们围降的,关键是南明锦州方向的援军迟迟未动,臣猜测定是因为祖大寿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带了足够多的粮草,这一点从祖大寿在第一次大凌河战斗中几次突围,而这次却安分的守在城内就可以看出。
而锦州的援军也是看到了这一点,认为祖大寿能够坚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便不贸然出兵救援,只在等着聚集其他路的援军赶来。”
皇太极听了觉的十分有理,之前因为此时对孔有德产生的一些怒气也消散了,便耐心的询问:“那我们要接下来要如何应对?总不能就这么一直等着吧!”
孔有德回答:“依微臣之意,关键还是要把锦州的援军引出来才是,而锦州有因为放心祖大寿能够坚持很长一段时间而不肯出动,那我们便制造假消息引他们出来。”
皇太极一听,马上就来了精神头,便问:“那要如何引他们出来?”
孔有德又说:“不如让几个我军中的汉人假扮大凌河城突击出来的明军,去到锦州城,就向他们传达大凌河城即将守不住的假消息,让他们赶快来援,逼迫他们出来。”
“如此甚好!”皇太极深感此计策的绝妙,于是便授命孔有德去办了此事。
孔有德回到营中之后,向众将传达了这条计策,并相找一个左右手带队,负责诱骗明军。
“此次行动十分之危险,混进锦州之后不紧要把迷糊明军的任务给完成了,还得留在那里,继续为我军提供情报的支持,你们何人愿意前往?”
“我去把!”这个时候李广年毅然站了出来。
本章完
第139章 第二次大凌河之战四()
“你?”孔有德仔细的瞧了瞧他,想了一会儿却是摇了摇头。
“你不成,马上把明军引出来之后,我们将与之爆发大战,你要做我汉旗军的前锋部队,不能前去完成这次任务。”
孔有德考虑到要把李广年用在更为关键的位置,所以便驳了他的毛遂自荐。
他哪里知道,李广年对此行动是十分渴望的,这是个难得的大好时机,将金军的意图带给陈渊,可现在居然就这么被孔有德给驳了,哪能不气。
“王爷,请莫要阻了我的前程?”
“你说什么?”
孔有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平日里对他百依百顺的李广年,居然在这个时候,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与他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李广年丝毫不让,他太需要这次执行行动的机会了,所以难免乱了一些手脚:“谁都知道,这次行动意义重大,很可能就会被大汗重重赏识,而做前锋军,即使有什么天大的功劳,还不是划归在王爷的名下。”
孔有德气的不行,他好心好意为李广年考虑,给他安排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可想不到这厮居然是这种想法。
“呵,好!好!好个耽误了你的前程,你他妈难道想爬到老子的头上不成?你滚,你给我滚!”他大声咆哮着,是真的不想再看到李广年了。
“王爷,请……”
“少说两句,王爷正在气头上呢!”
其他几个副官将领马上将李广年拉了出去,他是再也别想把消息送去锦州了。
……
东江镇,皮岛。
东江镇新任都督陈仁中正在集结军队。
他们受到辽东督师的指示,在金军集结大军袭击大凌河城之计,陈渊要求他们佯攻旅顺口地区,而登州的山东军也将会配合他们袭击耀州。
都督佥事张魁阳过了来,报告说:“报告都督,东江镇军二万人马,除各个岛屿的留守驻军外,已全部集结完毕。”
陈仁中望着集结在岛屿平地之上的大军,只见旌旗飘扬,人马强盛,心中充满了自信。
这几年他凭借着皮岛的商线,收获巨量的商财,他将这些钱买甲买器,将全军的装备全都置办了起来,相比于刚来皮岛时的“匪军”,现在他们军队可是提升了一个档次。
“上船,出发!”
他一声令下,全军便转身想着港口而去,依着先前分配好的船只,大军顺序着一个个地进到船里。
船帆鼓着海风,顺着水纹,向着辽东半岛而去。
自从孔有德攻陷旅顺,逼原东江镇都督黄龙自杀以后,明军已退出辽东半岛好几年了,现在皇太极攻大凌河城,抽调各地兵马,金国地方的防备力量大大被削弱,正是明军重返辽东的大好时机。
旅顺口原名狮子口,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二将率军从山东蓬莱乘船跨海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这里风平浪静,水深港宽,乃是从海路进军辽东半岛的重要入口。
东江镇雄兵在海上漂泊数十日后,到达了该地,于晨时登路辽东。
在完成登路之后,明军迅速向旅顺城扑去。
时旅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