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对奏结束,陈渊跟着大们缓缓退出了平台,复社的吴伟业等人马上就过来安慰自己。
“大人不必苦恼,以大人经略地方多年的经验,稳定辽东完全不再话下。”
陈渊却是苦笑:“骏公啊,你可别在吹捧我了,你我都知道现今辽东的情况,那可不是有多年经略地方多年经验就能稳定的住的啊!”
听到陈渊这么说,吴伟业也跟着沮丧了起来:“难道我大明就被这这小小的蛮夷之族欺负到如此了吗?”
陈渊笑了笑,拍拍他肩膀说:“公道自在人为,只要你我与诸公共勉,希望总还会是有的。”
二人正在那亲切交谈,突然温体仁从后面窜了出来。
“哎呀,陈大人,督师辽东可是责任重大啊,皇上将次交于你,可见他对你的器重。”
陈渊冷笑,对温体仁说:“好了,温相,你也别在装模作样了,我承认在搞党争方面我是不如你的,但我可是也要提醒你一句,可别高兴的太早,皇上可不喜欢养闲人。”
“皇上慧眼识珠,但凡在朝堂之上的都不是闲人,这点陈大人尽可放心就是。”
“哈哈,那我们就走着瞧吧!”
说着他拍了拍温体仁的肩膀,仰天一笑,甩手就远去了。
“温相,这陈渊也太嚣张了吧,跟你居然这么没大没小的。”
温体仁到时为所谓,“呵,再让他嚣张几天吧,等他去了那吃人的辽东,他算是蹦哒不了多久了。”
本章完
第108章 抗金桥头堡的建设()
陈渊走马上任,开始担职辽东督师,接受这个烫手的山芋。
首先陈渊要做的,便是要恢复山东登州,抗金桥头堡的地位。
登州位于山东东面临海的边缘,隔着渤海湾于辽东半岛相连,如果把山东的形状比喻成一只鸟的话,那登州就是在鸟嘴的位置。
它与辽东的位置十分相近,在此乘船跨海,不日就能到达辽东半岛,在明初时,大明朝廷为了剿灭北元残余势力,派马云,叶旺将军领十万大军征伐,便就是在登州出发的。
所以控制了登州,就有袭扰金国后部的条件,而在女真人在辽东崛起的时候,明朝的确是将此地作为抗金桥头堡使用的,但经过山东叛乱以后,登州已是一片荒无,城墙残破,兵员短缺,屯田荒废,大量的火器以及兵船都被孔有德带去了金国,从实际来看,登州已经失去了抗金桥头堡的作用。
陈渊要重建这所抗金的桥头堡,钱是必不可少的,这点他在请示崇祯之后也得到了解决,皇帝同意拨给他五十万两用于恢复建设。
在兵员方面,陈渊是准备大招山东本地的义军,这些人在抗金的事情上出力甚多,而且名义上都归属了朝廷,将他们转化为明朝的军队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来这些人起义多年,又在这几个月里与后金军交手甚多,附和陈渊心中理想的优秀兵源形象,二来也可以减轻山东的地方治安压力,这么多人不收朝廷的管制,到底还是很大的一块不稳定因素。
当然,如果当中有人不愿归顺,仍想当土匪头子占山为王,陈渊也不可惜地要敲打敲打了。
但实际上,这些人还是很愿意归顺朝廷的,毕竟现在民生凋零,也没有那么多的富人可供他们抢劫,当土匪打家劫舍地,还是不太稳定,当了官军至少还有响银,多少还能混口饭吃。
于是朝廷的改编令一经发出。山东的义军们便纷纷踊跃参加,其中虽然还有白日做梦的人,但还是少数,大部分都乐于跟着朝廷混饭吃。
山东当地更加归顺来的义军力量的强弱,分别授予其头领官职,而当中以陈仁中和张魁阳人马最为雄壮,得益于张魁阳的合理战术计谋,他们在抗金战斗逐渐壮大,抢夺骏马钱粮无数,在金军回关以后,他们在汤山练出来一支包括上千骑兵在内的数万军团,实在让人震惊。
大六首陈仁中本来就因为奇袭金军的放马场而被明朝廷授予了指挥使的官职,现在又有如此一支雄军在手,便更得朝廷重视了,马上在他归顺时授予了他参将的职位,有封张魁阳游击将军,远胜其他几路义军的封赏。
兵员问题解决了,陈渊便开始要着手解决兵船器械的修建,以及城墙的补缺。
城墙的补缺让山东地方官员组织壮力去弄就可以了,关键是兵船器械的修建很棘手,尤其是兵船,这玩意可是度海的工具,没有他兵马就没有办法运过辽东,那登州这处抗金的桥头堡修的再好也是白搭。
而且考虑到孔有德在投降金国之后,金国在渤海已经拥有了一直可观的舰队,为了避免日后度海时遭遇金国船队落于下风,陈渊必须新造一支远比以前登州舰队船体更大,规模更雄伟的舰队。
为此,陈渊找到了工部有关官员了解情况,想找找看有没有工籍的船匠能造大船,但工部的官员却告诉他,金兵入关以后,很多工匠都被抓走了,而且即使有造船的工匠,北地也是造不了大船的,因为根本就没那需求,要想造大船,还得去南方。
陈渊无奈,又找来南方的复社官员吴伟业,听他怎么讲。
吴伟业对他说:“大人,现在南方海运需求量巨大,的确培育出了有造大船经验的工匠,但这些工匠大都是私人造船厂的顾工,官府工籍却是很少。”
“那怎么办?这大船是必须要造的,要不然登州的抗金桥头堡就白造了,要不由官府出面,从私人手里借吧。”陈渊有些焦急,胡乱想出主意道。
吴伟业却是苦笑,回:“大人,这可不行,这些工匠可都是各个造船商人吃饭的家伙,我们把他们的工匠借来了,他们可怎么活?要知道现在朝廷的商税可是极重的,他们没有办法赚钱可就没办法交税了啊。”
经吴伟业这么一说,陈渊也意识到了这办法不靠谱,马上改主意说:“那我就像其他人一样买就是了,虽然我手里银钱有限,但还可以用十年的商税作抵押,先从他们那儿弄到一批大船来。”
吴伟业吃了一惊,不可思议道:“用商税作抵押,这能行吗?”
用税务作抵押贷款,这是近现代荷兰人发明的办法,吴伟业作为传统文人当然是不清楚其中的道道,但陈渊相信,凭借商人的敏锐性,大明的商人肯定会被吸引。
“一定可行!”陈渊斩钉截铁的回答,又说:“你可知道现在南方哪个造船厂规模最大?”
吴伟业想了想,回:“好像是大盛商行来着。”
陈渊点了点头,吩咐说:“好,你马上给我联系这个大盛商行,看看他们怎么说。”
“我这就去办。”吴伟业抱拳,正准备就此离开,却不想又被陈渊叫住。
“慢着骏公。”
吴伟业又回了来,陈渊说:“也不用联系大盛商行了,你直接让南方的复社用报纸把这则消息发出去,让各个造船厂自己来找我们,这样我们从中择优,能取得更大的好处。”
吴伟业笑了笑,一面佩服着陈渊的足智多谋,一面赶紧下了去办事。
此时,陈渊却是不知道,吴伟业刚才所讲的大盛商行,是他老丈人盛世鸣的产业,也不清楚大盛商行的产生与发展壮大与他自己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
而就是陈渊的一念之间,就差点断送了他老丈人的财路,还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啊!
本章完
第109章 大生意()
上海浦东黄浦江岸,原本一片荒地的这里,被大盛商行以低价卖进之后,被改造成了一片广大的造船基地,船坞百所,工匠上万人,正没日没夜的在此工作。
此地被命名为大盛商行永平造船厂,厂长是一个叫黄鸣梁的年轻人,年级不过刚刚而立而已。
以而立之年就做了大盛商行最大的一处造船厂的厂长,在外人看来他可是功业有成了。不过黄鸣梁的压力却是大的很,其中的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船厂的最初几年,那日子的确是风光很,乘着朝廷开关的劲头,很多商人争相出海,海运贸易的大发展也给造船业带来生机,源源不断的订单纷至沓来,赶都赶不完。
但海船是经久耐用的产品,一但商人买了足够量的船舶,就一用用几年,所以现在市场已经逐渐趋于饱和了,海船的需求量是一年年的减少。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了造船业的生意,很多包括大盛商行其他造船厂都倒闭或者削减了规模,而大盛商行的本部也在朝着多元化发展,先后向粮食,码头仓储等业务进军,不再将主要精力放在造船上,这进一步导致了黄鸣梁所在的永平造船厂的日趋难过。
永平并没有像其他造船厂那样削减规模,因为黄鸣梁清楚的知道,只有规模大,才能将每艘船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有大规模的订单来袭,那他便可凭此大赚一笔。
因为大盛商行已经发展出了巨量的体积,所以在管理上进行了创新,除了总部直属的厂子以外,很多厂子都有着独立的属性,自负盈亏,自己制定经营战略,只是在盈利的时候要上交一定比例的盈利金给总部,这种关系有点像现代的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这可能是这个时空最早的子公司制度了。
正是有鉴于此,所以黄鸣梁才有权保持着永平的不同于其他造船厂的策略,可现在,黄鸣梁也要为这种政策付出代价了。
永平已经连续好几年没有盈利了,再这样下去,倒闭是迟早的事了。
“唉!”
一声哀叹,黄鸣梁在上海县城里的一处摊子前吃着馄饨,正为此事烦恼着,满脸写满了愁绪。
馄饨摊的老板与他是老相识了,见他今天愁眉苦脸的,上来询问道:“怎么了,黄掌柜的,是嫌钱赚的不够多啊,还是嫌钱赚多了没地花啊?”
老板上来打趣,黄鸣梁却是一点都笑不出来,仍耷拉着脸,回:“你可别在埋汰我了,生意不好做,我现在可是愁的要死。”
老板一笑,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讲:“哎我说,你小子可是不厚道啊,赚了钱还在那装可伶,是怕我找你借钱不成。”
黄鸣梁诉苦:“可没有的事,现在海船订单减少的这么厉害,我到哪儿去赚钱去哦。”
“怎么海船订单就减少了,我今天还在报纸上看到讲官府有一大批海船要向民间采购呢!”
黄鸣梁被他的话猛然惊到,满问:“真有此事?报纸在那儿?也拿来我看看。”
于是老板就拿来今天刚买来手的《复社闻新报》递给他,黄鸣梁接来仔细看了看,果然上面写着官府要采购海船之类的话,连官衙的印都有,看来是真的无疑了。
他兴奋地跳了起来,大呼小叫地说着:“有救了,有救了……”还一边赶着快步准备收拾行李,因为报纸上写着有意向的商人要到北京工部去商议具体的事宜,所以他得赶紧快点动身了。
后面,馄饨店的老板见到黄鸣梁跑远,也马上跟了上来。
“哎,报纸现还给我,报纸……”
……
北京京师,全国各地的造船厂商人陆续赶到,先在工部作了登记,然后再在统一的时间来此商议具体事务。
在商议的那天,陈渊亲自接待了各商人们,并当堂直接了当地说道:“朝廷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