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肱股明臣-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盛商行?”李士闲转头一望,还真如此,家家仓库都是大盛商行的产业。

    “想不到他们竟发展至此了!”李士闲不由感叹道。

    大盛商行,是最近在商界广为人知的传奇,仅仅成立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其赚取的利润不下千万,惊艳各大商户。

    在新政伊始,海口刚开之时,海运需求急剧上升,商人们到处求购海船,他们就发现,南方一地的各大造船厂都归了一户门下,那便是大盛商行。

    在大家都忙于从事瓷器,丝绸生意之时,大盛商行却又涉足了粮食生意。果然没过多久,南方各地改粮种桑棉,导致粮价回升,大盛商行在早期粮食生意中又大赚了一笔。

    众商人们疑惑不已,为何大盛商行好像总是能预测未来似的,每次出手都能满载而归?

    如果有人能知道大盛商行背后的东家,他们便会了解其中的奥秘。

    大盛商行背后的东家名盛广泉。

    没错,便就是陈渊的老丈人了。

    原来,在陈渊入京为官,主持新政之后,他常常在家书中谈及他的新政措施,以及可能会带来的效果,恰在机缘巧合之下,这些内容都被盛广泉知晓了,商人的敏锐性使盛广泉觉得此间有利可图,于是携巨资南下投资,接连买下各个造船工厂,又在第二波新政后,将造船厂利润全都投向了粮食生意中,接二连三地,顺着陈渊的思路,利润自然是滚滚而来。

    各位书友,走过路过,评论再过呗!如若喜欢本书,不妨在给个5星好评,举手之劳,亦是对作者君的巨大支持,谢谢!

    本章完

第48章 南下督税() 
新政变法,陈渊曾施行过一种税务清单的政策,让户部税务监察司的官员,拿着清单下到地方,查办苛捐杂税,现在六月底,各地完成税务查办工作,纷纷上京述职了。

    在此次行动中,还真察出了许多问题,虽在去年年底时崇祯已经下召,严令禁止各地的杂税,但一些官员仍顶风作案,该加的加,一丝一毫都没有减少。

    其中南方之地现象最为明显,仗着山高皇帝远,官员肆意勾结乡绅,压迫百姓,致使许多小农破产。

    “岂有此理,这些人欺上罔下,实在该死,朕定要办了他们。”崇祯得到陈渊的报告后,显得怒不可遏,誓要拿这些人人头震慑地方。

    陈渊知道崇祯又要大开杀戒了,忙说:“陛下,苛捐杂税,乃长期积弊所至,非杀一二官员所能解决耳,要除根弊,只有亲自考察当地,才可对症下药。请陛下准许,命我亲自南下,督察南地税务情况。”

    崇祯帝犹豫了一会,然后道:“现在新政初立,很多地方都离不开爱卿,如果爱卿走了,这京城事务该如何处理?”

    “新政大纲已立,陛下只要根据大纲行事,一切事务自可运转自如,臣相信陛下,也请陛下相信臣!”说完陈渊跪拜在地,不在说话,只等崇祯反应。

    崇祯走下案台,扶起了陈渊,言说:“既然如此,那爱卿就放心去吧!要有什么事,你自可于当时觉断,不必拘泥。”

    “谢陛下成全!”

    三日后,崇祯下召,正式卸任陈渊的户部尚书职,改挂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总督南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并加授资德大夫。

    南京隶京畿之地设总督,在明一代还从未有过的,这也体现了崇祯在用人任事方面不拘于一格。

    六月底,陈渊领数百人的车队从京城出发,南下向江南而去。

    随车队而行的,大部分都是衣甲卫士。因为陈渊南下,必经中部荒乱之地,所以为安全起见,崇祯调拔了禁军百人保护,除此之外,还有五名锦衣卫贴身而行,将他护的是密不透风。

    陈渊知道,崇祯派这些锦衣卫除了保护自己以外,还有监视的意思,虽然崇祯口口声声讲给他便宜行事之权,但说到底却还是放心不下他。

    路上,陈渊高骑大马,与兵士们行进着,队伍整整齐齐,一路马不停蹄。

    崇祯帝给陈渊配了马车,但他在军伍多年,还是习惯骑马,于是半路上就把马车扔了,这样赶路也快了许多。

    陈渊沿官道观察着两旁田地,发现虽然今年朝廷免除了北方数个旱灾之省的田赋加征,但此时河南大部分土地仍是光秃秃的,旱裂的口子布满了田里。

    “看来缺水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啊。”

    陈渊不无担心地想着,如若再放任这样下去,河南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陕西。

    之前陈渊不是没有想过在河南河北等地兴修水利,但奈何户部钱粮实在有限,他只能先满足西北的需求,等明年的税收上来再作打算了。

    “宝先,现在我们到哪了?”陈渊停下马来询问身边的锦衣卫百户杜宪道。

    “大人,已经到彰德府了,前面就是治所安阳。”

    “安阳!”一阵回忆向陈渊袭来。

    安阳,寒窗腊月,酷暑烈日,昼夜伏读,他当年所有青春岁月的记忆,全都埋葬在了那里。

    陈渊五岁读书,十岁参加童子试,他至今仍记得参加考试的那天早上,母亲连夜为自己缝制了一件藏青夹袄,穿在身上又暖和又舒适。

    “穿的厚实点,到时考场答卷手也不会打颤。”临行前母亲这样对自己说。

    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当时他父亲牵着他的手去考试,在街上买了几块麻婆油饼,那香糯的滋味,让他现在都在想念。

    如今十七八年过去了,父母身体是否康健呢?麻婆油饼的香气是否们在安阳街巷飘扬呢?这些都是他想知道的问题。

    “安阳,我的家,我回来了!”

    想到这,陈渊内心激动,不觉跃马扬鞭,飞奔着向府城而去。

    安阳府城城门口,本地知府与一众官员早早得到陈渊到来消息,纷纷到此迎接。

    在一群五颜六色的禽兽衣冠之中,一对年老的普通百姓格外显眼,他们相互搀扶着遥望远方,眼中充满了热烈的期盼。

    “二伯,待会堂哥到了,我交代的事你可得为我说说啊!”这时一个身穿皂衣,虎头虎脑的小子靠了过来,对两位老人说道。

    他叫陈岩,是陈渊的堂弟,从小和陈渊一同长大,与陈渊一心苦读圣贤不同,这是个打小只爱枪棒的主,调皮捣蛋,没少给自己父母惹麻烦。

    自从陈渊入京为官之后,当地官员为巴结他,对陈氏家族特别照顾。知府严肃立更是直接把白衣身的陈岩招为府衙的捕头,但陈岩却志不在此,他一心想投身军伍,却又不甘从底层干起。于是便想着乘陈渊回乡,让其为自己某某出路。

    “好了岩子,我自有分寸,你也别太猴急了。”陈渊父亲陈匡之说道。

    不久,官道车队已近,陈渊骑马走在最前列,数百甲士踏步而来,气势恢宏,似有神兵天降一般,威风凛凛。

    “下官彰德知府严肃立拜见总督大人!”

    严肃立引众官来拜,陈渊下马虚拖,将他们抚起。

    “各位不必多礼,快快起来吧!”

    “谢大人!”

    “阿渊啊!”

    一身轻唤,让陈渊一个激灵,让他仿佛又回到儿时母亲每晚叫自己吃饭的年代,这是血缘的羁绊,不是时间能抹去的。

    陈渊一转头,望见的不是自己的父母又是谁呢!

    他连忙跪拜过去,眼中包含泪水道:“爹,娘,孩儿回来迟了!”

    陈氏双亲也是双目垂泪,一边安抚着陈渊,一边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双方都哭泣了好一阵,才都止住了泪水。

    “大人,我们已为您备好接风洗尘的宴席,外面风尘大,二老身体不适,不易久立,咱们有什么话还是进城再说吧!”

    “也好!爹,娘,我们先进城。”

    “好好好。”

    陈父陈母高兴,跟着陈渊进了城,留下了在一旁不断挤眉弄眼的陈岩。

    “怎么回事?不是都交代好了嘛!”

    本章完

第49章 回乡() 
陈渊是陈匡之的第三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前二子均早年夭折。在陈母生下陈渊时,都已是四十多岁了。老来得子,可以说是非常不易,所以从小疼爱有加,让陈渊感受到无限的母爱与父爱。

    “渊哥,渊哥……”

    在陈渊和父母入城后,陈岩一时慌了手脚,连忙主动跑过来与陈渊亲近。

    “岩子?”陈渊不可思议地望着眼前的小子,只是几年没见,他都快认不出陈岩了。

    陈渊记得最后一次见过陈岩,还是五年前他去上清赴任时瞧过一眼,那时陈岩正因为与别人打架,被其父亲训斥呢。

    如今的陈岩,一身干净的捕快皂衣,面净洁白,眉宇分明,身体高壮结实,完全没了以前市井波皮之气,反而有种深沉入世之人的模样。

    “是我是我,岩子!”见堂哥认出了自己,陈岩也是一阵高兴。

    “你现在怎么?”

    严肃立忙道:“哦,陈岩目前是在本府当差,他作事认真卖力,很是上进呢!”

    陈渊听了他的话,心里大体是知晓了严肃立的用意,有些不喜,但并未表露于外,只是含笑地拍了拍陈岩的肩脖,便不在说什么,继续向城而去。

    “不好,坏事了!”

    陈岩长期混迹市井,怎会看不出陈渊的心情,知晓自己是报国无望了,于是瞬间一秧,没了什么激情。

    陈渊与众官员及自己父母同坐席上,其间他向本地官员打听了河南受灾情况。

    严肃立报告说:“河南一地,数年少雨,至今岁更是酷烈异常,五月不雨,以至于秋,三伏亢旱,禾苗尽枯,赤野青草断烟,百姓无食,竞相出走,光以我们安阳为例,出走逃灾者已有万余。”

    “那为何不救?”

    “唉!陈大人,不是我们不救灾,而是实在是无能为力啊,年年大旱,地都没法种,税也收不上来,哪里有钱救灾,去年年底,朝廷又兴大兵伐贼,后勤分摊,我们都榨干了血肉,更不能再去管多达数十万的灾民了。”

    如此说来,陈渊虽用新政一时解了中央财务的危机,但各地方却仍深陷财务的乱窝之中,这不得不是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之后,陈渊又与其它官员谈了会,便又和陈匡之两人谈了起来。

    “家中一切可都安好?”陈渊问。

    “好好好,前几日收到你的来信,你大伯三叔们都高兴地很,全都盼望着你能回去看看呢!”陈匡之道。

    “我正有此打算,这几天我也不去驿站住了,就回乡里,去看看大家吧。”

    “那可太好了,”陈母十分高兴,可又轻“咦”了一声,似想起什么似的,问陈渊道:“你在一年多前就写信告诉我们说你已娶妻成家,为何不带着你内人一起来呢?”

    陈渊一笑,回说:“她现在怀有身孕,行动不便,就留在陕西了。”

    “啊!”陈匡之夫妇两人一阵惊喜,忙又是问东问西,弄得陈渊只能苦笑应对。

    下午,陈渊带车队回乡,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古代言衣锦还乡,陈渊现居朝廷二品大员,派头自然是小不了,这不是他能左右的,自有地方官员安排。

    十乡八里都能听到喧闹声,全都跑来观看,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