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芰Γ⒖掏饬舜耸隆
随后,军机处首辅、兵部尚书徐庶,在这一次的大朝会上,启奏了一件重大的事情,“皇上,六部选派了优秀的官员,前往氐族、羌族、草原匈奴、乌丸等族,支持他们的建设。然而……。”
徐庶说的这些边族,在百官心中属于属国藩镇。当徐庶“然而”的时候,所有人的耳朵竖了起来。他们多少也能琢磨出一来一些,弘武皇帝如此大规模支持藩镇,这些藩镇强盛起来后,“老皇帝死了,造小皇帝的反!”
这就是养虎为患呀,许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徐庶就是这么想的,军机处的军师们也都是这么想的。秦峰提出的,民族大融合的理念让他们惊叹,但事到临头,由于没有具体的融合办法,所有军师十分担忧。
“皇上,同化这些人,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若是他们学习了大秦的知识,反过来对抗大秦……。”徐庶说到这里,不敢再说下去了。
百官们清楚弘武皇帝有民族大融合的心愿,所以都悄悄看着,他们心里也是反对大规模支持边族,但不敢说。
宝座上的秦峰,殿中百官的表情一目了然,他微微皱眉。这的确也是一个问题,秦峰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个理念开始实施,就将希望留在后辈再出一个明君在收尾,还需自己在位的时候,就将此事搞定。
那么该怎么办呢?
大殿中沉寂了下来。
秦峰遥望太和殿广场上飘扬的大秦国旗,福由心至,顿时一个念头冒出来后,立刻融会贯通,笑道:“户部尚书。”
荀攸听到叫自己,急忙抱着朝板出班,心里则是在嘀咕,徐庶大人说的这件事情,就目前的进展情况来说,可是跟户部没有什么关系的,那皇上为什么点名我呢?他带着疑惑,拜道:“臣在!”
秦峰目视殿下的百官,道:“朕准备颁布一向新得法令:国籍法,以补充现有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古代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我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此后,经过三国至南北朝的整顿,到隋唐时期日趋完备和周密。历代朝廷用以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制度。
“国籍法?是什么法?”百官突然接触领先千年的律法,一时间有些蒙圈。
“敢问皇上,何为国籍法?”就在这众人不得其解释的时候,荀攸十分感兴趣的说道。心说皇上一定又琢磨出好东西来了,不知这国籍法有何好处,不过一定能够强盛我大秦。
百官也逐渐有了兴致,只因弘武皇帝每每道出世人所不知的事情后,就会是一次政治改革的飞跃。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简直是不要不要的,每天都有一次,才好。
正因为有了上古圣贤,似三皇五帝、周公、孔子、这样的大贤,大贤们立下了一项项制度,这才有了如今华夏的繁荣。而在百官看来,千百年后,华夏终于又出现了一位立下制度的圣贤,那就是弘武皇帝。
正因为弘武皇帝是圣贤大帝,所以才能想出所有人都想不出的规制,有了这些规制,便如同礼制等制度一样,会让华夏更加繁荣昌盛。
在百官仰慕的目光期待下,秦峰也找到了感觉,就在宝座上说道:“有国才有家,今后,大秦的百姓只有取得大秦的国籍,才能够取得大秦的户籍,才能够在大秦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百官闻言一愣,明白是明白了,但这个法令跟没有好像一样,这不符合弘武皇帝一向的英明。
原来,国籍制度在国家意识强烈的后世多有效果,古代人流动性差,民族意识还在国家意识之上。
“一定还有其他的。”群臣想到。
秦峰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的国籍法的重点是在后面,又说道:“大秦将会实行唯一国籍制度,父母有一方是大秦人,本人出身在大秦的,自动获得大秦国籍。”
百官暗中摇头,心说这一次,看来皇上是真的多此一举,这法令跟没有一样。
秦峰见众人表情,只是笑了笑,道:“没有大秦国籍的外国人,或是边族,只要本人愿意遵守大秦律,愿意定居在大秦国内,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大秦国籍,从而进入大秦户籍管理,耕种大秦的土地,在大秦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群臣一愣,什么意思?
“啊!”诸位军师首先想明白了过来,顿时露出震惊的模样。
随后百官炸开了锅。
“神来之笔,同化边族的妙策!”
第899章 百番来朝()
徐庶眼神充满的震惊,问道:“皇上,您的意思,是要引边族进入华夏内地!”
荀彧肝胆俱裂,道:“皇上不可,此法若是实行,势必是引狼入室!”
群臣一听有道理,心说自古以来,只有驱除的,秦始皇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就是为了不让边族进来。弘武皇帝倒好,正好与始皇帝相反,主动打开国门引祸水,于是乎纷纷捧着朝板劝谏。
事实已经证明,始皇帝那长城没啥用,边族该进来的时候还是进来了。没本事的时候,没长城也是不敢来。
“皇上,我要死谏!”
“别拉着我!”
群臣个个情绪激动,年轻的脸红脖子粗,年老的胡子乱甩。几个上岁数的,便感到是名垂青史的大好机会,个个“寻死觅活”。眼看着就是一场弘武朝的集体死谏发生。
弘武皇帝“大怒”,一拍面前的龙案站了起来,怒道:“别拉着,让他们去死!龙卫将何在?给他一把剑!”
典韦果然走了上去,沧啷拔出佩剑,递给了一个户部的老头。还往脖子上比划了一番,道:“划这里,死得快,还不痛,就是喘不上气。”
这位员外郎顿时傻了眼了。
弘武皇帝的威信,还在历代开国皇帝之上。群臣见到龙颜震怒,一个个尾巴骨发凉,叩拜道:“皇上息怒,吾等知罪。”
秦峰心说还镇不住你们这帮家伙了,他忍住气重新坐下,望着殿中跪了一地的百官,道:“什么叫引狼入室?人之初性本善,边族百姓难道个个都是豺狼?并且我大秦百姓三千万,边族加起来也没有十分之一。散在民间,几十号人无法同化一个?”
“就怕野蛮……。”群臣中冒出来一句。
秦峰顿时又变了脸色,指着赵云道:“守备兵,是干什么的?”又一指吏部尚书荀彧,“三班衙役是干什么的?”
“大秦律难道是摆设,你们两个给朕说说!”
赵云立刻拜道:“皇上请放心,各州守备兵一定能够保证地方安宁!”
荀彧满头大汗,道:“各州府衙必然能够执行律法……。”
事情说到这个份上,百官们也醒悟了过来。弘武皇帝并不是有建制的安插在内地,而是彻底打散了,那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如此十户百户看住一户,简直轻而易举,还能够快速的同化。
老贾诩一摇胡子,呼道:“皇上圣明!此法诺能实施,十年生育,十年教育,不出二十年这些少数民族就会真正成为我华夏的一员。”
于是乎,领悟过来的群臣齐呼皇上圣明。
“就怕部落之主不愿意……。”郭嘉一言道出了真正的重点。
“退朝!”秦峰一甩手走了。
百官顿时不明就里,匪夷所思中走了。
秦峰退朝后,在御书房召见了军机处的诸位军师。
徐庶作为首辅,已经彻底明白了秦峰的民族政策,这个政策十分好,但还有一个难点。首先进言道:“皇上,就怕部落之主失去了权柄,不同意……。”
秦峰摆手道:“不可能所有人都会来的,此法只是一个开端。朕打算在边族自治区内推行兵役,选取边族英勇之士,打散编制在军队之中。军队是一个大熔炉,培养这些边族士兵的国家荣誉,他们退役后便能以点带面。”
“另外,部落那些族王。只要他们肯答应朕的兵役、边族内地定居的法令,朕会册封他们的家族为世袭的族主,世世代代为这些民族的首领。”
“这可行吗?”众位军师一时间琢磨不明白。
这族主的策略,是秦峰借鉴大清的旗主制度。在一开始,旗主们还是有大权柄的,但到后面的时候,只有尊贵的头衔和国家俸禄,已经没有实权了。他笑道:“通婚、同化,影响力一代不如一代。老一辈去世,新的一辈只知道是我的大秦子民,也许连族主是谁都不晓得了。”
秦峰费这个劲同化边族,也是为了将来考虑,他的眼光并不只是在固有的土地上。同时,他也不想如同后世的成吉思汗,打下了前所未有的江山,一百多年就复国的复国,分裂的分裂。
最起码,他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四周本该属于后世大华夏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住民,彻底融入到华夏之内,在这一千八百年前就成为华夏固有的土地。
这退而求其次的目的说出来后,得到了众位军师的赞同。如今华夏固有的土地就是十三州,数百年打来打去,除了地名变一变外,地界还是这么大。人们的思想已经固化了,这些就是华夏的土地,外面就不是了。
若是能够扩张出去,让人们从根本的思想就认同外面的土地也是我华夏的,那真是一件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
开疆扩土的吸引力是令人无法抵挡的,于是乎,弘武皇帝的诏令传达到边陲各地,邀请各部之王前来邺都过华夏特有的春节。
正月初一之前,羌族代表俄何烧戈,氐王阿贵,匈奴王赛桑,乌丸王塌顿还有数百各种绕口名字的小部落之主,来到了邺都。
邺都城池占地方圆数十里,城墙十余丈,仿佛一个庞大巨兽俯卧在大地上。许多首次来到了部落首领,望城而拜。只有伟大的成吉思汗,天可汗,才能够建造如此宏伟的城池。
而邺都的繁华,也让赛桑、塌顿等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直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时间,邺都内大规模出现外族的身影,挥舞着金银购买原产地较为便宜的物资。
诸民族受到弘武皇帝的召见,可不能空手来。大量的骡马,拉着大批的金银珠宝,从官道而来邺都,汉武时的万邦来朝也不过如此!各州百姓自豪感激增。
大年二十九,太和殿。为了接待诸民族来人,大秦朝廷加班到了现在。此时的广场上,聚集着百多奇装异服的边族之主。有光头留辫子的,有头戴巨大羽毛冠的,还有满身都是鬼画符的。
这些人的心思已经被宏伟的紫禁城洗涤,充满了对天朝弘武皇帝的敬畏感。
就连草原共主匈奴王赛桑、乌丸王塌顿也不例外。
赛桑遥望高台上的太和殿,感叹道:“遥想昔日,弘武皇帝只有一郡之地,转眼间已经有了遥不可及的成就。”
“天下是我姐夫的……。”塌顿有力的说道。
“是我女婿的……。”赛桑跟着说道。
这时,呼声接连不断传递到了广场上,“皇上有旨,宣,诸族之主觐见。”
广场上的这些人立刻打起了精神,羌族大元帅俄何烧戈、氐王阿贵在左,赛桑、塌顿在右,各带西北、草原诸族依次顺阶梯进去太和殿。这些威震一方的诸族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