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席卷天下-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秦峰后世而来,经验多,很快就有了主意,于是就走上皇台两个台阶,喝道:“闭嘴,咆哮朝堂者,杀无赦!”

    咔咔,咔咔,御林军马上进入朝堂,手持利器,刀剑出鞘,只待秦峰一声令下,就此无情杀戮。

    百官吃了一惊,心惊胆战急忙住口不言。

    但是马日磾说道:“丞相,万万不可,自我大汉高祖开始,四百余年,从未有这样的事情。丞相,您也是我大汉的士族名门,将来子孙千秋万代,万万不可做这般自断根基之事啊!”

    百官一起称是,都说秦峰也是士族,岂能让庶族有出头的机会。

    秦峰对此嗤之以鼻,他这个士族的身份,是当初为了能够得到势,从而成大业的一种手段。另外,自古没有一个皇帝称自己是士族,所以拥有远大理想的秦峰对士族不感冒。他对马日磾还是尊重的,就此温声道:“司空大人,本相也知晓其中的难处,但目前天下大乱,各地诸侯不奉皇令。我们应当尽可能的招募人才,为朝廷、为天子出力。”

    汉献帝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怒火中烧,心底嘶喊道:“秦子进,汝就是天下最恶毒的诸侯,国贼,大奸臣!你还有脸说别的诸侯,那一个诸侯都要比你强。我好后悔,当初应该跟曹将军去许昌就对了。就算曹将军好人妻,也比你秦子进强百倍!”

    然而百官不知道秦峰已经从身心上控制住了汉献帝,见他说是为了大汉,沉默了一会,但马上就开始反驳。

    太尉杨彪就此说道;“若是庶族入朝,则伦常乱,不是兴盛的正道。”

    百官一起称善,齐说是取乱之道。

    汉献帝见百官还是反对,心中十分恐慌,心说你们反对,若是无法通过,晚上朕就要倒霉了。他想起大光头的胡车儿,就全身发颤。

    好在秦峰有了主意,令汉献帝今夜能够安睡。他就此说道;“诸位同僚,大家都说应该以士族为重,对不对?”

    “是啊,丞相所言甚是!”百官齐道。

    于是秦峰微微一笑,道:“那么公平期间,应该让士族之人投票表决,若是多人支持科举,就行科举,广开门路开科取士,若是无人响应,自然作罢,何如?”

    以董承,杨彪,马日磾为首的百官,顿时沉默中思量了起来。

    董承最先明白,马上说道:“丞相所言甚是。”

    百官也明白了过来,让我们士族投票,岂会有一人赞同。于是,他们就一起欣然同意了。

    汉献帝因此松了口气,不过他被秦峰迫害日久了,就此思量秦峰一定暗藏什么奸诈的企图。他本说提醒一下百官,但想起黑衣卫侩子手的可怕,尾巴骨一凉,也就此散朝了。

    于是,在散朝后,秦峰就在自己丞相府前,建立了投票点,所有在籍的士族都必须来投票。

    为了防止秦峰作弊,马日磾,杨彪,董承三公,齐齐坐镇监督。

    秦峰立刻就传令情报卫,在士族中散布言论。称举孝廉只有三五十人而已,何年何月才能轮到自己的头上。若是广泛开科取士,凭借自身才学,马上就能鱼跃龙门。

    士族是自命不凡的,闻言就琢磨了起来。弟弟琢磨兄长,旁支琢磨嫡出。

    弟弟们认为,兄长之后,何时才能轮到自己,旁支认为,除了嫡出自己万万没有机会。世家大族,往往一户就是数百口,弟弟比兄长多,旁支比嫡出多。家族支持的就是那么几个人。

    于是多数人认为,若是推荐自己万万没有了机会,若是广泛应试,自己绝对比其他人强。

    于是,这些自命不凡的来投票的士子们,大多都投了赞成票。这令三公大惊失色,连连追问何故。投票之人就此说道:“若是推举我,就投反对票。”

    孝廉名额只有五十而已,其够分的。谁敢应允所有人,兑现不了岂不是要窝里反了!

    各家家主得知大吃一惊,就说要发动老一辈来弹压,可是为时已晚,秦峰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票数。

    ……

    丞相府议事厅,百官齐聚,眼望堂上高坐的秦峰,宛若一个小朝廷一般。

    蓬~,秦峰将票箱扔在案几上,笑道:“汝等还有何话说!”

    “忤逆!”

    “不孝!”

    “败家子!”百官大骂各自家中的子弟无耻,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将家族都出卖了。

    “无知,无知呀!他们以为,参加考试,他们就有希望了吗!无知……。”马日磾颤声道。

    士族被秦峰算计了一把,虽然他们隐约觉察出其中有阴谋的气息,但苦无证据。秦峰势力又大,百官只能妥协。他们就此急急忙忙返回家中,先将一个个投了赞成票的子弟,拖出去毒打一番,但是留下真心有才嘱咐百倍千倍好好学习。

    就此将有才的子弟聚集到一起,临阵磨枪苦读诗书,头悬梁锥刺股,说什么也要将五十个名额全部拿下。

    然而秦峰琢磨的并不是这五十个名额,就算举孝廉后,任职方面:中央以郎署为主,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一路做到九卿就需要十几年。在地方的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州牧,几十年都做不到头。

    秦峰琢磨的是天下的真英才之士,若是有顶级的谋士大才前来迎考,哪怕只有一个,秦峰也就发达了。

    所以,在诸位士族家主教训子弟忤逆的时候,秦峰已经将天下会试的诏书檄文大汉各地郡县。秦峰深知凡事都要有抢眼的噱头,这才能够吸引人们的主意。于是,他就请命汉献帝,将这一次的会试命名为“天下第一文举大会”。

    自古文无第一,然而有朝廷的认可,天下第一文举大会的状元,就是第一!这名头实在是响亮,天下各地有才能的马上就被吸引住了,发誓一定要参加这天下第一的文举大会,就可一考成名,光宗耀祖。

    当然,这其中有极个别的,秦峰做梦也想不到的大才之士,抱着心中的理想,整理行装,迈上了北进的征途。

    “北上,去邺都!”成了时下文人的口号,于是三五成群,或是独行,天下文人开始向邺都汇聚。

    诸侯闻知此事后,肝胆俱裂,他们从其中发现了一个,秦峰当时都没想起来的歹毒的计谋。

    “秦峰这是要借助朝廷的名头,挖空天下有才的学子聚到他的帐下,今后还有何人为诸侯治理政务!”曹操疾呼道。

    然而诸侯们的根基,建立在士族辅佐之上,他们无法用强硬的手段阻止士子的北上,只能眼睁睁看着治下文人流失。但是诸侯也有自己的计划,并且惊人的相似,就是派出密探带着大量的票子,前往邺城,寻机拉拢人才为自己所用。

    建安二年,五月,天下文人墨客汇聚邺都,摩拳擦掌,准备争夺天下第一的称号。老一辈的不好意思出面,所以几乎全是年轻人。

    秦峰就此布告,五日后初试,十日后会试,二十日后将在新建成的未央宫宣德殿,殿试。选出状元,探花,榜眼,并四十七名进士。

    在皇宫考试,天下文人激动不已。

    但其中有三人,深知大汉已经走到了尽头,来日新主必定君临天下,他们要一展抱负,真正的鱼跃龙门。然而,他们也不会贸贸然自荐,显然一个天下第一的头衔,一定会得到新主重视的。

第422章 初试偶遇() 
邺城成为了东汉新的都城,趁着这次文人大考的机会,各地世族名家纷纷会聚到这座都城。让邺都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完成了最后的脱变,真正成为东汉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世家大族来到邺都后,纷纷购置房产,一来为自己家族的学子提供安静的备考环境,二来也作为自己家族在新都城的地点。作为世家大族来说,若是在都城没有产业,还称什么大族!

    于是,这些有钱的大族定居邺都,一定程度上繁荣了邺都的经济。最显著的一点就是,邺都房地产价格几何数增长,番了几十倍。由于秦峰治下官府吏治清明,世家大族无法与官府勾结,强卖强买百姓的产业。于是乎,大汉的百姓,第一次狠狠宰了世家大族一刀。从脸色苍白的世家大族手中接过钱物后,歌颂着丞相的功德,扬长而去。

    有了众多世家大族加入到邺都,邺都的商业开始了又一次的大发展。

    秦峰没想到召开一次文举大会,还能带来这么多的好处,他偷乐的同时,为了表明自己对这次天下第一文举大会的重视,就将自己丞相府拿了出来作为会试的会场,邻近街区的大宅并在一起,作为初试的会场。

    并请出自己的老丈人蔡邕老爷子,作为此次大会的主考。蔡邕乃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亲手书写六经,工匠刻成石碑立于太学之上,因此可为是天下士子之师。他作为主考,众望所归。

    令秦峰没想到的是,孔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原来他被刘备迫害失去北海后,大病了一场,在山林隐居了很长时间后,得知秦峰迎帝与邺都,就急匆匆赶来了。

    孔融是孔子的子孙,秦峰可不敢怠慢,马上就封为太中大夫,出任这次文举大会的副主考。

    作为朝廷的大考,不能没有朝廷重臣参与,于是秦峰亲自作为总考官,参与到文举大会之中。

    自此有大贤之人出山,又有当朝宰相列席,只要考中,可就是丞相大人的门生了。文举大会的份量,顿时再升几个台阶。前来考试的学子,一个个兴奋异常,就在邺城各处寻找房屋临阵再磨枪。

    与这些文人学子一起来到邺都的,还有诸侯的使者密探,他们怀揣着金银等待挖墙脚的机会。然而万人实在太多,他们暂时无法分辨好坏,也无法同时拉拢这么多人,于是全都隐藏了起来,等待机会。

    一时间邺都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当然,其中也有寒门士子,一路远来,已经耗尽了钱粮。秦峰得知后,立刻就安置了他们,管吃管住,若是考不中也给路费回家。寒门士子们感激涕零,令秦峰在天下文人中人望暴涨。

    第一场初试为六经,从六经中挑选出百道选段,让考生填空,以便检验他们是否饱读诗书。

    第二场会试为墨义,就是从六经中挑选出节段,让考生解释其中的含义,谁解答的最为透彻,自然谁晋级。

    第三场殿试为策论,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谁出的主意好,最实用,自然谁为魁首。

    初试取千人进入会试,会试取百人进入殿试。

    ……

    在万众瞩目中,天下第一文举大会的初试开始。

    秦峰作为总考官,只需殿试出面即可,然而他心中火热,即兴要去现场看看,若是能够发现牛人两三头就再好不过了。

    然而当他出门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原来邺都几十万人皆在关注这场盛会。虽然考试的会场街区戒严,但是临近街道上过年集会一般热闹。若是秦峰大摇大摆过去去另一条街巡视会场,势必要清场途径的街区。

    他是后世来人,要发扬后世大领导们不扰民的出行方式。

    于是,秦峰就此乔装改扮一番,微服出巡。

    他很快就来到了戒严的考场街区,街道两旁的宅院都被改造成考场,士兵警戒,考官监场。

    秦峰巡视了几个考场,顿时索然无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