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政事待罪无事,哪里知道他躲在家中,炮制了学校改革这样一篇大文章。

    现今的参知政事,不过是张所、谢亮、赵开、秦桧四人。前两人,都是靖康二年之前便宣抚一路的大臣,又是赫赫有名的主战派,其实观其德才,不过是一路专任局限,在参知政事的位置上,才能便嫌不足。好在赵桓不大需要有作为敢担当的宰相,两人便也随班就列几年,于政务上多半承命而行。而赵开则是理财能臣,手掌三司,实为计相,除财赋转运外,一无所闻,秦桧奉命出外,裁撤地方,考核官员,为推广减免州县和考成法在地方上的实施,立下了诺大功劳。

    整个中央机枢,多半仰仗皇帝决断行事,在整个宋朝的历史上,可称绝无仅有。一者是赵桓声望大涨,比开国帝王不惶多让,二者是赵桓这几年的精力全数用在军务上,对政事的改革也只是以俭省财赋,杜绝浪费为主旨,对原本的政体较少触动。

    虽然如此,考成法等诸多举措下来,反对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宋朝又有家法不得诛杀士大夫,更不以言罪人,不少悍不畏死的中下层官员,包括大量的御史谏官,都对朝政上有着种种非议。若不是赵桓独出心裁,以学习班的名义进行变相的处罚,又有李纲宰执为减压阀,这才勉强支撑下来。而要大改成法,其实还要比当年王安石激进许多,改革的地方更多,则必须在中央官制改起,由宰执们改起。

    赵桓的这种认识,又迅速转化为行动。

    在赵佶当政期间,由蔡京为首的所谓六贼,以实施新法的名义,祸乱天下,使得宋朝越发孱弱,于是新法之名在赵桓即位之后,已经是臭不可当。

    而当秦桧捧出明显是师承王安石的议立学校办法后,先是在政事堂堂馔时,几个参知政事当堂争执,意见不一,而等韩肖胃奉命来见皇帝的时候,几个宰相已经在皇帝驾前吵的不可开交。

    赵开专责财赋,虽然也是进士出身,为人却向来务实,秦桧兴办学校,他只是觉得需得耗费大量的财政支出,因而出声反对,待看到秦桧一则则一例列的举出学校实际作用,而京师兴办太学的费用,还不及金明池饮宴花的更多,赵开又深知此人向来秉承帝命行事,而此时朝中政局明显即将有变,多说不如守拙,于是假装被秦桧驳倒,退在一边默然不语。

    而张所与谢亮二人,正是典型的旧党士大夫出身。一听秦桧的办法出来,便已经是火冒三丈,再加上对此人观感不好,心中便越发抵触。

    若是不然,像宰相这样的官员在皇帝驾前争吵,原本就是很失礼的行为。

    秦桧心中安稳,知道皇帝支持,见张谢二人兀自纠缠不休,心中越发笃定,只道:“二公已经纯是意气了,现下我又没说要罢科举,只是兴建学校,使得天下人皆能读书,这有什么不好?”

    张所见他神情,心里越发的不自在,见赵桓默不作声,便知道最近更换参知的风声并不是空穴来风,既然不能在此位,索性越发放开来说,当下怒斥秦桧道:“相公此举明显是要坏祖宗成法,以妖邪之说惑乱陛下。”

    谢亮亦道:“当今天下尚未平定,相公便要多生事端,太过荒谬!”

    秦桧道:“祖宗成法亦不是不可变,兴建学校如何是多生事端?”

    “司马温公早就有言在先,乱改成法,除了祸乱天下,绝无益处。”

    “司马光说的便全对么?”

    赵桓终究忍耐不住,断然接口道:“司马光在边,被夏人打的灰头土脸,反对变法时固执已见,只知新法害处,不见其利。执政后,尽改新法罢斥不用,行之十余年五天内便全部罢斥,这是意气还是为了天下大局?便是连苏轼也上书反对他,此人心智昏聩,晚年已经是荒唐可笑!”

    司马光一生以德性人望出众于世,凡士大夫皆交口相赞,便是王安石也盛赞他人品高洁,赵桓此时却直斥其非,甚至是如此恶评,不但张所谢亮二人面无人色,便是秦桧与赵开,也是脸上变色。

    赵桓却是余怒未消,顿足又道:“此人沽名钓誉,一生只博名耳。为政地方有何建白?居洛阳十五年只知狎妓取乐,编资治通鉴每日不过百余字,居然还敢表功。为政则只知党争,坏保甲法,使河北河东边防尽失,重用蔡京,使奸邪之常掌握朝局,坏我大宋天下者,实司马光也!”

    谢亮与张所二人面色惨然,心中明白皇帝这么指责司马光,一方面是帝心实在不喜温公,另一方面却是在向自己二人表明心迹,朝廷变法之意绝不可阻止。

    想到余平与张守二人这一个月间都拜翰林学士,而秦桧与余平二人,都是以逐利和操守低下闻名,皇帝用此二人,显然是要政事堂都追随其后,减少掣肘之意。

    两人对视一眼,便不再说话,只向皇帝一揖而罢。

    赵桓知这两人都求去之意,回去之后辞职的表章便会呈上,而自己依例会加以挽留,不过也是虚应故事罢了。

    想到这两人这数年间也着实辛苦,而且操守过人,过秦桧等人多矣。赵桓不禁换过脸色,向着二人温言道:“卿等好意,朕实知之,现下也没有变法之意,不过是为朝廷多养作人才罢了。”

    皇帝这样表示,已经是给了这两个宰相很大的面子,两人心中感动,知道这一别后很难再见,却又知道皇帝召见到此时,已经耽搁太多,当下也只得拜舞谢过,依次退出。

    ,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00章 出使() 
赵桓已经神色平和,又向秦桧吩咐几句后,便令秦桧退下,转头向着韩肖胃笑道:“知卿近日辛苦,今特诏进,赐卿财物,望卿勉力行事,勿负朕望。”

    韩肖胃先是愕然,然后心中感动,却又委实摸不清皇帝的用意,只得深深躬下身去,答道:“臣谢过陛下,只是愧不敢领。”

    “怎么不敢领?朕以为卿当得,便是当得。”

    韩肖胃心中感动,也知道自己是皇帝心中份量不浅。正要说话,却听赵桓又笑道:“朕初知卿,还是当日卿奉命出使时,与费伦一番争执。”

    “臣狂悖之处甚多。”听到皇帝提起此事,韩肖胃当日浑不在意,其实往往后悔,此时更是额头冒汗。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云?卿有晋人风度,朕其心喜。”

    赵桓又夸他几句,却又转过话锋,笑道:“朕每读史,甚喜秦汉之际大臣,每专于事,而不务于言。本朝士大夫论起风骨气度,不逊前朝,而不如者就是太尚空谈,每及言政务空泛者居多,而务实者太少。虽不似晋人那么玄妙,其实是把谈庄老换过来谈孔孟,说的是冠冕堂皇,然而与国何益?”

    他伸手止住要辩解的韩肖胃,紧接着道:“朕批评司马光,你们听了心里不服。此人论起人格诗词,史学知识,那自然是比常人强。然而学问大,用以从政则未必是好。你回去之后,好生研读一下司马光生平记录,仔细思索一下其人言行政务于国何益,然后再来和朕讲。而王安石在建康讲学时,所提问者五,皆切中实事,两相比较又如何?朕知你为人庄重端毅,让你知制诰非用你之才,若在长安兴太学,朕意以你为主,卿不必先辞,先回去好生思索一下再说。”

    如果赵桓用帝王之威来压服,韩肖胃必定不服,而此时好言好语商量提点,韩肖胃只得连声应诺,见赵桓露出疲惫之色,便即辞出。

    到得殿阁门前,却正遇着李显忠,见对方甲胄肃然,按剑而行,韩肖胃却不似一般文臣,对武将有着天生的恐惧和提防,知道对方自担任都知之后,每事恭谨小心,宫禁肃然,连提举皇城司的折彦适都省了不少心,虽然年轻,却是一个可用的大才,因而向李显忠点头一笑,只道:“诏命已经发到将军手中了吧?切切不要推辞太多,不然吾恐不胜手酸也。”

    这算一个小小玩笑,宋朝任命官员,或是高官辞职,任命时要左推右推,如神宗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了八次,而王安石辞参知时,神宗挽留了七次,这样公文往来,大臣是自己执笔,而皇帝的任命和回书,都得由知制诰来写,李显忠的任命,按常例自然也要推辞几次,适以韩肖胃有此一说。

    李显忠也是一笑,双眼炯炯有神,向着韩肖胃道:“国家多事,不必这些官样文章了,显忠奉帝命出差,怎敢耽搁!”

    “好!”韩肖胃先是愕然,然后击掌叫好,这个时候,才稍稍明白赵桓适才所说的文臣多虚言多事,而尚浮华不务实的话意。

    李显忠与韩肖胃作别后,立刻入见赵桓,面听机宜,待晚间告别出来,已经是日暮西山,斜阳微弱的光线照映在巍峨的宫室檐下,北风呼啸而来,远方的彤云越发浓重,显然是又将有一场大雪降下。

    他呵出几口白气,看到自己几个属下班直伸头探脑,正看向自己,心里不禁暗笑,顿脚喝道:“看什么看,过来。”

    众人姗姗而来,李显忠笑斥道:“你们都知道我受诏命的事了?”

    他们都隶属于川陕班内殿直,均是西军子弟入侍大内,彼此都是西军世家出身,倒没有很严格的上下级区分,因此言笑不忌。听得李显忠问话,各人七嘴八舌答道:“将军受命,也没有说清楚做何勾当?”

    李显忠斜眼略扫,只见眼前几人确是自己心腹,正也是打算将他们全数带走,当即笑道:“哪有什么大事,不过是陛下命我出使漠北。”

    眼前侍卫多是新进,听得李显忠答话,都是愕然不解,只有一个入宫数年的老班直恍然大悟,拍腿笑道:“陛下当年北狩归来,得力于三百蒙古骑兵很多,那是什么漠北的蒙古蛮子大汗送的,陛下显然是要还当年的人情。”

    “不错,正是此事。”李显忠神色从容,淡然道:“此次陛下命我至漠北答谢当年合不勒汗赠兵之德,带金银绸缎若干,往草原上跑一遭。”

    适才那侍卫疑道:“怎么挑这个时候,现下天寒地冻的,只怕漠北苦寒并不好走。”

    李显忠板着脸道:“咱们勤劳王事,哪能害怕天冷?况且不趁这个时候,等春夏时只怕又要打仗,那时候兵荒马乱,金兵骑兵也四处巡狩,比现在可危险的多了。”

    他这个差使说起来也是极苦,不比当年宋使出使辽国,对方也是好酒好菜招呼,人身安全绝无问题,而出使金国,对方毕竟也是立国不少年,典章制度悉承辽制,虽然有扣押使臣的恶习,不过总算是堂皇一国。

    而李显忠却要去万里之遥,冲风冒雪,见的却是一个漠北部落的首领,好处是断然捞不着,辛苦是必定,而一小心遇着一队在漠北巡逻的金兵或是亲附金国的部落,小命丢掉也是平常的事。

    各人虽然心知肚明,却因为与李显忠亲厚,这时候往后一缩,以后可太难做人,当即都道:“既然将军要走这一遭,咱们都愿相随。”

    “我就知道各位必定不会装孬种。”李显忠心情大好,挨个在这些班直胸口捶上一拳,又笑道:“各人回家准备行装,和家人打好招呼。放心好了,此次并不是出兵征战,回来之后各人都记大功一次。”

    “好,多谢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