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江山-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好清雅的文字,好高洁的君子!”苏轼赞道:“不知作此文者,乃何人也?”

    “此人名唤周敦颐,号濂溪先生。”陈恪道。

    “没听说过。”苏轼摇头道。

    陈恪心说,也不知是大苏孤陋寡闻,还是老周名声不响,堂堂道学开山祖师,居然还无法天下闻名。便笑道:“他的学生叫程伯淳。”

    “程圣人啊。”苏轼恍然道:“原来是教出两位圣人的老圣人。”

    “正是,”陈恪颔首笑道:“老周和程家兄弟,这二年卖力宣讲道学。着实有些影响力了。”

    “还是王公新学更胜一筹吧。”苏辙插话道:“最近我都听得耳朵生茧。”

    “你俩对新学怎么看?”陈恪问道。

    “其实原先还好,博采众长,糠粃百家之陈迹。令人耳目一新。其长处不少,”苏轼缓缓道:“但最近一味重孟轻孔,颇有些穿凿附会、强人同己。望之不类善学。”

    “他前年上的《万言书》你看过么?”

    “去岁在龙陵州老先生那里看过。”

    “龙老先生回乡了?”陈忱问道。

    “是。”苏轼颇为自得道:“老先生耄耋之年,归乡颐养,竟闻区区贱名,特蒙召见,数日长谈,受益良多哇。”

    “子瞻真是好运气。”陈二郎羡慕道:“我们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拜见陵州先生……”

    要说这个年代,至少到目前为止,眉州乃至四川学问最大的,不是三苏更不是陈恪。而是个叫龙昌期的老先生。他也是眉州人,算陈恪他们的爷爷辈,学问广博、无所不精。一个多甲子来,老先生游遍天下,讲学无数。桃李芬芳……号称大宋第一智者的文彦博,都是他的学生。

    “有,老先生受朝廷邀请,不日即将抵京。”陈恪道:“是赵宗实向朝廷大力推荐的。”

    “到时候,可要一观老先生的风采。”陈忱悠然神往道。

    “会有机会的。”陈恪心中冷笑,文彦博被踢出京去还不老实。唯恐将来被新君遗忘了,要效仿张良计,搬他老师到京城给赵宗实助阵!他把话题转回来道:“还没说,你们怎么看那《万言书》呢。”

    苏家兄弟对视一眼,还是苏轼开口道:“那《万言书》我看了很多遍,也和子由讨论过许多遍了,确实激动人心。我俩完全同意‘除时弊’、‘抑兼并’、‘便趋农’、‘强兵富国’这些大目标。”顿一下,话锋一转道:“不过,有道是‘智者所图,贵在无迹’,王介甫却主张‘暴雨急风,声势夺人’……就算大宋朝已是沉疴在身,也应当培元固本、徐徐调治,骤然用虎狼之药的话,只怕会事与愿违。”

    “不过也不排除,王介甫是故意发惊人之声,”苏辙轻声道:“也许真让他放手去做的时候,还是会‘见之明而策之熟’、先定其规模而后从事的。”

    “不错。”苏轼点头道:“如果朝廷真得死气沉沉,亟待振作,正需要王介甫这股闯劲儿,来搅一搅这池浑水!”

    “呵呵……”陈恪微笑点头,他发现,和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有些嫌早了。就算他们是二苏,此刻也只在仕途起点上,正是满怀憧憬之际,觉着世界无比美好。不会对王介甫的那套,产生多大共鸣。

    其实陈恪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赵宗绩对闻名天下的‘三苏’很感兴趣,希望他能把他们拉过来。但他现在觉着,那样似乎对双方,都没什么好处……还是让两位大舅哥置身事外,自然成长吧。

    “一见面就谈国家大事,”小妹兰心蕙质,见有些冷场,便笑道:“却把我们小女子都晾在一边了。”

    “对对,只谈风月,不谈政治。”陈恪笑道。

    “说起风月来,”苏轼何其聪明?他哪里不知,陈恪方才话里有话。但以两人的关系,既然不明说,他也就装糊涂,笑道:“小妹,你夫婿可曾是汴京城的风月班头。”

    “都是前尘旧事了。”陈恪尴尬笑笑,还击道:“你将是下一任,信不信?”

    “承你吉言……”苏轼得意的笑起来……陈家兄弟在苏家待了大半天,约摸着苏洵快要回来,便从后门溜掉了。

    回家的路上,陈恪看到大街上有奇景上演。只见一些彪形大汉,在扯着嗓门大喊:“跟我们跟我们,一天二百文,袖手高坐、包吃包住啊!”

    “跟我们,跟我们,一天三百文,啥也不干,包吃包住送礼物啊!”

    随着这些吆喝声,大街上的懒汉闲人,泼皮无赖,全都围了上去,里三层外三层。当然,哪家开价高,哪家跟前人就多。还有人尚不满意道:“人家前街上,都出到三天一千文了。”

    这么高的价码,还啥都不用干,这等好事从没听说,陈忱笑道:“到底哪里招伙计,如此慷慨?”

    “去看看。”陈恪让车停下,下车和二郎凑了上去。

    “这位老丈。”他看着挤进去太费劲,便问外围一个看热闹的老头道:“他们说的是真的么?啥也不干,一天就能挣几百文?”

    “是真的。”那老头看样子得七八十岁,拄着杖道:“要不是他们嫌我太老,我也去了。唉,六十多的都不嫌老,我才七十岁就嫌。”

    “这到底是哪里招工?”陈忱好奇问道:“怎么也没见他们打出旗号来,莫不是拐子吧?”

    “拐子拐臭男人作甚?”老头笑道:“不用担心,他们是禁军来招人的。”

    “原来是禁军征兵。”陈恪奇道:“怎么没穿军装的,也没有穿官服的?”

    “不是正常招兵,”老头道:“临时凑数的。”

    “原来是临时的啊……”陈恪大失所望道。

    “不然呢。”老头笑道:“天天拿几百文白养你,谁也养不起啊。”说着压低声音道:“不过也别担心,这种事是一回两回了,但凡上头要点校,禁军就全家出动,到营里凑数。若还不够,就像现在这样,到大街上拉人。”

    “拉人凑数么?”陈恪问道。

    “是。”

    “不怕露馅?”陈恪瞪大眼道:“咱又没当过兵,万一露了马脚,岂不坐蜡?”

    “后生,看你这打扮,不像是缺钱的啊?”老者奇怪的看他一眼:“你也想报名?”

    “总花家里钱,心里不痛快。”陈恪笑道:“若有这袖手高坐,便能来钱的营生,我也想报个名。”说着不好意思道:“就怕给家里老人惹祸。”

    “放心。”老汉没疑问了,笑道:“各厢禁军的兵爷们,早就有成法应付点校大员了。”顿一下,他伸出枯瘦的手指道:“当然,首先得要打点到位,该塞的包袱塞足了,才能说别的。然后,就雇咱们老百姓套上军服,拿着家伙,到营里站班充数。”

    “要是点校大员还要勘验士兵操练,岂不露了馅?”

    “这也好办,营里总还有正经当兵的。到时候让他们出来,给表演一下就行。其实禁军里有的是能人,老汉见过他们骑马射箭、刀枪对练,好看煞人。”老头笑道“而且每次点校,都有一个特别的节目——有人爬杆,爬数丈高的大旗杆。浑身脱得光溜溜的,玩各种花样,最后摘下杆顶的彩球,毕恭毕敬呈给点校大员,大员的嘴马上就乐得合不上了,保准能过关。”这个节目,暗示了什么,谁都明白:“每次点校都是这样,一些专门表演的,一些专门站桩的,看的也装糊涂,大家合着伙,就把这段给过去了……

第三二一章 点兵(中)() 
那老汉说得吐沫横飞,却见陈恪要转身离去。

    “哎,怎么走了呢?”

    “突然想起来,当兵要黥面,我可不想为了这点钱花了脸。”陈恪摇头道。

    “笨,这年头,什么不能造假……”老汉笑道:“他们早就搞出一种药水,点上去像真的一样,但用水一洗就下来了。”

    “算了,不想冒险,我还没娶媳妇呢。”陈恪说着上了车,只留下老汉在那摇头:“唉,这些富家公子,真是不着调……这情形,我也看见了。”还是那个书房中,听了陈恪的讲述,赵宗绩道:“说起来,这不是头一回,可从没像这回这么猖獗过。”

    “正常。”陈恪道:“这次富相公破釜沉舟,官家又派你们这些家伙来清查,谁都知道,这次不会善了的。”

    “那还敢如此明目张胆?”赵宗绩恨声道。

    “不然怎么办?那么大的空子总得填吧?”

    “……”赵宗绩生了会儿气,方道:“已经分配了,我和赵从古,负责在京的二十八万禁军。我们俩当场就碰了头,以皇城为界,北面归我,南面归他。”顿一下道:“赵宗实和赵宗祐去了河北路,赵宗谔去永兴路军。”

    “嗯。”陈恪点点头道:“韩相公还是真疼你啊。不用像他们一样跑远门。”

    “我倒想离得越远越好。”赵宗绩啐一口道:“在京禁军里。哪一厢哪一军,都连着那些将门贵胄!”

    “恭喜恭喜。你家门槛好被踏破了。”陈恪笑道。

    “已经门庭若市了。”赵宗绩苦笑道:“所以我跑到你这儿来了。”顿一下道:“对了,我借这个机会。向富相公举荐了王介甫,中书省已经下八百里加急,让他进京来了。”

    “好,我会跟章子厚打招呼的。”陈恪点下头,低声道:“咱们的事情,就别让我那俩舅子掺和了。”

    “为何?”赵宗绩对三苏还是热望满满的。尤其是赵宗实请来了龙昌期,他也想拿他们撑下场面。

    “怎么说呢?”陈恪微微皱眉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合适谋划大事的。”他是真担心苏轼那张大嘴巴,还有老苏那个偏狭的性格。这都是弄不好就捅娄子的主儿。

    苏辙倒是个好人选,可也不能撇开老苏和大苏,转找小苏吧?那显然不合适。

    见赵宗绩一脸不解,陈恪又道:“想想我那老师,是怎把庆历新政活活玩死的吧……你就知道,有些人心中只有光明,但这世界却还有黑暗。”当年欧阳修一篇千古佳作《论朋党》,便把自己和队友全都坑到爪哇国去了。

    “好委婉的说法……”赵宗绩失笑道:“不过君子虽然好坏事儿,但很撑门面啊。咱们还是要拢住了,至少不要让对方拉过去。”

    “开什么玩笑。”陈恪白他一眼道:“我做人会那么失败?”拜托,那是他老师、岳父、舅子唉……

    “算我没说。”赵宗绩笑道……说话间,外面陈义轻声道:“大人,曹公子来了。”

    “看来,你躲到天边也没用了。”陈恪幸灾乐祸道。

    “别笑了,下面该怎么办?”赵宗绩瞪他一眼道。

    “静观其变。”陈恪笑道:“教你个乖……大人物为什么看上去很神秘,是因为他们故弄玄虚,一直到最后才揭开底牌。”既然如此,你就玄着呗。着急想底牌干什么?

    “也对。”赵宗绩笑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曹评进来,见两人正在对弈,便轻手轻脚的走到一旁观看。

    此时已弈至中盘,陈恪略占上风。赵宗绩右边数子已被他镇封,如不逃必被吃掉,苦思了很久,也想不出对策,只好’尖‘顶出头。陈恪笑道:“岂不闻‘随手而着者,无谋之人也’,难道角上大块棋子都不要了么?”

    这话似乎大有玄机,八成是说给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