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况赵宗实温良恭俭、知书达理,完全符合士大夫们对未来皇帝的要求……好吧,就算他是装出来的,可一装二十年,也已经让人深信不疑了。陈恪总不能对诸位相公说,别选他,这家伙我知道,是个天性凉薄、自私透顶的贱种,别看现在好不错,其实都是装的,一当上皇帝就原形毕露。
信不信相公们能大耳光子抽晕了他?
赵宗实的家底实在太厚了,人家是两代人一个目标,经营几十年下来,正是开花结果时。满朝公卿大臣,与他家有瓜葛者不计其数,又认定了他大概就是未来皇帝。捧臭脚者更是不计其数。
相较而言,赵宗绩的阵营就太寒酸了,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只有陈恪这个状元了。
何况前月京里传来消息,新科状元已经出炉,正是与汝南王府过从甚密的刘几,而且这厮连中三元!直接把陈恪给比下去了……
在离京之前。陈恪还不知道,刘几中了会元。拜访欧阳修时,老欧阳谈及此事。还说我下决心要‘除恶务力,今必痛斥轻薄子,以除文章之害’。打算让刘几继续落榜的。可阅卷时,谁也不知道哪篇是他所写,还是只能从文风上判断。
欧阳修看到一篇文章,恰是刘几一贯的文风,认为自己又抓到了这个败坏文风的家伙,自然直接‘红勒帛’。谁知等到名次排定后,才发现那不是刘几的卷子,是其他人写的,可见刘几对文风的影响有多大。
不过最后及第的名单里,也没有刘几的名字。这让老欧阳颇为欣慰。
可为什么刘几又中状元了呢。后来才知道,原来刘几知道这次欧阳修会对付自己,提前改变了文风,又担心他会对人不对文,把名字也一道改了。
他现在叫刘辉。而不叫刘几。而刘辉,正是老欧阳亲点出的会元,欧阳修知道之后,愕然久之。然而殿试不黜落,他已经无可奈何。
到了殿试上,阅卷官是赵宗实的老师刘敞……状元还有跑么?
加上在乡试中。刘几……哦不,刘辉,中了解元,便成为比状元还厉害的大三元。大宋开国近百年,也只出了六个三元,可见其珍惜。
官家对此十分高兴,说国家又得才俊,竟破例不外放,留他在京城做官……这可是陈恪都没有的待遇。
据说,那帮人已经把刘辉捧到天上去了,其用意不仅是为赵宗绩造势,以显示其门下之盛。只怕还有夺去陈恪的风光,继而打压赵宗绩的意思在里头。
没办法,谁让赵宗绩是老二呢?老二天生就该被人搞……振作一点,”夜宿驿馆,陈恪给赵宗绩作‘斯沃特’分析。方才,已经把他的劣势列出来,足足写了两页纸。见小赵脸都白了,他笑道:“下面我们来说说优势吧。”
“早该说说了。”赵宗绩苦笑道:“我都快沮丧死了。”
“你的优势么……”陈恪想一想,提笔写下四个字道:‘对手太强’,然后便搁笔。
“这算什么优势?”赵宗绩傻眼道。
“听我慢慢道来。”陈恪笑道:“第一,对手太强,我们不拼肯定输。所以光脚不怕穿鞋的,洒满去做就是,不像那厮那样,还得担心皇帝会不会猜忌,瞻前顾后,束手束脚。第二,从哪个角度讲,官家都不会过早定下继承人,而且赵宗实实力越强,拖得就会越久。这道理你想得通吧?”
“嗯。大臣都在他那边,要是再给他个名分,官家岂不成了光杆?”赵宗绩点头道。
“对,所以我们还有时间。而且,我相信,只要你表现的足够优秀,官家就会提拔你,给你创造机会,甚至默许你培植势力。”顿一下,陈恪意味深长道:“天子御下,无非就是平衡之道,所以赵宗实太强,对你来说,也意味着机遇啊。”
“这真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了。”赵宗绩笑道:“看来你常说的‘凡事有利就有弊’,还是真理呢。”
“那当然了。”陈恪笑道:“分析完优势和劣势,咱们再看看机会与威胁。先说威胁……?”
“最大的威胁,肯定是来自赵宗实。”赵宗绩道:“他们是决计不想让我起来的。”
“嗯,不遗余力的打压你是一方面。而且他们这次,接受上次的教训,肯定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看这二年,赵宗实一点动静都没有,就知道他们是打算‘无为而治’……这是对的,因为照目前态势看,赵宗实只要不犯错,皇位早晚会落到他头上。”
“也只能是他,要是换了别人,朝中再不会有一日之宁。”赵宗绩叹口气道。
“把这种想法丢掉,”陈恪啐一口道:“有这种想法,还争个屁!”说着给他鼓劲道:“要相信,我们是有机会的!”
“那我们的机会来自哪里?”这才是赵宗绩最关心的。
“就在眼前!”陈恪沉声道:“此行虽不圆满,但就你个人来说,却是极大的成功。此次回国,你将不再默默无闻,朝中百官会发现,原来除了赵宗实外,官家还有这样优秀的侄子!”
“既然已经有个优秀的赵宗实了,那我优不优秀,有意义么?”赵宗绩问道。
“意义太大了。”陈恪点头道:“从功利的角度说,赵宗实身边,早已经围满了人,稍微晚一点投靠的,都挤不进核心圈子去。但你身边空空如也,很多人会有烧冷灶的念头,当然你这灶头得让人看到希望才行。其实大宋的士大夫,还是有节操的,大部分人并非投靠于他,只是没得选,他又看起来不错,才有和他搞好关系的想法……这也是人之常情。”
“你的异军突起,将让百官多了一种选择。所以你要和他表现出差异来,拿出你的坚持和勇气、魄力和手腕,让他们知道,你和温吞水的赵宗实不一样!我相信,那些想做事、想要改变的人,都会站在你这边!”顿一下,陈恪低声道:“而且人数绝对不少……毕竟变革,是众望所归的事情。要让人们形成一种观念,选择赵宗实,就等于选择不变,而选择你,是选择改变。这样我们才能扭转大势!”
“嗯。”赵宗绩点点头,他觉着很有道理。
“所以归根结底,把这次这出戏唱好,然后继续唱下去。”陈恪沉声道:“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心系国家、敢作敢为的好王子,将咱们的大旗立起来!贤士自然来投!”
“但也不能光坐等吧?”赵宗绩道:“士大夫们都矫情,你不礼贤下士,谁跟你瞎掺合?”
“这话有理,”陈恪笑道:“你对赵老夫子礼得如何了?”
“嘿嘿……”赵宗绩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哪怕心里千肯百肯,嘴上是不会松口的。”顿一下道:“不过他提醒我,回京之后有人要对付我俩,这应该算是不错了吧。”
“不错,这种程度就够了。”陈恪点头道:“和百官交往要有度,相互有好感就行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走得太近了,就成小集团了。”
“只怕淡而无味……”赵宗绩幽幽道:“到时候不帮我说话怎么办?”
“不要担心,要相信读书人的良心。”陈恪漆黑的瞳仁,闪烁着明亮的目光,缓缓道:“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皇帝只是代天行命。赵宗实牢稳,不说不做,当起了木偶菩萨。而你呢,有志改革弊政、刷新吏治,富国强兵。你说天下人心会在谁身上?”
“是这个理。”赵宗绩点点头道。
“当然了,人心还是得笼络的。”陈恪笑道:“你注意方式,我也帮你招揽着。在汴京城,这件事我来做,显然更合适。”
“是。”赵宗绩笑道:“你是拉拢人心的高手……()
第三一六章 重逢(中)()
陈恪的立世之本,除了那两倍于人的大脑外,就是脑子里的后世知识。这些知识最大的用处,就是能让他以科学的方法认清自我、解决问题、展望未来。
‘斯沃特分析’,就是他常用的一种科学分析法,其优点在于考虑问题全面系统,可以把‘全面诊断’和‘科学开处方’紧密结合起来,条理清晰,十分有利理清思路。
用这种方法,能够较客观准确地,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还能帮你分清,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些的,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
以此得出的结论,比较有科学性和逻辑性,照此执行,总比摸着黑瞎琢磨强多了。
“分析完成,我们的行动方案也就出来了。”陈恪笑道:“那就是,在战略上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在战术上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利用机会、化解威胁。”
“这方法了不得,”赵宗绩点头赞道:“看似平淡无奇,但这样理下来,让人心里有数,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了。”
“嗯。”陈恪点头道:“所以你的当务之急,就是继续在谈判的事情上做文章。”
“辽人已经不同我们谈了,我再去掺和。岂不自取其辱?”赵宗绩不解道。
“唉,你怎么这么实在?”陈恪叹口气道:“你可还是我大宋的和议使,不能对辽国说话了,还不能对朝廷发声么?””说着呵呵一笑道:“你想啊,是辽国人能让你当上太子,还是宋朝人?”
“狡猾……”赵宗绩明白了。是啊,想立形象是要表现给自己人看的。现在自己有权而无责,正是大胆发声不用负责的好机会,不趁机振聋发聩、夺人眼球。更待何时?“那该怎么办?”
“在抵达国境前,给两府上一道公文,详细交代谈判始末。但是不要提取消增币的事情。这个朝廷早就知道了。你在信里强调,就是在表功。表功本不要紧,但你得考虑富相公的感受,他当年出使,可是增币二十万两,他可一直深以为耻。你要是说多了,难免会让富相公难堪。富相公宽宏大度,不会在意,但有的是人为了讨好他,会给你小鞋穿的。”陈恪缓缓道:
“所以当以说明‘称谓之争’为主。调子不妨定得悲愤点。你告诉二位相公,自己已经打消了辽国,要求将‘皇叔’改为‘皇兄’的念头。但他们现在要求互称皇帝来代替,我以死抗争,他们出于无奈。才打算绕过我,直接跟朝廷谈。但只要朝廷坚持不答应,他们一定会放弃的。请朝廷先做准备,想好怎样处理……”
以赵宗绩的身份,当然可以绕过中书,直接给官家写信。但是陈恪提醒他,必须要尊重相公们。相公们的看法,对官家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让你在官家心中形象大好。同样,也可以一言让你形象大跌。
既然是朝廷派出的和议使,自然应该向两府负责,而不应越过他们,直接找皇帝。当然,皇帝那里,也要用私信的形式,把事情始末作一个回报,不然光讨好两府,忘了皇帝,就成舍本逐末了。
给两府的公文,陈恪可以捉刀,但给皇帝的信,只能他自己写:“要用子侄向叔父求解的态度,让官家知道,你是在用心思考的。信要写的尽量温情,平日里说不出口的肉麻字眼,在信里却显得很自然,且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效果要比口说强得多。”
“归根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