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江山-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好在陈恪这只蝴蝶出现了,他叹口气道:“仇,不一定要当面结的,你的存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冒犯。人们时常拿元帅和他做比,当年收复贝州一城,文彦博就当上了宰相,拿什么和元帅平复整个南方相比?欺世盗名、名不副实!只要有元帅在,他就浑身不舒服。”

    “唉。”都这时候了,狄青还帮着文彦博说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岂能这样小、器?”

    “元帅知不知道。”陈恪幽幽道:“在你面圣叫屈之后,他曾经与官家有一番奏对?”

    “知道。”

    “奏对的内容呢?”

    “外臣从何而知?”狄青摇头道。不屑或者说不会玩那些鬼蛾伎俩,就是他为什么被文彦博玩于鼓掌的原因。

    陈恪便将那番‘狄青是忠臣。“太祖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的话,讲给狄青听。

    狄青听了毛骨悚然。一国枢相,居然要通过这种方式,才知道关于自己的内幕,可怜可悲,却也可教”,…那些君子们口口声声要正大先明,难道窥探宫禁之事,就是正大光明了?只可惜,这个世界上,真正堂堂正正的人,总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

    “官家到底什么态度?”沉默良久,狄青望向陈恪。

    “官家没有听信文彦博的鬼话,但是,弹劾你的人多了,八成会让你离京以平息风波的。”陈恪笃定道。

    “为什么?”狄青不解道。

    “纵观庆历新政以来,官家的执政恩想,便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陈恪为他分解道:“如果让官家发现,你的存在,会刺ji文官集团不断发难时,他必然倾向于,委屈你一个人,以安抚整个文官阶层,而不是与庞大到已经在挟持皇帝的文官集团作对。”

    “让三郎这样一说。”狄青听完之后,表情沮丧道:“我还是应该识相请辞,以解君忧…

    “感情我半天白说了。”陈恪冷笑起来道:“元帅出尔反尔,真真让人失望。上个月,我劝你主动请辞,你说什么来着?说要给天下贱儿树立榜样,所以你要坚持到底。当时的凿凿之言、犹在耳边,怎么这会儿,又要识相请辞了?”

    “我原先只道,无论怎样,官家也会支持我。”狄青面红耳臊道:“谁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官家的麻烦。”

    “难道在战场上,元帅也会未战先怯?”陈恪道:“发现敌人过于强大,就丢下自己的士兵逃跑?”

    “当然不会!”狄青仿佛被伤到自尊,大声道:“我狄汉臣戎马半生,从没丢弃过部下!”

    “现在,你要是做了逃兵。

    ”陈恪ji动起来道:“那些被你ji励、被你鼓舞的一代人,就要全部失去理想、失去目标,失去人生的希望,成为最可悲的弃卒了!”

    他的话,如暮鼓晨钟一般,震动着狄青的肺脏,将附着在其心中的,那些忧谗畏讥、沮丧挫败,一下下全都剥离下来。狄青出神良久,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若无三郎苦口相劝,狄青几误矣!”

    见狄青终于摆脱了失败情绪,陈恪的语气也缓和下来,笑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罢了。”

    “三郎自谦了。”狄青终于振作起来,重新考虑自己的处境道:“我现在该怎么办?”

    “无它,以不变应万变尔。”陈恪笑道:“元帅有功无过,你不主动请辞,谁也无可奈何。”

    “难道要死赖着不成?”狄青苦笑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他可不想让人戳脊梁骨,骂是官迷心窍。

    “官场进退之道,大有学问。”陈恪轻声道:“元帅栓熟兵法,为何不用在官场的经营上?现在元帅就当成一场战争,来审视敌我的处境,你看,应该如何应对?”

    “这样可以么?”回到本行,狄青马上进入状态道:“要是比作战争的话,我现在孤军深入,后无援兵,敌众我寡,根本无力反击。

    “应该如何应对?”陈恪沉声问道。

    “这时候,应该避免无意义的牺牲,迅速撤出前线,打通后援,稳住阵脚,再作它图。”狄青奇怪道:“这么说,我还是要离京?”

    “不能离京。”陈恪摇头道:“离开了京城,那些人有一百种方法,让你死得不明不白。”

    “那该如何?”

    “去职不离京。”陈恪沉声道:“说白了,文彦博这么急着赶你下台,有个更深层的目的,是让韩绮当上枢密使,以此为条件,联合他对抗贾昌朝贾相公。所以文彦博需要这个位子、韩绮也需要。反正这个傀儡般的枢密使,当着也没什么滋味,元帅索性把这个位子让出来,但是,要提条件……”

    “条件?去职不离京么?”狄青苦笑道:“我已经是枢密使了,在京官里挪窝的话,只能去当宰相……”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没有位子,可以创造位子嘛。”陈恪异想天开道:“元帅去教书育人怎么样?”

    “嘿……”狄青期盼满满,以为他能有甚好主意呢,闻言苦笑道:“三郎说笑了,我一介武夫,岂不误人子弟?”

    “难道只有文人需要受教育?”陈恪悠悠道:“武人就不需要么?”

    ===============================分割======================================

    状态要一点点恢复的,今天还有两更!()

第一七二章 满江红() 
“武人?”狄青神色郑重起来道:“当然需要了。大宋军事疲软,症结不在兵而在将,有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正是因为现在的武将,普遍爱财惜命、怯懦萎靡,不会带兵,缺乏谋略,素质之低下,耸人听闻……,三郎见过西南那些军官的德性,不瞒你说,大宋北方的军队,京城的禁军,强也强不到哪去。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西军,否则当初我也不会请求调西军平叛。”

    顿一下,狄青有些黯然道:“让我没想到的是,昆仑关之战,我们在最佳的战场,最佳的时机,以最佳的状态,与仓促赶来的侬军交战,结果还打成一场险胜。可见我离开的十余年里,西军也开始飞速堕落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当年那批与西夏鏖战的宿将,全都凋落了。而朝廷虽然重开武举,但未免流于形式,无法选拔出合格的人才,使得军中合格将领匿乏,军队的素质急剧下好”,”

    谈起军队的问题,狄青一脸忧虑,甚至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处境。

    在‘外患事小,内忧可惧,的观念左右下,宋朝皇帝采取修文偃武的政策,将兵书列为禁书,使军事教育的发展受到抑制,更没有武举和武学教育。使宋朝改变态度的直接原因,是西夏的建立……,在辽夏两国双重的军事威胁下,赵祯不得不重新审视国策、振作军事,选拔军事人才势在必行,中断了百年的武举,这才重新开设。

    自此,武举随进士诸科开设,有文科考试,便会有武科考试同时进行,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这时候的武举考试分比试,解试,省试,殿试四级,既考武艺,又考策略,注重考察武举人的军事理论素养,目的是选拔出才兼文武之将。

    然而效果十分不尽人意,因为整个社会重文轻武的风气、文官集团的极不重视,使得愿意参加武举的人十分之少,就算参加,无非就是背几本兵书,开几张硬弓,根本无法选拔出合格的预备军官,这项考试也流于了形式。

    “为什么文科举,能网络到天下最优秀的人才,武科举,就不行呢,元帅考虑过这个问题么?”

    “考虑过”,狄青颌首道:“某认为有三层原因,一者,重文轻武的风气,使得人们都去考文举,只有实在没希望的,才会来考武举。二者,考中进士,便成为人上人,所以都趋之若鹜。考中武举的,却哭着喊着不担任军职,因为当兵是贱业,哪怕军官,也被人瞧不起。”

    “还有第三,就是有武举无武学”,狄青接着道:“就像学校是科举的基础,武学也是武举基础,没有武学的武举,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焉能有什么成效?”

    “元帅看得很准。

    ”陈恪点头一赞,两眼光芒闪动道:“但是,元帅可以改变这一切!”

    “我?”狄青颇不自信道。

    “对!你说武举不兴的三个原因,其实都可以改善。”陈恪道:“重文轻武,是太宗和真宗皇帝的杰作,但现今官家,已经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了。否则也不会重开武举,更不会让元帅和王相公两个武人,双双当上枢密使。只是这样做,会损害到文官集团的利益,所以遭到的阻力太大,而官家这些年来,愈发消沉,无甚振作之意,所以才看不出起色。”

    “能改变现状的,只有元帅你了!”陈恪沉声蛊惑着狄汉臣道:“你在民间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已经大到超乎想象的地步,这也是那些文官怕你的原因。因为怕你,才会这么着急想要除掉你!”

    “如果元帅向官家提议,建一个最高规格的武学院,由官家亲自担任山长,辅以最好的师资力量,专门教授学生文韬武略,并明言凡武举必由武学,难道还愁会缺少报名入学者么?”陈恪ji动的舞动双手道:“到时候,不知多少人,为了成为天子门生,成为元帅的学生,而趋之若鹜呢!”

    狄青也被陈恪说得热血沸腾了,他一下就找到了,在没有战争的年代,自己应有的定位,不由ji动的按着陈恪的肩头道:“三郎,你怎么早不跟我说?!”

    “现在说也不晚。”饶是陈恪钢筋铁骨,也被他捏得生痛道:“只是不知元帅,是否受得了教书育人的清苦。”

    “嘿”,狄青这才放开手,慨然道:“这是国家振兴军事的百年大计,我就算当一辈子教书先生又如何!”

    “此中之深意,元帅还没明白……”,陈恪眼中光芒闪动道:“这是一根撬动世界的杠杆。”

    “哦……”,狄青的心,几乎要跳出胸膛了。

    “从武学培养出来的武将,有着‘天子门生,的身份。”陈恪淡淡道;“在文官面前,底气要硬一些,官家也更信任一些……,要扭转重文抑武的局面,这点至关重要。”

    狄青缓缓点头道:“如此,我便把下半生,都奉献出来!”顿一下道:“只是官家,会答应么?”

    “一定会的。”陈恪笃定道:“我方才便说过了,文官集团已经强大到,可以胁迫官家的意志了。今年沸沸扬扬的立储事件、六和塔事件、乃至元帅的这件事,都是明证。”他压低声音道:“官家再仁惠,也当了几十年的皇帝,既然已经明白,重文轻武的政策过了,也在倾力进行调整,就一定会同意你的计哉,……别忘了,那些武将,都是官家的学生!”

    陈恪还有一句没说,帝王心术,其实就是两个字,制衡。以文御武过了,就必然要调整,这道理,赵祯不会不明白。

    。。。。。。。。。。。。。。。。。。。。。。。。。

    说到这,陈恪嘿然一笑道:“而且现在这个时机,非常合适。元帅将这张牌打出去,完全可以起到诉悲情、表忠心、以及让官家舒心的三重作用。”

    “为什么三郎可以看这么清楚。”狄青彻底服了,他甚至觉着,自己之前,几次三番拒绝对方的建议,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