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虏铁骑了。”
崔杰听了,点了道:“大人深谋远虑,属下不及。其实这些属下虽不能深透理解,却也知道表面含义。只是这一条:凡章丘境内,一切士、兵、农、礼、乐、工、虞等皆为平等。大人这是在公然和那些官绅士族、儒林士子以及土地大户们说,我要取消你们的特权。这肯定让人不能接受。实施时受到的阻力,只怕属下扛不祝何况官员也和那些工匠们平等,怎么还有威严去管理他们?”
朱震不悦的说道:“今日里我才和你说了,这是制定一套规矩来管理章丘,又不是让官员来管理。官员的作用只是维护我们制定的这套规矩。崔杰,我先给通下气,这套新政策在章丘是试行,慢慢的整个山东、甚至整个大明以后都会推行这些新政策的。如果接受了你现在可以走了。”
崔杰惶恐的说道:“大人明鉴,属下出身微寒,对这些门户之见,等级之分本来就很反感。自然能接受。属下提出此议,是怕大人成为天下士子的口诛笔伐的对象。”
朱震笑道:“温水煮青蛙你听过没有。我也就怕那群无聊的士子们闹事,才在章丘试行这一套新政的。以后一个一个地区的推行下去,让其中有个缓冲的余地。现在章丘先行新政,他们最多骂几句,却也不至于反感,等他们发现了新政在慢慢扩大,出来反对时,这套新政有了很多实际收益者,他们自会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王安石、张居正等人的新法失败,原因固然众多,但其根本原由还是在于他们太急切,招到了全国上下官绅士族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击。
崔杰道:“大人英明。属下一定会在章丘贯彻大人这些新政的,给未来的变法开一个好头的。”
朱震点点头到:“如此甚好。你在把这些政策在细节上补充一下,明日我便宣布在章丘试行。”
第140章()
崔杰也算是一点即透的人了,明白了朱震的意思后,对那些条条框框进行细节补充,还是很得心应手的。一个晚上的努力,便编写出一套算是完整了的政策来。
第二天清晨,便同朱震一道赶去垛庄了。垛庄铁矿尝冶炼场的矿工、工匠正热火朝天的工作者,他们对于现在的待遇很满意,就在十来天前,他们哪想到自己会天天有白米饭吃的一天。
然而就在他们工作的不亦乐乎时,矿工们被告知可以先放下手中的活计,待会儿又有大人物要来看他们。冶炼场的工匠们却被告知前去矿场,官府又有大事要宣布。
于是,人群慢慢汇集过来,二千多人散布在那一片矿山之上,唧唧喳喳的,讨论着官府此举的用意。不多时,朱震在崔杰的引领下带着四个护卫进入了矿常大家的目光也集中起来,他们认得崔杰是新来的章丘县令,却不认得朱震。不过许多机灵一点的人还是猜测得出:这位肯定是朱震大人了。
朱震在众人的目光之下,一直往前走着,爬过几片小坡,来到矿场中间一个很高的山坡上站定。崔杰先请示了一下朱震,随即大声叫道:“肃静!大家现在的生活比起十天以前如何?好上了千百倍了吧!这一切是谁给你们带来的?请你们大声的告诉本官!”
“是朱震大人”大家都大声吼道。
崔杰道:“你们能知道是谁给自己带来好生活的,很好。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朱震大人亲自道矿场里来看你们了。大人他又制定了一套新的规则,要让你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崔杰说完,便向后退了一步,把位置空出来,朱震走向前来,大声说道:“众位兄弟,你们应该知道,我也和你们一样,出身微寒。如今我做了大官,自然不会忘记你们这班穷苦兄弟的。却不知道你们信不信的过我。”
众人大声笑道:“如果连朱大人您都信不过了,我们还信谁去。大人你敬请吩咐,我们也知道想要过好日子要靠自己努力,不能光望着大人您的。”
朱震笑道:“你们能有这种觉悟,我很高兴,从今日起,整个章丘县将废除匠户制度,所有矿工也改为雇佣制度。也就是说,你们自由了!”
大家听了,都是一愣,取消匠户制度?朱震大人说的是真话吗?“如果连朱震大人的话都信不过,我们还相信谁去。”大家想起刚才的话语,顿时高声欢呼了起来。
朱震再次大声说道:“但是自由了并不代表着从此能过上好日子了。正如刚刚你们所说,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的双手去努力,我能给你们的最多是一个机会而已。现在我给了你们这个机会,以后你们能过上什么样的日子,便要靠自己的努力了。我特地为你们制定了一套新的规矩。这套规矩我已经印成官府榜文在章丘四处张贴了。现在也让崔杰大人给你们念一次,有不明白的,可以当场问我!”
崔杰听到朱震提及自己,便又站上前开,张开早已那在手里的榜文,高声读到:“山东布政使司明令:凡即日起,取消山东境内匠户制度。。。。。。”
这篇写成榜文的新政不是很长,但崔杰一字一顿的大声念着,还是话了近一刻钟。听得下面的人的麻木起来。我们可以按照每日的工作量领取工钱?还可以得到官职!大家眼里都冒出星星来。
朱震说道:“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现在可以问我了。”
底下嘈杂了一阵子,才有一人叫道:“我有一问。”
朱震道:“你上来!”
那人听了,便走出人群,爬到朱震所在的山坡上,问道:“大人,你说的将会成立一个专门研究那些新奇事物的科技研发使司。我们也可以报名参加。请问要什么条件才可以进入。”
朱震点点大声说道:“这位兄弟问我,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进入我成立的那个专门研究新奇事物的科技研发使司,我现在就告诉你们,只要你们认为,自己能够做到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就可以了。比如铁匠,要是炒出来的熟铁比别人的硬或者用同样的生铁炒出来的熟铁别人人多,那便可以来报名了。还有矿工也有机会,你们发现什么方法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开采出比别人更多的矿石,也可以申请。”
问问题那人摸了摸后脑勺说道:“我师傅炒出来的熟铁是整个整个冶炼场最硬的,他还能炒出软钢来,是不是能够报名参加了。”
朱震笑道:“不错,尊师是?”
那人面上露出骄傲的神色道:“别人炒炼熟铁,只能在一个炉膛里炒炼。炒出来的熟铁混着炭灰,硬度不强,很少能炒出钢来。我师父却能在两个炉膛里炒炼,生铁和炭各居一个炉膛,炭灰混不进去。每一炉都能炒出软钢来,便是出的熟铁,也比别人的硬多了。”
对于见惯了高炉炼钢的朱震来说,自然不懂什么一个炉膛两个炉膛。但是见他说话的神气那么骄傲,想来是一项很‘伟大’的创举了。朱震立即来了兴趣,说道:“那待会我便去见见尊师,若果真如此,尊师便是科技研发使司第一位成员了。如果他能把这项技术发扬出来,还很有可能成为科技研发使司的官员。”
那人听了,脸上的骄傲又转化为兴奋,高兴的说道:“我回去告诉我师父去。”兴奋之下,连最起码的礼仪都没了。倒是在一旁的崔杰喝道:“还不先叩谢大人。”那人才赶紧说道:“多谢大人,我刚才”
注重笑道:“我知道你刚才是太高兴了。不怪你,何况我的新规矩里面不是写的明白,上至各部、官员,下至黎民百姓,一律平等视之。只不过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要道谢却是常理,以后要记住了。”
那人喜道:“多谢大人教诲、大人,要是崇祯爷也像你这般,该多好啊!”
朱震默然,难怪明末农民起义是历来最激烈的。他到明朝后发现明朝百姓的觉悟性真的很高,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听到那些最下层的人说自己比皇帝好的话了。
第141章()
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矿工和工匠们高呼着大人万岁,却也是因为朱震能给他们带来利益。所以接下来有几个人问的问题,也都是与他们的利益切切相关的问题。
朱震自然给了令他们满意的答复。矿工们也都满意的重新开始工作了。如今,总算有了给自己工作的感觉,做起事来自然卖力了不少。工匠也都回冶炼场去了,朱震也跟着那位自称能用两个炉膛的铁匠去了冶炼常
那个铁匠名叫张峰岳,因为右腿曾经受过伤,后虽治愈,却留下了隐患。走起路来有点拐,便得了个‘拐子张’的绰号。没办法,工匠们都没念过几句书,只能想出这些称号来了。拐子张明年便到花甲之年了,世代匠户,一手炒炼钢铁的绝活也是祖传下来的。到了他这一代,婆娘肚子不争气,生了四个女儿,却没给他生出儿子来,便收了个徒弟,盼望着能把着手绝活儿传承下去。
本来拐子张准备明年大寿后,便把自己最小女人嫁给那看上去还算可靠的徒弟,再把这手炒炼钢铁的绝活儿一并传了下去。就此了了一生。但是现在他改变主意了,故人云:‘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拐子张祖辈几代也自然也希望有个能识货的主买了自己这一手绝活。可惜命途多舛,始终没有碰到,却没想到给自己遇到了。虽然没卖到帝王家去,但是在拐子张眼里,卖给朱震和卖给朝廷,却没多大区别了。
拐子张似乎没他那看起来‘老实’的徒弟会说,结结巴巴的说道:“大人。。我。。大人,我还是炒一炉熟铁给你瞧瞧。”
朱震笑道:“好啊,我正好也想见识一下。”
说道炒炼熟铁,拐子张脸上的拘谨便消逝得无影无踪了,他脱去上衣,来到两座一大一小的像高炉般的建筑旁边,把手一招,三十几个伙计都围合了过来。各自站在定,等待拐子张的命令。
拐子张喝道:“起炉,生火!”即有人在那座小炉子里抽出一块很大的片状钢铁来,炉中原先被这块钢铁隔断的燃煤立即爆发出蓝色的火焰。站在炉子旁边的架台上的两名伙计用铁铲把一块块米斗般大的煤块加进炉中。同时炉子后面的风箱也在四人合力的拉扯下呼呼的吹了起来。
拐子张伸过头去看了看火候,过了一会儿才说道:“砂铁入炉。”
站在大炉子旁边架台上的伙计开始往炉子里添加一块块矿石。朱震这才知道,原来这些矿石叫砂铁。
时间一点点过去,拐子张似乎有点紧张。但是多年的经验并没有让他出现慌乱,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渍,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各种操作。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在拐子张一声大吼中,那座大炉子上面的一块钢板被人扯起,朱震透过缺口,看到了炉中翻滚的红汁。八个伙计冒着红汁喷出来的热气,拿着一根木棒在炉子里搅拌着。
这时,朱震又明白了为什么叫做“炒钢”,这搅拌的过程,便如同炒菜一般,名字应该由此而来吧。翻滚的红汁在木棒的搅拌下翻腾得更加厉害了。不多时,木棒便冒出丝丝的白烟了。伙计取出木棒,在旁边早已准备好的水桶里浸泡一下,熄了火,再次插入炉中搅拌,如此反复几次,那木棒愣生生的短了一截。
在搅拌的同时,另外一架鼓风机里还不时的向炉中吹出一股股黑风来,至于黑风中带着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