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明-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晋彦道:“微臣遵旨!”

    崇祯说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要奏的么?”

    一众文武官员无一做声,崇祯微笑道:“朕心中有个法子,诸位爱卿参考参考0

    大臣们恭声说道:“愿听皇上圣见0

    崇祯道:“吴三桂部下关宁铁骑向来战无不胜,是我大明最为精锐的军队,若是让吴三桂进关剿贼,必能大胜!”

    众臣一听,当即傻眼了,皇上要放弃辽东?辽东放弃也就放弃了,不毛之地,可是吴三桂精兵一撤,金虏趁机进攻山海关,那该怎么办?没有吴三桂的关宁一带,就等于脱光了的处女,还不是任人么?

    而且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一撤,必定是关外人心大乱,关外乡绅士族、军民百姓肯定会蜂拥入关避难。金虏趁势追杀,必定死伤惨重,而山海关若是开门放难民入关,则难保金虏不会趁势取关。若是闭门不纳,则置关外数十万军民于何地?后世之人追究责任,肯定是那些同意吴三桂进关剿贼的大臣而不是提议此事的皇上。因为有谁敢说皇上坏话!

    甚至事后崇祯皇帝为了平息众怒,杀掉赞成此事的官员,也是很有可能的,他的为人,众大臣是再清楚不过了。所以有谁敢站出来说“皇上此计甚妙,微臣赞同”这句话?

    站在崇祯的位置考虑,保住朱氏家族的皇位是重要的,而调吴三桂进关,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放弃关外这项风险巨大的提议需要有大臣赞同,若是他一意孤行,将来不管有什么后果,只能全是他一人承担了。所以见大臣们都默不作声,他只能学上次那样,逐个点名去问。陈演是首辅,一向都懂自己的心思,便先问他吧。

    “陈爱卿,你身为首辅,便做个表率,先发言吧!”崇祯面无表情的说道,那两道满含杀气的目光死死的盯着陈演,仿佛是在警告陈演,说话时给朕当心点。

    陈演吓得心惊胆寒,心想这回肯定是凶多吉少了,答应调吴三桂进关剿贼,此事万万不行,他可不想自己的大名位列奸臣传,让后世所唾骂。他想了许久,最后咬咬牙道:“皇上此计,诚为灭寇妙着,吴将军之兵,甲于天下,定能一战击溃贼军,转败为胜。但是关宁迫切京师,所系尤重,吴将军之关宁铁骑为金虏所畏惧,这不仅仅是保全了宁远,而是保全了整个关门一带。一旦关宁铁骑撤去,关门一带各城堡均会人心思变,金虏趁势来攻,定然无可阻挡。金虏蛮兵再临京师城下时,只怕神京不保。此等安危大机,微臣不敢轻议,微臣愚钝胆小,不敢用这等大事来做尝试,只能为皇上剖析一二,妥当与否,还要恭请皇上圣裁!”

    崇祯冷冷的说道:“你倒是挺会说话的,好的坏的都被你给说到了,最后又把问题给朕踢回来了!嗯,看在你剖析了这么多的份上,朕便不加罪与你了,兵部,你们掌管全国军政要务,给朕说说你们的看法!”

    兵部所有臣属都般目光看向了兵部尚书张晋彦,意思再说,你是尚书,只有你才能代表我们并不说话。张晋彦四处望了一下,见大臣们都低着头,于是把心一横,干脆给把话说的明明白白:“启禀皇上,首辅大人分析的极为有理,调吴三桂进关即有莫大好处也存在着极大风险。而臣认为,关宁铁骑调与不调,只在于放不放弃关外,这两者之间,只有皇上才能定夺,像臣下这等迂愚之辈,岂能乱加妄言?”

    崇祯有种要吐血的冲动,他蓦地大声喝道:“退朝!”

    陈演听到退朝两个字,比起什么都来得舒服,今日这一关,总算又过去了。唉,大明的官难做啊,弄得这上朝,跟赴死似的,都得小心翼翼,挨一天算一天,以前听说太祖晚年之时,官员们上朝之前都买好棺材在家,还有些不信,现在总算信了,赶明儿我上朝前,是不是也该买口棺材放在家里?

    胡思乱想着回到府邸,却瞧见那个陈杰又在他家。陈演板着脸说道:“你又来做什么!”

    陈杰笑道:“首辅大人气色看起来不怎么样,想来是遇到烦心的事了吧,下官有一药方专医治各类心烦意躁,这不专程给大人你送来了!”说着,便从袖中掏出一张叠好的纸片,递给陈演。

    陈演接了过来,打开一瞧,是一张银票,他也懒得去看银票的数目,顺手转还给陈杰道,并叹息道:“惜之(陈杰的字,参见第二十六章)啊!老夫是爱钱,可是老夫更加爱惜这条烂命,现在身家性命都时刻遭受着危险,要这些黄白之物有何用?何况,老夫现在的身价虽然谈不上丰厚,但够子孙吃上数代了。”

    陈杰笑道:“首辅大人何不趁机辞去官职,归家养老?我家大人深受首辅提携之恩,不敢不报,山东十数万大军足够保护您安享晚年了!”

    陈演蒙的拍额叫道:“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辞官么,皇上肯定是不准的,我可以小小的触犯一下天颜,让皇上赶我走啊!惜之,此计甚妙,嗯,你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趁着我手头还有些权力,只要能办到的,一定帮你办到!”

    陈杰语出惊人的说道:‘我要面圣,而且是单独面圣!”

第223章() 
陈演吃惊道:“惜之,你面圣做什么?是朱震有本要奏么,你让我代为转奏就好,皇上不是任谁想见就见的。”

    陈杰笑道:“首辅大人,我不敢欺瞒您,确实是我家爵爷拖我面奏皇上的,但是这件事事关重大,弄不好要杀头的,你还敢代为转奏么?”

    陈演心中更为吃惊了,是什么事情,居然要秘密启奏给皇上,还很可能会被杀头,是朱震要造反么?不对,朱震干嘛弹劾自己造反,若是弹劾别人造反,朱震还需要弄得这么秘密么?凭借着他现在的兵威,就是弹劾某个亲王造反,皇上不敢糊弄他。

    陈杰看着心绪不宁的陈演,笑道:“首辅大人,您就不要多想了,有些事情您还是不知道的好,您只要再帮我家爵爷这一次,他便是结草衔环,也要报答您的大恩。到时候你想继续做首辅,爵爷便遥相呼应,威胁朝廷非你做首辅不可。您若是想安享晚年,爵爷便接你去山东,以您的身价,修建几座庄园,买上几千亩良田,不是什么难事,便是有困难,山东之地,爵爷发话,谁敢不从?”

    陈演衡量得失,苦思了许久,才徐徐说道:“此事我尽力而为,若是成功,我也不要再做什么首辅了,你去和朱震说,让他想办法把我弄到山东去。”

    陈杰喜道:“如此,我便代我家爵爷拜谢首辅大人了。”

    翌日,朝会仍然围绕着太子南下督师论和调吴三桂进关论两事而展开,不论那种讨论,一个是大臣们不松口,一个是崇祯不松口。于是,两件事都这么僵持着。

    朝会过后,崇祯召见了太子南下督师论的始作俑者李邦华,他试探着问道:“爱卿,你的折子朕已经看了,这太子年纪太小,南下督师,也成不了气候。若是朕亲征南下,你看事情能有转机么?”

    李邦华心中苦笑,看来还真给朱震猜着了,皇上不敢让太子南下,自己却有南迁图存的打算。可是,皇上能南下么?太子南下,有皇上镇守京师,李自成的重点打击目标仍然会放在京师,便可为太子争取时间。但皇上南下,谁来镇守京师?皇上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君都跑了,你还希望有人能死社稷么?到时候大家纷纷难逃,李自成兵锋一转,衔尾而至,则大明另外半壁江山都保不住了。

    李邦华想了许久,他不愿意去和崇祯分析其中利弊,因为他知道崇祯不会去听这些理由,他很有把握让崇祯留在京师,那就是崇祯爱面子。所以李邦华只说了一句话:“君当守社稷,死社稷之君多有美名,丢社稷之君千古唾骂,如那晋元、宋高。”

    崇祯脸色一黯,说道:“朕没有要丢弃社稷的意思,朕只是南下督师而已,嗯,李爱卿年纪大了,不能劳累,就先回去吧!”

    李邦华告退后,崇祯苦思了许久,该不该让慈烺(太子的名字)去南京督师监国呢?那样即便是朕死了,天下百姓还有个靠头,文武大臣也知道谁是他们的主子,否则朕一死,太子也落入李贼之手,天下真要乱了。

    这时,曹化淳走了进来,小声的说道:“皇上,陈演在外面,您要不要见他?”

    崇祯眉头一皱,说道:“陈演,朕并没有召见他啊!他跟你说有什么事么?”

    曹化淳道:“没说,只说有事要面见皇上。”

    崇祯想了一下,说道:“你去叫他进来吧!”

    过了一会儿,陈演跟随曹化淳走了进来,参拜过崇祯后,想了一下将来在山东的幸福生活,壮了壮胆子,开口说道:“启禀皇上,朱震有有本启奏,是秘奏!”

    崇祯喜道:“是朱震!快呈上来。”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朱震能挥军北上,稳定保定了。毕竟大同、宣府一带还有重兵把手,但保定隶属京畿,若是丢失,贼军的兵锋便直指京城了。而且,让贼军得了保定,南下的道路也被封死,那时再有心让慈烺南下监国,也为时晚矣!

    陈演说道:“回皇上,朱震的秘密奏章在他一个叫陈杰的下属手里,据朱震说,这份奏章需由陈杰亲自交给皇上。”

    崇祯听了,也同当初陈演一般,眉头身皱,猜想起朱震的意图来,想了许久,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他心中又十分好奇,便说道:“这个陈杰好像托你的门路,在户部补了个检校,是吧。既然是户部官员,朕召见他一回也无妨。趁着今天还早,你便回去,叫他午朝过后,到文渊阁来见朕吧!”

    陈演叩谢道:“微臣代陈杰叩谢皇上。”

    午朝过后,崇祯在文渊阁召见了陈杰。陈杰看了看侍立一旁的王承恩,说道:“皇上,微臣所奏之事关系十分重大,能请王公公暂避一下么?”

    未及崇祯发话,王承恩鼻子一哼,大声说道:“大胆,以你的官职,皇上破格召见,已是天恩浩荡,还敢说三道四的。”

    崇祯看了陈杰一眼,见他神态悠闲,丝毫没有比人初次面圣的紧张,心想倒是个人才,便说道:“承恩啊,你便先回避一下吧。”

    王承恩狠狠的瞪了陈杰一眼,缓缓退出了大殿。陈杰等王承恩走后,从怀里掏出那只扳指和那本族谱以及朱震写的奏折,恭敬的递给崇祯。

    崇祯接了过来,一瞧那扳指,心中大震,这种扳指只有皇室之人才能佩戴,怎么朱震手中有一枚?他仔细一瞧,上面纹饰赫然是代表懿文太子一脉的纹饰。原来当初太祖皇帝不仅给每个儿子赐了一套辈份班字,还给每个儿子制定了一个独特的纹饰,以便将来子孙越来越多,造成混乱。

    这只扳指?崇祯想到,不仅有懿文太子一脉的纹饰,还有五抓金龙,这是只有皇帝才能拥有的。懿文太子一脉,除了废帝建文,没谁坐过皇帝!

    崇祯心中大惊,莫非朱震是在告诉朕他是废帝建文的后代?他急忙拿起那本族谱,一瞧封皮,六个端正的大字‘钟离朱氏族谱’。

    “钟离!”,不正是朱家老家所在么?太祖皇帝便是凤阳钟离人。他打开一瞧,正和当初朱震第一次打开一般,眼睛睁得老大,口也成了圆形,这不正是废帝建文的族谱么!

    他打开族谱仔细阅读起来,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