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皆在期待,希望自己能够达成此行目的,虽然没有绝对的把握,但好歹也要有个梦想啊。
wxi7
第六百五十一章 人才之用(第一更,求订阅)()
随着时间过去,答卷批改已然进入尾声。
都到这种时候了,罗成自然不能不管不顾,便是亲自上门查看。毕竟这关系到罗成的大计,不能轻易度放任自流。
“如今这些答卷批改得怎么样了?”罗成进入一间封锁的院落之中,环顾并未出现异常的四周,微微点头向众人问道。
听得罗成这话,在场的诸位大儒多少有些愤懑,毕竟他们不是主动来此的。若非罗成要求,恐怕他们绝不会这般纡尊降贵。
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相当于稀缺品,能够读得起书的,大部分都不是一般人。那少数的寒门学子,占比根本就不多。
是以这些大儒,也都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这样被拉来批改答卷岂不是很没有面子?所以他们当然有些不愿意了。
也就是罗成权势通天,在座的各位可没人敢不将罗成放在眼中。万一他们激怒了罗成,恐怕就是必死无疑了,谁人不知道罗成的凶悍?
征战沙场数年以来,死在罗成手中的人可不是一两个。无人敢去挑战这位小爷的底线,大伙毕竟都是读书人,还是暂且忍辱负重得好。
但在罗成看来,他可没有亏待这些人,让他们来批改答卷已然是极大的好处了。要知道由此以来,他们多少也和考生沾上了些关系。
而罗成之所以在此科举取士,为的便是人才,可以想象如今脱颖而出的这些人,日后成就定然不小。仔细算下来,这妥妥的不亏稳赚的节奏啊。
只是此刻这些所谓的大儒尚未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觉得罗成强权碾压,他们也是无可奈何才会来此的。也不知道日后,是否会醒悟过来。
无论他们心中作何想法,罗成都并不在意,时至今日,有些事情他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在皇权至高无上的今日,他的地位已然无法动摇。
因为罗艺不会对他有啥意见,其他人就更别说对罗成动坏心思了。若是有人想在罗艺面前说罗成的坏话,恐怕下场会很惨。
从罗成和杨广结怨以来,就深刻的体现了罗艺护犊子的属性。连皇帝他都敢怼,何况是其他人呢,罗成有着这个自信。
看见罗成到来,在场大儒都是比较老实的,现场撕破脸显然不是个理智的决定,一个不好可能就得凉凉,委与虚蛇才是最好的选择。
是以被推举为负责人的大儒向罗成拱了拱手,朗声说道:“如今答卷已经批改得差不多了,至多还有一日时间便能完成。”
这速度还算不错,罗成满意的点点头,最起码这些人没有消极怠工。一切尽在计划之中,罗成想了想,又问道:“此前我叮嘱特别关照的那些人呢?”
说起这个,那大儒顿时露出感慨之色,向罗成正色说道:“太子果然慧眼识珠,那几人当真俊杰,其答卷确实上佳。”
看起来杜如晦等人的发挥还算正常,罗成并未觉得太过意外,这都是他考虑到了的事情。如果他们的表现太过普通才会让人奇怪。
所谓的天才,要么是为万人赞赏,要么就是为天下所不容。如今看来,杜如晦房玄龄等,并不是什么离经叛道之人,最起码这些大儒还是挺欣赏他们的。
罗成笑了笑,便是说道:“如此便好,先将那些答卷取来给我看看,其他若有杰出者,亦一并拿来,不必耽搁时间。”
既得罗成之令,那些答卷很快便被呈了上来,罗成便是找了处开阔之地,翻看了起来。不看不要紧,一看就知道这些人确实有些本事。
就罗成给出的问题,做出相当全面的剖析和解答,和罗成拿出来的参考答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相较于时代局限也有着一定的延伸。
对此,罗成自然是很满意的,他如今手下缺乏的就是这等管理政务的人才。而杜如晦和房玄龄显然是其中高手,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
若是没有他们,恐怕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也不能有这般大的成就。有些东西,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得,尤其是某个时代的辉煌,必定离不开某些人的努力。
所谓的房谋杜断,说的便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他们虽然都是能力极强的人才,可在分类上还是有些差别的,这是天生所致。
房玄龄擅长谋划,时常能够给李世民提出见解独到的策略。而杜如晦则是擅长决断,能够从这些策略中选择最合适的,助李世民成事。
像如今罗成手中,正常的文职人员还真没有几个,哪怕像徐茂公这等谋算极深的高人,也不可能是面面俱到,依旧有着局限性。
除了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这些参考的士子中,还有人也被罗成看好。天下如此之大,怎么可能只有几人可用,才俊众多,只是看你识与不识罢了。
看着这些被特意挑出的答卷,罗成还是觉得比较满意的。虽然这些大儒看他的眼神有些古怪,却没有在此搞事情,尽了自己职分。
只要能够将这些人尽数收入麾下,想必如今大夏缺乏文职人员的情况就能解决了。马上得天下容易,但想要靠武将统治就不容易了。
毕竟武人直来直去,哪怕心中有着正义感,遵从罗成的命令,也无法稳固统治。若是手段太过凶残,说不定还会引起众怒。
当然了,罗成不可能像宋朝一样重文轻武,这相当于自绝后路。没有了足够的力量在手中,岂不是要为人随意拿捏?
所以罗成虽然重视读书人,却不可能放弃权力的把控。只有将这些力量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罗成才能够去做自己的事情。
在看完答卷之后,罗成已经有了大概的安置计划,甚至于那些可能落选的士子,罗成也有着他的想法,可不能浪费了。
当今时代,读书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哪怕他们才能受限于此,罗成也不可能轻易将之放弃。就算科举这条路不成,可以去干其他事情啊。
像医学院已经建好了,但罗成可能止于此处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他后续还有众多安排,谁说读不好书就一事无成?
第六百五十二章 会见士子(第二更,求订阅)()
罗成此前就在谋划,要如今将读书人忽悠到此。
这正是一个大好机会,毕竟此行无功而去的话,算不得什么好事。若是能够在夏京寻得机会,也未必就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当然了,当今时代是存在鄙视链的,哪怕这个鄙视链没有严重到后世的程度,读书人也不大可能让自己干其他自降身份的事情。
毕竟自古以来就是士农工商,读书人排在第一位,其他诸事明显低了一个档次。想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送上门来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但罗成很清楚,之所以读书人不愿干其他的事情,无非是不够档次,再来就是没有多大的诱惑力。读书有机会升官发财,干其他的有啥用?
难道一辈子种田吗,这就真的没有意思,恐怕没人愿意这么干。罗成也是如此,他很清楚自己要怎么做,首先就是提高地位。
此前固化的士农工商显然是不合适的,罗成若是想要让大夏发展起来,必须打破原有的藩篱,若是连这点闯劲都没有,谈何成就大业?
从燕云起家,到如今一统天下,罗成也不是吹牛皮吹来的。既然已经有了决定,他自然开始安排,有些事情必须抓紧时间。
不过这机会,还得延后些时候,毕竟主菜乃是科举取士。罗成必须等这里的事情忙完了,才能把剩下的那些给安排妥当。
时间过得很快,答卷便是悉数批改完成。
这样的考试显然不可能一下给出太多名额,哪怕参考的士子有数万人之众,罗成也只留下了三百人,剩下的去往何处就尚未可知了。
考试本就是一种极好的选拔方式,或许其中有不公平之处,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已经是排除了许多因素的影响了。
若是不采用科举考试,那就只能用下面人推举的方法了。而此前的经验已经告诉世人,这才是真正的关系户,走后门的太多了。
哪怕其中有着一部分的人才,可绝大部分都是倚仗关系上来的。毕竟在权势面前,其他的都是浮云,大家送出名额,拉拢一下关系,再正常不过了。
而科举终究是采用考试的方法,若是无法通过,显然便是无能的表现之一。就算会有蒙混过关的,但绝大部分都是可用之才。
虽然到了明清时期,朱元璋采用八股取士,使得这个制度逐渐僵化,依旧是有着极大的可行性,哪怕是西方也以为完备。
至于罗成如今的科举取士,显然是不完善的,毕竟这只是开始而已。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尚需要不短的时间。
由下至上的选拔,到时候能够上夏京考核的,恐怕就没有这么多人了。绝大部分人都是在下面就刷掉了,留下的自是英杰。
在诸事安排妥当之后,罗成便是令人将准备好的榜单张贴出去。这是必要步骤,先广而告之,到时候他再去见见上榜的人就成。
在张榜之后,夏京城都变得喧闹无比,众人皆是在议论科举之事。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寻常百姓,乃至于商贾都参与其中。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有人心有不甘,对榜单有着不瞒之处,觉得是罗成无识人之明。自己明明是天纵之才,却是榜上无名。
对于这种情况,罗成一般是懒得理会的,毕竟别人这样想一想,对他根本没有影响。可若是有人敢肆意妄为,以此生乱,那就不要怪他下狠手了。
罗成从来不怀疑读书人的破坏力,正如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就是让唐朝覆灭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撕毁了崩坏的秩序。
若是罗成不加以引导,而是让读书人自行脑补,乃至于狂生肆意妄为,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他直接安排军队在城中巡查,若有信口胡言者,实乃自讨苦吃。
罗成后面的措施尚未言明,但他必须先让这些人冷静下来。也只有军队的强压才能让他们清醒,知道自己不过是个书生而已,在武力面前只是弱鸡而已。
哪怕这个时代的书生不同于宋朝之后,拥有着一定的战斗力,可在燕云精锐之前,根本就不够看,真要不开眼的话,恐怕是会死得很惨。
于是乎,夏京城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罗成倒是不怎么在意。所谓的科举取士,乃是为国家募集人才,罗成私下见面显然是不合适的。
哪怕罗艺没有意见,罗成这样也有谮越的嫌疑,让他人看轻罗艺。是以罗成直接和罗艺说定,将三百士子召集到大殿之中。
三百士子大多都是学识过人之辈,但他们此刻并无官职,看见罗艺罗成只能老老实实的行礼,口称草民,唤陛下和太子。
看见这些士子,罗艺也显得有些讶异,他不曾想到罗成所说的科举效果如此之强。才短短时间,便得了众多士子,可为朝廷驱使。
罗艺便是同众士子寒暄了一番,大大的满足了这些读书人的虚荣心。这时候就到罗成出场了,他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便是让他们为之一颤。
好歹是带兵南征北战的凶狠人物,罗成的威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