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战马可是瓦刺和哈萨克汗国累积了几十年累积起来的,大明虽然幅员辽阔,也很富有,一次也凑不齐这么多战马。
经过禁卫军第一军团五万骑兵的挑选,已经从十多万匹战马中挑选出十来万匹健壮且没有受伤的战马,至于受伤的,全部被运送到鞑靼草原疗伤去了,剩下的也被分到各军团拉粮草辎重和火炮去了。
这十余万匹战马,边防军第三军团和边防军第四军团只需要两万匹,而剩下的八万匹,朱慈炅准备全部装备给边防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倒不是他想将这两个军团都升为一等军团,主要还是为了战斗需要。
因为荒原上最重要的战力就是骑兵,而此次出征的五个军团有四个是三等军团,只有一个一等军团,骑兵数量加起来才九万,对于西域各国并不能形成碾压优势,这样的话,西域各国在臣不臣服大明的问题上可能会扭扭捏捏浪费很多时间。
如果把边防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整编成都有五万骑兵的军团那就不一样了,出征西域的明军总共就有了十七万骑兵,如果有谁不臣服,直接十万甚至十五万骑兵压境,就看你怕不怕!
当然,西域五国里面可能有一个国家不会怕十五万骑兵,那就是月即别,因为他原本就是西域强国,而且在这里大明和瓦刺还有波斯萨法维帝国的战斗中,他们都没有受到一点损伤,还保存着全部实力。
对于这个月即别,朱慈炅准备采取南北夹击战术,到时候让南亚的侯世禄在月即别南部边境屯上二十万大军,然后再让孙传庭在月即别的北部屯上几十万大军,不信他不屈服。
边防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整编出八万骑兵之后,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转轮燧发枪不够了,骑兵是不可能用单发式燧发枪的,因为骑马的时候不好装填子弹,只能用转轮步枪。
而工部这次总共才送来三万余把转轮步枪,边防军第三军团和边防军第四军团各装备了一万把之后,就剩下一万多把了,所缺的六万多把要做出来起码得一个多月。
时间不等人,朱慈炅最后决定,让禁卫军第一军团先和他们换下枪,因为禁卫军第一军团并不会一起出征,而是负责守住后方的卫所和嘉峪关,用转轮步枪和普通的燧发枪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他们还可以慢慢等工部把新枪做好送过来。
经过十余天的休整和筹备,明军终于再次出征了,这次朱慈炅并没有赶到哈密卫去多嘴,因为他已经将西域的事务全权交给孙传庭负责了,他相信,这个明末历史上最有名的将领必不会让他失望。
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击()
西域最早指西周诸地,自汉朝以来则成为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汉唐时期,西域一直牢牢掌控在汉王朝和唐王朝手里,像汉朝就曾建立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诸国,唐朝也曾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治西域地区。
而明王朝作为仅次于汉唐的超级大国,却很尴尬,有明一朝的历史上貌似从来没有真正掌控过西域,最多也就是人家来朝贡一下,名义上归属大明而已,实际上却从来没有真正接受过大明的统治。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按理来说明朝时期的科技和军事应该是远超汉唐的,两百多万军队,还有火枪火炮,这些是汉唐都无法企及的,为什么明朝却从未去染指过西域呢?
这主要是因为明朝的军事重心在漠南和漠北而不是西域,其实,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还是来自北方的游牧部落,像汉朝就是解决了匈奴才统治西域的,而唐朝也是灭了西突厥才掌控西域,而明朝历史上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灭掉盘踞在漠南和漠北的蒙元势力,北边的威胁他们都无法解除,又哪有心思去管西域呢。
现在就不一样了,在朱慈炅的带领下,明军于漠南草原打败满蒙联军,不但解决了宿敌满清,还将盘踞在漠南的蒙元鞑靼诸部全部控制,整个漠南也成了大明的一个行省,大明北方已无威胁,这使得统治西域变为可能。
当然,如果按朱慈炅的计划,应该是先海上再陆上,先抢夺了足够的殖民地,再来慢慢收拾西域的蒙元势力。
但是,反哈布斯堡联盟的列强却不让大明好好发展,先是让沙俄挑起了极北之地西伯利亚的战争,又让波斯萨法维帝国在极西之地坎大哈挑衅,沙俄更是怂恿瓦刺和哈萨克汗国直接对陕西行都司发动了攻击。
这种情况下,就逼的朱慈炅不得不将重心转移到陆上,因为这些势力没一个是善茬,如果大明不好好教训他们一下,他们绝对会得寸进尺,那大明的边境就永无宁日了。
现在,波斯萨法维帝国已然屈服,对沙俄的战争也因西伯利亚冰封和明军兵力不足而暂时陷入了停滞,西域成了这一时期大明帝国的战略重心,而瓦刺正是大明西域战略的首要目标。
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对付游牧部落,最大的问题就是粮草的转运,因为北方疆域太辽阔了,动不动就是上千里甚至是几千里,十数万甚至是数十万大军的粮草转运千里就已经很麻烦了,如果再远,那动用的人力物力更本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每次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部落的大战基本都不能尽全功,打着打着人家就跑了,什么匈奴远遁,突厥远遁,这些都是史书上常见的名词,看着好像是打赢了,实际上却是人家跑了,你拿他没办法。
如果继续追下去,粮草就会供应不上,甚至就算驻扎在北方草原或者荒漠都不行,粮草转运的费用同样没有一个王朝能承担的起。
这就造成了北方的游牧部落永远都剿不灭的怪现象,历朝历代,不管中原王朝多么强大,都未曾将北方游牧部落完全剿灭过。
当然,有了铁路和火车之后粮草转运就不是问题了,只要粮草转运没了问题,中原王朝要收拾北方游牧部落同样不成问题。
漠南的蒙元鞑靼部就是很好的例子,只要铁路修过去,就是他们的末日。
孙传庭自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边督促藩属国军团修筑铁路,边让锦衣卫密探尽量打探瓦刺各部的消息。
通往西域的铁路是沿着天山山脉前进的,这样既能保证大军日常生活所需的水源,修筑铁路所需的石子也能就近开采,同时,明军还能依据地势修筑棱堡。
西域铁路进展相当快,不到半个月时间,便已延伸出去七百余里,也就是说,孙传庭已经率领”百万大军“深入瓦刺境内,离瓦刺的汗庭仅三百余里。
至此,孙传庭才觉得,是时候发起进攻了,他已经根据锦衣卫了线报锁定了瓦刺最大的四个部落的位置,从最新的中转站派出骑兵,最多只要一天就能抵达。
他将秦翼明、马祥麟、祖大弼和侯拱极招至帅帐,指着地图上的标注命令道:”翼明,你率本部五万骑兵,直捣瓦刺和硕特部。“
秦翼明闻言,精神一震,和硕特部可是瓦刺的汗庭所在,他兴奋的行礼道:”末将遵命。“
孙传庭接着下令道:”瑞征,你率本部五万骑兵,直捣瓦刺绰噶尔。“
马祥麟闻言,连忙行礼道:”末将遵命。“
孙传庭又接着下令道:”大弼,你率本部一万骑兵和秦军两万骑兵,直捣瓦刺杜尔伯特部。“
祖大弼闻言,连忙行礼道:”末将遵命。“
孙传庭又接着下令道:”拱极,你率本部一万骑兵和秦军两万骑兵,直捣瓦刺土尔扈特。“
侯拱极闻言,连忙行礼道:”末将遵命。“
孙传庭点了点头,最后道:”我会在你们后面各派四万步兵运送粮草,接收俘虏,你们都带上十天的干粮,如果敌人逃跑,就一路直追,一定要追的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次,我们要全歼瓦刺所有军队,将其完全纳入大明治下。“
四将闻言,齐声回应道:”末将明白。“
不久明军各处大营都行动起来,号令阵阵,马蹄声声,繁忙而有序。
秦翼明、马祥麟等人备齐干粮后便在锦衣卫向导的带领下率骑兵直扑瓦刺四大部落,荒原上立刻多出四条长龙,马蹄声惊天动地。
固始汗当然知道明军来了,他已经做好了跑路的准备,至于抵抗,别开玩笑了,据斥候来报,明军这次最少动用了百万大军,那营帐连绵上百里,根本就看不到尽头!
以瓦刺这点残兵败将,去硬抗百万敌军,那简直是找死,现在唯有跑路,打不赢就跑。
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他们跑路,明军跟在后面兜兜转转转几圈之后便会退兵了,因为荒原上压根就没办法收集粮草,不退兵很有可能会全部饿死!
固始汗以为这次也是一样,只要带明军在荒原上转几圈,熬上个把月,明军绝对会无奈退兵,殊不知,有了铁路之后,明军压根就不用担心粮草问题了,他这次怕是逃不掉了。
看书就搜“书旗吧”,更新最快!
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绿洲()
『愛♂去÷小?說→』,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蹄声隆隆,在西域的荒原上黑压压一大片骑兵正打马前行,在这股骑兵的最前方,一面日月龙旗迎风飘扬,龙旗下,一员年轻的明军坚毅的望着前方,帅气的脸色透露着年轻人少有的沉稳。
他正是奉命率军前往吐蕃绿洲攻打瓦刺和硕特部的边防军第一军团主将秦翼明,吐蕃绿洲原来并非瓦刺领地,而是东察合台汗国治下柳城、火州、吐番三部的领地,瓦刺击败东察合台汗国后,和硕特部逐渐南移,瓦刺汗庭也就随之迁到了水草最丰盛的吐蕃绿洲。
原本三百多里的距离,五万大军打马狂奔,不用一天即可抵达,但是,如果那样的话,赶到瓦刺汗庭五万骑兵基本上人困马乏,战力大大折扣,此所谓劳师袭远,是兵家大忌。
按锦衣卫的情报,瓦刺和硕特部此刻连带骑兵和步兵全部加起来都不到五万,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什么突袭,偷袭战术,所以,秦翼明令全军控制马速,以最省力的方式赶路,这样虽然一天到达不了瓦刺汗庭,却能保持充沛的战力,避免阴沟里翻船。
跟随秦翼明这一路的正是锦衣卫密探在西域的负责人锦衣卫南镇抚司千户杨道英,他是崇正六年王征南亲手培养的第一批锦衣卫密探,在西域潜伏刺探多年,对西域的地形熟悉无比。
所谓的吐蕃绿洲,并不是一整片大的绿洲,而是一块一块分布于吐蕃盆地内分散的绿洲,而瓦刺的汗庭则位于吐蕃盆地的最西边,一个巨大的淡水湖附近。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变的昏暗,五万明军骑兵又踏入一个比较大的绿洲,一路过来,所有在绿洲上游牧的瓦刺部落都迁徙走了,只留下一圈圈扎营的痕迹,这个绿洲也不例外,水草虽然不少,却荒无人烟。
秦翼明缓缓抬起了手,后面的骑兵跟着他开始缓缓减速,当来到一条浅浅的小河旁时,所有骑兵终于停下来。
秦翼明边环顾四周,边问旁边的杨道英道:”杨千户,此处离瓦刺汗庭还有多远?“
杨道英闻言,在马上拱手道:”启禀秦将军,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