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刘璋会挑选的,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闭眼就去了。首先领头的船长必须是海洋经验极其丰富的人领船,其次船员都要精通海性,至于其他都可以放松一点。当然刘璋不会让他们就这么去看看就回来了,刘璋给出了一样样本图,告诉了他们在那里找什么东西最后带回来。当然关于自己知道的那一点可怜的知识也告诉了他们,毕竟那些地方现在都是未开发的,里面还是非常的荒凉。
消息散发出去了,刘璋就不关心这些事了。毕竟下半年出发才是最合适的,刘璋现在准备岛国过一段舒服的日子,然后回去长安。这个时候郑度攻打高句丽应该开始了吧?曹操已经带兵去了,那里还有徐晃在,如果这还攻不下高句丽刘璋就觉得好玩了。
事实上此刻在幽州那里郑度已经在准备了,只不过他现在有点头疼。曹操的确是带兵来了,可正是因为如此他才烦恼的。刘璋的意思是曹操自己行动,徐晃也是自己行动。两个人自己看着办,如果攻下来大家皆大欢喜,如果攻不下来那么一起受罚。这让他们不得不合作,如果谁拖了谁的后腿,那感觉一定很难受。
“明公、徐将军你们俩个坐下说话,陛下的意思是你们合伙攻取高句丽,物资已经到齐了。可如果攻不下高句丽,那么陛下的责罚可不是你们任何一人,而是咱们全部。”郑度有点头疼,为什么区区一个高句丽要两位大神来攻打?徐晃已经够了,曹操为什么要来呢?
明公淡淡的说道:“孤率领大军轻易就可以攻下高句丽,徐将军殿后就可以了。”曹操自负打不过刘璋,还打不过你们这些将领?
徐晃毫不示弱:“明公恐怕对那里一点都不了解,如果盲目去恐怕要损兵折将吧?”徐晃可是为了打高句丽下了很多功夫,现在曹操随便就来了,这让徐晃很不爽。
曹操却是笑道:“既然如此,那么大家各凭手段,看看究竟谁率先攻打下高句丽?”曹操一点都不急,这段时间在长安可是学习了很多东西。现在也算是可以拿出来试试了,对付刘璋或许不好用,可对付这些人应该很好用吧?
郑度很是无奈,最后揉了揉头说道:“三日后准备出兵,两位回去安排吧。”郑度准备问问刘璋,这是不是在逗自己玩呢?
很快刘璋就回复了他,一切静观其变就好了。刘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考虑的,首先那些高句丽人非常的坚韧。后世隋朝几十万大军攻打高句丽,他们死守国门最后杀死了几万的隋朝大军,并且做成了京观。
这说明高句丽从百姓放到士兵都非常的坚韧,对付这种人刘璋不行。刘璋不够狠,徐晃同样也不够狠。可是曹操足够狠,可这种话刘璋不能明说。那么就让两个人一起去,一旦出现亡命守城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曹操下狠手了。
这种可能绝对是有必要的,这也是刘璋派曹操去的原因。足够狠的人才能够彻底击败高句丽。对于那个死不要脸的民族,刘璋懒得废话。只有一个要求,打、狠狠打、打到服气为止。只要不屠杀百姓,那么杀光所有的士兵刘璋都不会阻止。哪怕是脱下衣服是农夫,穿上衣服是士兵,刘璋也不介意杀光这种男人。
郑度看了回复之后,若有所思了一下,刘璋话中有话可目前看不出来。不过他也明白了刘璋的意思,那就是让两个人去。对于刘璋在岛国,还能想到这边的事情,郑度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难怪陛下总说大局观,这难道就是大局观吗?
不过现在郑度也不急、一切只需要静观其变就可以了。说起来在东汉时期高句丽曾经与东汉多次发生战斗,刚刚完成一统的高句丽太祖王也是雄心万丈,面对强势的大汉就有了摆脱的心思。
于是战争就开始了玄菟郡和辽东郡就成为了战场,结果自然不用说。在大汉横行的年代,周边的异族都要缩着,结果就是随着摩擦的升级高句丽被迫迁都到了丸都城。最后他们才在这里安稳过度到了隋唐时期。
可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大唐和新罗的联手,直接逼的他们再次迁都到了后来的平壤成。可以说高句丽有了三个都城,这个时期的都城却是丸都城,距离大汉的辽东郡并不远。不过在随后的几千年,这里也成为了华夏故土。
这么看来高句丽绝对不是什么弱鸡对手,最起码比起岛国绝对是有一战之力的。隋朝虽然短暂的一统了,可是随后举国发动数次对高句丽的战争都以败亡告北。由此可见,在坚韧上面那个国家还是非常的可怕
当然高句丽其实非常的不幸,从他们统一到后世一直都面对华夏这个强大的国家。从西汉开始,一直到清到民国他们的土地都是在一点点被迫减少,当然这期间自然少不了被各国轮番吊打。或许到了三胖的时代他们也算是崛起了,只不过未来会怎么样刘璋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在唐朝时期高句丽酒被亡国了,可随后还是被那里的人继承了高句丽的意志。
可是刘璋知道,现在高句丽不需要在崛起了。那几个一统的人素来野心不少,哪怕是曹魏时期也曾多次有过摩擦,如果不是秉承了大汉的强大,恐怕高句丽就会占据幽州。随后威胁中原王朝,这种情况不少见,比如说吐番
五百八十没有废话直接开打()
? 高句丽的时间不算长,从西汉时期立国,到最后被唐高宗覆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高句丽从建国就和华夏对立,最后被高宗一举剿灭。不过这个国家的人却反复无常,经常表面答应称臣,最后在暗中行事。这种人端的是无比可恶,这也不怪隋炀帝恨不得剿灭了高句丽。任何一个皇帝,绝对容不得这种行为。欺君罔上,罪该万死……
丸都城位于后世的吉林省吉安市,只可惜现在这里还是高句丽的地盘,曹操披着红色的披风看上去格外的闷骚。以前曹操就喜欢红色的披风,后来听了刘璋的胡言乱语说什么红色避邪,他就越来越喜欢红色了。
夏侯兄弟被换去了并州给司马懿使用,至于曹仁几个人还是跟着曹操去打高句丽,至于谋反什么的刘璋根本不惧怕。可以说刘璋连监军都没有派,曹操想要反天怕是真的失了智。在长安这么久了,对于刘璋到底拥有多少兵力,到底有多少的后手曹操根本看不清。
“主公这高句丽好生滋弱,这一路走来那个关卡可扛住我们半天的打击?这样下去明日就可以到丸都城一举拿下那个什么山上王……”曹仁自从配置了土炮和迫击炮之后,他才真的体会到了这种武器的可怕。攻城拔寨如履平地,回想当年自己镇守的时候,那日不是提心吊胆?
曹操看着远方的一切,他其实有点不解的。如果敌人是这种级别的对手,那么陛下又为何派遣徐晃来吗?曹操绝对不相信刘璋是为了防备他才派的徐晃来,这么做完全没有意义。那么看来刘璋派遣徐晃是另有想法?曹操可不会相信,刘璋是吃饱撑了让徐晃来的……
曹操点头说道:“一路上可有什么异样?”曹操看了一眼曹仁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毕竟曹操想不通刘璋这么做。从刘璋征战以来,他绝对不是那种会做无聊事的人。
曹仁听了之后说道:“也没有什么异样,至于徐晃……主公既然徐晃不是来监视我们的,那么他是来干什么的?”曹仁就更不理解了,毕竟曹操想不明白的事情,他也不会明白。
曹操抛开疑惑说道:“今日早点休息,让士兵们休息好。明日早点出发,争取在晚间攻打到丸都城下,势必要早点拿下丸都城生擒那山上王。”想不通就不想了,如果有情况最后就能知道了。如果没有情况,或许就没有情况?
徐晃走的另外一条道路,曹操也不知道徐晃那里怎么样了,可按照这个情况大家到丸都城的时间应该差不多。春暖花开不用操心农忙,不用担心粮草不够,这种只用想着打仗让曹操省去了大量的脑力。以往出兵要考虑春种要考虑粮草运输,总之想的太多太多了……
一夜无话清晨起来吃过早饭三军齐齐赶路,士兵其实并不多算上徐晃的满打满算四万来人。听说周瑜在岛国,也不过区区万人就占据了那里,并且带回来了海量的财富。曹操以前穷的乱窜,可看看刘璋怎么这么富有呢?怎么自己就看不到这些财富呢?
大军扫平关卡准备出发到丸都城,这个时候山上王也就是高句丽的第十任君王,此刻的他一脸愁容惨淡的坐在王座上。说真的他还是挺有雄心的,趁着大汉战乱,悄悄的推了不少的边境。可是怎么突然大汉就对他们动手了,这让他很是不懂。
“大哥,大汉两路人马一路朝着都城来了,一路上的关卡没有丝毫作用。他们不知道用了一种什么可怕的武器,如同炸雷又如同雷劈。我们的士兵完全扛不住,明天就要到都城了啊。”山上王延优的弟弟延乎,此刻急切的一塌糊涂。
山上王延优却是没有那么急躁,虽然他也很急:“太祖开国不易,大汉每每欺压我等,现如今又是大军来袭,此等事情不能忍。立即号召百姓们参与守城,汉人残忍无道绝对会屠城的。”当年大汉对付西域的时候,那种手段杀的伏尸千里,偌大的匈奴帝国被汉人轻易给瓦解了。
现如今大汉又来攻打他们了,可以想象到一旦被汉人攻破必然会屠城。这种事情很正常,毕竟他们以前在和汉人交锋的时候,同样屠杀了不少别人。结束了内乱,他们必然会来收拾他们。只是没想到内乱结束的这么快,也没有没想到结束了内乱就敢来攻打他们。
“大哥汉人欺人太甚,他们远道而来,我们又有坚城只需要守半年到了冬季他们自然就退回去了。”延乎知道他们的优势,也明白他们的劣势。想要打败汉人这基本是痴人说梦,不然他们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弃自己的都城。
延优立刻说道:“立刻召集官员,商议迎敌之事。”说完两个人准备去开朝会,要知道这次来的可是大敌。整个国内惶惶不安,汉人的强大是众所周知的。
他们这边积极商议御敌之策,可曹操和徐晃才不会管他们怎么想。一路上两个人攻城破寨直扑丸都城,这边他们刚刚开始商议,那边曹操和徐晃就快要到了。一直商议到了中午,结果还没有出来敌人就到了。
曹操拿着望远镜看着城墙上面的人。这些人一个个穿着长衫看着下面的自己。不过在看看他们士兵的装备,曹操忍不住轻笑。这满满的优越感就是莫名的出现了,不知道当年刘璋看他们是不是也是这种感觉呢?
“派出使者让他们投降,立刻让国君出来,不然破城之日休怪我等手下不留情。”曹操知道刘璋不喜欢屠城,也不喜欢残杀。不然曹操肯定张嘴就是屠城,要么就是杀光里面的百姓之类的话。
当然曹操也知道刘璋需要很多人修路,或者开设工坊之类的,这些人还不能杀。他曹操既然降了,那么也要为他的那一家子人想想。毕竟曹氏一大家子可不少人,现在曹操还在都以他为首,自然他也要想想今后的事怎么做。
使者很快就去了,很快使者就回来了:“将军那山上王的意思是要商议一下?”
曹操冷笑:“这必然是那人的拖延之计,无需理会。子孝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