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求什么,他也就没多大在意。
要是揪下一个三省总督的官帽,那这事儿就更威风了,真是可惜了!王承恩如此想着。
何乔远的年事已高,原本就是因为这点,才不惜剩下这几年如何,接连上书要求开海禁的。崇祯皇帝也是因为他这份首倡之功,虽然知道他年事已高,但依旧任命他为负责开海的三省总督。而后,又派来能干的孙传庭来辅佐他。
如今何乔远知道了自己这个侄儿的事情,感觉很是愧疚,觉得自己拖累了朝廷开海大事,无颜再当这个有名无实的三省总督,就上书辞任。经过皇帝再三挽留无用后,终于给其加衔,使其荣归故里,能安享晚年。
由此,孙传庭终于正式接过了开海重担,成为三省总督,原本的福建巡抚权限,恢复当初,由洪云蒸接替。
977 返老还童()
? 崇祯朝,第一大案就是魏逆案,这个大案,有其必然性,而不是一些后世的小白所谓的保魏就能让帝国更长久。
任何事物,过犹不及。魏忠贤等人在天启朝时,权势达到了顶峰,号称九千岁,对于这样的人,已经是威胁皇权的存在,是不正常的,任何皇帝上台后,都不会允许其存在。而魏忠贤拥有那样的权势之后,又怎么可能再恢复以前的平淡,过着失去那种权力的日子?
且不说这个,新任皇帝上台,他在潜邸的心腹宦官,陪伴他长大的宦官,必然是要掌权的,而皇帝也不可能去信任以前皇帝的心腹而不用自己的心腹。这里就会有官位、权势的冲突。所谓一朝皇帝一朝臣,可能对于文官的影响还小一点,但对于皇帝家奴的太监、锦衣卫指挥使等等,就绝对是真理。宦官不说,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职位,嘉靖皇帝就是任用他的奶兄陆柄,因为信得过,也是权势滔天。可是,嘉靖皇帝已死,陆柄就不可能再有以前的权势,也不可能再占着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置。
当然了,这些事情,对于后世穿越而来的崇祯皇帝来说,其实并不相干。他认为的第一大案,应该是晋商通虏案。民间的传说,灭了晋商,富了崇祯,不是随便说说的。大明财政的缓解,完全可以说是取之于这一大案。当初的时候,查抄晋商的事情,还隐隐有扩大化,导致所有山西商人,人人自危,最终还是崇祯皇帝意识到这种查抄有点像后世运动般扩大化,才下令停止的。不过虽然停止了,那钱财却得了不少。
如今,又是一桩答案,勾结海盗案,由东厂提督奉旨秘密南下查办,查抄各地大小官员三十多人,富商二十多家,涉及浙江、福建、广东、江苏等省,也是隐隐有扩大化迹象。毕竟各富商、官吏之间都有可能有什么来往,东厂的权势足够大,顺着这些线索查下去,一家又一家的,谁家没点破事,让南方诸省的官吏、富商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崇祯皇帝自有聊天群系统可以监控,听到相关言论之后,想了想,还是如同晋商一案一般,下旨到此为止。之所以下这道旨意,其一是首犯和主要从犯已经抓捕到案;其二,这次查抄的金额也同样数目巨大,晋商的富有和海商的富有,可以说不相上下,这次的金额,又大大缓解了朝廷日趋紧张的财政压力,刚刚定下的卫所军制革新以及相关革新所需的财政需要,刚好可以满足,或者还有多。
第三,这种非常规手段是不能滥用的,否则引起的反弹以及恶劣的影响必定会随之而来,不是所谓的想抄家就抄家,想杀谁就能杀谁。不管任何社会,古代或者后世,封建还是农奴,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必须要有一个安稳的社会背景才行,有一个明确规则,大家都在这个规则里面玩,才能大家都好。否则哪怕再有权势的人,一如皇帝,桌子掀多了都会引来恶果,这一点,历史早已证明了的。
也是因为如此,崇祯皇帝不想这个事情影响开海大计,所以下旨到此为止。并且宣旨天下,任何触犯国法者,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只要时候一到,吃得再多,一样都要吐出来。而安分守己者,受国家律法保护,尽可安心过日子,绝不会受骚扰。
如有不实之情,官吏作奸犯科,都察院革新在即,大明百姓皆可到都察院告知。民告官者,只要不是诬告,且系重大案情者,都察院不得怠慢,必须重视之。
当然了,普通民事等,不是涉及官吏的那种,还是走正常的司法途径,该去县衙的县衙,该去府衙的府衙等等。改制后的都察院,从县一级开始,就是悬在各地官吏头上的一把正大光明的刀。而锦衣卫和东厂,则是悬在各地官吏头上的一把隐于暗处的刀。
崇祯皇帝的设计,以后锦衣卫会偏向军事这边,而东厂则是民事,双方的分工会有所不同,各有侧重点,以免职能重合而浪费人力物力。
各省查抄的金银珠宝田地等,数额巨大,崇祯皇帝下旨,充实银行资金本,就大部分沉淀在南方富裕的诸省,并按照一点五比一的比例,开始多印发大额纸币。
大明银行系统和纸币实施差不多快要两年了,经过努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如今就算多印一些纸币,银行也能应付可能出现的挤兑现象。如此,多印的纸币,不但不会影响大明金融系统的稳定,还能促进南方各富裕省的进一步繁荣!资金得以进一步流通,商业便会更加发达,百姓的生活也只会更好。
有不少朝臣见到户部尚书毕自严的时候,关系好的人,都笑着取笑道:“毕大人,看着好像白发少了,你这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竟然还能返老还童了啊!”
毕自严对于这一些话,总是乐呵呵的,心中却着实感慨万千。想想以前的时候,国库都能饿死老鼠,连最为紧要的边军军饷,都是一拖再拖,根本拿不出什么钱来,哪怕寅吃卯粮,一样是愁白了头发而没钱。他自然也知道再向农民征收辽饷的后果,可又不得不征,甚至亲弟弟都因为这事,被辽兵活活逼死了。
而如今呢,毕自严有自知之明,他并没有出什么力。都是皇上一手设计了大明的银行系统出来,并极力保证其正常运行,前后两次大案所注入的钱财后,这银行系统的威力就开始显示出来了。如今纸币多印一些,就是银钱了,而又不会影响纸币的价值,对于市面上压根就没什么冲击。
皇上的这种手段,毕自严就曾在睡前对他夫人说,不要说太祖了,就是古往今来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人也!而且就未来所看,大明的财政也会越来越好,这种情况下,要是毕自严的白发还多起来就是怪事了!
978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毕自严的心情是很好了,但远在朝鲜汉城的多尔衮却心情很差。
随着倭国那边粮食不断运过来,正白旗、镶白旗的就食情况刚有好转,看着这个冬天应该能不错了。结果,一骑快马飞驰而至,把他的这个好心情完全破坏掉了。
“什么,我大清的老弱都来朝鲜了?”多铎在一边大声惊呼道,“到底怎么回事?老弱来朝鲜干什么?”
多尔衮在一边听到,皱着眉头,脸色很难看地说道:“还能干什么,这么多嘴,自然是来讨吃的了!”
“真他娘的去死!”多铎一听,顿时破口大骂道,“天底下哪有这种事情,他不是大清国皇帝么?这种不要脸的事情也做得出来?”
多铎骂完之后,感觉还是很不爽。好不容易有点粮食了,就出现这样的事情,不是来捡现成的便宜么?他忽然飞起一腿,把面前的案几直接踹倒,似乎这一脚,是踢在皇太极身上一般,厉声喝骂道:“这事我们不管,怎么来怎么回去,我们又不是大清国皇帝,凭什么要我们来养他们?”
那报信之人跪在那里,几次想说话,都被暴躁地多铎给吓回去了,此时听到这话后,终于逮住了机会,连忙补充禀告道:“主子,还有一个消息,说皇上已封主子为皇太弟。传旨的人,随着第一批老弱已经过了铁山!”
他是镶白旗的人,这话自然是对多尔衮听的。说完之后,或者皇太弟这三个字的威力有点大,殿内顿时安静了一会。
过了一会后,多尔衮先回过神来,带着惊讶之色确认道:“皇太弟?”
“回主子,是皇太弟!据说在崇政殿内议政时,由皇上亲口提了出来,当时豪格为此大闹,但没用,被皇上禁足,而后全体通过了此项旨意!”
多铎一听,不等多尔衮说话,便哈哈大笑道:“豪格那个蠢猪,要是他是太子,那大清才真是完了。他要是老子,老子第一个不服。不过这回皇太极倒是有眼光。”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着多尔衮,激动地说道:“听到没有,是皇太弟,以后这大清就是我们的了!”
多尔衮一开始确实也和多铎一样,挺激动的,不过此时却已经冷静了下来,听到多铎的说话之后,只是微微冷笑道:“这皇位原本就是我们的,如今也只是还回来而已!”
报信之人是他们的心腹,除此之外,就只有他们俩兄弟,因此他们说这话也没什么顾忌。
多铎一听,激动地心情也平复了不少,点头赞同道:“不错,皇太极之前把这位置给抢走了的,如今算是识时务,算是还回来了而已!”
“识时务?”多尔衮听了,重复了一句,而后冷笑了一声道:“他是迫于无奈而已,你以为他真心想这么做么?”
这时候,多铎联想起老弱进入朝鲜的事儿,便明白过来,当即也是冷笑道:“那怎么办?要不,这个皇太弟我们不当了,那些老弱,就让皇太极自己伤脑筋去,看他怎么办!”
听到这话,多尔衮却是摇摇头道:“不行,他早就知道,如果是和我们商量的话,肯定不会如愿,因此,他便直接派了老弱进入了朝鲜,又给我们皇太弟的封号,就是不容拒绝!那些可都是我们满洲族人,你已经是皇太弟,能见死不救么?”
“可……可那么多人,我们也应付不过来啊!”多铎有点傻眼,想了一下便争辩道,“现在还只是来了第一批人而已,后面还源源不断地,怎么搞?”
对于这点,多尔衮已经想过了,就听他回答道:“我们这里有皇太极的奸细,他知道我们和倭国那边丰臣国松的关系,自然是想让我们逼着那边多供应粮食来解决这事了。”
倭国那边其实并不富裕,而且又是要争霸天下,因此粮食也是不嫌多的。只是因为丰臣国松要依赖多尔衮他们,才不得不把手中的粮食不断地分过来。
对于这个基本情况,多铎和多尔衮一样,都是心中有数的。因此,这时候,多铎就为难了,有点发愁地问道:“要是族人在我们手中饿死,皇太极肯定会说我们不尽力;而要是我们对倭国那边索取过多的话,万一引发不良后果,很可能这条路就没了。”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脸色有点严肃地对多尔衮说道:“族人那么多,估计就算倭国那边被我们榨干,也不可能供应所有人吧?”
多尔衮点点头,忽然脸色显得略微有点狰狞道:“既然他把这个皇太弟的封号给封了出来,那别想那么容易收回去。在这朝鲜,我们说了算!这样……”
说到这里,他盯着多铎低声说道:“前来朝鲜就食的族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