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封怀义校尉以表其功’”
第87章 筹谋北上()
听到此处,后面那些勉励的废话孙策就懒得去听了。自己这就有官身了?还是正牌子的皇帝册封,不是那种自己封自己的“毛官”?!
想着想着,孙策整个人都有点小兴奋,差点忘了领诏谢恩的流程。待到身边的孙坚动了,孙策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直起身跟上,一同谢过了那黄门,然后找了个亲兵带下去“奉茶”不提。
一个校尉职衔,要是放在二十年前说不定孙策还能有点小兴奋。可现在是什么时代,随便一路毛神都敢自封将军了,这个校尉也着实不值钱。不过自己总算是个有官身的人了,很多事情做起来都名正言顺了许多,也算是一个安慰奖吧。
孙策这边吐槽官职太低,那边的孙坚也正在纳闷,自己这豫州的落脚地刚丢了,转头皇帝那边就给自己转封到了扬州。什么时候被董卓挟持的小皇帝有了这本事,千里之外就能提前做好了安排?
疑惑归疑惑,孙坚总算有了正事可做,连忙召集手下众将商议后续事宜去了。
会稽对于孙坚来说可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年那许氏三代叛乱就是时任吴郡司马的孙坚平定的,孙坚也因此在吴郡颇有名望。当然这些也脱不了夫人吴氏族中的功劳。
现在能重返会稽,对于孙坚来说绝对是最佳选择。
只是有袁术在侧,会稽郡又已经易主多时,要想成功接手,难度无疑将会很大。
这些事儿孙策参与不上,正准备告辞离开,却被周瑜一把拉到了一边。
“你怎么做到的?”周瑜直接开门见山。
“找皇帝要的啊!”孙策也不藏着掖着。
“你要他就给,你以为一郡太守是大白菜啊!何况现在的局势,诏书不出京城,就算有了这诏书,你以为会稽太守就拍拍屁股走人,直接退位让贤了?”
孙策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一惊一乍的周瑜。“不走就打到他走啊,这年头什么时候流行起来‘好说好商量’的办事儿了?”
周瑜对孙策嘴里不时冒出来的古怪词汇已经免疫了,甚至自己口中都时不时的蹦出几个来,这次自然也没纠正孙策的说法。
不过打仗这种事儿,让孙策说的那么容易,周瑜也很是头疼。
“现任会稽太守郭异乃是颍川郭氏族人,颍川一系枝繁叶茂,牵一发而动全身,岂是那么好招惹的,你这一招臭棋怕是白白为叔父树敌,还捞不到什么好处。”
孙策听的一愣,惊讶的问周瑜。
“怎么随便找一个就‘这个氏的族人’、‘那个氏的族人’,要按你这么说就没一个能碰的了?”
周瑜一脸鄙视,就差把无知两个字写在孙策脸上了。
“所以说,你这步棋走的急了,不是不能碰,但总要找到合适的由头才好动手,否则江东之地的士族还不人人自危?”
又想了想,周瑜对着一脸懵逼的孙策解释道:“豫章郡守王獒乃是反贼起家,后来被招安进了扬州刺史臧旻麾下,这才有了晋身之资。也正因为这个,王獒不仅与伯父那里可能有些首尾没处理干净,现在与临郡的郭异之间也有颇多龌龊。这件事儿我先考虑一下,应该有些文章可做。”
孙策一听乐了,对周瑜笑着道:“还说你们读书人不是一肚子算了,不说了,这事交给你办我就放心了。”
说完做出一副“我看好你”的表情拍了拍周瑜的肩膀,转身回自己的营帐去了。
孙策回到自己的小帐篷里,却发现一个客人正在等着自己。
那人不是旁人,正是刚刚在大帐之中见过,传诏的那个黄门官。孙策看的一愣,那黄门却微微一笑开口了。
“少将军来的正是时候,我这里还有一道陛下的密诏,请少将军自行查看。”
黄门官说完,伸手递给孙策一个大号的竹筒,上面火漆封盖的十分严实,想必是有什么机密事传达给自己。
不过孙策又没验看火漆的印信,这么搞也没什么用,出了警告传诏之人不要偷看,其他的也就只是心理安慰罢了。
拆开火漆,孙策自竹筒中倒出了三卷帛书。其中两卷与刚刚接到的诏书形制相同,另一卷看上去则是一封私信。
夜幕深重,孙策与周瑜围坐一张桌案边,皱眉围观上面铺展开的三张帛书,却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你决定了吗?要北上幽州?”还是周瑜最先开口打破沉寂。
孙策闻言点点头道:“没错,幽燕之地是要去一次的,且当作勘察地理,云游一番便是。”
孙策嘴上说的轻巧,其实这一去有许多大事要办,只是不好对周瑜和盘托出,生怕增加他的负担。
“这诏书中,册封皇叔一事目的很明确,可迁调刘虞这件事颇多蹊跷。按说宗亲治所是轻易不会迁动的,这与皇家利益不符,而且当今皇帝正当冲龄,没有必要动这种心思。而朝中能左右皇权的无非就是太师董卓与司徒王允,难道董卓看出了袁绍想要另立新主,迁调扬州就能去了袁绍的野心吗?这手段也着实有些拙劣”
周瑜低声沉吟,显然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孙策在一旁听的一个头两个大,他倒是没什么想法,只是考虑着把刘虞迁来扬州,到时与这个素有贤明的宗室相处,总会好过时刻提防着“亲曹派”的陈温、陈元悌。
而且阻止刘虞与公孙瓒相斗,可以保留公孙瓒的实力。到时凭着自己为了削弱袁绍和曹操的势力而做出的努力,说不定可以在北方形成三强分立的局面,这样才有利于自己浑水摸鱼。
周瑜那边越是理不清思路,孙策越是想笑。看来自己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用来针对这种凡事都要算计到骨子里的读书人还是很有用的。任这些人智谋通天,也想不到这只是自己与皇帝、或者说皇帝背后的王允做的一笔交易罢了
第88章 父母兄弟()
孙策想着想着,不自觉的就笑出了声,立刻被周瑜看出了端倪。
周瑜此时也才十六,虽然老成,却还是有些少年心性,对孙策一番严加逼问之后,连唬带猜的逼迫着孙策将事情的始末都和盘托出。
出乎孙策预料的是,周瑜并未对孙策的恣意行事表示反对,相反的,还为孙策此次北上细细的筹划了一番。两人彻夜深谈,将这次幽州之行所能遭遇的情况都想了个遍,逐一地整理出应对之法。
第二日一早,周瑜辞别返家。孙策这边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冒出来新的事端,还是早躲为妙。
而孙策小睡了片刻,就被孙坚的亲兵叫醒,说是今天晚上在府中设家宴,叫孙策返家一趟。
孙策自从随孙坚从北地回返,还没回府中住过,这两日一直都宿在军营之中。这么做一是为了就近梳理新收兵员,二则是为了整顿伤兵营,就近监督他的“卫生条例”试点工作。
研究疫病防治和伤兵护理是这段时间以来孙策最主要的“工作”,毕竟前世的记忆是不可能单纯套用到现在的,无论从技术手段还是人力资源都相差甚远,因此孙策只能结合着记忆试图自己摸索出一套规范。
而这些规范连同后世可行的一些练兵操典,都在昨日正式成书并交与了周瑜进行增补。
相信孙策这次北地一行过后,再次回返时就可以初步见到成效了。
处理这些事情花费了孙策太多精力,是该回府好好和家人相聚几天。否则若是再提出“奉诏北上”的事情,自己那不太好说话的老娘怕是要发飙了。
接到老爹召唤,孙策自然不敢怠慢,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东西,就策马返回位于舒县县城里的家中。
孙坚此时借住的正是周瑜在舒县的一处院落,位于周瑜家宅的对面,两家比邻而居,可谓通家之好。
院子不小,绿树掩映间,隐隐约约能看见前后数进的大屋。居中还有不小的院落,被孙坚改造成了练武场,供几个儿子日常习武所用。
孙策催马来到正门前,翻身下马直接将马交给门房,直接步入大宅之中。
此时刚过午时,正厅还没人,只有两三个仆婢往来奔走,显然正在为今晚的家宴忙碌着。
孙家起于微末,如今生活虽不简朴,但也没有富家做派,家中除了这三五个仆婢与照顾幼儿的奶妈,便再也没有旁人,因此整个大宅此时都显得有些安静。
举步进入内院,孙策就听到有朗朗的读书声传来,显然是诸位弟妹正在母亲的看护下开蒙读书。
孙策心头一暖,面现微笑。家的感觉正应如此,若如历史上那般一朝成就帝业,便半分亲情也无,这样的日子活的又有何意味?
如此哪怕青史留名,也只是历史书上一个供人凭吊的符号罢了,永远无法得到后人的敬意。
想到这,孙策也不出声,只是放轻脚步,向着大屋的窗口处走去。
此时只是初秋,天气仍旧存着一丝暑热,因此大屋的门窗都是半开着,偶有微风拂过窗棂微微晃动间发出轻响,与屋内童子的读书声交相辉映。
孙策探头看去,只见母亲怀抱一个小小的襁褓,正在查看一个八九岁童子的功课,而屋中此时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小童,同样伏在案上,含含糊糊地念着什么。
那个大的就是孙策的二弟孙权,另外两个则是孙策的三弟孙翊和稍大的那个庶生妹妹。倒不是孙策对庶生子有什么偏见,而是此时民风如此,嫡女尚且只有乳名,还不为人所知,更别提庶女了。
悄悄看向正被母亲指点功课的二弟,孙策心中颇为感慨。
孙权此时还是童子样子,与自己之前见到的刘协相差仿佛,虽稚气未脱却已经有了些上位者的姿态,显是孙家近些年越发兴盛,养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气势。
若是自己没有千年后的一世经历,怕是这个家又会被二弟孙权折腾的不成样子吧
孙策其实还是很看好自己这个弟弟的。为人沉稳,性情坚韧,又识大体懂取舍。除了在不喜军阵一道这点上,让父亲和自己都有些头疼以外,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很优秀的子弟。
可是这小子对待家人的手段着实有些无情,只看孙家另外两兄弟的命运、而幼妹更是直接成了政治工具,就可见一斑。
不过现在孙策重来这乱世走上一遭,若是连压制这小子的手腕都没有,还谈什么与累世巨富的世家豪族、割地争霸的一方豪雄竞争。
放下这个让人头痛的二弟,孙策又看向一头伏案读书的小童,那孩子正是三弟孙翊,比孙权小上两岁,却生的比孙权还要健壮不少。外貌也酷似父亲,生的有些英武端庄之态。
可是这小子一边读着书,却不时地猛一低头,然后又抬起头来望一眼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母亲,显然是午后慵懒,正在犯困。
不过这也符合这小子的性子,只爱习武,不爱读书,与当年的自己何其相似。这也是为什么,张昭等人曾力荐以孙翊承江东基业,称其有父兄之风。
不过以这小子的性格,怕是只会换个死法,从被人刺杀改为死于“为父兄复仇”的阵上吧!
相比较起来,孙权的手段就好的多,虽然用了五年才平定江夏显得慢了些,但胜在稳妥、不冒进。应该也是吸取了父兄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