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个人,一旦心中已有了成法,就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而从孙坚的一生看来,常年为国征战,身不由己,从未掌过“策符”之权。再看其人行事手段,更是毫无一丝“权谋”可言。白白给儿子取了一堆好名字,行事准则却只有一个,就是一刀砍过去而已。
有人牵强附会的说孙坚给儿子取的名字包含野心,这一点孙策自己第一个不相信。
“策符”、“权谋”、“翊弼”、“匡佐”,先不说后两个全是辅佐扶助之意,单单看孙策本人,只有“策”字能勉强的与册封这种帝王之权沾边,再与“符”字相印证,这里的“策”字明显取的决策之意。
决策配合兵符,长子掌兵,次子主内,军权配合谋略,而三四子从旁扶助,这种政治遗产分配方式显然比袁绍那种广撒网式的继承人培养方式还要扯淡,哪有一丝野心家的城府可言,明明就是军人世家的传承序列。
而后面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孙坚正是按照自己的期许来培养的几个儿子。孙策勇武绝伦,孙权政治出众,都是一时人杰。
正因为看清楚了这一点,孙策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想要尽快拥有自己的势力,打造一支强兵,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拦住正在“作死”的道路上一骑绝尘而去的孙坚。
这次给周瑜的包裹,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而之前自己布下的“种子”,只待联军撤离便会开花结果。
看着周瑜远去的背影,孙策心中暗暗发誓,越发坚定的想要保住大汉这“最后的一颗忠心。”
第32章 风云际会汜水关(上)()
果然事情如周瑜所料般发展下去。孙坚一行刚刚扎下营寨,来自袁绍处的一纸调令就送上门来。
孙坚接了军令后,急急赶往大营议事,而孙策却从中嗅到了满满的阴谋味道,暗自担心,却也改变不了孙坚行事,只能从旁规劝。
明知孙坚军“新败”,还如此上赶着上门邀请,若说其中没有问题,打死孙策都不相信。而这一切既然躲不过,就只能迎难而上了。
而孙策虽然“先知先觉”,却绝对想不到,此事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个被自己完全无视了的济北相鲍信。
鲍信向袁术进的谗言其实并没起到什么作用。
一方面,除了嫡系以外,袁术目前能调动的主要战力就是孙坚所部,自然不会多加猜忌自毁长城。
另一方面,袁术目前的假想敌只有一个,就是袁绍,其他人都不足为惧,也不在袁术的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只要孙坚没和袁绍眉来眼去,什么“有意战败”,“不战而逃”之类的,在袁术眼中根本就不叫事儿。而再好一点的点子,鲍信也
不过鲍信一番废话还是提醒了袁术一件事儿,那就是孙坚所部除了“粮草短缺”、“士气低落”以外,其实并没有太大损伤。如此便还是应对袁绍的一招妙棋,因此强烈要求将孙坚也征召前往,不求上阵杀敌,只站在自己身后摇旗呐喊也好。
就这样,孙坚也进入了征召序列,进入中军。手下四将则在孙策的强烈要求之下留守本阵,并未随行。
一番商议之下,架不住孙策强烈要求,孙坚从袁术处争取了一批军资,数量足够补充之前损耗,还有武装千人的盈余。
而粮草方面,袁术对之前一次运粮的差错也是心中有愧,更是进行了全面的补充,为孙坚全军万余人额外补充了半月粮草,可谓是异常的大方了。
就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已经闲的快要发霉的关东联军大营突然动了起来。虽然各家诸侯都各怀心事,效率颇低,但几天下来也完成了人员整合调动。
袁绍军当先开拔,再次兵发汜水关,而这一次不再是万余人的小股部队,而是十余万精锐围攻关城,准备一鼓而下。
一场大战蓄势待发,只待风云际会之时
此时的曹操大营,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曹操此时还不是后来那个谋士如云、武将如雨的牛人,手下虽然人才不少,但都是跟随自己起家的本家将领。
曹氏兄弟和夏侯兄弟都在此列,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四人支撑起了整个曹操军团的骨架。外姓将领李典、乐进新投,功勋能力却是不显。
而谋士方面更是尴尬,目前只有落魄之时结识的陈宫在旁出谋划策。陈宫,字公台,为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就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
曹操发布的讨董檄文顺天应人,举兵讨逆之举更是深得陈宫之心。因此即便曹操势力不强,手中只有数千兵力,又是新败,陈宫也仍旧不离不弃,为其赞划将来。
而此时大帐中就只有陈宫与曹操二人。
“将军前次败的及时,正可以躲过汜水关一场乱局。此行属下无法随行,诸位将军也都留在大营‘养伤’,将军只需一人前去,适时结交名士即可。”
陈宫面授机宜,一旁的曹操静坐凝神细听。
此时的曹操已经年过三旬正是人生巅峰,却不像戏文中那样是个白脸,反倒有些黝黑。相比之下曹操的长相就不如袁绍那般出众,只能算是中人之姿,不过却自有一股独特的亲和力。
曹操对陈宫的建议自然不会反对,只是问道:“公台,若只如此怕是此行难有收获吧?”
“将军,此刻只有孙坚与我等有同样的优势,不过观其人行事,应该与我军目的并不一致。此时该做的我们都已经做好,收获却不在此时”
陈宫笑笑,详细的给曹操说明后续计划,两人针对此事谈了很久,直到曹操离营,带领亲卫前往汜水关前与袁绍会和。
公孙瓒大营同样人马喧嚣,全军整装待发。
此时的公孙瓒可谓兵强马壮,在众多诸侯中可说是首屈一指的实力。手下近万骑军,纵横北地未尝一败,此次也正是要借着讨伐董卓的机会一举在中原打响自己的名号。
公孙瓒有着此时首屈一指的容貌,为人更是以好战闻名,手下虽无名将,自身却战力强悍,因此自有一股军人的傲气。
此时的公孙瓒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正在观看手下骑军集结,身后立着三人形貌各异,一眼看去却都非是常人,正是前来投奔公孙瓒的刘关张三兄弟。
刘备态度恭谨,面容整肃,眼神却很坚定,和演义中那个只会哭的“弱鸡”完全不同。
刘备与孙坚一样是个草根崛起的典范。同是草根,他和孙坚却有很大的不同。也许是为了弥补武勇上的不足,他找了两个异常能打的兄弟。同样为了获得政治上的支持,他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名气。而这一切不仅是来自个人魅力,更多靠的的却是血缘关系,一个名头——“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
因为自幼便历经世情,刘备少时便“志向远大”,因此他也无法如孙坚一般行事恣意。只能谨小慎微的行事,依靠一个有着百多个后人的“祖宗”来一点一滴的建立自己的势力。
事实也证明他是成功的,蜀汉的建立虽然不能说是牺牲最少的,但一定是杀戮最轻的,遭遇难题时总有贵人相助,这与刘备建立下的广泛人脉不无关系。
而现在,刘备轻易的在诸侯中选出了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有交情,自身实力强大,却没有强力手下扶助的公孙瓒。
公孙瓒此人手下其实不乏能人,只是与边蛮作战久了,没经历过需要分军团作战的局面,因此缺了对得力战将依赖,屡战屡胜又导致为人过于桀骜。也正是这样只有擅长掌控人心的刘备才能在其面前混的如鱼得水。
第33章 风云际会汜水关(下)()
“玄德观我军容如何?”
公孙瓒端坐马上,手持马鞭指着面前已经列队整齐的骑兵方阵,意态轻松的询问身旁的刘备。
刘备策马走近几步,关羽和张飞则同样跟上,立在两人身后。
“伯圭兄的白马义从自然是有数的强军,光是这等集结速度,非凡骑术就可见一斑。那董卓也就是龟缩在雄关坚城之中据守,否则只靠伯圭兄的这些人手就可轻易击破那些西凉蛮夷。”
同时天下闻名的骑兵部队,西凉骑军一向被人拿来与公孙瓒手下白马义从做对比。如今听到刘备如此盛赞自己手下、贬低西凉骑军,公孙瓒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早已经万分得意,快要乐开了花。
虽如此公孙瓒也只能压住欣喜,嘴上谦虚。
“玄德过了,西凉人的马匹都有西域血统,更是收编了不少马上民族,其自有独到之处,不可小视啊。”
刘备连忙做受教状,回道:“骑军一道还是伯圭兄最了解,备是远远不及的,手下那几百草头兵更是拿不出手。今次汜水关一战,小弟就为伯圭兄摇旗呐喊,助伯圭兄一举破敌,让白马义从扬名天下。”
公孙瓒闻言哈哈大笑,一时间心情越发飞扬起来。
“玄德放心,此行兵进汜水,以你兄弟三人的武勇,为兄一定找机会让你兄弟一举成名。”
刘备闻言连忙躬身行礼道谢,俯下去的眼中,只有精光闪过。
就在关东联军陆续抵达汜水关之时,袁绍的两封密信已经通过快马递到了收信之人的手上。
自从玉玺被盗之后,董卓就日夜睡不安寝,无奈之下急召吕布回洛阳宿卫宫掖。
而此时吕布手下直属的五千人就驻扎在洛阳城外,由高顺暂领着。而其中千人是高顺手下的直属部队,就是号称三国前期第一强军的“陷阵营”。
而吕布本人则与张辽一同领着护卫的差事,负责整座皇宫的守卫工作。
“将军,高顺遣人送来一封书信,说是有人射箭书入大营。上面指明交与将军,高顺不敢擅专,特将书信送来。”
一人手持一个带着火封的小竹筒,走近了吕布所在的宫苑之中。如果此时孙策在场,就能一眼认出,此人就是当日在街上与张郃大战一场的张辽。
而张辽口中的将军,自然就是公认的三国第一武将,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吕奉先。
吕布此时正值而立,精气神都在巅峰,整个人就如一柄出鞘利剑,散发着摄人的光彩。无怪乎以张辽的人才武功,都甘愿为其副手,供其驱策。
张辽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小竹筒递给吕布。吕布也不多话,直接接过,捏碎了竹筒,倒出其中信笺,细读起来。
读过片刻,吕布将手中信笺递给张辽,示意张辽也看一看,同时笑着说。
“袁本初好算计,驱虎吞狼之计能用到这一步,也是了得。不过这提议真是让人无法拒绝啊!”
张辽也飞速扫了一遍那张信笺,然后有些疑惑的问吕布。
“将军是想答应下来?”
“没错,前些时日董卓和李儒密议过后就把本将调回了洛阳,这直接打乱了咱们后续的计划,如今有人帮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吕布笑着答道,神情满是志得意满。
“可是将军不怕董卓起疑,怀疑您与关东联军私下勾结?”
“哈哈,文远,你以为老老实实的在洛阳城里呆着,那董卓就不怀疑咱们?他现在是手中无人可用而已!不信你等着瞧,一旦关东联军攻破汜水关,留下守洛阳断后的,一定是我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