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读书人地数量猛增,相对还是下降了。
世家望族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旧地世家倒下,便会有新的世家兴起。消灭不了,张涵便希望削弱转化他们。使之成为大齐忠心耿耿地臣子,而不是祸乱之源。既然如此,张涵就不能不顾及世家的反应。这次特开恩科,既是个试探,也是为下一步计划作铺垫。
诏令一下,天下震动。此前,只有不入流地小吏才可以考取。现在,只要经过考试便可以做官。时人皆称之“跃龙门”。形容应试者从布衣,一跃成为有品级的官吏。
坦率地说,这次科举考试办得十分仓促,又是初次举办,其间闹出了很多笑话。在信都城,云集了上万前来应试的读书人。这些人的吃饭、住宿都成了难题。张涵这才发现,自己第一次举办科举,却疏忽了初试这一关,只得在信都先举行了初试,以筛选掉部分应试者。
在恩科之中,以秀才科最为尊贵,要求也高,必须兼通诸经方可。秀才就是茂才,东汉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方改为茂才的。秀才只取三名。其实,三名张涵都觉得多。那大儒卢植读书近三十年,方取中茂才。张涵当初取中茂才,自己也觉得勉强。考秀才的难度,可见一斑。
后来,果然不出所料,上万人中只取了两名秀才。一个是原丞相府东曹椽崔琰,郑玄的得意门生。另一个就是与华歆、管宁二人齐名的邴原――时人把三人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邴原的才学可想而知。
邴原先前屡辟不就,不肯为张涵效力,那时竟主动前来应试――充分说明了传统士大夫对新政权的认可――张涵更是欢喜,很是体会了一把唐太宗那种“天下英才尽入吾囊中”的快乐。
月法就是法律科,考察士人对法令的了解程度,培养专门的人才,一共取了六名。明法科的应试者,多是官吏――三名,也有部分来自法学园的学生――两名。只有一名来自民间,却也是律法世家出身的。
明算科旨在培养和选拔精通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的专门人才。因为张涵喜欢以数字说话,又规定所有官吏卸任时需要经过审计,所以,对会计的需求非常大。所招收的十二名人员多是财会人员。考试的时候,就见考场里人手一把算盘,手指翻飞把算盘珠子打的霹雳啪啦响。考官忍不住心中大恨,暗道“有辱斯文”云云,面色惨不忍睹。时人知道结果后,也取笑说“这不是明算科,而是虞科!”
起来,中国的聪明人从来不曾少过。计帐方式发展很快,自张涵把帐目分为收支两栏后,迅速又被人分作四栏,依次“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四栏也就是后来会计帐目中的“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余额”。这种计帐方法就是赫赫有名的,发于唐朝,兴于宋朝的“四柱清册法”。
明经考的也是《五经》,但考的是家法,要求也远不如秀才严格,能通一二经即可。不过,天下读书人学的就是这个,又以为容易考取,应试者却是最多的,竞争也很激烈。
进士科考的是诗赋,一般字写的不差,诗赋写地好。便可以了不过,进士科的地位不高,和明字科一样,都是为了选拔文秘人员。当然,文秘也是升官的捷径,这个古今如一。
营造科主要是选拔精通建筑、营造等技艺的人才。
在古代,工匠的地位比较低,连管理这些事务的技术官吏也被人看不起。张涵特意设置了营造科,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是,张涵拥有崇高的威望。很容易便说服了张涧、戏志才等人。这些元老重臣不加反对,其余大臣的反对,影响就不大了。张涵力争之后,又适时大幅削减了录取名额,减少到三名。大臣们也就给了张涵一个面子。过后想想,大臣们隐约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似乎张涵本就没想多取――坚持也好。削减也罢,都是为了讨价还价。不过,张涵后来发现,大臣们越来越难以骗倒了。
考取地三人,都是原将作大匠、今工部尚书岑涛的属下官吏。张涵多少有些失望。提高技术官员地位的目的。算是达成了,但招揽出色工匠的目的却失败了。在岑涛地提醒下。张涵才想起来,尽管他倾力普及教育。可时间尚短,识字地好工匠依然罕见。
于是。张涵诏令地方官吏选拔优秀工匠,连同其得意之作一起送往信都参加年中举办的皇家百工大赛,获胜者可以得到重奖及皇室认可的“能工巧匠”的称号。自然,张涵的不务正业,引起了大臣们地警惕。为了防微杜渐,大臣们引经据典劝谏张涵切莫玩物丧志。短短几天内,奏章如雪片般纷至沓来。张涵对待劝谏的大臣向来宽宏,即使是沽名钓誉者,也就是贬斥了事。大臣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也惯于时不时地上书言事。
张涵不得不在朝会中专门向大臣们解释:“我不是喜欢玩乐。而是为了交流技术,普及技术”。又以水车的倒子,来说明一项关键技术地发明和普及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张涵说地口干舌燥,还有大臣顽固不化……
这样的麻烦,有时候,张涵也很是恼怒。
可是,张涵知道,防民只口甚于防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没有人能包打天下,再聪明能干的人也难免会有所疏漏。大臣们说错一千遍,也没有什么,毕竟采纳与否,还是他自己做主。最怕大臣们明明看到了错误,却不愿,也不敢说出来……
到这里,忽然想起了“百花齐放”的事。不知道为何还会有人那么佩服本朝太祖?本朝太祖公开征求意见,要各界人士解放思想,帮助献计献策,结果,被人说到痛处之后,竟然倒打一耙,说是“引蛇出洞”,置国家和自己的的信誉于不顾,将提意见者全部打成了右派。后世证监会、时空管理局的行为,何止是小巫见大巫,简直是不值一提。这样无耻的事情,连那个厚着脸皮称自己是“十全老人”的家伙,都干不出来。难怪“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会为今人所推崇。哎,一个顶尖的政客、一流的军事家、二流的文学家、不入流的统治者,如此而已。后来,就是文化大革命了……不说了,言归正传。
所以,张涵待大臣们始终很宽容,虽然常常气的够呛,恨不能偷偷扎大臣们的草人,也不肯因此而重惩他们。不是张涵气度大,而是知道孤家寡人是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的,便只好忍了。
在古代,兵书不是谁都能看到的。一方面,书籍是贵重物品;另一方面,官府也严格限制兵书战策的传播。张涵当了皇帝,也觉得此事甚有必要。黄巾之乱中,若是张角精通兵法,恐怕如今还不知怎么呢!故而,武科考的是骑、射,并要具备一定的文字、算数基础。而且,还要求应试者身家清白,还必须有人举荐。
这一场考试下来,张涵是宁缺毋滥。秀才就录取了俩,明法六个,明算十二个,明经十二个,进士和明字各六个,营造的仨,家上武举六个,一共仅录取了五十三人。这五十三人却无一不是一时才俊。张涵高兴之下,便在宫中亲自设宴招待这些新进士,并在宴会结束后,使诸人插花披红,由鼓乐仪仗拥簇出皇宫正门,以二位秀才为首跨马游街,备伞盖仪一路送回会馆住所,以示荣耀。
那一日,看热闹的人挤满了街道两旁。新进士骑着高头大马,行到何处,何处便是喝彩声雷动。新进士们倍感荣耀,有种不饮自醉的感觉,人生得意至此,夫复何求!
况且,不仅民众都愿意看,达官贵人们也争相品评。不少新进士被他们相中,大登科后小登科,成就了一番好事。
这倒正应了那句老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手机问:p电脑访问:
第四卷 第三章 和尚也要交税的!()
。“天水姜氏……天水姜氏……”
听弟弟讲述完经过,张富面沉如水,沉吟着半天没有说话。天水距离汉中不远,他对姜氏也有些了解。豪门世家的恶习,大家都有。但大体说来,姜氏行事还是有分寸的。若像弟弟说的一样,那少年未必会与人说,那自然就没事了。即使姜氏知道了,此时此刻,也应该不会有挑起事端。不过,张富是张鲁的长子,一直随在父亲的身边做事,对情势的了解,远超过两个没出过门的孩子,考虑的事情也就更多一些儿。
张家的五斗米教在汉中根深蒂固,无论是谁掌权,都要高看张家一眼。但是,当今天子祭祀天地,对鬼神满不在乎。恐怕对张家也未必有什么好印象。等闲无事,自不会有事情。但若有人从中作祟,天子知道张家心怀怨恨,那便没事也能生出非来。
想到天子待鬼神的态度,张富先是恼火,后又忍不住想笑。
在登基诏书中,天子公然宣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告诫地方官员不要假造祥瑞。也难怪陛下看不下去了,涨海巨象就算了,燕雀群集勉强也忍了,连未长成的并蒂瘪麦穗都报成祥瑞——这造假的水平也太差了!
随即,张富收敛起了笑意。
去年下半年,陛下公布法令:要求一切教派必须提供并公开其典籍,以供审核;同时。还要求教派公开公示其收支帐目,并须交纳相当于其收入十分之一的赋税;诸如此类地限制,还有许多。
帐目的事是老生常谈了,当初陛下尚在青州时。便做过类似的事。不过。那次是祭祀罢了。张富担心的是教典,五斗米教在官吏士大夫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地就是密典——《黄书》。与书名一样。密典就是一本名副其实地h书,主要内容是关于双修的。显而易见,密典是万万不可公开的。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有时候。张富都想劝父亲,干脆将《黄书》献上去,听由陛下裁决得了。一陛下地气量。十有**会一笑置之。张鲁却下不了决心。陛下肯定会称赞张鲁地忠诚,但是否会喜欢。那则是另一回事了。不过,瞒是瞒不住的。这一回迁入河北,五斗米教的骨干力量几乎全部被选中,麻雀果然名不虚传哪!
张富下定了决心,此事回去得抓紧办,立刻办!
起初,张月以为不会有事了,见长兄一直不说话,面色沉重,心不由就提了起来,纤细地手指悄悄拧在一起,小脸也一点一点白下去。
张富有心吓唬她,便硬着心肠不作理会。想了半晌,才伸手把张月和张贵二人招到面前,张富郑重其事地问道:“月儿,知道错了吗?”
“嗯!”
张富很生气,张月以为后果很严重,声音哽噎着,眼泪珠子都要落下来了。
妹妹从小就与张富亲近,是他的小尾巴、小开心果,他也总是宠着她,任由她欺负弟弟。妹妹可怜巴巴的样子,张富看着看着心就就软了。
咳嗽一声,勉强绷紧着脸,张富语重心长地教训妹妹说:“月儿,你地脾气得改改了!有的事是不能做地,有些话也不可以说,你又不是小孩子了……不然的话,就算这回没事,也迟早要被你害死的……
别哭!没事的!”
张月的眼泪辟哩啪啦的落下来,张富的口气立刻变了。张月又是愧疚又是害怕,听了长兄的安慰,眼泪更是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