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凤雏-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损失,况且庞山民如今也对江东,有些想法,打造海船一事,庞山民还想旁敲侧击,再鼓动一番,令江东与曹操早些兵戎相见,若江东,荆襄两家用力,同据曹操,曹操必当顾此失彼。

    周瑜寻了孙权,三人便一道往驿馆而去,孙权得知庞山民肯授计江东,心中暗自感激,也不禁反思这些年来,屡屡与荆襄交恶,是不是太过不顾姻亲之情了。

    于客房之中,庞山民与周瑜对坐,孙权见状,亦寻来软榻,对庞山民笑道:“山民,孙某可否做个旁听?”

    “仲谋兄长亦有兴趣,了解庞某计策?”庞山民说罢,却见孙权朗声笑道:“凡可让曹丞相焦头烂额的事情,孙某皆有兴趣,山民可勿要藏私,当于我二人面前,畅所欲言。”

    庞山民闻言,微微一笑,对周瑜道:“公瑾相询之事,江东不可复制,此为庞某妄言,据庞某所知,江东并没有于曹操治下各郡,开设商铺,而此事庞某于两年之前,便已暗自运筹,如今各家诸侯,治下州郡,凡百姓聚居之处,多有我庞家商铺。”

    庞山民说罢,周瑜微微点头,如今天下皆知荆襄豪富,便是江东各地,亦多有商铺,乃荆襄世家所设,而庞,蒯两家,则为其翘楚,且荆襄商铺因其所售物产,物美价廉,广得百姓盛赞。

    庞山民只此一语,周瑜心头便蒙上一层阴霾,果不其然,如今江东未乱,只因庞山民并未对江东用计,且正如庞山民所言,此等计策,江东难以复制。

    周瑜,孙权二人面上,唏嘘不已,片刻之后,周瑜轻叹一声,对庞山民道:“还请山民言明其中详细,寻常商铺,如何使曹操治下,乱至如此地步。”

    “二位当知,竹纸,印刷乃我荆襄独有,庞某早用此物,令天下士人,趋之若鹜,自汝南归来,庞某心痛张任将军战死一事,欲为其报仇雪恨,虽严冬难以行刀兵之事,可书生杀人,又岂需用刀?庞某用半月时光,渐渐停止与北地的竹纸,典籍交易,于曹操治下的各家商铺,亦惜售此等士子所用之物,一应中原士子由奢入俭,岂会甘心?”

    庞山民说至此处,周瑜,孙权恍然大悟,周瑜微微点头,继而又有些疑惑,对庞山民道:“那曹操欲解此危急,只需将庞家商铺,尽数查封即可!”

    “我荆襄商铺入北地后,早已改头换面,此事庞某之前焉能不察,至于明面上的庞家商铺,仅是我荆襄于各家诸侯中的沧海一粟罢了!”庞山民傲然一笑,对周瑜道:“如今曹操治下,竹纸,典籍价比黄金,便是荀文若,郭奉孝此等曹营重臣,欲购此物,怕是也要心中滴血,寻常士子,又如何买得起这一应用惯的纸张?”

    “那仅是士子暴乱,曹操治下百姓,理应无碍才是,莫非是这各郡百姓,遭士子怂恿,一同作乱?”孙权说罢,却听庞山民笑道:“非也,士卒与百姓作乱,各不相同,我荆襄所售,也不是只有竹纸,典籍。”

    见二人一脸莫名,庞山民道:“近些年来,天公作美,我荆襄风调雨顺,各郡府库,尽皆满仓,余粮除应用于大军征伐,亦要由商人售往各家诸侯,且庞某得西川天府之地,虽其道路令庞某依然头疼不已,可如今已占下汉中,西川粮草,亦可外售,所以庞某敢言,这天下粮价,可被庞某,操控手中,若是各家诸侯丰产,倒也罢了,若是遭灾,须购买粮草,必要于庞某面前,连番求救吧!”

    庞山民一语落地,周瑜,孙权二人愣神许久,尽皆默然,半晌之后,周瑜不禁苦笑,对庞山民道:“还好我江东亦是丰产之地……”

    庞山民闻言微微一笑,道:“再说布帛,寻常百姓生活,衣食住行皆为紧要之事,自庞某创织机后,布帛价贱,百姓买布比及织布,划算许多,如此一来,这布价亦被庞某所掌,庞某此番,于曹操治下,略施小计,只是让粮秣与布帛的价格,翻上三倍售之,曹操连年用兵,其所存粮秣又怎敌得过庞某这般冲击?且百姓皆已习惯购买布帛,而不事织造,若庞某提价至此,百姓无怨,那才是怪事一桩!”

    待庞山民言明之后,孙权,周瑜尽皆大惊失色,江东虽连年丰产,可织造如今却颇为依赖荆襄,若庞山民使江东乱起,也不算难事,想到此处,孙权一脸惶恐,对庞山民道:“山民,你我乃是姻亲,此计可勿要用在我江东身上啊!”(。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NO。393 坐而论道,天下精骑() 
庞山民见孙权惊惧,不禁笑道:“庞某此策虽犀利一些,可对我荆襄商贸,亦影响不小,荆襄商贾行商于各家诸侯之间,公平诚信,庞某此番设计中原,我荆襄世家,的确是有悖信义,且损失数目不小,所以仲谋兄长亦不必担心,江东遭我荆襄侵袭,此计虽狠,却不可一而再,再而三,便是以我庞家富庶,亦难持久。”

    孙权见庞山民不似作伪,长舒一口气道:“还好我江东近来安分守己,若是之前趁汝南乱局,火中取栗的话,恐怕当下孙某也必如曹操这般,焦头烂额。”

    庞山民闻言,未置可否,周瑜亦是笑道:“先前虽江东与荆襄多有纠葛,可如今曹操势大,江东,荆襄应重修旧好,不知山民以为,周某此提议如何?”

    庞山民颇为诧异的看了周瑜一眼,笑道:“公瑾倒是打的好算盘,与中原,荆襄两家讨好,只是不知公瑾可否想过,当今天下,除西凉此偏远之地,只余三家诸侯,一家异动,其余两家如何能够独善其身?”

    孙权,周瑜二人闻言,默然许久,尽皆不语。

    三家诸侯,两强一弱,江东于荆襄,中原环绕之下,位置颇为尴尬,若非各家诸侯惧江东水军威慑,江东土地,早已被这两大诸侯所占,如此局面之下,江东示好中原,联结荆襄,只是身不由己,力图自保的手段而已。

    然而江东若偏帮中原,共图荆襄。则荆襄力弱,难以久守,即便是庞山民自夸其富家天下,可是诸侯交战所耗钱粮,耸人听闻,便是荆襄世家富庶,也难以持久两线作战。

    若江东偏帮荆襄。共图中原,曹操亦会首尾不得相顾,也正因如此。曹操与庞山民皆未同江东交恶,而江东也只得于两家诸侯环绕之下,偏安一隅。

    非是孙权。周瑜不思进取,而是江东一旦下定决心,联结其中一家诸侯,一同兴兵,对江东而言,便再没有后悔机会,一旦事败,万劫不复。

    所以孙权励精图治,休养生息,欲强健江东军马。一时之间,两家讨好,而孙权亦知,此等举措,难以长久。一旦哪家诸侯下定决心,以雷霆之势,兴兵江东之时,江东危矣。

    庞山民见周瑜,孙权二人面上,神情数变。对二人笑道:“不知二位可曾于尚香处问计?”

    “尚香告知我等,打造海船,于江北占一飞地,战马可得……”孙权说罢,见庞山民目光玩味,自知失言,神情讪讪道:“原来山民早已知晓,我二人相询尚香……”

    “我家媳妇,心系江东,庞某又如何不知?”庞山民闻言,轻叹一声道:“此计可解江东陆战疲软的难题,江东素无精骑,若得北地或匈奴马匹,战力大增!”

    周瑜闻言心有戚戚,对庞山民道:“还未多谢山民,授计之恩。”

    “可借江东之手,让曹操郁闷不已,又对我荆襄无分毫影响,庞某乐得为之!”庞山民朗声笑道:“若庞某土地,毗邻大海,定然藏私,还望公瑾莫要怪庞某有此私心。”

    庞山民说罢,周瑜,孙权二人,尽皆失笑,笑过之后,周瑜一脸感慨道:“若我江东借山民计策得巨量战马,再有荆襄由西凉购马无数,我两家诸侯,于陆战之上,亦不会叫那曹操,专美于前!”

    “得战马易,训骑兵难,没有三五载时光,便是江东得巨量战马,亦难成军。”庞山民见周瑜有些盲目乐观,不禁劝道:“公瑾于建制骑军,还当谨慎。”

    “周某亦知,精骑难求,可山民莫要忘记,太史子义本是东莱人士,于江东之前,便有训练精骑之道,若此人为帅,骑军必成!”周瑜说罢,孙权亦抚掌大笑道:“不知山民麾下,可有人擅骑兵之道?”

    见孙权一脸得意之色,庞山民不禁笑道:“说来也巧,对这天下精骑,庞某倒是有些涉猎,以庞某闻之,曹操麾下虎豹骑,唯其魁首,当仁不让,于汝南一役,我城下陷阵营与之相争,十不存一,好在我家玲儿侥幸俘获了那虎豹骑主将曹纯,汝南一役,我荆襄最终才小胜一筹,不然如今汝南怕是早已被那曹操所破”

    庞山民绘声绘色的描述着曹操麾下虎豹骑威势,周瑜,孙权二人,面上皆惊,半晌之后,周瑜对庞山民笑道:“山民莫要夸大虎豹骑威风,以周某闻之,这西凉铁骑,才是骑兵魁首!”

    “西凉铁骑与早先温侯所率并州铁骑,于庞某眼中,皆不比虎豹骑悍勇,且连第二都难以占据。”庞山民说罢,淡然笑道:“二位岂不闻昔日公孙瓒麾下,白马义从?这支军马,来去如风,便是生长于马背上的匈奴人,亦对其畏之如虎!公孙瓒于北平时,震慑匈奴,不敢寇边!且其统军大将常山赵子龙,如今却于刘备军中,以庞某观之,若刘备人尽其才,不需多久,这刘备帐下,便有一支劲旅,可与西凉铁骑相争!”

    庞山民侃侃而谈,孙权闻庞山民之言,心中难免郁闷不已,如此看来,便是江东广得战马,一时半刻,也难与曹操相争沙场,休养生息虽可使江东安逸,可是孙家声名,如何彰显?

    孙策在时,攻城略地,孙权在时,偏安一隅,以孙权心高气傲,如何忍受此般颓势?

    半晌之后,待庞山民尽数说罢,孙权笑道:“若如此说来,荆襄欲训精骑,还要去西凉借人不成?”

    “并州铁骑于我荆襄,亦有传承……”庞山民说罢,孙权闻之愕然,周瑜却不禁苦笑,对庞山民道:“那山民以为,太史子义可为我江东,训出一支劲旅么?”

    “不好说。”庞山民闻言,摇头叹道:“子义才华,庞某亦倾慕不已,只是这骑兵之事,庞某却是纸上谈兵,不过庞某相信,若仲谋多予子义些时日,江东得一支强劲骑兵,理当不难!”(。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NO。394 将计就计,饮鸠止渴() 
此番往来荆襄,也是孙权与庞山民相处最久的一段时日,孙权诧异的发现庞山民远远比他之前臆想中更容易打交道,且其行为处事,根本就不似诸侯。

    时而似士子般温文尔雅,时而似商贾般精明干练,怪不得之前周瑜于江东曾言,庞山民非是雄主,却是歪才。

    孙绍大婚之后,孙权只盘桓一日,便在周瑜的催促之下,欲归返江东,若是江东无事,孙权本不愿归去,长沙繁华,令孙权有些流连忘返,商贾殷富,百姓安居乐业,于长沙城中,这等安定平和的氛围,是吴郡不曾有过的。

    只是,孙权也知道,江东现在亟待其还朝理政,如今庞山民已授计江东,可得北地战马,虽孙权与周瑜二人皆以为,当依计行事,可筹备海船,打探航道,本就不可一蹴而就,且若要于北地占一飞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