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堂内点着大蜡,将堂内照得如同白昼,几员大将陆续进来之后,在一起交谈着,有得兴奋,有的则一脸懊恼,有的则只是端坐着不说话,脸上失神,显然对今日一战心有余悸。
这其中最为高兴的便非李过莫属,几员将领都围在他的身边,提前祝贺他立了大功。
正当众人说笑时,王彦从后堂走进来,一众将领连忙安静下来,齐齐起身行礼,“参见监国!”
王彦来到中堂,先扫视了众将一眼,然后自己坐下,笑着开口说道:“此一战,能大获全胜,李都督与张都督居功至伟,孤王要替你们向朝廷请功。”
这一战,北线挡住了孟乔芳的攻击,南线则打垮了吴三桂,两者可谓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没有完成目标,那明军都不会有这样的胜利。
李过与张名振顿时在众将羡慕的眼光中走到中间,然后抱拳道:“此战乃是监国指挥有方,将士用命,臣等不敢鞠躬。”
“有功就该得到封赏,你二人不必谦虚。”说到这里,王彦挥了挥手让他们先入座,然后扫视堂内众将道:“在座众将的功劳,孤王也会一一记下,等到拿下长安后一并上报。”
王彦停顿了一下,随即又沉声道:“好,这事先不说了。当务之急,我们还是得尽快清理战场,收拢兵马,拿下长安。诸位,现在各部情况怎么样?斩获如何啊?”
虽说金军大败于临潼,但是却也逃走不少兵马,此时还不是明军欢庆胜利的时刻。
李过闻语起身抱拳道:“启禀监国,臣于南线击破吴三桂,现在吴三桂已经率领马军逃亡蓝田方向。吴军的步军,大部被臣歼灭,斩杀俘虏应该在两万人左右。另外李本深部一万人,目前被围在骊山,另外吴三桂部将刘之复,有数千残兵,被围再泄湖。因为天黑,所以暂时没有攻打。”
这么说来吴三桂还有好几万人马逃了出去,不过吴三桂马军众多,能逃走也并不稀奇。
王彦点点头,用手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后当即令道:“王士琇听令!”
“臣在!”王士琇当即起身抱拳。
“天亮之后,你立刻率横冲马军向南,追击吴三桂,不要给他休整的时间,能追多远算多远。”
“臣领命!”
王彦微微颔首,随即看向李元胤,“李本深曾是高兴平帐下之将,孤与其还共事过几月时间。元伯你亦是高兴平旧将,可以去做回说客,劝说其归降。”
李元胤立刻出来,“臣领命!”
“孤王会修书一封,明日早上元伯来取,然后再去骊山。”说完王彦又对李过道:“刘之复能招则招,不能招,明日天黑之前,务必尽数歼灭。”
李过抱拳,“臣明白了。”
这时轮到张名振站起身来,禀报道:“启禀监国,这一战,我振武军挡住了金军的进攻,但自身损失也十分惨重,阵亡将士不下一万余人,阮美、秦翼明战死。”
王彦听说折了一个从二品,一个三品,心里一沉,沉默了一会儿道:“孤王会让礼部给予追封,让兵部给予其子嗣赠荫。”
张名振拱手谢过,然后才继续汇报,“孟乔芳在大军溃败之后,已然率先渡过渭水,并烧毁了浮桥。现在渭水南岸,留下唐通等金将与三四万溃军,被包围于河岸边,等待监国裁决。”
唐通之前把明朝派去招降的使者,解押到长安,向金国朝廷表了忠心。当时他应该不会想到眼下的结局。
王彦冷笑了一声,不过他并不打算因为这事,便赶尽杀绝。眼下金国已然大败,多造杀戮,并不利于明朝在关中的统治。
在这里明朝本来就没什么民心,现在多杀一人,就多一户人家对明朝怨恨,这不是王彦愿意看见的。
当下王彦沉声道:“孤王同样修书一封,张都督将书信送给唐通,他愿意投降,那就留他性命,要是不愿意投降,那就尽快彻底击溃南岸的溃兵。”
“臣领命!”张名振一抱拳,然后退到一边。
这时刘芳亮有些懊恼的站了起来,低头行礼道:“启禀监国,臣往北追杀豪格,沿途斩杀王进宝、遏必隆等金将,一直追到渭水南岸,将要活捉豪格是,不想索尼忽然杀出,最终救走了豪格。”
“让豪格跑呢?”王彦微微皱眉,心中有些不快。
金国现在虽然大败,损失了十多万兵马,但是逃走的人也不少。豪格不除,这就意味着,战事短时间内还不会结束。
这让王彦一阵头疼,留守南京的大学士吴晋锡,已经第三次询问战事进展如何。他虽没有明着催王彦,也没有叫停战事,但是从言语间,可以看出来,明朝厌战的情绪高潮,南京朝廷和民间都不想打了。
“豪格带走了多少兵马?”王彦沉声问道。
“就一条小船,不会超过十人!”刘芳亮感受到王彦不悦,小声回道。
王彦手指在桌上敲了几下,忽然挥手道:“刘芳亮,你尽快渡河,追击豪格和孟乔芳,不能让他们收拢败军。这次不要再出差错!”
说完王彦不待他回话,便站起身来,挥手道:“其余诸将,抓紧收拾收拾,明日随孤王直奔长安!”
“诺,臣等领命!”众将齐齐抱拳,恭送王彦。
王彦扫视众人一眼,点了点头,便退入内堂,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吩咐完了就得去处理,不能浪费时间。
眼下大胜,必须趁此机会,痛打落水狗,他除了要写招降书信外,还得让人监押俘虏,并向洛阳和南京报捷,让朝廷和内阁再多给他一点时间,否则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不趁着这次机会,将关中的问题解决,给金国喘息之机,那关中的问题,可能将会拖上几年,他也无法在关中推行休养生息的策略。
(感谢淮北张蕴奇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第1399章 招降金将()
天渐渐亮了,一轮红日缓缓升起,骊山东面的天空一片赤红。
沉睡过去的金军,感受到身上的温暖,慢慢睁开双眼,士卒看着红日东升,内心却没有被朝阳温暖,山顶死寂一片。
李本深轻装急进,赶来南面支援,士卒身上就挂一壶水,一点干粮,昨夜已然吃得精光,现在士卒怎么能不绝望。
山脚下,明军士卒建起了简易的栅栏,持铳的火铳手,抬铳对准山头,大队士卒持矛沿着山脚巡视,将骊山围得水泄不通。
王屏藩站在一块石头上,看着山下的明军,见炊烟袅袅,扭头走向山顶,来到李本深的身边。
“李军门,我们守着骊山,已经没有意义,我看山下明军正在造饭,不如等他们吃饭时,冲下山去,看能否突围!”王屏藩干裂着嘴唇,坐到李本深旁边说道。
李本深正擦着手里的宝刀,闻语并未回答,而是扭头看了看周围,遍地都是神情木然,或躺或卧的金军士卒,已经毫无士气可言。这样的士卒,还能冲出重围么?李本深心存怀疑,已经没有自信,不过他们现在的处境与马谡无异,在山上只能等死,李本深叹了口气,还是同意的点了点头,“好吧!冲一次试试!”
天已经亮了,临潼附近的铳炮声响到后半夜时,便停歇下来。此时周围已经没有火炮声传来,而山下的明军安静的造饭,完全不防御背面,这就说明金军主力已经溃败,临潼附近可能早没了金军,他们估计成了困守死地的孤军。眼下的情况,他们只能突围。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这个情况,不说能不能突出去,就算能够突出去,他们又该往哪里走,该如何盘算,李本深头脑里却没有一点头绪。
这时,一队骑兵忽然奔驰到了山下明军的营寨,片刻之后,明军的栅栏被搬开一块,李元胤只领着两名亲卫出来,然后直接向山顶爬去。
在离山顶不远处,半山腰的一队金兵拦住他,喝止他向前,李元胤却用马鞭直指金兵道:“你等是不想活命了么?”
几名金兵明显也知道现在的处境,山下上来的明将,多半是来招降,他们脸上都漏出了犹豫。
“还不去通报你们李军门,就说故人来访,特来救你们全军性命!”李元胤又喝道。
金军士卒相互之间看了看,一名头目忽然抱拳,“这位将军稍后!”说完,他便转身向山顶爬去,不多时便到了李本深身前,抱拳禀报道:“启禀军门,山下来人,说是军门故人,要救我们性命。”
李本深微微皱眉,一旁的王屏藩和何承志,脸色一变,何承志道:“这必然是明军来招降了。”
周围金军将士听见,不禁齐齐向他们看来,脸上有些期待,可也有些纠结。
金军已经战败,理智点的金军将校都意识到大金国可能要被灭了,为自身和家人考虑,他们应该想法活下去,但是投降却又有些不甘。
金军士卒的想法则简单些,他们不喜欢明朝,但是他们想要活命,不想死在山上。
李本深见周围的将士,不知道何时全都占了起来,围过来注视着他,他不禁叹了口气,“带上来吧!”
“李军门,你要……”何承志话说道一半,却停了下来。王屏藩沉默着,也不说话。
他们吃金国的俸禄,有责任为金国尽忠,可是这万余士卒却只是当兵吃粮,他们已经尽了士卒的责任,血战了一场,现在已经战败,却没有责任要求他们也已死殉国。
士卒听了李本深的话,脸上不禁一喜,抱拳后飞快的转身,然后脚步飞快的下山,不多时,便将李元胤迎接上来。
李本深看见李元胤,却微微一愣,惊讶道:“怎么是你?”他遂即站起来,盯着李元胤道:“元伯好大的胆子,难道不怕我杀了你么?”
高杰与李成栋很亲密,像是兄弟,李本深是高杰的侄子,李元胤是李成栋的义子,两人在徐州时辈分差不多,所以有些交集,相互之间都认识。
王彦派李元胤过来,让李本深有些意外,不过却看出了王彦在招降上下了心思。
李元胤却笑道:“山下数万大军围困山顶,本镇有什么好怕。再说就算本深你不念旧情,也得为山上近万手下考虑,他们都有家人,你总不能让他们都陪我四死吧。”
李元胤声音豪迈,话音很大,原本周围只是围了一圈将校,现在士卒们都站起来,里里外外围了几圈。
李本深见士卒都看过,鼻子重重出了口气,沉声道:“你想怎么样?”
这个时候,李本深开不出什么条件,他也不想提什么条件。老实说,金国对他不错,这次大败已经让他心灰意冷,如果不是万余士卒,他可能不会让李元胤上来。
“监国念旧情,点我的将,让我一定要说服你归顺大明。”李元胤也不废话,自己在一旁的石头上坐下,然后说道:“眼下局势已然十分明朗,豪格仅率十余人逃到渭水北岸,我大明占据长安,夺取关中已成定局。现在山下兵马重重围困,你们根本无法逃脱,更不会有援兵过来,本深你不为自己想,也该为一万士卒想想。多的我不说,这是监国给你的信,我劝你归顺吧!”
李本深在一旁坐下,脸上一阵沉默,李元胤取出王彦的信交给他,继续道:“这是监国给你的信,只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