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金国调动无数物资,组织这次大规模的战役,豪格可以说是搭上了全部的心血和家当,他已经是孤注一掷,只许胜不许败。
眼下大战以到关键时候,王彦正与他比耐心,比谁沉得住气,本来他已经占了优势,但这时候底牌却被王彦看了个精光,豪格怎么能不气。
“事已至此,杀一个千总,改变不了局势,伏击显然不成了!”韩朝宣忙道:“而且汉中明军既然反应过来,何腾蛟、郝摇旗多半会向北进军,我朝大军的处境将十分危险。”
韩朝宣忽然鞠躬行礼,沉声道:“陛下,时间不多了,臣以为如果要战,便要果决,迅速寻王彦主力一战。如果不战,那就得迅速撤离,承认失败!”
豪格两腮鼓动,其实他也知道消息迟早要走漏,他想杀人只是想要泄愤而已。
豪格面目狰狞着不说话,沉默了半响,才重重呼出一口气,镇定心情冷静下来。
他在地图前来回疾走几步,忽然停下来,狠声说道:“正有大军二十万,没道理认输!这一战还是要打,不过不能朕扑上去让王贼以逸待劳。”
虽然伏击的计划可能已经暴露,明军或许已经分析出他兵力的分布,但豪格还是希望能同明军在他选定的战场决战。他在华山还有白广恩一部人马,或许明军还没有察觉。
说道这儿,豪格咬牙道:“传令大军,火炮猛轰临潼,再令屯军连夜赶挖地道炸城。朕不信王彦会看着朕吃了他忠勇和横冲两镇精兵!”
韩朝宣眉头一皱,就这么放弃关中,他也不甘心,不过现在决战,金国的胜算已然大大降低了。
“陛下,那汉中陕北方面?”韩朝宣不禁提醒道。
豪格皱了下眉头,“命令各关隘死守,朕会逼迫明军近期决战!让将士们~”这么说豪格自己都不放心,他说了一半,看向韩朝宣,叹道,“还是有劳韩秦,待两万屯军去陕南坐镇吧!”
韩朝宣沉默了一会儿,行礼道:“臣愿意领命,不过臣不感保证能挡明军多久,臣只能保证,明军从汉中突入关中之日,就是臣自裁之时!”
……
豪格命令下达之后,金军以是明着开打。
围困临潼的金军开始不惜伤亡的猛攻城池,大炮、地道、正面强攻,能时的手段通通往城上招呼。
不过豪格并没有动用精兵攻城,而是催促近十万屯军日夜猛攻,消耗城中的火药和兵力。
在金军猛攻临潼时,原本在渭南一线阻击明军斥候,防止明军斥候窥视临潼附近的金军骑兵全部都被撤回,放开了让王彦一次看个够。
明军斥候很快就进至临潼附近,只听见杀声震天,炮声隆隆。
当然豪格不可能让明军斥候真的接近临潼,看见他用屯军攻城,并没有进全力,那样王彦又不急了。
很快斥候的奏报,便传到了华阴,放在了王彦的案头。
其实在王彦收到汉中的奏报后,他打算是再托一段时间,让汉中和陕北的人马压过来,等豪格撑不住来打他。
不过看来豪格识破了他的招数,中原大战时的办法并不管用。原本想要一招鲜吃遍天的王某人,终究还是舍不得他那近六万精锐,决定与金军决战。
这时王彦看了一眼斥候送过来的情报,抬头看了看堂内诸将,抿了抿嘴道:“豪格猛攻临潼,这是逼孤王前去决战!”
“阴招不行,就来明招,豪格求战之心很强烈啊!”戴之藩道。
李过笑了笑,“他能不急么,只要汉中大军和陕北人马一道,他就必死无疑,臣估计那厮都急得上火,屎都拉不出来了。”
军中粗汉们哄然大笑,不过王彦却笑不出来,“忠勇、横冲两镇,携带的粮草和物资都不多,特别是火药。粮食没了可以杀马,但豪格这么日夜猛攻,用不了多久,两镇的火药就会用完。孤很担心他们坚持不了太长的时间。”
马军是王彦好不容易练出来,也是时下明军在蒙古一线保持积极进取姿态的后盾,如果六万马军覆灭,那北线边境今后几年怕又得缩回来。
关键汉中的明军想冲破关隘杀入关中也并不容易,王彦不想拿六万马军冒险。
而且已经是四月下旬,明朝动用民夫数百万,已经严重影响了生产,金国方面因为战争,生产也被严重破坏。
关中不少地方已经闹起饥荒,托太久,一旦局势糜烂,关中还算稳定的社会出现崩溃,王彦恐怕也难以收拾。
一旦社会崩溃后,不是他运点米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他还要面临剿匪的问题,否则关中的问题就会像崇祯年间一样糜烂。
众将闻语明白王彦的意思,李过当即朗声道:“监国,现在豪格已然把牌都全亮了出来,我们还怕他不成,既然已经侦得金贼的兵力布置和分布,那我们大军压上去,同金军正面对决又有何惧?”
王彦点点头,“孤王决定同豪格一战,不过怎么打,诸位可有想法?”
戴之藩道:“看金军的布置,应该是孟乔芳在北,吴三桂在南。我军要是进军,臣建议先抢占渭河南岸的几个城镇为支撑点,挡住孟乔芳,重点把兵力放在中军和南面,特别是要主攻南面。”
王彦走到沙盘边上,问道:“明章的意思是先打吴三桂么?”
戴之藩点点头道:“金军的兵力布置现在基本已经透明,我们就能根据金军的布置,而制定一套战略。臣以为,北面有渭河,不利于我们进攻迂回,所以因该采取守势。中路豪格挖了大量的壕沟,还筑有矮墙,准备等我们去打,臣以为我军宜正面佯动,不宜强攻。南面吴三桂的步军只有三万人,臣以为可以重兵抢占南面的骊山等地,分割击溃吴军,然后向豪格后阵迂回,金军必然溃败。”
王彦看着沙盘,北面渭水,确实不予考虑,那么突破点就只有正面和南面,他点点头,“我军骑兵少,南面山林确实可以作为突破点。”
说到这里,王彦不禁挥臂下令道:“各军主将留下与孤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其余诸将且回去准备,近两日内,大军便西进临潼与金贼决战!”
(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第1370章渭河南岸()
金军猛攻几日,明军斥候将消息传到华阴之后,金军斥候探知,从华阴至临潼的官道上,明军兵马塞途,无数人马和车辆遮道而行,明军主力终于开始向西运动。
王彦留下两万人,在华阴县附近保护后路,继续搜寻金军埋伏的人马,然后尽起大军,浩浩荡荡的向西出发,以堂堂之师,去击溃豪格的捶死针扎。
灭金之战,从去岁年底开始,至今以到五月初,已经耗费大半年多的时间。
战事快点结束,民夫还能赶回去参与夏收,要是再打下去,怕是金年的两季粮食都要耽搁。
特别是关中,数百万人口,一年的收成都受到影响,明朝打下来,估计也有大麻烦,毕竟摧毁容易,建设难。一场大决战,已是双方的意愿。
临潼城外,金军挖掘的壕沟,将城池围成铁桶,目的就是将城中的明军骑兵隔绝,让他们不能参与金国与明军的大对决。
在临潼以东二十里外的旷野上,金军在此也构建了大量的壕沟、矮墙和土堡。
如果说临潼外的工事是为了困住城内明军,临潼东面金军构建的工事,就是为了阻止明军主力靠近临潼,解救城内的明军骑兵。
在金军看来,只要临潼的明军骑兵被困住,那金军和明军就还算是势均力敌,要是明军突破防线,杀到临潼城下,将城内五万骑兵放出来,那万马奔腾,金军立时完蛋。
因为这一点,所以金军在正面摆放了七万精兵,十多万屯军,并构建大量的工事。
这时在旷野上,数万金军步卒站在齐腰的土沟内,挥汗如雨的将一锹锹的黄土掀起。长达数里的战线上,金国的黄龙吞日旗迎风翻飞,军官们不停的吆喝着,督促士卒将壕沟加宽加深,给他们壮胆打气。
除了深沟和矮墙、以及每隔一段距离便垒起的土堡之外,金军士卒还在阵线前布置了大量的障碍物,他们将一根根削尖的木桩,斜着插入泥土中,用来阻碍明军盾车的前进。
整条阵线,长达数里,北临渭水南岸,南到骊山脚下,沟壑纵横,堡垒林立。
如果在前面在布置一些铁丝,那眼前的景象,便像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西线的某处战场。
“陛下,这样的工事,比王贼中原大战时,所掘的沟壕,还要更进一步。王贼若来,必叫他撞个头破血流。”孟乔芳跟随在豪格的后面,看见犹如一个大工地一样的阵线,不惊一声赞叹。
孟乔芳是参加过中原大战的,对于明军的工事印象十分深刻,他本来对于伏击的计划败露后,还要进行决战有些心存疑虑,但此时金军构筑的工事,无疑却给了他一点信心。
吴三桂跟在身后,也微微点头,这种挖壕作战,当年辽东时便时常看见,但是这样极致的,吴三桂却是第一次见。
伏击计划败露后,金军的部署需要从新规划,豪格派快马,将两人火速召了回来。
这时豪格领着众人登上一座土堡,观看整个正面防线,他指着忙碌的金军士卒道:“时间有些仓促,不过基本的轮廓还是被构筑出来。诸卿且看前面,壕沟分为三条,每条沟都有拒马和斜刺的木桩,有的地面上还撒了一些铁蒺藜。王贼用过的东西,朕都给他用上,朕到要看看他自己弄出来的东西,他自己能不能破!”
说着豪格又指了下壕沟后面的矮墙,“这个矮墙,朕也准备建三道。第一道是在前御敌,每隔一里筑一土堡,就算墙破之后,土台上的士卒还能以此支撑,继续防守。第二道土墙,主要是让士卒躲避炮击,随时准备支援第一道墙。第三道墙后面就是炮阵和预留的人马。”
豪格冷笑了一声,“这么布置,说实话,朕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破,朕到要看看王贼怎么攻打。”
如果工事真的建起来,他们看了之后,确实也是一阵乱麻,不晓得该如何下手。
吴三桂仔细打量了下,沉声道:“臣观看了正面的防御,对于陛下能否守住正面,已经不在怀疑。”说着,他看向孟乔芳道:“眼下我军阵势以明,中军防守,两翼挥拳重击。陛下这边没有问题,能不能击败明军,就看臣与永平王,能否左右夹击,击败王贼了。”
豪格点点头道:“确实如此,现在埋伏不成,那我大金就只有与王贼正面一战。眼下我们有精兵十九万,王贼的六万骑兵可以不管,他从华阴带来的人马,至多也就二十多万,兵力同我们差不多,堂堂一战,朕也不惧他。”
河南的明军近三十万,有五万多骑兵被困在临潼,剩下还有两万人在武关、卢灵关一线,潼关留下一万,华阴再留下两万,王彦加上孙守法的两万人,能带过来的兵力大概在二十二万左右。
当然陕北和汉中加起来还有十多万明军,不过暂时使不上劲儿,所以两军间的兵力差距,并不算特别大。
如果是伏击的话,这么小的兵力差,明军很可能大败,但现在演变成真刀真枪的硬碰硬,那局势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