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件是,我朝嘉靖年间,广东饶平人张琏造反,在柏嵩关与几部匪首歃血为盟,四处攻城掠地,后为我朝都督刘显、将军俞大猷率官兵二十万分六路剿灭。张琏部匪军伤忙惨重,遂率余部由云霄河引航出海,后辗转南下,夺占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自立为飞龙国王,占有旧港、占碑等地。现今其后裔派使者来朝廷请藩,希望得到朝廷的册封,但朝中不少官员,以其为匪,所以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决定。”张煌言道:“这件事刚到礼部,估计过几天,就会呈报到监国面前。”
“哦?”王彦颇为感兴趣,“还有这样的事情?不过这确实是个麻烦,张琏既然是匪,那朝中官员对此,必然会有所排斥。”
说着王彦看着张煌言道:“这件是,玄著怎么看?”
张煌言想了下道:“回禀监国,臣觉得张琏虽为匪,可毕竟亡了多年,朝廷不必在计较他们的身份,再者就算是匪,朝廷也可以诏安。臣以为,南洋苏丹国林立,我朝想要在南洋立足,很需要这种地方上的豪强。既然他们前来归顺,我朝没必要拒之门外,还是因该以安抚为主。”
王彦点了点头,缓缓道:“玄著说的有理,不过毕竟是叛匪之后,飞龙的国号不能用,就封个伯国或者设个宣慰司,朝廷直接管辖吧!”
这个飞龙国,毕竟是叛匪流窜过去,没有封王的道理,甚至伯国也不该封,否则会有不好影响,最好还是设宣慰司进行管辖。
张煌言这时接着说道,“最后一件是关于西班牙人,他们占据苏禄以久,不过据南洋传回来的情况,因为水师切断了苏禄前往吕宋南部和婆罗洲东部的航线,苏禄岛上的西班牙人补给已经很困难,苏禄国内也因为西班牙人的盘剥,爆发了多次起义。据从苏禄岛逃出的苏禄王室成员,带出来的消息,恐怕西班牙人坚持不了多久,近期极有可能出岛,撤离苏禄,而到时候,水师应该与西班牙人有一场大战。”
感谢大家的月票,订阅,推荐。
(本章完)
第1306章 台岛吕宋()
张煌言离开之后,王彦将方才收好的那份锦衣卫的密折又拿出来看,内容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却引起了王彦的重视。
在鲁王出海,唐王被囚禁于凤阳高墙之后,明朝宗室的力量,已经无法动摇王彦的位置,大明的政治格局基本稳定,但是王彦心中的一根弦却依然紧绷着,注意着宗室的情况。
这两年来,特别是王彦座上监国之宝后,宗室一直都很安静,而王彦也不想落个赶尽杀绝的恶名,所以与宗室基本算相安无事。
他手中的密折,是关于豫王朱聿锷的。
这位殿下最近离开台湾到了南京,不过他并不是来针对王彦,而是花了大笔的银子,游说朝中官员,打通关节,想要将被软禁的唐王捞出来,希望朝廷能恢复唐王的爵位,放唐王到海外就藩。
在唐王倒台之后,这位冲动的豫王似乎成熟了许多,并没有搞什么小动作,每逢节日,还会派人给楚王妃送一些礼物,想要修复一下与王彦的关系。
如今没了唐王的庇护,朱聿锷也是二十六七的人,是该收敛一下锋芒了。
如果他还像之前那样自以为是,天不怕地不怕,以他和王彦之前结下的梁子,早被王彦弄死了。
王彦将那份折子看完,随即吩咐书房外的侍卫道:“去锦衣卫把余太初叫来。”
如果当初唐王要封藩,王彦那是举双手赞成,但如今唐王已经输了,王彦没有放虎归山的道理。
其实前不久,王彦就任监国后,被软禁的唐王,还给王彦上了奏折,写了贺表,他一方面对王彦光复神京歌功颂德,赞成王彦就任监国,另一方面,言辞中也漏出哀求之意,希望王彦能放他一马。
唐王在奏折中表示,拥戴王彦监国,同时表示自己才到中年,还想为大明做点儿事情,还有点用处,不想被囚禁到死。
王彦看了唐王的贺表之后也很感慨,他能从言辞间体会到唐王的苦楚和抑郁,估计唐王是真心服输,但是王某人还是在奏折上回复了两个冰冷的汉字——不准!并让人将回复送到凤阳,交给唐王。
从王彦监国之后,宗室已经明白细胳膊拧不过王彦的大粗腿,近两年来都很安分,但是唐王是不可能被放出来的。
这无关善恶,无关对错,政治就是如此不近人情,哪怕唐王还算是一位不错的宗室亲王,他输了就是输了,王彦没让他暴毙,就已经是很仁慈了。
不多时,余太初走了进来,躬身施一礼,“参见监国!”
王彦将那份密折拿起来问道,“豫王在南京花了五十余万两白银,用来打通关节,游说大臣,他一个穷藩王,怎么会有这么多银子,背后是不是有人支持?”
宗藩迁台时,主要的资产都被换成了台岛的土地,加上好多宗藩都失了封地,所以除了西南几个藩王比较富裕之外,大多数藩王都没有什么资产。
豫王虽是高宗之弟,是大明的亲藩,不过他封藩没有几年,自然也没什么底蕴。
五十万两不是一个少数目,王彦觉得他不可能有这么多钱,所以内心起疑,怕有什么人和豫王勾结。
王彦座在高处,甚为寒冷,最近也越发多疑了。
余太初行礼道:“回禀监国,锦衣卫对于豫王和台岛的监视并没有放松,并未发现有人资助豫王。这些银子,还真是豫王自己的。”
王彦有些不信,微微皱了眉头,“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银子?”
“监国,据锦衣卫探知,台岛物产丰富,近两年来向江南输送的稻米虽然比不上占城,然而各种蔬果却为南洋之首,另外据臣所知,仅去岁一年,台岛向泉州、宁波两个市舶司,输送的樟脑、樟油就价值九十余万两,如果算上其他物资的话,应该有五六百万两左右。”
按着十税一来算的话,台湾与内地的税收就有六十万两左右了。
这让王彦一阵惊讶,“那不是超过了朝廷向台岛输送的物资。”
台岛离江南和福建较近,这让他在地理位置上比占城和南洋其他地区更为有利,许多南洋的物产,因为保存的问题,无法运到大明,可是台岛的水果却很容易运来,并且肯定比南洋的米要值钱。
至于樟脑和樟油,李时珍称为“韶脑”,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可以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
这种东西对大明南方和南洋的人很有用,樟脑能杀虫,樟油能去湿除瘴,是明朝急需的东西。
这些东西不仅民间需要,明朝军队和海商也大批采购,甚至供不应求。
可以说台岛上的东西,明朝大多需要,但是台岛上需要明朝东西的却主要只是宗藩和一些上岸的汉人,加起来也就几十万人,而大批的被压迫的少民并没有多少消费的能力,所以台岛成为大明周边地区中,唯一与明朝贸易存在巨大顺差的地区。
“确实是超过的!据说逆差有一百五十余万两!”余太初回答道。
锦衣卫现在收集的情报十分丰富,包括国内国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各个方面。
王彦自嘲的笑了下,怪不得宗藩最近没什么动静,原来是在闷声发大财,日子过得好的很。
王彦微微皱眉,这一年逆差这么大,得想个法子出来,扭转一下逆差。
明朝虽然在台岛设了总督,台岛名义上属于大明管辖,但事实上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状态,王彦不能看着宗藩壮大。
不过王彦暂时不考虑这事,还是回到朱聿锷的话题上来。
王彦想了想,开口说道:“台岛方面继续加强控制,另外你到刑部请个批捕的文书,将豫王抓了,送交宗人府,按着宗藩私自来京进行处理,关他一段时间,给他一个警告。”
豫王在台岛,王彦没什么理由去拿他,可他送上门来,王某人自然不会客气,决定先关他一段时间,然后王某人再出面对他宽大处理,让天下人看看当年刺杀他的豫王,他都能放过,以示他胸怀宽大,同时给朱聿锷一个教训,叫他安心回去做藩王,唐王是不可能放的,让他不要存在什么幻想。
余太初听了,随即抱拳,“臣立刻就去办。”
······
南洋,吕宋岛。
因为是明朝属国,所以吕宋没有自己的年号和历法,现今共治七年九月,正是岛上物产成熟的季节。围绕吕宋湾分布的各个村落,都开始忙碌起来。
朱以海在吕宋立国三年,如今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跟随过来的人都安顿下来。
大概有六十余万汉人,分布在吕宋湾周围,人们盖好了房子,开垦了田地,还修了小路,将各个村落相连。
眼下吕宋国,虽然站住了脚跟,但事实上控制的区域十分有限,只有国都和吕宋湾附近,其它地区和南部的岛屿,都还在当地的土人部落手中。
吕宋国与土人部落的战斗几乎没有停歇,这个吕宋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不过也正是因为战事不断,吕宋军队俘虏了大量土人,使得吕宋国控制的人口接近两百万……
感谢鱼曾经来过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第1307章 三合公司()
在吕宋城东面五十里,有一片村落叫高家堡,是三合公司的总号所在,不过人们不习惯公司着各称呼,多还是叫商号,或者是三合会。
这一次出海的经历,让高义欢觉得还是要建立一个大本营,他回到吕宋将货物卖掉之后,大赚了一笔钱,但他并没有急着出海,而是决定先把高家堡弄起来,不能让高家堡荒废。
他在吕宋城交了创建商号的钱之后,又从城外买来了四百多号战俘带回到高家堡,组织战俘开垦田地,种植甘蔗和烟草。
回到了高家堡,为了提高众人的积极性,他还按照荷兰人和英国人创建东印度公司的模式,创建了三合公司,将股份分给了跟着他到吕宋的所有人。
他占公司四成股,基本拥有公司的决定权,然后拿三成分给三十多个高家堡的人,留三成用来奖励对公司有帮助,或者作出成绩的人。
他这个决定,无疑激发了众人的热情,使得原本只有三十多间茅屋,二百来亩稻田的高家庄,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一个小村,变成了简易的堡垒。
高家堡坐落在离海边不远的一块平地上,整个堡垒的造型,就是圆形的土墙围成一个圈,有点像是闽北和赣南的客家围堡。
土墙围了大块的土地,上面有射击口,士卒可以上土墙防守,里面则是屋宅还有仓库。
在围堡外面,则是大片大片的甘蔗地和烟草田,数百名土人在田间劳作着,几十名黑藩,则在一旁监视。
这时田地里劳作的土人,正在黑藩的催促下,将田里的甘蔗和烟叶收割,甘蔗运到河边的作坊榨汁,然后熬成糖,烟叶则运到堡外的空地内晒干,再搬进堡内的仓库储藏。
天气虽然很热,但是土人还是必须劳作。
在吕宋土人站了多数,汉人和黑藩都是少数,汉人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威胁都来自原本生活在吕宋的土人,所以被高义欢带回来的数十名黑藩,成了三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