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黑时分,一队白甲八旗冲到阳泉城外,城中的义军人马早已撤走,城内的百姓自是不敢抵抗清军,直接开门放清军入城。
留在城中的士绅大户,找来全城的富人,凑了一笔买命钱,并让人杀鸡宰羊,备好酒水,款待入城的清军,期望能逃过一节,然而这群畜生方吃完,便立时翻脸,屠戮就从酒宴开始,直到蔓延全城。
黑夜中,阳泉城内火光交织,凄厉的惨叫,妇人的哀嚎,老者的求饶声,交织在一起,地狱也不过如此。
被屠杀的不只是阳泉,清军一路向西,杀戮一路蔓延,沿途所过之处,尽数被屠杀干净。
山西反清,对于北方的影响太大,多尔衮只能用残忍的杀戮,来震慑北方,让所有的汉人都敢到恐惧,不敢反抗,他们十多万满人,才能座稳江山。
清军一路烧杀,确实制造了恐怖效应,杀得三晋胆寒,许多百姓都往山里逃,更多的则被清军一路赶着奔向太原,根本不敢抵抗。
太原以东,六十里外。
旷野之中,逃难的人群,一队接着一队,男人们推着小车,挑着扁担,女人们背着包袱,扶老携幼的向西面逃去。
“清军追上来了!快走!”一片惊呼声响起后,本已疲惫逃命的百姓提起最后一口气,仓皇的向前涌动,他们见清军骑兵追上来,队伍的后面立时一阵骚乱,绝望的百姓忍不住哭了起来。
清军骑兵满脸狰狞,手中的长枪都沾满了鲜血,数千骑兵早已化身禽兽,对于普通的老弱一点也不手软,没有一丝正常人该有的恻隐之心,几与禽兽无异。
战马飞驰,清军们在马背上歪了身子,手中的兵器向后收回,对准前面的猎物,每个人面目狰狞如同禽兽。
一队清骑追上,长矛突刺,战刀乱砍,无数人在哀嚎中倒在茫茫血地里,道路上瞬时血流成河。
感谢悦冻窝芯,衰草枯杨,天堂守门员O地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本章完)
第1171章 明朝备战()
姜襄四万人马退回太原不久,清军就紧追而来,而霍州的义军将领白璋,在被金军击败之后,也投降了金军。
豪格领军北上,沿途周县听说清军杀人屠城,担心落入清军手中,经过衡量之后,汾州等地望风而投降金军。
十一月二十九日,在清军抵达太原后不久,金军也杀至太原城下。
金军四万人,清军三万人,共计七万人围定太原,将四万多义军包围在城池中。
当然除了七万联军之外,被清军驱赶过来的二十多万百姓,也将参与攻城作业。
清军补给不多,自己的给养都靠掠夺,自然不会管驱赶而来的百姓。
这二十多万人可以说极为凄惨,被清军强迫填壕,却没有什么吃食,女子还要供旗兵淫乐。
不说城上的义军恨的牙痒痒,就连围城的金军将领也对清军不满,他们收留了不少逃到金营的百姓,与清军时有冲突发生,差点就兵戎相见。
金国皇帝虽然是满人,可是金国实际上是个汉人占主导的政权,金军对于满清的野蛮十分不满。
不过战争毕竟残酷,金军中不少汉将,虽然对清军的做法不满,觉得伤了他们的民族情感,但是也只是庇护了极少逃到金营之中的人,至于那些被清军控制的百姓则爱莫能助。
太原城下,时常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填壕的百姓忽然就丢下了工具,往金营一边跑,而金营一边也会立刻打开营门,放他们进营。
追逐的清军追到金营边,便会停止追击,默认了百姓被金营收留的事实。
对于这一点,楼亲也找到豪格,希望金军将这些逃走的人还给清军,否则会影响清军的攻城作业。
豪格虽然在迁徒山西之民到关中,但是他也知道金军这样做,有些不妥,影响攻城作业不说,还会使金清两军不和。
只是金国十六万人马,满蒙人马不到两万,其中还有不少蒙古人效忠于孙可望和其他汉族士绅,豪格就算觉得不妥,也要顾忌汉将的情感,所以最终没有同意将人交出来。
其实金国到现在,他和明朝更加相似,金军上下普遍敌视清军,因为清军和他们不一样,他们自认为是中原王朝,而清是个彻底的野蛮的胡虏政权。
金军若不是因为局势所迫,天下三分的格局,让他们必须帮一下清军,金军绝对不愿意和拖着辫子的清军搅在一起。
太原城下,金清两军虽然存在着间隙,但随着清军填平了护城壕,联军对太原的进攻,还是正式开始了。
算上金军的四万人马,用来平定山西叛乱的大军已经达到了十六万人,金清联军对上山西义军已经有了巨大的优势,起义蔓延的趋势被彻底压了下去。
山西义军真正的精锐毕竟只有五万大同兵,当金清联军杀入山西之后,再配合他们的骑兵优势,义军主力只能困守太原、潞安、大同、宣府等地,小股义军则只能钻山入林,等待着明军北伐这个转机。
……
在北方掀起风起云涌的反清浪潮时,南方明朝也全速运转起来,准备提前北伐。
王彦原本的计划,北伐至少要等到三四年之后,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清军南侵,让他提前启用了姜襄这枚棋子,而姜襄一动,他又不得不提前北伐。
明朝的军队和清军不一样,满清控制的区域,饭都难吃饱,所以发把刀,给根矛,有碗饭吃就能拉起一支人马,战争成本低。
明朝社会发达,经济富裕,战争成本比满清要高太多。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名青壮在家一年能挣十二两银子,那么他去参军,一年至少要挣二十四两,还要给其他的优待,他才会参军,才会愿意打仗卖命。
大明朝五十万大军,不可能光靠民族大义去感召,绝大多数人势必还是会在乎自身利益,他们也需要养家糊口不是,光说大义,不给好好可不成。
明朝对于北伐的准备,其实并不充分,如果反的只是大同一地,王彦或许会想想是不是放弃姜襄,但是整个山西都反了,一下牵制了满清一半的兵力,那就是时不我待,机会难得,必须要出手了。
从九月间,姜襄占据太原,檄文反清,河东全境皆反的消息传到南方,明朝就开始全力运转起来。
大明再次债台高筑,命令朝廷所属的工坊日夜生产,原来没有资格打造火器的民间作坊,也被授权,帮助朝廷制造新式的火器。
巨额的订单投下来,各个作坊迫于生产压力,只能扩充规模,而随着作坊规模的扩大,又间接带动了铁矿和铜矿的开采和冶炼,以及运输的发展。
大量失地的佃户,因此而找到了工作,让南京朝廷上下,都有些反应不过来,没想到社会的矛盾居然可以这样解决。
明朝社会正在剧烈的变革,这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许多事情都是第一次遇见,南京朝廷也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子过河。
他们以为社会矛盾解决,但其实只是暂时的,军工作坊不像纺织、制瓷,他生产出来的产品,必要要战争来消耗,现在有仗打,是能暂时带动明朝的经济,解决就业的问题,可是一旦打完,更大的问题又会冒出来,甚至将明朝带向歧途。
备战除了打造军器之外,另外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战马。
因为时间紧急,训练合格的骑兵以经不太可能,王彦只能将四川的骑兵,全部抽调到湖广来。
另外在明朝控制的青海招募义从,收购战马,不求骑兵懂得骑战只求能够用来代步,加强步军的行军能力,以此来抗衡清军骑兵。
在整个战略上,王彦决定对于金国采取防守的策略,将李定国等精锐士卒,全部从四川抽调出来。
入川难,可是出川却比较容易,十一月间,在金军退出青海南部之后,四川的骑军八千人,加上招募的义从一万,已及何腾蛟通过茶马贸易,从藏区和青海换来的万匹战马,都被调到泸州,然后从此出发,乘坐楼船南下,前往湖广集结。
(本章完)
第1172章 北伐定策()
十一月间,鲁王和郑成功早已撤往吕宋,南京朝廷对于唐鲁两派的军队,已经完成了整合。
内政方面,在朝廷施压下,五德号妥协让步,暂停追回欠款,江南的各个作坊,得以喘上一口气纷纷复工。
在内部的问题解决之后,王彦开始专注的应对北方局势,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北伐的前期准备上。
金国加入清军一方,在王彦的预料之中,也在情理之内,并不令他惊讶,只是王彦没有想到,金军进展居然如此迅速,直接将姜襄逼得困守太原,山西原本大好的局势,居然崩坏。
按着之前的局势,王彦认为姜襄坚持一年都没有问题,可是现在看来,情况便不再那么乐观,王彦必须要做出开春就大举进攻的准备。
十一月的江南,同北方一样银装素裹,天气湿冷,除了外郭城里要上工的雇工外,大早上的都没有什么人起来。
清晨天还没亮,几名侍女就端来热水、毛巾,拿着漱口茶水,来到王彦的卧室外。
为首的一名侍女,便轻声唤道:“黎明即起,万机待理!”
说完侍女上前贴近卧室听了听,里面没有动静,于是又在外面提高了些声音,“国朝摄政,克己奉公,安于享乐,祸延子孙。”
王彦还在梦中熟睡,许嫣嫣从床榻坐起,轻轻推了下酣睡的王彦,轻声道,“殿下,该起来理事了。”
人在高位,掌握的权力越大,需要处理的事情就越多,越不得清闲。
王彦睁开眼睛从床上坐起来,许嫣嫣坐在他身后,给了按了会儿头,等他清醒了一些,才吩咐道:“都进来吧!”
几名侍女进来,帮王彦穿好四爪龙袍,戴好翼善冠,穿好鞋子,从头到脚帮他打理好,洗脸漱口都不用他动手,然后端来参粥,王彦随便喝了几口,便离开了王府。
天刚刚亮,王彦抱着一个取暖的手炉,坐在马车内,在百名侍卫的护卫下,前往五军都督府。
马车压着一层白雪在街道上缓缓而行,两边的面食铺子里蒸笼打开,腾起层层热气。
王彦听外面热闹,一手掀起车帘,只见几名负责清扫街道的杂役,蹲在街边吃着刚出笼的馒头,嘴里哈出团团白气,一些朝廷的一些低阶官员,还有应天府的衙役,则坐在铺子里的四方桌周围,吃着面条等小食。
“去,给孤也买两个过来!”王彦起得太早,当时根本没啥食欲,现在看见这么有生活气息的一幕,不禁食欲大动。
马车旁边的侍卫听了却是一阵为难,楚王的饮食,有严格的控制,并不能为所欲为,他给陆士逵禀报之后,后者一连吞了几个,才给了王彦两个。
今日王彦并非前往内阁,而是到五军都督府与众将制定整个北伐的计划。
五军都督府在明朝现有的制度中,拥有战时对军队的指挥权,还有制定作战计划的权力。
北伐是大事,不是一个人的精力能够完成,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还有后勤补给,这次除了前方的主帅赶回来参与方案的制定之外,兵部、户部、工部的官员也要旁听,以便能够与大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