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历一场浩劫后,扬州城中还有民众近七十五万,其中大多是清军南下时,从城外躲入城中的百姓。

    七十五万百姓中,青壮有近十万,王彦从中挑选三万五千名可战之士,在加上五千官军,整编为四万扬州守军,剩下的青壮则作为协助防守的预备队。

    这时王彦虽是一参将,可手中掌握的兵马,却已经比一般总兵还要多,堪比藩镇。

    如今王彦除了少一个名分,其地位已经是堪比镇臣的存在,只是他的地位只在这扬州城中算数,出了扬州,他依然还是一个参将。

    四万兵马,王彦分为五军,每军八千人,李泰祯、何刚、曲从直、王缵爵各领一军,分守四门,王彦则带着另一军居中,随时策应。

    为了掌控这只大军,王彦带进城的一千骑兵,几乎都得到提拔,但即便如此,军官依然十分缺乏。

    城内的一些诸生,有能力的乡勇民壮也被提拔起来。

    如戴之藩,张有德,高孝缵、王士琇、王绩、王续等人都被委以重任,武艺高强的胡为宗甚至被直接提拔到王彦身边统领千人。

    这些人,少则统领十人百人,多则统领千人,只是都是王彦安排,朝廷目前还不会承认。

    为了名正言顺,王彦一边让人编制名册,一边写下奏报,向朝廷索要扬州之权,他相信这样的时刻,朝廷定然会满足他的要求。

    在政务方面,七十五万军民困于扬州城中,粮草消耗,银钱器械,每天都是天文数子,处理起来无比繁杂。

    原来史可法的幕僚,扬州府三班衙役,师爷,等等,都或死或散,政务无人料理,使得城中颇为混乱。

    短短几日之间,王彦从管着几千人的营指挥使,到现在肩负七十五万军民生死的扬州主帅,其中事务和压力岂止增加百倍,以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完成扬州的军政事务,所以只能将担子放下去,交给其他官员。

    王彦不是没想过招募幕僚,只是如今没有名份,也没有遇见合适之人,所以只能依靠江都县承王志端,江思诚等人,管理扬州政务。

    军队得以整编,挤压的政务得以处理,城内百姓得到安置,让扬州开始恢复秩序,大大增强了王彦守卫扬州的信心。

    王彦在重整扬州城防时,多铎也在进行反思,清庭入关不久,根基尚不稳固,特别是多尔衮在关内推行圈地、投充、逃人三法后,北地已有不稳之象。

    满清人口不过几十万,要想征服万万之众的大明,便要速战,以雷霆之势,打垮大明,若陷入久战,随便消耗几万真满洲,他们也承受不起,甚至要退到关外。

    多铎率领清军南侵,自然明白其中道理,他攻城已有数日,却无法再次破城,反而有陷于持久的危险,若是时间一久,他很难保证不生出什么意外。

    连日来攻打,都不见效果,反而让扬州明军日渐凝聚,绿营不尽全力,让多铎担心的同时,心中也满是怒火。

    为了改变局面,多铎首先逼迫诸多汉将交出营中名册,而后快马送往京师,对扬州城外的汉军降军进行世兵制的改革。

    世兵制起源于春秋齐国,现在却成了满清控制绿营汉军的利器,一旦改编完成,士卒家眷全入兵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世代代为满清效力。

    入藉之后,兵与民分离,不允许改为民籍,兵士的家属,则集中居住,集中管理,成为满清人质。

    将名册送走后,多铎不禁一阵冷笑,只要改编完成,将绿营汉军的家眷握入手中,他就不怕绿营,不拼命死战!

    当然在多铎心中,汉人始终不值得他相信,也不值得他依靠,只有真满州,只有旗人,才能让他安心。

    之前真满州正白旗和汉军正蓝旗损失不小,使得城外的旗人不足一万人,让他心中不安,所以在逼迫汉将交出名册后,他又立马写下奏报,请多尔衮速发山东之兵,南下助战。

    王彦虽然暂时守住了扬州,但是一场更加凶猛的攻击却在酝酿之中,扬州定然要迎来一场惨烈的大决战。

    (本章完)

第54章 风云变,天下时局() 
王威同王彦分开后,便催着忠义营的四千步军往扬州赶,但是因为携带炮队和辎重,加上连日阴雨,所以行进的十分缓慢。

    王威一路冒雨拖泥,奔至镇江时,却已经是五月一日,扬州城内王彦已经坚守了六天。

    在王威到达之际,刘良佐部也赶至扬州城外。

    刘良佐是山西大同左卫人,崇祯年间统兵在宿松、庐州、六安一带同农民军作战,升为总兵官,北都覆亡时,他驻军河南正阳附近,便不曾勤王。

    甲申之变后,凤阳总督马士英为了防备顺军攻打江淮,招刘良佐率部入卫南直隶,他便一路烧杀抢掠,进入江淮地带。

    刘良佐兵至临淮时,百姓闻他军纪极差,沿途都被他麾下兵马淫劫,不敢让他入城。

    刘良佐见百姓固守城池,顿时大怒,发兵攻之,却久攻不下,马士英连忙出面调停,让他移住寿县一带。

    福潞之争时,刘良佐觉得拥福有利可图,得封广昌伯,划分驻地后,便一直以武力要挟朝廷,要钱要粮。

    左部东下时,他也未尽全力,虽然刘良佐名义上是大明之臣,本质却是一投机军阀,根本没有什么忠义之心。

    刘良佐降清并非偶然,除了他本是投机之人,趋利避害之外,他的弟弟刘良臣也起来很大作用。

    崇祯四年(1631年),大凌河之役时,刘良臣是祖大寿麾下的游击将军,战败后,就投降了清廷。

    清军南下,兵围扬州,刘良佐觉得大明大势已去,适逢清庭派遣其弟刘良臣前来说降,许以抬旗封爵之利。

    刘良佐本就欲另寻出路,逃离大明这艘破船,双方顿时一拍即合,他出了池州不过几日,就写下降表,投了多铎。

    刘良佐一镇除了从池州带出四万兵马外,其江北驻地寿州一带还有兵近六万,合计十万人马,全部归了清庭。

    王威兵至镇江,刘良佐也带着四万人马赶至扬州,听候新主子多铎的调遣。

    扬州久攻不下,多铎担心南岸明军过江支援,正焦急之际,刘良佐就领兵到来,让他平添四万战兵,使得多铎心中大喜。

    刘良佐的四万人马被布置于江北沿岸,而镇江城中的大明援军,却仅仅只有王威带来的四千忠义营步军,守为南岸还嫌不足,哪里还有能渡江支援。

    自郑鸿逵上报朝廷请发援兵以来,镇江城内除了王威部外,便在无一兵支援,反观扬州城外的清军实力却在不断增强。

    自多铎上奏多尔衮,请发山东援兵,南下攻扬之后,清庭便全速运转起来。

    五月二日,多尔衮令山东的固山额真准塔统领偏师由山东南下,收李成栋等高部将领。

    四镇之一的东平候刘泽清,在听闻清兵直逼淮阳,也没有抵抗之心,匆匆将淮阳十四州县的土地、百姓、兵马、钱粮交给麾下总兵柏永馥,本人却同山东总督王永吉,总漕都御史田仰等一批文武乘船逃往海上。

    王彦被困于扬州,消息闭塞,不知大明面临的局势,并没有因为他占据扬州,而改变多少,依然的风雨飘摇,依然的危如累卵。

    这时他正在西城上,看着炮队,同西城高坡上的清军炮阵,进行炮战。

    清军火炮,摆放在西城外的高坡上,可以俯视城内,指哪打哪,对于西城守军十分不利,特别是西北缺口,至今尚未修复,每天拉锯都会战死成百上千的守军,比其他方向战死的明军总数还要多,对守城极为不利。

    王彦要改变不利的局势,要么打下西城外的高地,要么用城上火炮压制清军炮阵,但多铎深知高坡的重要性,早就派遣重兵守卫,加之城内明军多是新卒,拒城而守尚可,出城浪战却打不过清军,他无机可乘,便只能依靠城上火炮,同清军对轰。

    王彦并不精通炮战,因此之前一直被清军火炮压着打,幸得何刚向他推荐,兵部司务陈于阶,才慢慢扭转劣势,勉强和清军战个平手。

    王彦见陈于阶指挥炮队得心应手,强他百倍,心里自然高兴,一番了解,才知陈于阶乃是大明已故重臣余光启的外甥。

    徐光启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又是有名的科学家,精通西学,擅长铸炮和火器,陈于阶自小便受其影响。

    他知识广博,通晓天文,熟知西方使用枪炮的秘密,精于城防,曾为朝廷立过大功,被朝廷封为钦天监博士。

    烈皇帝殉国后,弘光帝继位,他流落南方,被史可法招到扬州,以兵部司务之职,负责训练士兵使用火枪、火炮。

    清军围困扬州时,他正好被困城中,为忠义营官兵所救。

    火器是守城的利器,王彦能得到陈于阶这样的人才,自然要加以重用,随命之为炮队指挥。

    扬州城内外炮声不绝,上演着关系大明生死存亡的大战,在湖北、江西一带,另一场关系大顺生死的大战,也进入了尾声。

    三月间,左良玉借口接到烈皇帝“太子”密诏,扯起造反大旗,全军乘船东下,放火焚毁武昌。

    李自成带领大军进驻已成一片赤地的武昌城,不久后阿济格部清军追踪而至,兵围武昌。

    李自成命刘宗敏、田见秀领五千人马出战,被清军击败,他顿时惊恐万分,不敢再同清军交战,随放弃武昌继续东下。

    这时的大顺军,处境已经十分艰难,荆襄四府轻易落入清军之手,不仅没有阻滞清军,反而后勤补给之地尽失。

    大顺军及要保护随军家眷,又要防备清军,还要想法为十多万大军随地筹粮,指挥顿时混乱。

    大顺军上犯荆、岳,下走蕲、黄,四处筹粮,一片混乱,已经没有了一个明确的作战方向,原本制定的水陆并进,直下南京之策,也因此而耽搁,更加不能甩掉身后的清兵。

    四月上旬,大顺军在阳新富池口,再次被阿济格追上,毫无防备之下,大营被清军冲破,损失惨重。

    (本章完)

第55章 自成死,大顺崩塌() 
葵未年(1643年),李自成于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击败大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随乘胜进占西安。

    甲申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古都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不久后,大顺军便席卷天下,逼得崇祯皇帝煤山自缢,二百多年基业的老大帝国,被打得落花流水,李自成大有改朝换代之势。

    新生的大顺政权,兵威之盛,占据整个黄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一带,令南方残明势力赫赫发抖,偏安江左,顿兵不进。

    一个老帝国倒下,一个新帝国将在他的尸体上建立起来,取代他的地位,成为中华正统,傲世天下,李自成同他的大顺朝,顿时不可一世,蔑视天下。

    一时间,他们意气风发,座龙床,睡宫阙,山珍海味,美酒佳肴,美人相拥,歌舞不绝,一朝登极,天下俱有。

    老婆孩子热炕头,家中再有几亩好田,这时普通百姓的向往,然而李自成这样的英雄,却也不能幸免,一朝乍富,控制不住,他的雄心被眼前的成就所蒙蔽,身边又缺少能直言进谏的文臣,使他迷失在大国天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