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厉。”
赵北更平静了,确实,这个误差还是太大了,相比二十一世纪那些战略导弹几十公尺、十几公尺的误差,“弓箭一号”还是太“粗糙”了。
不过“粗糙”归粗糙,毕竟火箭不仅顺利射了,而且还准确的坠落在了预定坠落区,这本身就是巨大的胜利,足以让人为之喝彩。
火箭实验,或者说“准导弹”实验成功,赵北心情大好,趁着兴致高涨,决定在基地多住几天,以便参加那枚运载战斗部弹头的真正的“雷鸣”战术导弹实弹射击实验,不过考虑到他最近的工作安排日程比较满,所以他也希望基地方面能够尽快完成战斗部的安装和测试。
看到总统先生兴致高涨,基地主管官员决定趁热打铁,在火箭实验结束之后,邀请总统前往另一处实验靶场,观看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式武器实弹射击表演。
当士兵们拖着那门模样古怪的“大炮”进入炮位之后,赵北立刻意识到基地方面准备向他展示什么武器了,其实,这种“大炮”就是总参谋部武器展秘密方案中的那种多管火箭炮,研代号“冰雹”。
这是一种步兵用轻型火力支援武器,是火箭研制基地的另一项重要武器展项目,但是与“弓箭一号”火箭不同,这种火箭炮是一种小型火箭,而且不使用液体燃料,而使用固体燃料,这种固体燃料是当年美国技术专家戈达德的另一项明,虽然因为燃烧时间短、推力不足,无法用于远程火箭,但是用于“冰雹”非常合适,利用这种固体火箭燃料,“冰雹”射的火箭弹可以飞到七千五百公尺之外,这个射程已经过了中口径迫击炮的最远射程,而在火力密集度上更是远胜迫击炮,所以,一旦“冰雹”火箭炮开始装备部队,部队的前线火力支援密度将大大加强。
“冰雹”轻型火箭炮的主体结构由射架、射管、车轮组成,一共拥有二十四根射管,每一根射管都可以拆卸,整个射架和车轮也可以很方便的拆卸,这样一来,这种火箭炮就能很轻松的由步兵携带翻山越岭,而这种火箭炮所使用的火箭弹也很轻,每颗直径一百零五毫米,在威力和重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以保证每名步兵都可以在行军中携带一颗火箭弹,这同样适合山地作战,用于平原机动或作战时,这种轻型火箭炮可以由轻型军用车辆拖曳,能够跟上摩托化行军纵队。
这种“冰雹”火箭炮的设计思想直接来源于赵北,而他的灵感则来源于后世,他再次轻易的剽窃了后人的明,而且再次取得了成功。
火箭炮的射击非常成功,仅仅一门样炮,就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内将二十四颗火箭弹投射到了数千公尺之外,将目标覆盖在一片硝烟弹雨中,足以让军人为之叹服。
“这火力,至少相当于一个炮兵连。”
“一门炮就能有这么猛烈的打击火力,如果多门集群射击,可以取得更好的火力优势。”
蓝天蔚和蒋方震很快就对这种新式大炮上了心,过去,他们一直沉醉于“弓箭一号”这样的远射程火箭,但是现在,他们突然现,相比那种误差过五千公尺的“战术导弹”,还是眼前这种短射程的火箭弹更有魅力,一线部队更需要的是这种武器。
“可以列入装备计划了。”
蓝天蔚向赵北望了过去,而这时,赵北还没放下望远镜。
“我建议立即列入装备计划。”蒋方震同意蓝天蔚的意见。
“既然你们都同意,我没有异议,‘冰雹’火箭炮立即投入批量生产。”
赵北将望远镜递给一名副官,然后做出了决定。
“要不要送去西班牙战场实验?”
蓝天蔚问道,这倒不是他多此一问,实际上,现在的西班牙战场已经成为了各国的武器实验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苏联、中国,都将最新研制的轻武器和战斗机、坦克投入西班牙战场,以检验实战性能,其实就在现在的西班牙战场上,中国新研制的几种军用枪械就在那里接受实战的检验,包括那五十架“猎鹰”式战斗机。
“不!火箭炮属于秘密武器,不到开战,绝不轻易在公众面前1ou面。部队秘密装备,秘密训练,一旦开战,这种武器将达成最大的突然性,给予敌人最强的精神打击和心理威慑。”
赵北做出了否定的答复,其实,现在国内的许多新式武器都处于保密状态,虽然已经装备部队,但是都没有在公开场合1ou过面,比如说使用中间威力子弹的全自动步枪、动力滑翔伞,现在的中国,与德国一样,正在加武装自己,以迎接一场全面战争。
为了迎接这场全面战争,赵北已做好了充分准备,“雷鸣”导弹和“冰雹”火箭炮只是这些准备工作的一部分,冰山一角而已,实际上,现在的中国,无论是官方实验室,还是私人的企业,都已被纳入战时工业体系,而且现在就在全力以赴的完成中枢政府为其制订的新式武器和装备研制计划,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研制,而其中的许多武器和装备都将完全改变战争的面貌,那是全新概念的武器,而“雷鸣”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
就拿这个“苍穹”基地来讲,现在正在这里研制的不仅有战术导弹和原子弹,而且也有一种被称之为“游弋者”的飞航式火箭,而一旦完成这种飞航式火箭的雷达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将出现一种全新概念的反舰武器,这种武器就是巡航导弹的一个重要分支:反舰导弹。
与此同时,火箭研制小组也正在按照赵北的要求设计一种雷达引导的防空火箭,一旦研制成功,“防空导弹”将出现在未来的空中战场上。
按照赵北的“历史经验”,这场全球冲突肯定会爆,只不过到底由谁来打响这场全球战争的第一枪,目前他还看不清楚,他一度认为这第一枪可能由他打响,但是既然英国选择了退让,那么,这把全球战争的令枪就再次搁回了世界战略的那张棋盘上,谁会将之捡起来呢?赵北决定拭目以待,而且他也不介意再次将之拿在手里。
第一卷 时代先锋第1059章 走向战争(上)()
对于世界而言,公元1937年到公元1938年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处于动荡之中,这种动荡既是政治意义上的,同时也是社会意义上的。
就在这段时间里,西班牙的内战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德国和意大利越来越深的卷了这场西班牙人的战争,而相应的,苏联和法国也不得不做出类似的“关注”,试图通过外国人的手徒劳的平衡一下越来越不平衡的欧洲力量均势,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在国际局势的动荡之中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就在1937年,爱尔兰终于完成了独立的所有手续,这似乎进一步证明了英国政府的“退缩战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英国国力的进一步衰退,实际上,自从欧战结束之后,英国的经济基本上就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而随后的大萧条又使英国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之中,继续维持一个庞大殖民帝国的统治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英国政府只能选择“退缩战略”。
相比英国政府的退缩战略,中欧强国德国的迅扩张令人瞠目结舌,如果说进军莱茵兰和干涉西班牙内战还只是纳粹德国的牛刀小试的话,那么德国在1938年春天吞并奥地利就可以看作是德国重建中欧霸权乃至欧洲大陆霸权的重要标志,而且像在莱茵兰危机中一样,面对德国的咄咄逼人战略,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再次表现出了强烈的“绥靖主义”情绪,甚至连苏联关于“共同行动”的建议也被英国相傲慢无比的拒绝了,显然,指望英国是不可能阻止德国的扩张势头的。
英国政府的立场进一步助长了德国的野心,于是,随后德国又对捷克斯洛伐克起了攻势,并进而由苏台德“自治”问题而引爆了“五月危机”,只是因为苏联的强烈反应以及英法两国虚张声势的口头威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才得以暂时度过危机。
以上就是欧洲的动荡局面的基本面,虽然局部地区战斗正酣,但是毕竟还没有爆席卷整个欧洲的全面战争,欧洲人似乎还可以享受暂时的和平生活,虽然这种和平的生活依旧是动荡的。
相比欧洲的动荡,亚洲的动荡形势更为剧烈,因为在亚洲,就在1937年冬天和1938年春天,亚洲连续爆了两场局部战争,分别是“土伊战争”和“第二次南洋战争”。
“土伊战争”爆于1937年冬天,战争的一方是土库曼苏维埃政权,战争的另一方就是伊朗,在1935年,波斯帝国正式将国名改为“伊朗”,最高统治者是礼萨汗国王,这是一位精明强干的统治者,一心学习土尔其领袖凯末尔,想将伊朗变成中东强国,他不断的与国内和国外的敌人进行着斗争和妥协,试图寻找到一条走向强国的道路,但是遗憾的是,这个世界讲究的是弱肉强食,当强国下定决心干涉弱国的内政的时候,任何单纯的外交手段以及国际纵横捭阖是不能拯救弱小国家的,于是,“土伊战争”就爆了,站在土库曼苏维埃政权背后的是苏联,而站在礼萨汗背后的则是英国,而在这其中,还有一个若隐若现的东方大国的影子,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实际上,如果不是中国上下其手的话,原本由英国扶持的土库曼素丹国是不会在1936年初轰然倒下的,而当素丹带着家人与珠宝逃亡阿富汗之后,中国却没有出动那规模惊人的6军力量以稳定当地局势,而是采取了让人困惑不已的“不干涉立场”,于是,在那一片混乱的土库曼素丹国的废墟上迅崛起了几股军事力量,内战似乎一触即,而且也使当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战略真空区,将周遍的一切高压力量都吸了过去,英国人试图卷土重来,苏联则试图将它那赤色的狂潮冲向印度洋,就连阿富汗的统治者也试图染指土库曼的利益。
在经过了半年时间的残酷内战之后,苏联扶持的土库曼苏维埃势力成功的击退了英国政府支持的阿富汗军队,并消灭了国内多数竞争对手,于是,在1937年秋天,土库曼苏维埃政权就这么建立起来了,而且就在之后不久,为了解决在波斯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边境纠纷问题,以及为当年的那个波斯苏维埃政权报仇,土库曼苏维埃政权主动挑起了“土伊战争”,进攻一方除了得到来自苏联的大力支持之外,也得到了许多中国旧式武器,虽然有分析认为,这些中国旧式军火武器是来自于另外几个中亚小国,但是英国政府可不这么看,英国政府坚持认为,这些军事援助直接来自于中国政府,在“土伊战争”问题上,中国显然与苏联站在了一起,而目的似乎正是为了吸引英国的注意力,使英国无暇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局势。
让人惊讶的是,由于在远东共和国的政策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中国与苏联近年的关系一直非常冷淡,可是现在却又因为中亚危机而联起手来,或许,国际政治就是这么的复杂吧,当面对共同的敌人时,曾经相互敌视的两个国家也可以很快的进行合作,苏联对英国很失望,认为英国不能帮助它阻止德国的扩张,至于中国,则尽可能的利用这场“土伊战争”为自己攫取好处,这种好处不仅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