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炸弹屁股后面的导火管。所以。那两颗扔下去的航空炸弹全部延迟爆炸。除了吓人之外。乎没有造成任何伤亡。后两颗炸弹的保险倒是解除了。可是不知为|么也没有及时引爆。似乎是引信的问题。
那可是汉阳兵工厂这架小飞机量身定做的高级武器。弹头用的是与迫击炮类似的惯xing碰炸引信。弹尾还装了一根延迟信管。这种航空炸弹一共就制造出五十。结果第一次实战出击就在孟飞手里出了洋相。
“教训啊。以后可要记住解除引信保险。另外。汉阳兵工厂的引信未免粗糙了些。”
孟飞从兴奋中下来。想起刚才的疏忽。于是急忙从皮袄中摸出个笔记本。顶着风用铅本子上郑重其事的写下几句话。这是他的学习笔记。平时冯如教授的飞行经验和注意事项都记载在那上面。孟飞学习勤奋。文化水平也高。这正是冯如挑选他做助手的主要原因。
此次共和军二次征川。赵北不仅将冯如带了过来而且也将那仅有的两架飞机带了过来就在西征军入川的轮船上。中国的第一支飞行部队正式组建。命名为“第一飞行中队”。直属于共和军总司令部冯如是第一任中队长。
为挑选合适的队员。冯如深入基层连队。用了几天时间挑选出一百名学员。由于冯如是广东人。方言很重。为了便于教学赵北特批。同意这第一批飞行学员都从广东籍士兵中挑选。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湖北没有那么多广东人。所以不的不扩大挑选面。从作战部队到时政宣讲队再到军官训练团。凡是听的懂冯如方言的人都有优先权。孟飞正是因此才以进入飞行队的。当时他正在军官速成班随营学习。而且正好是广东。
即使是这样。行队里仍有近一半的非广东籍人士。冯如教学时只好依赖孟飞做翻译。这也是孟飞以参加此次空袭行动的另一个原因。冯如很信任他。
炸弹扔下去了。那满一麻袋的单也扔下去了飞机那不堪重负的发动机终于的以解放。发出轻快的“嗡嗡”声。拉着飞机向更高的空域飞去。很快爬升到两百英尺的升限。向着那个升起两百米高空的侦察气球飞去。|是飞机的航标。冷风迎面吹来。让飞机上的两人神采奕奕。围在脖子上白se丝质围巾随风飘扬。看上去很拉风。
这…围巾可不仅仅是用来拉风的。它有很实际的用途——————用来擦去风镜和脸上的污。
很快孟飞的那条|巾就派上用场。就在他记下此次空袭行动的所有心的之后。他身边的那台风冷二程发动机开始发出怪异的尖叫。还没等飞行员调整节流|。只听的“轰”的一声爆响。动机的油管就爆出一团火焰顺着油路烧了开去大量汽油混合麻油甩到了孟飞脸上。
孟飞一边擦去风镜上的油污。一边cao起绑在腿上的一块湿毛巾用力扑打那台冒着火的动机。与此同时。与他并坐的冯如立即cao纵飞机向低空飞去。
幸亏这是一架双引擎飞机。不然话。只怕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次空中突袭就要以悲剧收场了。
如和谢泰带回国两架飞机。一架单引擎。一架双引擎。飞行速度差不多。但双引擎的|架飞机载重更大。安全xing也更高一些。因此。冯如才驾驶这架飞机出击。
不过这个时代的发动机技术比较始。再加上抗爆xing很差的汽油。驾驶这个时代的飞机飞|确实是在冒险。一旦出现故障。只能依靠飞行员的经验和能力。
右侧发动机猛烈燃烧。烈焰熊熊。黑烟滚滚。依靠剩下的那台发动机。这架飞机哼哼唧唧的向东南方飞去。屁股后面拖着长长的黑烟。远远望去。煞是壮观。的的面上正在交战的双方士兵纷纷仰头。弄不清楚这架“风筝”又在玩什么杂耍。
等飞机挣扎着飞回大面铺野战机场时。油箱
见底了。来不及调整航向。冯如一压cao纵杆。驾机|。飞机拖着黑烟在一片草的上蹦蹦跳跳的降落了。机场上的飞行学员们一窝蜂的冲了过去。不等飞机完全停住。便纷纷抓住机尾。硬拖着飞机停了下来。
冯如和孟飞解开安带。狼狈不堪的跳下飞机。从学员手里接过一张湿漉漉的毛毯。个蒙在了那台火燃烧的发动机上。这才控制住火势。赵北带着参谋们一脸惊愕的跑了过来。拉住冯如就问:“怎么样?怎么样?有没有受伤?。快送到野战医院。叫军医看看。”
作为穿越者。赵北很清楚冯如是怎么为自己的航空梦想献身的。在这种人才难的时代。实在舍不冯如这种顶尖人。如果不是战事紧急的话。他也不会冒险让冯如带领飞行队随军行动。但是此举目的是叫冯队长训练随军学员。却没有让他驾机升空作战。所以。当知飞机擅自起飞之后。他即从前敌指挥部赶到机场。一打听才知道。冯队长带着一名飞行学员要去轰炸满清顽固派。
这是行动啊!
赵北虽有些恼。是又没办法叫飞机回来。于是只好在机场等候。本打算等飞机降落之后狠狠的将这两个擅自行动的飞行员批评一顿。但是刚才看见那架飞机拖着黑烟飞回。吓的他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批评的话也就忘一干二。
现在共和军飞行刚刚组建。行学员们也仅仅处于理论学习阶段。正在熟悉赵北命制作的那些简易训练装备。根本不能单独驾驶飞机作战。也难怪赵北会如此担心冯如的安全。
连连摆手。示意自己无恙。也不多说话。只是心疼那台发动机。这架飞机没有备用发动机。现在毁一台。只短时间内是无法再升空作战了。至于那架单引擎飞机。赵北可是明白说过的。绝对禁止冯如驾驶。以免摔死了共和军唯一的飞行员。
这架飞机损的不止是发动机。撑杆和张线也被烧毁。右侧机翼也被烧了个大洞。如果不是及时飞了回的话。恐怕在天空就了。此次空袭行动。可谓险之又险。两名飞行员的运气也实在是好。
初次空中出击就出师不利。冯队的懊恼可想而知。孟飞也是同样模样。赵好言安慰一番。吩咐卫兵带着冯如和孟飞下去休息。又命人将这架已经损坏的飞机拖回机库修理。看看能不能把那架单引擎飞机的发动机卸下安上。同时正式下达命令。从现在起。飞行中队的飞机司令的卫队看管。没有总司令的手令。任何人都不的驾机升空作战。所谓“机库”其实就是一座竹子…建的凉棚。顶上盖着油布。从兵工厂调来的几名技工负责维护飞机。赵北对这个时代的发动机一窍不通。索xing也不去添乱。着参谋们离开机场。又赶回前敌指挥部。走之前还下了命令。没有他的允许。冯队长也不准驾驶飞机。
回到前敌指挥部。已有几名客人在等候。一位是居正。作为共进会会长湖南都督孙武的特使前来拜访总司令。另一位是邓刚。是奋进会首领杨王鹏派来的代表。另外两位则川西土司派来络员。一个叫乌哈。一个叫德格。汉说的很不错。
第187章 高攀桥()
1908远东狂人第187章高攀桥
&时节那仅存的凉意。
都城里的百姓像往常一样小心翼翼的拉开门。透过门缝向街道上张望但街面上却冷清的诡异。那些原本到处都可以看见的巡街兵丁不见了踪影。街上散落着许多撕碎的龙旗碎片。间或有几只破烂的草鞋歪在街边的排污沟里。却不知道它们的原主人去了哪里。
街上静悄悄的。响多ri的炮声枪声都听不见了。只能听见一些人家挂在屋檐下的风铃叮叮当当”。正随着微风摇摆。那从东边过来的暖风顺着街道一路吹过去。将那些躺在的上的破碎龙旗卷了起来。飘飘扬扬散落的到处都是。
怎么回事?
百姓们又将拉开的|小心翼翼的关上了。一家老少躲在八仙桌下面面相觑。
革命军的大炮“不了?没有炮弹了?
赵宪台的老带着援军赶到成都了?革命军知难而退了?
正当百姓“惴惴不安时。那街上突然传来“砰砰”的炸响。
所有的人都吓了一。难道是巷战开始了?前些ri子革命军跟清军在汉口巷战。半个汉口都被战火烧成了白的。难道。现在的成都城也要步汉口后尘了么?胆小的人几乎快吓的昏了去。胆大的人也不敢开门去望个究竟虽然很快就发现这“枪”有些耳熟但终究是战战兢的人居多。
火药味很快从门里透进屋。呛的人直心慌。这味道咋就那么熟悉?就跟逢年过节时放的那些炮仗一样?
正奇怪时就听见了门外那袍哥人家吆喝。
“不打仗咯。赵尔那龟儿子降。啷咯躲起做啥子?快去迎接革命军。”
“革命军进城咯。去瞧革命军咯。”
啥?赵尔降了?
百姓们将房门拉开探头探脑的向外张望。只见满街袍哥打扮的汉子。挑着竹竿。上头挂着鞭炮。一路一路吆喝一面红旗挥舞在空中上头一个醒目的“”字迎风招展。跟在红旗后面的是大批瞧闹的百姓。就连衙门里官差也混杂其间只不过头上已经不戴差帽了。而是换上了纸糊的平顶帽。正面拿毛笔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顺民。
八旗入主中原之后。严禁汉民头戴平顶帽。结果拱顶的瓜皮帽成了绅们的标志。现在连门里的官差都戴回了平顶帽。难道这成都城真的光复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走出家门跟着那些袍哥队伍向城门走去。沿途看见不少着洋枪的巡防兵丁站在街口。不过那眼神总是躲躲闪闪。已看不见往ri的趾高气扬。而且所有兵丁的左臂上也都绑着一根红se布条。跟那传说中的革命军战旗是一个颜se。
原本挑在街边屋檐下的那些龙旗基本上都看不见了。不是被人扯下撕成碎片。就是被人扔了臭水沟里。与它们的主人一样成为了历史。
都城里各处都是相同的情形。在袍哥队伍的引导下。成千上万的百姓涌出街口。走向城东。去瞧一瞧那革命军的模样。
在人群中还有一队从皇城方向过来的挑夫。都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一前一后两个竹筐里装满了洋枪的枪栓。人们好奇的打听。这才的知。这些枪栓都是从城里的旗营里收缴的。现在旗兵们手里的洋枪基本上就是摆设了。也就只剩下刀可以吓唬一下百姓。
于是。部分百姓马上调头往旗营赶去。想去瞧瞧那些旗人如今的模样。不过多数百姓还是择赶往城东。迎接那光复成都的革命军。
等百姓们扶老携幼到城东的时候。却发现那城墙上下已是人山人海。后到的人无论如何是不能站到面去看革命军了。那么只好耐心的等在人墙后面。听着那从远处传来的军乐声和军歌声。在头脑中想象着革命军战士的英姿。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雄壮的军歌声中。共和军部城东的两座城门开进成都。走在最前面的是军乐队。跟在军乐队后头的是先导骑兵。们进城之后便分布城中各个路口。负维持秩序。弹压乱兵。
至于共和军的步兵。则紧随骑兵跟进。枪上肩。正步行。口中高唱军歌。在阳光的映照下。那挑在枪尖上的刺刀闪闪发光。笔挺合身的新式军装让他们所有人显的jing神抖擞。全副行军装具一应俱全。显示出共和军良好的后勤供应。
不过对于百姓来说。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