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盗帅-第4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荷早年推广的图书馆,发明活字印刷术以及改良造纸术也从侧面使得唐朝文风大涨。

    弘文馆上下都是名噪一方的人才,杜荷的任务即是与长孙无忌指挥他们编写唐律疏议。

    杜荷虽然也被誉为当世名士,但在咬文嚼字上的功夫,却低的可怜。他编写的律,都是用白话文写的,没有什么文笔可言。想要流传百世,显然不行。长孙无忌在这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作为古代人,他比起杜荷来,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但是比起那些专门研究此道的那些文士相比,那就要逊色许多了。

    杜荷、长孙无忌的任务就是将律与律礼上的要点观点,融合一处,至于弘文馆里的学士,则负责润色,将他们写的用优美易懂的词句描绘。

    在这期间杜荷难免与长孙无忌接触、碰头。

    也许是被虎口夺食,以长孙无忌待人处事那三分笑的态度修养,对上杜荷也没有任何的好脸色,沉着脸,像欠他几百万似得。

    杜荷难得见弥勒佛一般的长孙无忌这幅模样,也乐的恶心恶心他,常常在他身旁溜达。

    长孙无忌心中厌烦之极,可却奈何不得杜荷,连赶他的力量也没有,只能眼不见,心不烦的将杜荷视为空气。

    杜荷最初觉得新鲜,时间一长,也有些无趣了。

    杜荷虽然跟长孙无忌不和,在政治场上有着极大的矛盾,但也不能否认这家伙的一身才华。以他的能耐,处理此事,那是绰绰有余的。

    唐律疏议成书之后,还要给李世民过目,杜荷也不怕他耍什么花样,直接就交给他处理。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只是时不时的过问一下进步,将省下来的时间用来陪小宝儿、小百合,小日子过的极为舒坦。

    转眼半年即过。

    因为西征薛延陀是唐朝立国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征伐,虽然历史很短,只是半年即结束了战争。但是二十五万大军的所需,依然是天文数字,将唐王朝所聚集的一年物资,消耗的干净。

    在这段时间里,整个王朝的任务即是修养生息。

    这几乎可以算是一种惯例了,凡大战之后,迎来的必然是新一轮的发展,以便能够再次出战。

    这也与李世民这位皇帝的本性有关,李世民属于那种锐意进取的君王,他从来不嫌自己的领土太大,能够出兵征伐,绝对不会有任何的迟疑。

    唐律疏议在半年中已经修编成册,经过反复商讨,已经取代了旧版的贞观律,成为大唐王朝全新的律法准则。

    在这半年里,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在赵回这经验丰富的航海船长的带领下,大唐的外交使节顺利的通过东南亚海域,与那里的国家取得了联系。并且受到了世界上唯一一个能与大唐相提并论的大食国国王的热情接待,在大食国的引领之下,外交使节一直西行,与西面的拜占庭帝国建交。

    作为使者的李义、王玄策他们更是在拜占庭帝国国王的接待下,参观了古罗马的象征罗马斗兽场。

    经过一年半的出使,李义、王玄策游走于西方的个个国家。

    西方的国家不论是什么大食国,还是拜占庭帝国,论科技与唐朝一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他们这些极西之地,也经常流通一些唐朝的珍贵物品:丝绸、瓷器、茶叶、宣纸等等物品。

    对于东方神秘而伟大的国家都只是听闻,从来没有见过。

    对于大唐使节,也表达了十足的敬慕。

    得知李义、王玄策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的用意之后,一个个都欣喜若狂。

    尤其是大食帝国更是如此,他们距长安实在太远,商队一路上要经过无数的国家。这从他国领地上经过,不安全不说,还需要缴纳各种税收,以至于货物昂贵的吓人。

    这能够直接从海上通过,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也因此大力支持。

    大食帝国在西方是最大的国家,有着一定的号召力。

    他国见大食帝国如此热衷与唐朝的贸易,即便他们对大唐没有那么了解,也纷纷效仿。

    当李义、王玄策决定返回的时候,小小的三百人的团队,壮大到了整整万人,各国商队使节都带着本国特产随行,与年末抵达了广州、上海两个港口。

    在各国商队使节抵达的前两个月,李世民已经得到了消息,让吴王李恪负责接待来使,并让刘仁轨全权处理贸易,务必让这一次规模盛大的商业盛会圆满召开、圆满落幕,形成双利之举。

    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海上丝绸之路能够源源不断的为大唐产利。

    刘仁轨经过在苏州的历练,行政干略,稳重出色,面对这种少见的盛况,他上上下下打点的井井有条,上海、广州两地,红红火火,洋溢着无比浓厚的商业气氛。

    原来的船队分坐两批,一对是各国使节,他们在李恪的带领下,赶往长安觐见李世民,另一队则在上海、广州行商。

    这一日,杜荷受到了李世民的召见。

    在甘露殿,李世民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看得出来这位大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心情很不错。

    没有多余的闲扯,李世民道:“还有三天,西方的来使即将抵达长安,你就全权负责接待了”

    杜荷一脸的惊愕,自己身兼三职,检校右威卫大将军、尚书省左司郎中以及科技院院正,不论那一个职位都不管迎接来宾的事情。

    李世民让他负责迎接这些西方来的使者,有些不符合他的职位啊。

    李世民瞄了杜荷一眼道:“意外吗?满朝文武,朕瞧着就属你最轻松,更何况朝中文武有谁比你更加了解西方?朕可不想让那些远方的来使说是孤陋寡闻。”

    杜荷惭愧的低下了脑袋,有些不好意思。自从唐朝引进了评分制度,每年都会选择出一个最佳人选。满朝文武,无不兢兢业业的,意图取得一个年度最佳的荣誉。杜荷却是不同,这能当甩手掌柜的事情,他绝对不自己动手,能够偷懒的事情,他也绝不不会多干片刻。

    除了前段时间,继承大将军之后的接收政务,忙碌了一阵子之外,其他时间大多都过的比较空闲。

    李世民高高在上,慧眼如炬,什么人勤劳,什么人懒惰,看的清清楚楚。故而杜荷这几年为大唐立的贡献不低,但却从来没有取得任何的年度最佳的称号。

    也因如此,李世民有事没事的都会给杜荷几个任务,让他处理。

    杜荷就如万金油一般,就算是不在他管辖之内的事情,也能处理的妥妥当当。

    西方使节即将来长安,这什么大食,什么拜占庭帝国,离大唐少说也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双方没有任何的摩擦矛盾,与之通商是百利无一害的举动,李世民对于此事也很重视。

    现在他对于西方的国家也有一些了解,深知大食帝国、拜占庭帝国都是那边数一数二的强国。尤其是大食帝国,更是被誉为西方最强。李世民好面子,为人自恋,这皇帝之间的攀比心,比一般的皇帝更重,不想让这些远来的使者觉得大唐任何地方逊色于他们。

    这负责接待使节的人选就额外重要的,思前想后,李世民只想到杜荷这一个人选。

    唐朝知晓礼仪,才智超群的人并不缺乏,然而天下所有文人,都有着一种思想的禁锢。他们觉得华夏流传下来的文化天下无双,华夏之外的国家都是夷狄,都是野蛮人,没有几个会去了解他们的历史,学习他们的东西。

    当然唐朝风气开放,这种思想禁锢已经有所改良。但事实证明,华夏的文化确实天下无双,周边没有国家能够相提并论。

    如此真正了解西方历史的人,满朝文武除了杜荷,没有一人。

    李世民想来想去,这个任务,还非杜荷不可。

    随即念起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还没有杜荷这个臣子享福,心中不平,朕忙死忙活的,没个清闲,作为臣子的,岂能太过享福,当即下定了决心,将此事交给杜荷处理了。

    虽然杜荷并不是礼部的人,但只要他的领命,什么礼部不礼部的,只要高兴,乞丐也能充充场面。

    杜荷见李世民又莫名其妙的给他安排任务,发现自己过的轻松,干的事情,好像一点也不比那些什么最佳大臣少。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杜荷心中诽谤,却只能揽下了这个任务。

    不就是接待外宾吗,小意思。。。。。。。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624章 乡巴佬进城() 
长安城外,十里亭。

    十里相送相迎,这是古代最高的送迎礼节。

    古代基本上每一个大型都市十里外都会有一个路碑似得亭子,以作标识。

    杜荷作为接待大使,领着礼部的一票人,在等候着使者的大驾。

    同来的使者已经列好了迎接的队伍,整整齐齐的做足了架势。杜荷却撬着二郎腿,坐在亭子里,无所事事的哼着小曲,打磨时间。依照常识,他这位接待大使,应当起表率作用,领着迎接大军,恭恭敬敬的等着来使。

    杜荷不吃这一套,他装作生手,不懂行规,坐着悠哉的候着,打算等对方到的时候,才起来做做样子。

    在迎接的使者中,杜荷属于最年轻的,不过对于他的插上一脚,也没有人说什么闲话。只因礼部尚书正是杜荷的准岳父江夏郡王李道宗,他身后的一票人,都是李道宗麾下的虾兵蟹将。面对顶头上司的女婿,有哪个会不知趣的打小报告。

    杜荷便是偷懒,也偷的是有恃无恐。

    “来了,来了”眼尖的礼部官员察觉了一队规模极大的团队正从远方徐徐而来。

    杜荷听到情况,举目眺望,果然有一大队人策马而行,规模极大。

    他的眼力胜过常人许多,已经发现了人群中走在前方的赵回、李义、王玄策等人,还有许多异族打扮的人物在后面跟随。

    他来到迎接大军的最前方,装作一副等了很久的架势。

    在他身后的那些站得两脚发麻的大臣们,一个个都翻着白眼,诽谤中带着些许的羡慕。

    等对方来到近处以后,杜荷迎了上去。

    “奉我大唐皇帝之命,杜荷特此恭迎远方来的贵客。”杜荷这些日子越恶补了一下此类礼节,一举一动,浑然天成,不卑不亢,即显示出了大唐王朝热情好客的一面,也彰显了大唐王朝的气度风范。

    那范儿,即便是干惯了这类事的礼部大臣们,也暗自惊讶。

    一干来使见自己受到如此荣耀,也倍感有面子。

    虽然杜荷比较年轻,但他们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不敢在有任何的掉以轻心:在江南的时候,他们就曾嫌弃李恪太年轻了,觉得唐王朝小觑了他们,有些不悦。经过介绍,方才知道对方竟然是皇帝的儿子,闹了一个大红脸。

    杜荷虽然年轻,但那气度,完全不逊于李恪,又哪敢有任何的掉以轻心?

    大食国的使者欧斯特更是为之一变,惊呼上前,来到杜荷面前,又是礼拜,又带着敬慕的眼光,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大通,很是激动。

    拜占庭帝国的使者也为之变色,上前表示友好。

    欧斯特说的是阿拉伯语,杜荷听得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