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晚李纲并没有来,如今这位未来的名臣还只是一个少年,自然还有自己的正事要做。
众人聚在一起将中午没喝完的酒取来喝了,聊了一些时政,又谈了一些文学上的雅事。因为天气冷了,二更还没到时酒就喝光了,大家也就各自散了。
不过临走时,秦允明将钱塘县县学陈教谕所托的书信转交给了秦观。
秦观让秦允明和苏迨稍等片刻,他简单的看过了陈教谕的书信,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老迈的目光中泛出了感慨的光泽。
“原来,你们也认识润之呀。”他舒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
陈教谕的表字润之。
秦允明点了点头,将自己因为抄写《论语》触怒了县学的事简单的向秦观介绍了一遍,当然最后也补充说明自己现在与县学的几位夫子已经重修于好了。
苏迨和秦少游都是第一次听秦允明讲述这个故事,两个人倒是有些诧异,原来秦允明与陈教谕是这样认识的!
秦观缓缓点了点头,想了想之后,对秦允明说道:“大郎,你既要学习科举应试的门道,日后回到钱塘县不妨多向润之讨教,他对科举的墨义和贴经有深厚的功底,在这方面连老夫都有所不及。”
秦允明想了想,墨义和贴经好像就是考圣贤书上的死知识,只要自己下苦心好好背书,这两个内容应该不难。此外,堂伯既然说陈教谕对这两个方面有深厚功底,那岂不是表示陈教谕读死书、死读书吗?
秦观看出了秦允明的心思,呵呵锊须笑道:“大郎,你可不要小瞧了经义这门学问。虽然是背读之事,但也是要讲究技巧的。除此之外,读书人不应该只读书的表面,更重要的是要领悟书的精髓,哪怕是死知识,也是能够悟出活道理,最终学以致用。”
秦允明恍然大悟,他万万没料到原来古代人都已经有这样的认识了!
“侄儿明白了,侄儿一定虚心向陈教谕请教。”他回答了道。
之后,三人又闲聊了一些其他话题。临别的时候,秦观特意嘱咐秦允明次日寺庙晨钟响起便来找自己。秦允明知道秦观是要教授自己策论的学问了,连连的承诺了下来,然后才与苏迨告辞离去了。
在接下来的几日,秦允明每天早上天还未亮就起床,在寺庙里吃过斋饭,然后又顺便多带一份早点来到了后山茅屋。他将早点服侍着堂伯吃完之后,便与堂伯一起来到石亭学习策论。
而每每到了晌午时分,宗泽、叶梦得与苏迨以及偶尔到来的李纲就会出现,于是秦观就停止了教授策论,拉着秦允明与众人一起游乐起来。大伙有时候切磋书法,有时候去后山更远的地方写诗作赋,总之玩得是不亦乐乎。
第105章 策论学问()
第105章 策论学问
在切磋书法之时,秦允明很是用心的去观摩秦观、宗泽和叶梦得等人的笔风,有时候自己也尝试着临摹众人的笔迹。只是虽然他有书法的根基,可是一时改变笔风,还是有一些不适应,临摹出来的笔迹并不好。
当然,在苏迨的要求下,秦允明也为众人展示了自己的“观雨体”。对于这种新奇俊秀的字体,秦观、宗泽等人都觉得眼界一新,皆赞叹秦允明笔力和心力有十足的功底!
到了每天下午众人休息时,秦观会特意将自己的一些散文书稿交给秦允明阅读。秦允明便与苏迨在石亭里欣赏这些书稿,一面学习秦观散文的描写方式,一面体会策论的要点,同时还能观摩秦观的手迹。
经过这几日的学习、游玩与阅读,秦允明越来越觉得自己受益颇多。他深刻的认为,像秦观这样的人就应该成为掌权者身边的重臣,甚至放在二十一世纪也绝不为过。
秦观的策论学问有着十分严格的原则,在看完了他五十篇策论之后,可以明显的发现这些文章都是十分短小精悍。一篇论文字数不多,但是反映的问题与现实情况紧紧相扣。非但如此,所有文章都没有任何废话,直接陈述利害与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好比一盘精选美味的瘦肉,不带一丝一毫的肥肉。
秦允明叹道,这才叫政论文章嘛!没有阿谀奉承,没有高谈阔论,甚至也不像那些没有主见的士大夫一样,只能提出问题而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来秦观的策论还真能称之为当世一绝了。
当然,秦允明之所以能领悟的这么快,也多亏了苏迨的辅助。每日下午与苏迨在石亭里欣赏秦观的书稿时,苏迨都会将以前秦观教授自己的内容,也讲给了秦允明听,这才让秦允明很容易的参悟要点。
转眼间,已是腊月。
秦允明与苏迨来到处州已经是七、八日的光景了。
这一日清晨,秦允明照例吃过斋饭,顺便带了早餐来到了秦观的茅庐。往日的时候,秦观会等到秦允明来叫才会起床,不过今日当秦允明来到茅屋时,却见秦观已经穿戴整齐,正在用凉水洗簌。
秦允明不由奇怪了起来,连忙走进了茅屋,向秦观问了道:“堂伯,今日怎么会起得这么早呀?”
秦观一边用袖子随意的擦了擦脸,一边笑着道:“一时兴起,就起得早了嘛。”
秦允明没有多想什么,将早点摆在了茅屋内的桌子上。
秦观在桌子后坐了下来,并示意秦允明也坐下。他简单先吃了两口早点,然后长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大郎,亏你这几日悉心照料,老夫倒有些过意不去了。”
秦允明呵呵笑了笑,说道:“堂伯这是哪里话,侄儿身为晚辈,更何况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又有什么过意不去的呢?”
秦观微微点了点头,接着有沉默的吃了几口早点。过了一会儿之后,他抬眼看着秦允明,语重心长的说道:“大郎,你已经在这里留了好些时日了,如今已是腊月,眼见就要过年了,该是打算回钱塘县的行程了吧!”
秦允明愕然,忙问了道:“堂伯,莫不是侄儿有什么地方冒失了,惹堂伯生气了,所以才催着侄儿离去吗?”
“你这孩子,往哪里想呢?老夫什么时候生气了?”秦观乐了道。
“可是,侄儿还打算多向堂伯你学习几日策论的学问呢。”秦允明说道。他知道秦观催自己离去不是因为看自己不顺眼,而是担心误了新年这个大节日,不过现在才是月初,返回钱塘县仅仅三五日的路途罢了,并不着急什么。
“老夫那点学问,其实无非就把握住作文时的态度罢了。今日老夫就为你教授策论的最后一课。”秦观语意颇深的说道。
“这……策论这么深奥的学问,今日就到最后一课了?”秦允明有些惊讶。
“呵呵,你以为但凡是学问都要一学三、五年的时间吗?其实老夫这几日教授于你的策论要点,都是老夫生平所总结的经验而已,你得到这些经验,只能说可以帮助你了解策论写作技巧。”秦观慢慢的说了道。
他顿了顿,继而又说道:“至于能否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技巧仅仅是基础,关键还是老夫那日告诉的一点,多去经历,多去体会,多去领悟;或者就是大郎你自己所说的那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秦允明沉思了一阵,之后深深的点了点头,正色的说道:“侄儿明白了。”
秦观不打算等吃完早餐再去石亭为秦允明讲解最后一课,他就在小桌后,一边慢悠悠的吃着早点,一边向用平和的语气讲道:“策论的写作每个人都各有不同,大郎你虽然在学习老夫的策论方式,但未必就表示老夫的策论方式对你适用一生。日后你写作的越多,就越容易发掘自己的风格。”
他擦了擦胡须上的热粥沫子,又道:“这个道理大郎应该很容易理解。正如家师东坡先生,或者老夫的旧友黄鲁直,他们都曾习过多位前朝名家的字迹,后来写着写着就写独树一帜了。”
“原来如此,侄儿懂得了。”秦允明点了点头,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
“不过,老夫有几分自私之处,既然大郎你学习了老夫的策论写法,那势必要秉承几个原则,不论日后文体上你是否有其他领悟,但写作的原则却断然不能变。否则,老夫可绝不会认你这个学生。”秦观忽然语气严肃了几分。
秦允明听了秦观这番话,心中大为激动,这可是自己与秦观接触以来,秦观第一次提及到师生名份的问题。他一直很珍惜这个名份,若是真的得到了秦观的认可,那这个“秦少游学生”的身份可是相当有档次的。尽管可惜的是,秦观现在还处于遭贬时期,这个名份在官场来说没多大的帮助,可在文艺界那是绝对有分量的。
“堂伯的教导,侄儿一定铭记不忘,请堂伯明示。”他立刻连连的说了道,神态显得极为诚恳和严肃。
“策论并非寻常的文章 所以你一定要区别与寻常文章的写作目的。老夫让你遵守的第一个原则,那就是每一篇策论必须言之有物。你要将策论当作一张嘴,但道出的却是多数人的心声。”秦少游严正的说道。
“侄儿记得了。”秦允明自然明白这一点,策论就相当于议论文,不过议论的对象是时政。议论文的三要素即是论点、论据和论证,首先论点排在第一位,如果议论文没有议论的主体,那就是一篇散文了。
“除此之外,策论是为了反映时政的问题,而不是用来卖弄自己的文采,尤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直切事实,不要过分的使用无谓的辞藻。老夫之所以在这一点上也要严格要求你,就是担心日后你会偏离自己,与那些迂腐陈词之辈混为一谈。”秦少游又说道。
秦允明能理解堂伯的意思,他再次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侄儿明白。这几日侄儿深读了堂伯您的书稿,早已经领悟了这一点。”
他不得不佩服秦少游策论的言简意赅,秦少游整整五十篇策论的书稿,自己只在仅仅数日就看完了,可见文章有多么精炼了。
秦少游微微点了点头,欣然道:“大郎短短数日就有这样的领悟,让老夫欣慰至极呀。日后这一点你要多用心一些。”
他顿了顿,缓缓的又说了道:“以上两点你必须谨记下来,也将成为你日后写作策论的规范准则。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偏门的技巧,当然这些技巧可学可不学,但听听总会有好处的。”
秦允明说道:“堂伯您教导的技巧,侄儿自然会认真学习吸收。不管将来会不会改变,这都算是自己的经历。”
“嗯,很好,你有这样的想法足以表示你的确记住了老夫的教导。”秦观呵呵笑了笑,然后说道,“策论虽然是议论时政的文章 但只要是文章 那就必须考验写作者的文笔。虽然老夫不赞同无谓的华丽辞藻,可是一篇文章的结构能反映写作者的文学水平,因此在精简的同时,你还要多注意发挥自己的文采。”
秦允明微微皱了皱眉头,显然有些没听明白,不过他耐心的等着秦观接下来的解释。秦观又道:“这些时日你读过老夫的书稿,那五十篇策论的文笔十分明显,你可有注意到?”
秦允明点了点头,他读完了秦观书稿,当然知道秦观的策论文章的文笔十分大气,大部分篇幅都是用“整句排比”的方式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