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禁月逝去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发现以物配主者,就在那里杀戮他们,俘虏他们,围攻他们,在各个要隘侦候他们。如果他们悔过自新,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你们就放走他们。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这句经文本帅是不是可以理解回回教徒可以随意杀害我们不信教的汉人呢?若想他们停止杀害我们,我们便要信他们的教?这教也真是奇怪,竟然强迫别人来信,不信就要打要杀,还真是霸道!”
“在那日,要把那些金银放在火狱的火里烧红,然后用来烙他们的前额、肋下和背脊。这是你们为自己而窖藏的金银。你们尝尝藏在窖里的东西的滋味!”
“姑娘可听过和尚鼓吹要用酷刑折磨人,亦或是看到道士专门强抢世人的财富呢?”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要讨伐邻近你们的不信道者,使他们感觉到你们的严厉。你们知道,真主是和克己者在一起的。”
“你们听听,这回回教主公然号召他的信徒去进攻不信他教的人,这算什么道理?难道不信他回回教有罪?难道我们不信教的人就罪该万死不成?!”
“先知啊!你应当鼓励信士们奋勇抗战,如果你们中有二十个坚忍的人,就能战胜二百个敌人;如果你们中有一百个人,就能战胜一千个不信道的人;因为不信道者是不精明的民众。”
“柳姑娘想必是不信回回教的,在他们眼中,你可就是个傻子,可是不配活在这个世上的。”
“先知啊!你当与不信道的人们和伪信的人们奋斗,你当以严厉的态度对待他们他的归宿是火狱,那归宿真恶劣。你们没有杀戮他们,而是真主杀戮了他们。我要把恐怖投在不信道的人的心中。故你们当斩他们的首级,断他们的指头。”
“这些真是导人向善应有的经文吗?怎么本帅越听越像是导人为害的?”
“你们应当为他们而准备你们所能准备的武力和战马,你们借此威胁真主的敌人和你们的敌人,以及他们以外的别的敌人,你们不认识那些敌人,真主却认识他们。凡你们为主道而花费的,无论是什么,都将得到完全的报酬,你们不会吃亏。”
“这是从真主及其使者在大朝之日传示众人的通告:真主及其使者对于以物配主者是无干的。如果你们悔过,那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背离,那末,须知你们不能逃避真主的谴责。你以痛苦的刑罚向不信道者报喜。”
文书读一句,大勇就解一句,竟然前后读了十几条出来。待文书读完后,大勇冷笑一声:“好叫柳姑娘知道,整本经文不足二十万字,当中却有486处提到“惩罚,刑罚”,215处提到“火狱”,106处提到“砍”和“杀”,55处提到“严厉”;35处提到“仇恨”,“仇视”;23处提到“恐怖”;116处提到“恐惧”“畏惧”,28处提到“烈火”,25处提到“血”,95处提到“顺从”,98处提到“祸,灾”。仅有的1处提到“宽容”,怎么样,现在柳姑娘还认为这些回回是良民百姓,这回回教是大正之教,是导人向善的教吗?”
“据本帅所知,信了这回回教的人可都是忘了祖先的,回回教不准教众祭祀自己的先祖,只能尊崇他们的教主,即所谓的真主,便是那个为钱财娶寡妇,有钱之后奸淫幼女的教主。柳姑娘一心为这回回教说话,莫不成柳姑娘认为这回回教才是你心中的方正之教吗?”
“我。。。。”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柳如是只是看到辽东军将戴白帽的回回坑杀,却不知为何要坑杀他们,现在听到这些闻所未闻的骇人教义,自然是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陈子龙心中也是震惊不已,若施大勇叫人读的那些经文是真的,那这回回教倒真是可怕,若是让他们发展下去,那我华夏汉人几千年的文化岂不是都要被他们毁灭。这可比改朝换代要严重得多,改朝换代只不过换个人当皇帝,这儒家的文化依旧是传承的,百姓们仍是知道自己祖先的,也可逢年过节祭祀先人,可要是这天下人信了回回教,那是四书五经全要被毁,百姓们连祭拜祖先的权利都没有了,这不但是亡国,更是灭种,灭我炎黄血脉,断我春秋传承了!此大祸害也!可为何从未听师长们说过这回回教危害呢?陈子龙茫然了。
“既然说了这么多,本帅便多给你们讲个故事。在我大明的西方有一波斯国,自从该国信了回回教之后,波斯人就几乎彻底遗忘了祖先,后来他们的国王巴列维认识到自己的祖先并不是回回教,为了让百姓们能够知道自己的历史和传统,他命人撰写波斯国的历史,恢复因回回教断裂的波斯传统,结果却导致回回教的极度不满;用暴力赶走了国王,将教主霍。梅尼推上台,这个邪教头上台之后便号召老人儿童为回回教的军队充当攻城先锋,号召家中有女孩的教民将自己的女儿献给回回教,好让这些教中的头目可以淫乐,有一个文人因为写了本揭露他们回回教真面目的书,就被这个教主命人满天下的追杀,哼,试问在我大明,可有写本书就被朝廷追杀的?”
不知柳如是听故事听入迷了还是怎的,大勇说完后她竟然追问了一句:“那文人可曾逃过追杀?”
大勇一滞,冷着脸哼了句:“不知道。”
柳如是也发现自己不应该多问,今日所听是从来未闻,一时怔在那里,不知道是信还是不信。
“就你们所见的这些河南回回教民,其实大部分都是和我们流着一样血液的汉人,可你们问问他们,他们自认是回回还是自认是汉人,他们信的是朝廷还是他们的真主?告诉你,本帅可是亲自审问了几十个回回,这些回回无一不说自己非大明人,他们是真主的子孙!。。。一帮连祖先都不认的家伙留着有何意!本帅砍了他们有何错?。。。。许本帅说得这些离你们太远,你们会认为本帅在编造回回教的坏,那好,你去将汤阴百姓状告回回欺辱的状纸搬过来,给这二位好好看看。”
见柳玉表情并没有尽信,大勇想了想,便叫文书去将汤阴百姓告回回的状纸尽皆搬来。那回回在汤阴作恶实在是太多,光记录下来的就有上千件,一张张纸上都是汉人的血泪,光是将那些状纸搬来就得四个亲卫合力才行。
“你们仔细看看,可作不得假,都是有当事人的,家在何处都写得分明,你们若是不信,便去问个明白,看本帅有没有骗你们。”
柳如是和陈子龙不约而同的上前翻阅那些状纸,半柱香后,二人都是放下了状纸不再看,彼此对视一眼后双双往后退了一步,柳如是面带羞愧向大勇行了礼,歉声道:“如是不知回回如此作恶多端,却是冤枉将军为民作主了,如是在此向将军赔礼了!”如是这是真心觉得自己错了,她相信面前这堆得老高的血泪状纸绝不是眼前这残脸总兵大人编造的,那些回回暴徒的行径真是人神共愤,旅顺总兵手段虽然残暴了些,但正应了太祖高皇帝的诏令,用重典,施重刑,当此乱世,更应施重典用重刑,如此才能地方安靖。如是虽好与复社、几社的东林才子们往来,可她却不是迂腐之人,身世的凄凉和人情世故的体验让她知道什么是非黑白,故而能作出有生以来第一次赔罪谢礼。
“如是?”大勇听着这名字怎么有些耳熟,这女娃方才不是自称叫柳玉的吗?
“柳玉是小女子化名,如是方是小女子本名。”如是有些歉然。
大勇一惊:“你是说你叫柳如是?”
“正是。”见大勇面色古怪,如是有些疑惑:“怎么?”
“没什么。”大勇笑了笑,“好名字。”
陈子龙亦叹道:“学生当年翻阅史书时,曾见黔宁王沐英讨伐云南一次性阉割了三万回回,并将其中一些献给皇室当太监,其中就有后来改信佛教的三宝太监。当时看到这酷举,颇觉黔宁王手段有些于过残暴不仁,但今日听将军所说,观这汤阴回回所为,怕是当日所觉大错特错了。”
“黔宁王洞查先机,知这回回祸害大,故便行霹雳手段,今日本帅所为,也是这霹雳手段,唯有如此,方不使我汉家百姓遭难。所谓行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本帅对我大明百姓可向来是菩萨心的,对那邪教暴徒和流寇土匪,却端得是阎王心肠,哈哈。”
柳如是忽然请求道:“不过回回之中也有老弱妇孺,上天有好生之心,如是不忍见她们死于刀剑,却不知将军能否网开一面,使人好生教化她们,让她们知道回回教的真正面目,从而改邪归正。将军方才也说了,这回回大半其实都是我汉人,如是相信,将军亦是想给这些同袍一次改过机会的。”
“本帅当然会给她们改过机会,本帅新设一处改造营,已收容六千多回回,内中妇孺不少,不过这些人中毒极深,恐难改过。”大勇面露难色。
“世上没有知错而不改的人,如是相信只要教化得当,这些人定会幡然悔悟的。”
大勇苦笑一声,道:“难啊,如是姑娘要是不信,本帅派人送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陈子龙刚要说还要上京,柳如是却欣然点头道:“小女子正有此意,多谢将军成全。”
第五百零七章 还是他做()
宜兴。
周延儒自崇祯四年罢阁至今转眼已是四年,当年首辅风光虽然不再,但二十年的官宦生涯,又是东林领袖,尤其是身居内阁首辅将近四年,其积攒的身家可谓是惊人,足以让他在老家养尊处优,过上世外桃源的富家翁生活。不过周延儒罢阁时不过四十,正是人生鼎盛时期,却突然从权力的巅峰跌落下来,这心下难免是失意的,回乡以后为免他人议论,便每日强作欢颜与前来拜望的门生故旧往来,罢相的心绪刚刚平静下来,不料夫人吴氏身染沉疴,撒手西归。
夫人去世以后,周延儒愈发消沉,哀莫大于心死,凡事都少了兴趣,一年多后,其在内阁的党羽吴宗达也辞官回家,因吴是周夫人叔叔,故二人往来甚近。门人董廷献又替他招致了几个紫砂壶名家,周季山、陈挺生等制砂大家携壶入府,周延儒一见,大为惊喜,竟沉湎其中,终日与这些匠人切磋制壶技艺。
宜兴紫砂肇于宋代,明代弘治以来,自金沙寺始,名家辈出,周延儒看这几个名手做的壶百变奇出,花样绝妙,命人描摹成图,刊刻传世。又命府上那些伶俐的家奴跟随他们制壶,他不时过去查看,俨然一个平常的富家翁了。
自接到京中钱谦益来信后,张溥在百般犹豫之后启程亲往宜兴要说成这东林和复社大事。到了周府见到周延儒后,张溥急忙上前施大礼拜见,周延儒拉着他的手坐了,一个小童献上茶来,周延儒端茶吃了一口,问道:“天如,这大冷的天你亲自赶来,可是有什么紧要的事?”
张溥瞥一眼小童,周延儒心下摇了摇头,挥手命小童退了,自嘲道:“我已是久废的人,还有什么机要可谈,你未免神秘其事了。”
“老师闲居得好安逸舒心。”张溥听他猜到自己的来意,但话中未免有些自怨自怜,思虑着从何处谈起。
“无官一身轻嘛!”周延儒从袖中取出一卷文稿,递与张溥道:“你看看这书稿写得如何?江阴有个在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