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点点嫉妒,但更多的是荣耀。朱八十一刚出道时,就被他当作朋友对待。朱八十一的左军几度扩充,都得到了他毫不吝啬的支持。如今淮安军的连级以上军官中,有三成以上出自他的麾下。所以,他有足够的资格分享这份荣耀,并且甘之如饴。
跟在毛贵身后的王宣,则忽然变得有些心神不宁。在淮安军的支持下,渡河北上,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无论从任何角度看,他今天都做了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然而看到淮安将士那一张张写满骄傲的面孔,听了耳畔山崩海啸的般的欢呼,他却忽然觉得,自己的选择未必如想象中那般完美。也许留在朱都督身边,把两万黄军去芜存菁,彻底变成淮安军的一部分,对自己和弟兄们更好。毕竟以淮安军目前的发展势头,能在里边混个指挥使干干,将来名标凌烟不成问题。而只是作为一个盟友的话,当年大唐的杜伏威和罗艺,可都没落个什么好结果。
正犹豫间,耳畔又传来新一波山崩地裂的欢呼,“大都督,威武!”“大都督,威武!”人群呼啦啦从中能够分出一条通道,有名八尺多高的精壮汉子,用长矛挑着块破破烂烂的旗面儿跑了过来,远远地将旗面儿朝地上一丢,躬身喊道:“大都督,末将不辱使命!”
“是宣让王的帅旗么?”朱八十一喜出望外,上前身手搀扶住徐洪三的胳膊,大声追问。
“是!”徐洪三扯开嗓子,唯恐周围的人听不见,“大都督命末将去将宣让王的帅旗取来,末将幸未辱命!”
“挑起来,让大伙看清楚!”朱八十一拍了拍徐洪三的手,大声命令。
“是!”徐洪三又大声回应了一句,弯腰将旗面重新拾起,在半空中抖开,然后奋力挑高,来回摇晃。
“威武”“威武!”呐喊声直冲云霄,让人热血沸腾。
宣让王帖木儿不花的帅旗,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脚印,就像块尿布一样被挑在一杆长矛上。而这面帅旗的原主人,却没等徐洪三杀到他的近前,就无耻地逃走了。身边还带着一个完整的蒙古万人队!
不战而走!曾经横扫大江南北的蒙古军,居然被大伙吓得不战而走!对于周围的红巾军将士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种荣耀?!要知道,他们当中很多人入伍还不到半年,在此之前,耳朵里几乎灌满了有关蒙古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他们的祖一辈,父一辈,耳口相传的掌故里,都是伯颜如何把江南杀得血流成河,都是几百蒙古铁骑把上万汉家男儿追得无路可走。而今天,他们却亲手将传说完全反了过来,把逃命的耻辱送给了那些曾经的征服者。
“大都督,威武!”队伍中有老兵热泪盈眶,举着刀一遍遍高喊。是朱都督给了大伙为祖辈和父辈们洗刷耻辱的机会,是朱都督弄出了火药、火炮和独门练兵秘籍,让大伙有了与朝廷兵马作战的勇气。是朱都督,带领大伙从徐州走到淮安,又从淮安走到高邮,走到这里,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是朱都督,让大伙突然发现,原来敌人蒙古人并不是不可战胜,只要大伙首先能够战胜自己。
“大都督,威武!”无数将士高举着兵器,大声相和。这一刻,他们无比的骄傲。这一刻,他们愿意为自家都督去做任何事情,甚至为了自家都督去死。
“我淮安军!必胜!”朱八十一的心脏也被周围的呐喊声烧得一片滚烫,快走几步,从徐洪三手中接过矛杆,用力挥舞动。
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让朱八十一可以挑着缴获来的敌军帅旗继续大步前行。每经过一处,欢呼声都宛若早春的惊雷。“大都督,威武!”“淮安军!必胜!”“大都督,威武!”“淮安军!必胜!”,沿着运河,快速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天空中的流云都为之振奋,飘荡荡落下一片片白色的身影。
“这小子虽然不通权谋,仗打得也极烂。。。。。”逯鲁曾擦了擦红红的眼睛,快步跟了上去。“但是他至少到现在一直没吃过什么大亏!也许他真是有天命在身的,所以无论犯什么错,都能歪打正着!管他呢,随他去吧!也许这世道真的变了,原来那些都行不通了!跟着他,跟着他说不定就能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来!”
第221章 退一步()
威望是由一个接一个胜利堆积起来的。
在已经提起刀子的造反者眼里,既然皇帝都不算颗葱了,别人的什么名望、地位,更不会当一回事儿。相反,如果你曾经声名赫赫,却老打败仗,会更令他们看不起。而只要能带着他们打胜仗,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你出身是乞丐也好,地痞流氓也罢,他们都会把你当个大英雄,都会成为你坚定的追谁者,义无反顾。
眼下的朱八十一,便是如此。当初苏先生等人追随他,纯粹为了保命。甚至到了徐州之战时,大伙也只是觉得他会些奇技淫巧,敢打敢拼而已。但是随着一个接一个胜利的到来,淮安军逐渐发展壮大,进而雄踞一方,所有人看向他的目光都发生了变化。朱八十一不再是一个高明的匠师,也不再是一个敢玩儿命的屠户,而是一条天命所归的真龙。跟着他,不光能使大伙保全性命,并且能赢得子子孙孙,几辈子都消耗不完的荣华富贵。
至于朱八十一临阵指挥的重重疏漏,治理地方的种种离经叛道,纵横捭阖时的种种别出心裁,也都成了高瞻远瞩。看不懂是因为你眼界不够,而不是朱都督任性胡闹。你只能紧紧跟上,而不是自作聪明地去吹毛求疵。时间会证明朱都督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而你所谓的聪明,只是鼠目寸光。
可以说,如今淮安军上下,敢于质疑朱八十一的,只剩下了包括逯鲁曾在内非常少的几位。并且这寥寥几位,也越来越困惑,越来越不坚定。特别是看到朱八十一用矛杆挑着宣让王的帅旗在欢呼声中快步穿行的模样,自己的双腿不知不觉间就跟了上去。只有牢牢紧跟,才能分享这份荣耀。而继续迟疑落后的话,必定遗憾终生。
打了胜仗的兴高采烈,威望飙升。打了败仗的人,此刻则是垂头丧气,军心混乱。就在距离淮安军三十里外的一处小土丘下,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和镇南王脱欢不花叔侄两个,相对而坐,愁眉不展。
胜败乃兵家常事,二人也不是没打过败仗,当年渡江剿平集庆之乱时,也曾经被叛军折腾得灰头土脸,全凭着经验和本钱雄厚,才最后拖垮了对方,反败为胜。但是,像今天这种,连最后决战时刻都没见坚持到,就彻底放弃的事情,却都是平生第一次。过后再回头,二人都觉得内心难安。
“老夫当时,老夫当时。。。。唉!”帖木儿不花想跟自己的侄子说一声,自己当时并非被吓破了胆子,话到了嘴巴边儿上,却变成了一声沉重的叹息。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无论自己当时是为了保存实力,还是真的一时犯了糊涂。大祸已经造成了,十三万大军从战场上撤下来的不到五万,并且其中还有一半儿完全失去了建制。真正还具备自保之力的,只剩下了两个蒙古万人队和张明鉴麾下的七千多青军。
“叔父当时的决策是对的。”脱欢不花生来性子就比较温和,也陪着叹了口气,低声安慰,“汉军和探马赤军都已经崩溃了,红巾贼却越战越勇。当时即便把蒙古军顶上去,恐怕也于事无补!”
“是啊,于事无补,徒增伤亡而已!”帖木儿不花点了点头,继续长吁短叹。
凭心而论,他把队伍撤下来,还真的未必是贪生怕死。而是突然间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做,都失去了取胜的可能。即便把蒙古军也派上去,一样会和探马赤军那般,被对方用火铳和盏口铳轰个稀烂。而全天下,总计才有多少蒙古人?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白白丢进一个万人队去。全天下的蒙古人,经得起自己这样几丢?
“朱贼的火器太厉害了,我这辈子,甭说我,估计大都那边,也没见过如此犀利的火器!”仿佛是在替自家叔叔找借口般,脱欢不花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可不是么!”宣让王帖木儿不花登时茅塞顿开,用力点头,“老夫给汉军,其实也配了不少大铳,结果,他们却连点火的机会都没找到,就被人用大盏口铳给轰了回来!”
“咱们的大铳,最远才能打三十步,并且无法破甲!”脱欢不花咧了下嘴,连连摇头,“他们那边的大盏口铳,却能打到七百步。并且弹丸还能凌空爆炸,一扫就是一大片,唉!我当时第一眼看到那东西,其实就知道今天这仗赢不下来了。但是,但是终究舍不得壮士断腕,平白损失了那么多弟兄。。。。。,唉!”
“谁说不是呢,老夫也该早一点儿把队伍撤下来的。朱屠户兵少,未必敢追得太紧!”帖木儿不花想了想,叹息着附和。
叔侄二人你一言,我一语,都觉得此战该总结的经验太多。而越总结下去,却越觉得前途看不见任何光明。淮安军的火器太犀利了,并且配备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传统的各种战术在如此庞大规模的火器面前,几乎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而以往的消息表明,高大厚实的城墙,好像也阻挡不了朱屠户的脚步。后者仿佛天生具备一种本领,就是找出一切防御设施的漏洞,并且轻松将其破坏掉。几个月前的淮安如此,十几天的前的高邮宝应如此,接下来的扬州,恐怕也是在劫难逃。
想到自己即便回到扬州,已经很难支撑得了几天,镇南王孛罗不花愈发愁眉不展。再打朱屠户一次埋伏,恐怕已经不可能了。麾下部众的数量和士气,都难以为继。而龟缩回扬州城内,凭险据守的话,其实和野战没太多差别。一样是淮安贼用火器狂轰滥炸,自己带着弟兄们咬着牙苦撑。单方面的挨打,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
“依老夫之见,你不如放弃扬州给他。跟我去庐州!”猜到自家侄儿在为何事而发愁,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忽然低声建议了一句。
“什么?”孛罗不花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瞪圆了眼睛,大声反问。“您是劝我不战而逃?那可是杀头的罪名!大都城那位,这些年正愁没借口砍我的脑袋呢,这回好了,我自己把脖子伸了过去!”
“你留在扬州与城俱殉,他会念你的好么?还是会假惺惺地找个野种来过继给你,让此人来继承你的香火?”帖木儿不花脑子突然变得通透了起来,撇了下嘴,冷笑着反驳。“这些年,因为咱们叔侄轮番占据着扬州,他找了咱们多少次麻烦?威顺王,老夫,还有你这个镇南王,哪次不是打了胜仗得不到任何奖赏,稍有挫折就百般刁难?你装模做样抵抗一番,然后把扬州丢给叛贼。带着麾下弟兄去老夫那里,这样,朝廷就不用再担心你有钱造反了,老夫和你两个合兵一处,说不定还能把庐州多坚守一阵子。总好过先丢了扬州,再丢了庐州,然后像脱欢帖木儿那样,一败不可收拾!”
这几句话,虽然充满了愤懑之气,可句句都说在了点子上。因为身上同样流淌着忽必烈的血脉,镇南王脱欢不花,一直被大元皇帝妥欢帖木儿视为眼中钉。几次想痛下杀手铲除,都碍于朝廷的律法和祖宗的家法,始终找不到合适借口。只能总是变着法子给他气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