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负责主持研究院工作的可是大明天启皇帝,他虽然不知道米尼步枪装备了不到二十年就销声匿迹,却很清楚那东西纯属一坑人玩意。朱由骢在知道新火药配方的情况下,又有他在暗中的全里支持,却依然花了整整六年时间来研制新武器不是在偷懒,而是在打基础。
早在天启皇帝逃到洛阳进入研究院之前,那里就已经具备了在一定规模内进行高质量生产的机械工业条件,而墨家的意外出现更让这个基础变得牢固无比。这才是真正的天时地利人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样,朱由骢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玩得这么轻松。
西方盟友们不知道的是,在后世有一种人叫做民工。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这些被人歧视的劳动者从修建金碧辉煌供富人居住的高楼大厦,到钻进散发着恶臭足以使人中毒身亡的阴沟里疏通管道,他们什么苦都能吃。
凑巧的是朱由骢就属于这类人,那些不需要熟练工的黑作坊老板本为了节省人工成本,往往在试用期一结束就开始换人,从而导致朱由骢换过无数的工作。他虽然不可能进入到正规的兵工厂,却在生产伪劣气枪子弹的小作坊里呆过。
朱由骢相信那些西方盟友下了狠心是可以解决螺旋状膛线的问题,通过严格的训练从枪口装弹也不是什么大麻烦。甚至还相信他们在使用中发现了纯铅弹的弊端后,为了避免出现浅圆角膛线的挂铅情况,有能力捣鼓出铅锡合金。但有两个技术难关,却是他们现在没法攻克的。
米尼弹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要靠尾部扩张嵌入膛线来产生旋转。而生产过气枪子弹的朱由骢知道,一旦枪弹之间的游隙超过了二点五毫米,那就是个废物!即便西方人可以使用统一的模具制造出规格完全一样的米尼弹,他们没法保证所有子弹的扩张量都相同。
更为严重的是,在大规模、高效率的工业革命完成前,所有的枪管也还是纯手工打造。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能够制作出精品,却不可能做到误差那么小的标准化生产。除非西方盟友们舍得为每一支枪量身定做子弹,否则他们现在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山寨?没点技术,没点能耐,是那么好玩的?
“骢弟,叫你没事就乱显摆。这下头疼了吧?”即便是到了南京城,朱启骥还是那副德行,一点也不象当过皇帝的人。如果不是有好几个老婆帮忙打理,他走在街上八成会被人当成乞丐。“为兄的可告诉你啊,几大兵工厂的生产任务都排到了两年之后,可没工夫去整那些破烂。”
热兵器时代的战争,说穿了就是在比拼后勤资源和生产效率。同样高的技术要求,即便是没有使用新火药,朱启骥在的脑袋被蒸汽机给砸过之前,也绝不会答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造米尼枪弹,而不去生产使用更方便的弹仓式步枪。
“谁说俺要造那些破烂给他们了?皇兄不早就把价给定好了么?”各大军团虽然不会直接参与到大明帝国的改革进程中来,但他们除了要有足够的能力保家卫国,还要随时能放出去打劫才行。朱由骢当然也不会傻到为了赚钱,就耽误那种被天启皇帝叫做爆米花机的特林机枪生产。要知道这东西可是他在陆地上欺负人的终极武器,如果不是因为弹药生产跟不上,他还真想给每个大明将士配一支。上百万特林机枪同时射击?这场面有点夸张。
“到是大哥您,这次卖给他们的东西不会被山寨出来吧?”非触发式地雷基本上就属于一次行买卖,朱由骢的希望可是放在了诸葛连弩等冷兵器上的。要是被西方盟友们自己生产出来了,那他还赚什么钱?
“为兄的办事,你就放心好了。还是老规矩,原理什么的他们一看就懂,但核心技术可是在咱手上!就那些西夷?别说是研究院和我大明军工厂了,即便是这批民用工匠的水平,也不是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的。”
负责科学研究的朱启骥不擅长骗人,如果那些西方盟友真有那需求,他甚至可以把诸葛连弩拆开了给他们慢慢看,顺带进行免费讲解。他以敢这么做的底气,就来自于大明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
这次罗伊爵士等人之所以带了那么多西方精英过来,其实是没有安什么好心的。根据现在还被关在昭狱里的那些倒霉蛋交代,他们的任务就是来大明偷师,因为他们从来不相信别人会傻到主动传授最先进的技术。
既然是来当间谍的,所使用的装备肯定也少不了。但那些获取情报用的听筒、原始的密写术、毫无破解难度的密码让负责鉴定工作的研究院大师看了就来气。
还听筒呢?知道隔墙有耳这个词的来历吗?知道宋代的多功能窃听工具“矢服”吗?密写药水?连癸酉科考中士人们用来作弊的都已经不再是明矾水了。玩密码?先让他们搞懂了戚继光发明的反切码再说。
最让朱启骥感到好笑的是一件被后世人拿出来证明西方测量精度高于大明的东西,根据那个正在受刑的那个法兰西数学家维尼尔。皮交代,这是他在崇祯四年新发明出来的,叫做游标卡尺。
即便是现在大明禁止任何人刨华夏民族的祖坟,但朱启骥还是很好心地告诉这个倒霉蛋,他所谓的发明其实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而现在的大明帝国,别说是研究院和帝国学院这两个地方的精英,就连那些从山里走出来的墨家小屁孩都不用这破烂,人家用来观测植物生长的东西叫做千分尺!
而被列为最高军事机密的新型火药,研究院生产了这么多年都还没把逆向工程搞完,很多时候他们依然是在按部就班地使用朱由骢提供的方法。想从大明学这个?等他们先结束了从草木灰中制取碱的古老方法,开始工业化生产肥皂再说吧。
这次需要出售给西方盟友的诸葛连弩等冷兵器,原理大家都懂,可懂了不一定代表就能做出一样的东西来。大明的工业化生产能保证每十万具的武器上,任何一个零件都可以互换,但已经被挖走了顶级人才,正被朱由骢全力诱往歧途的西方盟友能依靠手工完成么?
“大哥,那白药已经准备了多少?”武器方面的事不用自己再担心,可一间屋子里有两位大哥还真让朱由骢有点不习惯。
“让俺看看啊!”最近的生意实在太多,以至于德昌郡王朱由崧都有点记不过来了,翻了翻随身携带的帐本。“这几年因为马万年那小子的折腾,导致原材料出现了短缺,到目前为止存货仅三万斤。”
“还行,够咱这次捞一笔的。”一次出售三万斤毒品?朱由骢如果回到未来的话,能被枪毙十年,但现在这却是大明用积累财富的管控商品。
鸦片谁都会生产,但大明出售的神仙散却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这玩意虽然没有孙元化那坏老头最近才捣鼓出来,在后世被称做黑索金的东西复杂,但要是没有点化学基础,那还真不太容易仿造。
远交近攻,对于就在身边那些不太老实或者看不顺眼的家伙,大明跟他们玩的是暴力,找个借口就直接上门打劫。但遥远的西方,在没有建设好强大的海军,没有足够的人口可以彻底占领那块土地之前,大明跟他们玩的是阴谋诡计,不但要谋财,还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引诱他们自己把优秀人才给送上门来。
没有鞑子的入侵,没有腐儒的束缚,崛起中的大明帝国在充分吸收了老祖宗们千年的积淀和朱由骢这妖孽肚子里那点存货后,跟人玩的就是高科技。
第293章 装傻充愣()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大明现在需要的是时间来增加人口、改善民生、发展科技,在壮大自己实力的同时用尽一切办法拉开与西方盟友之间的差距。
无论是朱由骢或者其他的大明重臣都知道,他们没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他们能做到的顶多也就是在正道上埋好地雷、摆个迷魂阵什么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再顺便修建一条岔道把潜在的竞争对手引上歧途,或则让他们在原地打转。
在已经习惯了使用火枪大炮的明代,想让那些西方盟友突然转变观念,彻底抛弃威力强大的火器,转而使用已经发展到及至的冷兵器那很不现实。所以早在谈判开始之前,朱由骢就已经定下了基调。武器方面可以少赚钱,甚至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亏损,但必须让西方盟友们相信至少在短时间内冷兵器的时代还不会结束。
经过连续的几天商议,所有的谈判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但到底怎么跟人谈却有点让朱由骢犯难。直接把诸葛连弩塞到罗伊爵士和科恩总督的手上,偷偷告诉他们这宝贝比火枪还好使?那会被人鄙视的,说不定人家还会免费表演一下无影腿什么的。
通过混在西方采购团中的鲍厄里去贿赂那些盟友?他们背叛自己的君主,买些坑人玩意去祸害自己的祖国?这不是不可能,但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花钱不说,最终的效果恐怕也不会很好。要知道这次能来大明负责谈判的家伙可都是最死硬的份子,而一旦失败就会立即引起盟友们的警觉,以后再想忽悠他们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最终还是南居益提出个方案,不都说眼见为实么?那就让他们看到经过改造后的冷兵器威力,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还只能是让他们偷偷摸摸地在无意中去发现,绝不能正大光明地派人带着他们去参观。
南损人想出这一招,还受到了方盟友们从澳门到南京这一路上的行为启发。大明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各地的工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试生产。如果那机器的轰鸣声,冲天的烟柱还不能让罗伊爵士等人感到好奇的话,他们也就不配做为自己国家的代表来跟大明做买卖了。
而大明朝廷让西方盟友在澳门多呆了半年,除了要他们抓紧时间学好官话以外,还为了发动群众参与到保密工作中去。在大明另一损人孙奇逢的撺掇下,崇祯给各地官吏下了一份奇怪的圣旨,要他们以自己的名义奖励百姓抓捕那里擅自脱离使团的西方人士。
一百两的赏银外加两个倭女,奖励额度虽然不大却也足以让人心动。大明的百姓穷啊,倭女什么的对他们吸引力不大,但那一百两银子却足够五口之家用上一整年的。为了能得到这笔赏银他们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及,用美人计引诱西方人士落单,偷偷地在茶水里放药,这些都已经是最常见的手段了。人家那胆子大的都敢拧着麻袋提着棍棒,正大光明地跟在使团后面,随时准备绑票。
最让西方使团感到愤怒的是,他们的人忽然消失了好找,只要跑到沿途的官府去就一定能打探到消息。可要是想领回来,那才会知道什么叫土匪。官方收购价是一百两一个,但人家卖出来的最高价已经喊到了十万两!可他们又不能不咬着牙把人给赎走,因为那些被抓进大牢的使者,无一例外地被人扣上了间谍罪的名头,而按照大明律那可是要被当众凌迟处死的。
这也太黑了吧?各地官员就不怕使者们进了京,在皇帝面前告黑状?这个么他们还真就告不着。无论是大明还是在西方,被人抓获的间谍那都是没好下场的,即便是外国使者只要被扣上了这个帽子,一般也不需要重新审判。
各地官员们敢这么做,更是因为朝廷不见文字的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