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这后世的股份合作方式放在这时的确有些超前,只能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对于诚威镖局,我看中的是其行走天下的网点,至于怎么个合作方式倒是其次了,但是如果要紧密,只有入股其中。

    方晨邦和大多数人一样,思维远远跟不上,但又觉得我的例子有些道理:“呼延公子,那敢问这合作后的名称是叫诚威还是狮峰?”

    “当然叫诚威了,因为你们诚威在这个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也算得上无形资产了。”

    “无形资产?”方晨邦不懂:“呼延公子,在下有些糊涂,且容我思索。”

    我指着萧天道:“方总镖头,这位是我商行的大掌柜萧天,你们可以互相商议下。总镖头,我能参观下你们镖局吗?”

    “当然,灵儿,你陪呼延公子转转,我和萧兄弟再聊聊。”

第72章 临安大学() 
“这次的考生对于经济一道还是有不少见解啊,陛下,这十份答卷乃是臣与马大人翁大人等考官综合了省试殿试的成绩一致评选出来的,请陛下过目,钦定榜上三甲。”何基一边说着一边将十篇策论递给了我。

    经济一道何基等人也都是纸上谈兵,自然不会精通。我接过答卷放在桌上道:“何爱卿,这数日来你等辛苦了,朕立即审阅这些策论,明日朝会结束后宣这十人到集英殿候旨。”

    “是,陛下,这里还有最近几日考生们上报的技能一览,请陛下过目。”

    “好,何爱卿先坐下歇息,待朕看看这些答卷,小七,给何爱卿上茶。”

    十份答卷不约而同地认为经济乃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不过,大都只是在论证其重要性,至于如何发展经济却鲜有见解,这也不能怪这些考生,都没有现实的经验,自然难以表述出来。

    我撕开姓名封印,韩震,徐康,陈子龙,薛聚成,施忠等入选者都是些陌生的名字。

    我看到第七份答卷时,心里一动,原来真有这个姓氏。

    “昝万寿,昝姓。”

    昝万寿的姓氏奇怪罕见,其人在历史上的名声虽然远不及宋末三杰有名,但因其姓氏奇特,我倒也记得有这么一号人物。据清史记载,昝万寿,字天庆,尚书,昝居润后,仕四川安抚使,元兵至,协降不从,以忧愤死。

    我翻开昝万寿的试卷,仔细看了起来。

    昝万寿的文笔简洁粗狂,其策论的主题是,经济乃一国之本,也是一国兴旺之标志。朝廷当提倡多种模式并存的混合型经济,补农业单一之不足。农业虽然为立国之本,但仅此不足使国富民强,如前人所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就言明各地当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自己区域的经济。古人还曾言到,士农工商,这种说法其实也已经指出了各行各业缺一不可,到我朝时,人们普遍重士农,轻工商,这实为曲解古人之意也。士农工商仅是平衡之道,而非名次排列,所以学生认为朝上在重士农之时,也需重工商,要做到这点,需从上而下,上行下才会仿

    “呵呵,这昝万寿倒也和朕的想法有些一致。”我暗自想到。

    “小七,文天祥到了吗?”我突然想起这前科状元。

    “回官家,应该快了。”

    我“恩”了一声,接着将剩余的三份答卷看完。

    “报,文大人陆大人在外求见。”我差不多看完时,周公公前来禀报道。

    “说曹操,曹操到,宣。”我笑道。

    我将这些答卷递给刚进门的文天祥二人道:“宋瑞,君实,朕记得你们都是宝祐四年同榜进士,来一起看看今科前十名的答卷。”

    文天祥陆秀夫接过答卷笑道:“陛下看来胸有成竹了吧。”

    “恩,朕已看罢,你们先看吧。”

    两人向何基行完弟子之礼,便认真看了起来。

    当年,先帝理宗觉得文天祥的名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因此将殿试第七名的文天祥点为状元。

    无独有偶,我也觉得今科殿试第七名昝万寿的名字很吉利,万寿二字对于我更是大有深意,不管怎样,赵禥在历史上还剩下十年寿命对我而言总不是什么好事,而昝万寿的名字正是万寿,呵呵,朕万寿,我朝万寿。

    我接着看起考生们上报的一技之长,有说会木匠活,有的说会染布,有的说会看相,还有的说什么都会,总之是五花八门。

    我见两人看完,便道:“三位爱卿都是朕的讲学,你们各自将你们心目中的三甲写在纸上,看看结果如何。”

    三人速度很快,我接过三人所写的纸条,扫了一眼放在了桌上。

    “何爱卿,最近身体还安康?”

    何基听我突然关心其身体状况,感动道:“托陛下之福,老臣还算硬朗。”

    我记得这何基卒于一二六八年,还有三年多的时间,我也想过让其回家颐养天年,只是这大学新创之际需要一位德高望重者来支撑门面,本来江万里也适合,只是被我派去筹建商业部,我想来想去也就何基最适合了:“朕知道你唯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朕打算任命你为大学首任院长,不知爱卿愿意否?”

    何基毫不犹豫道:“陛下,臣已近八旬,报效陛下之日不多已,臣定当鞠躬尽瘁,办好此大学,上报陛下,下为我朝学子开辟新路。”

    “何爱卿。”我突然起身对何基行了个礼,“爱卿不畏年长,此举令朕感动,实为我朝表率,不过,爱卿不必鞠躬尽瘁,你只需把握方向即可,切不可事事亲为,爱卿的身体康健乃我朝之福,教学(上班)时间爱卿自行掌握,你可多提携年轻官员,让他们放手去做。”

    何基那敢受我之礼,急忙跪下道:“臣多谢陛下关心,臣一定遵从陛下旨意行事。”

    我扶起何基道:“何爱卿知道沈括吗?”

    “当然知道,沈括沈大人还是臣祖父的好友。”

    “呵呵,原来如此,朕打算让沈括后人进入大学,以助你一臂之力。”

    “沈括后人,沈逸秋吗?”

    “正是。”

    “这小子啊,老臣识得,只是好多年不见了,沈逸秋可是个奇才,从小所想尽是匪夷所思之事,实不亚于当年的沈括沈大人,可堪重用,可堪重用啊,眼下这下子在何处?”

    我笑道:“那沈逸秋现在在会稽,不日即可到京,你们原本相识那就更好了。下面,朕来说说朕对这大学的构思。朕开办这所大学的目的已经说过,一为学术研究,二为培养人才。这学术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学说,凡是利于我朝的项目都可,所以朕会将此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大学分为不同的系别,比如,研究历史的归入一系,研究我朝地理风貌的,可归入地理一系,研究数字计算的为数学一系,如此类推。”

    我将我拟定好的系别及其涵盖的内容交给了何基。

    何基接过后似懂非懂道:“臣会按陛下思路仔细考量,另外还请陛下为这大学赐名。”

    “既然在临安开办,就叫临安大学吧。”

    “是,老臣遵旨,臣会尽快做出规划。”

    “陛下,那是否可以将军事纳入其中?”陆秀夫突然插话道。

    “呵呵,君实所言有理,只是朕不会将军事纳入这所大学。”

    “这是为何?”

    “朕会单独建立一所军事院校,专门为我朝培养中高级将领以及技术人才,只是时间还会延后。”

    陆秀夫想了想道:“陛下圣明。”

第73章 新科三甲() 
集英殿位于皇宫大殿左面,面积比大殿小了不少,早些时候是皇帝与宠臣们写诗作画之处,自理宗时起,改为皇帝与朝野文人雅士聚会之地。

    下朝后我带着一干朝廷要员来到集英殿,面试今科殿试前十名的考生。

    “宣考生进殿面圣。”小七高声叫道。

    门前的值日太监随即叫道:“宣咸淳科举殿试前十名考生进殿。”

    十名考生进殿后一字排开,跪下道:“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各位门生平身。”

    殿试前十名均可自称天子门生,对于这些学子来说,是种莫大的荣耀。

    十人站起身来,个个脸上洋溢着兴奋之色。十年寒窗,终跃龙门,那里还能掩饰得住这种喜悦的心情。

    作为本科副主考官的礼部尚书马廷鸾站在十人前面道:“陛下,这十人就是今科殿试前十名,臣给陛下做个介绍。”

    韩震,徐康,陈子龙,薛聚成,施忠,昝万寿等十人一个个站了出来,随着马廷鸾的介绍声,再次跪倒于地向我大礼跪拜。

    看到昝万寿时,我立即认出,他就是在萧天摊位前那位声音洪亮的白衣考生。从当日的事情看,这昝万寿倒是颇有正义感,只是稍显狂妄。

    “朕很欣慰,又见到你们,从众多人群中脱颖而出,足以见得你们的不凡,自你们识字起始,直到今天,其中多少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的才知道这是多么的不易,朕为你们骄傲,为我朝有你们这般有识之士自豪。但是,朕要提醒你们,这不是你们的终点,而是你们人生的又一次起点,你们要始终保持曾经的拼搏精神,继续努力,为我朝之中兴奋斗。”我看着这十位考生,停顿片刻后提高了音调道,“下面,朕宣布这次殿试的前三甲。”

    “咸淳元年,科举殿试探花陈子龙。”

    “门生陈子龙参见皇上。”

    “平身。”我一边说到一边看着这陈子龙的简介,陈子龙,三十三岁,福建莆田人,太学学士,以书法著称,乃刻书藏书大家廖莹中同门师弟,本科中龙飞射策第一,殿试成绩第三,综合评测第四。

    看到这里,我一下想起历史上绝食而亡的宋末豪杰陈文龙,便是以龙飞射策第一而著称,原来就是此人。

    陈文龙,原名陈子龙,度宗赐名文龙,颇得贾似道器重,然其性格正直敢言,时常忤怒贾似道,贾似道欲杀之,幸得廖莹中求情,方逃过一劫,贬官抚州。后自募乡兵抗蒙,被其部将出卖,成为蒙古俘虏,不降,绝食丧命于临安。

    “陈子龙,你文学功底深厚,朕便赐名文龙,好生为我朝效力。”

    “谢皇上恩典。”陈子龙大喜谢恩道。

    要知道皇上赐名那可是天大的宠幸,就如文天祥的字,宋瑞一般。

    “陈文龙,朕封你为宣义郎,镇东节度判官驻节会稽,领从五品衔。”

    “谢皇上。”

    我不想让这陈文龙与贾似道关系过近,便将其直接封到外地为官:“陈爱卿,出外为官,须记住当日朕所言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养牲畜。”

    “回皇上,臣铭记在心。”

    朝中大多数大臣还是第一次听到我这句名言,不免唏嘘私语一番。

    “咸淳元年,科举殿试榜眼韩震。”

    “门生韩震参见皇上。”

    韩震在历史上并无记载,其资料也很简单,浙西人氏,家中颇为富裕,二十八岁,这是第三次参加省试,本次省试第一,综合成绩第一。

    “韩震,朕封你为通顺郎,工部郎中,暂领五品衔。”

    “臣韩震谢皇上恩典。”

    “韩震,工部乃掌管营造我朝工程事项的机关,这些工程均牵涉到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