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陛下。”
“沈先生,临安大学的进展朕也十分满意,新学期开学以来,学员人数增加了一千多人,你们需要费心教导,这些人毕业后可都是我朝的人才啊。”
“陛下放心。”
“全觉,今年科学院的成果也十分突出,不仅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每月都有新品问世,做得不错。”
“陛下,这其实都是”
全觉刚说了一半,就见周公公匆匆入内禀道:“官家,赵葵赵大人之子赵淮在宫外求见。”
“赵淮?”我顿觉不妙,急道,“不好,莫非快宣。”
身上还带着雨水的赵淮一进屋便跪到在地:“皇上,家父,家父已于一个时辰前,过世了。”
数日前我和谢道清又一次去过赵府,在服用了三千年的人参后,赵葵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然而,人之寿命终究不可逆天而行,正如御医当日所言,人参的功效仅仅让赵葵多活了十来天。
作为五朝元老,赵葵身经百战,为南宋的安定立下过汗马功劳。
“赵淮,老爱卿可有临终遗言?”
“回皇上,今日下午,家父小睡一会后,便要草民练了一趟赵家枪法,随即又让下人拿来纸墨笔砚,在床头写下了放翁前辈(陆游)的这首七言绝句示儿。写完后,家父便坐在床头,突然大笑一声,遂气绝而亡。”赵淮将赵葵手书的示儿手稿递给我道,“皇上,这就是家父最后的笔墨。”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赵葵身为武将,却工于诗文,善墨梅,其画工精美,苍劲有力,只是这最后的墨宝却显得凌乱无章,歪歪倒倒,毫无劲力可言,倒像是一个刚刚学字的稚童所书。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反复念了几遍,伤感道,“小七,让宫中匠师将老爱卿的墨宝裱好,悬挂在朕的御书房中,朕一定不会陆游、让赵葵、让千千万万的宋人失望的。”
“是,官家。”
“小七,备轿,朕现在就去看看赵爱卿。”
“官家,外面还在下雨呢,要不等雨停了再去吧。”
赵淮也劝道:“是啊,皇上,七公公说得有理。”
我摇摇头,只是简单地重复道:“备轿。”
“是,官家。”小七也不敢再劝。
虽然赵葵早已退出军界,但现在的将领中有不少都是出自其门下,像吕文德、夏贵等人都曾经是赵葵麾下的战将,作为军界辈分最高者,赵葵的离世无疑是大宋的损失,因为赵葵代表了一个时代。
再过五天,咸淳二年年底的军事会议就要召开了,作为军中资历最老的赵葵最终没有赶上。而其义子赵宝估计还在返回临安的船上,也来不及和赵葵见上最后一面了。
这位征战数十年的老将军还是按照历史的进程,于咸淳二年十一月离开了人世,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有所改变,只是死亡的地点由湖南变为了临安。
坐在轿子上,我突然觉得有种莫名的悲哀,作为穿越者,我有着这个时代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我又清楚地知道每位名人的离世日期。
如果让人知道他身边之人的死期,又不能明言,无疑会是一种痛苦的折磨,更有甚者,我现在这具身体的主人赵禥也只剩下七、八年的光阴了,我能改变吗?
难怪帝王谷术堂有二十四岁前不能替人看相的规矩,能够勘破天机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但真正到了那一步,却不知道原来是种包袱,洞晓天机者只能独自承受那种煎熬,如果道行不深,很可能会得失心疯的。
“官家,到了。”小七的声音让我从沉思中恢复过来。
这是我穿越后第一次见到大臣离世。
以赵葵的年龄,即便在后世也算得上高寿了。
“参见皇上。”当我进入里屋,所有人全都跪下行礼。
“免礼,大家各自忙去吧。”
我站在赵葵床边,静静地注视着赵葵的遗容。虽然面容清廋,却也显得安详,联想起赵淮所言,赵葵在临终前的那一声大笑,其含义我隐约已经明白,赵葵的心已经放下,他相信我会做到我一直所言的中兴,不仅是他,就连陆游的遗愿也必将可以实现。
“赵淮。”
“草民在。”
“好生办理老爱卿的后事。”
“是,皇上。”
对着赵葵的遗体,我深深地鞠了一躬,道:“老爱卿,放心去吧,朕的承诺一定会兑现的。赵淮,办完后事,你便来朝中任职,老爱卿未竟之事业将会由我们继续下去。”
“是,草民遵旨。”
在次日的朝会上,我宣布了鲁国公赵葵病逝的消息。
众人听罢,难免一阵唏嘘,无论是敌是友,都觉得颇为悲伤,这位老人值得尊敬。江万里出列道:“陛下,鲁国公征战沙场数十年,功在社稷,臣请陛下下旨封赐、厚葬。”
“恩,准奏。鲁国公有功于我朝,赠太傅,谥忠靖,封忠靖王,享南岳庙,其子赵淮入朝为官。礼部马廷鸾,赵老爱卿的后事就交由你们礼部办理。根据鲁国公生前的愿望,将其葬在临安西北的宝石山下,等朕平定北方后,再将其迁葬于湖南老家。”
“是,臣马廷鸾遵旨。”
“各位爱卿,今年还剩下最后一个月,大家不可松懈,争取超额超质的完成任务。”
“是,臣等遵旨。”
小七在金阶上大声道:“各位大人,有本请奏。”
“陛下,臣马光祖有本上奏。”
“马爱卿,请讲。”
第400章 讼师之论()
马光祖道:“陛下,根据户部截止到十月底的统计,虽然本年度的税收任务超额已成定局,但今年的军备支出却也远远超出了年初的预计,如果加上十一、十二两个月的预算,那全年的军费开支预计会超出原计划的四成以上,这也是唯一一个严重超标的部门。请陛下指示,是否继续支持?”
我没有直接回答:“陆爱卿,军务院知道此事吗?”
陆秀夫连忙出列奏道:“回陛下,臣知道此事,超出部分的八成以上来自兵器监。”
火枪、火炮等火器的制作,就如吃钱一般,加上完颜天雷、赵云聪等人的加入,火药监的技术又得到一次大的提升,产量也超过了原先预计的极限值。对于火器的巨大耗费,朝中历来就有不同的意见,连军方人士也有不少反对的,这里面便包括了刚刚去世的赵葵、临安军事大学校长史岩之等一众老将。火器的实用性到底怎样,没人知道,但事先的投入却是人人可见的无底洞。
我点点头道:“此事朕知道了,马爱卿,待朕考量后再给你答复。”
“是,陛下。”
户部自然知道我对于火器的态度,因此对于军务院的超支情况,一直以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不过这一次的统计数据显示,超额幅度过大,于是才向我请示。
为了不多费口舌,我没有在朝会上直接告诉马光祖,我同意火器监的超支,而是打算会后私下通知户部。火器嘛,当然是越多越好,多花点钱也是没有办法之事。
“陛下,臣潜说友有本上奏。”
“潜爱卿,请讲。”
“陛下,臣在临安府试行了近两个月的陪审团制断案方式,但臣以为此举实为不妥,所以斗胆建议,请陛下将其取消。”
“是吗?”我眉头微皱道,“这是为何?”
近一年来,这还是第一次有大臣在朝会上直接否定我的提议。
潜说友道:“陛下,臣经过两个月的尝试,发现陪审团制度弊大于利,这弊端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因为陪审团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程序复杂繁琐,审理时间冗长拖沓,不利于纠纷或案件迅速及时的解决。其次,作为陪审团组成成员的陪审员,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具备我朝的律法知识,所以无法保证他们对证据和实事的认定能够符合律法的规定和精神,至于陛下曾经提到过的监督作用,臣并没有体会到,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陪审团成员的看法都是赞同臣的处理结论。”
潜说友偷偷看了看我,继续道:“陛下,臣认为陪审团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我朝百姓的素质暂时还无法达到如此境界,所以,目前推出陪审团制度的时机并不成熟,臣提议当,当暂缓实行。”
“暂缓?”我想了想,问道:“潜爱卿,那你认为当如何避免在断案过程中出现误判、错判等现象呢?”
“陛下,这两个月来,臣和刑部、律法司多有往来,臣认为,可以推广合法的讼师制度。”
“讼师?潜爱卿,详细道来。”
古代的讼师可以说是后世律师的前身,我国的讼师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郑国有一位名叫邓析的政治家,其辩论之术无人能敌,虽然邓析被当政者所杀,但他却被视为讼师业的鼻祖。只不过,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讼师”往往被统治者视为影响社会和谐、挑词诉讼的不安定分子,不为上流社会所喜。
“是,陛下。”潜说友道,“自古以来,讼师便为当政者所不容,也屡遭立法层面地打压,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认为,权力具有至上性,不承认权力与权利之间有冲突、有矛盾,权力意识完全取代了权利意识,因此,讼师首先不容于当权者;二是因为历来的讼师大都能言善辩,常常致使黑白颠倒,这就是所谓的“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并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到了我朝,特别是近数十年来,对讼师的蔑视乃至处罚更是过之而无不及,每有结案之前,不少官府几乎必先办讼师,这已经成为不成文的官场规矩了。”
潜说友越说越起劲,事先显然做足了功课:“陛下,虽然我朝的律法在不断健全之中,近一两年来,律法司制定出不少新的条列,但百姓们大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只能以自己朴素的观念来判断合法与否,遇到官司纠纷时,也只能被动地接受官府的判决,正是由于他们不懂律法,所以根本不知道他们的权利何在。相对而言,我朝识字读书人数很少,大部分普通百姓连状纸都不会写,哪里及得上天天咬文嚼字的各级官吏呢?陛下自登基以来,不断推行依法行事的方针,律法的重要性会越来越突出,而百姓是不可能彻底明白律法的,所以臣认为,当允许有此专业知识的讼师,合法地参与到官府的审案中,这比起非专业的陪审团,作用会更明显。”
“潜爱卿,说完了吧?”
“回陛下,臣说完了。”
“好。”我淡淡言道,“各位爱卿,今日朝会事情不多,对于潜爱卿的提议,大家就一起来议议吧。”
江万里首先出列道:“陛下,臣反对潜大人的提议。陛下,讼师大多是仕途不顺之人群,他们具有极强的两面性,他们很有可能因为金钱利益而充当‘挑词架讼’的讼棍角色,也可能因以法维权而赢得讼师的尊称。然而,讼师的活动,离不开具体的物质基础,这就会导致他们失去正义感,从而混淆是非,同时,讼师也会给官府断案增加额外的工作,所以,即便如汉唐圣明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