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在下想让云聪进入临安大学深造,但云聪除了物理学之外,其它方面都不是,不是很好,在下也看过临安大学的招生简报,生怕云聪考不上,所以特地请公子帮忙,不知可行否?”
我正欲回答,却见卫小四进来道:“公子,沈先生和全公子到了。”
“哦?刚刚说到临安大学,这两位就来了?哈哈,好,叫他们进来吧。”
“见过公子。”
“二位怎么迟到了?”我指了指我对面的空位笑道,“坐吧,先吃点东西。”
“是,公子。”全觉道,“公子,属下和沈先生刚从钟表实验室出来,所以耽搁了一下。”
“是吗?看来有进展了?”
全觉笑容满面道:“回公子,钟表的第二代样品已经能够将误差控制在一刻钟之内了。”
“恩,好消息,让杨筱之小组继续改进,争取将误差控制在两个字以内。临安城改建的市民广场大约在四月上旬完工,到时我和临安府的官员说说,让他们在广场上修建一座钟塔,将大钟置于其上,这样,临安城的百姓就能知道相对准确的时间了。”
“是,公子。”
“还有,回去告诉杨筱之小组,临安大学会在钟塔下面,立石碑一块,将其小组的主要人员名字刻在其上,永传后世。”
“是,属下遵命。”
“大船、火器,这下又出来一座大钟,看来临安大学真的是藏龙卧虎啊。”赵云聪想道。
“我们刚刚才说到临安大学,正好,郑虎臣、赵云聪。这两位就是临安大学的副校长沈逸秋沈先生以及皇家科学院院长全觉。”我介绍道。
“沈先生?啊?”赵云聪急忙站起道,“晚辈苏州赵云聪见过沈先生、全先生。”
沈逸秋不认识赵云聪,问道:“这位赵公子是?”
我道:“沈先生,这位赵云聪是苏州王致远大师的亲传弟子。”
“王致远,莫非是精于天文和机械的王致远大师?”
“正是。沈先生,赵云聪意欲到临安大学深造,但他只懂机械物理学,你看如何?”
沈逸秋笑道:“全凭公子做主。”
“沈先生,那我就替你们学校做主了,赵云聪。”
“公子,云聪在。”
“临安大学直接聘请你担任大学物理系教授,试用期一个月,一个月之后由学校评估你的能力,如果通过,你就正式成为临安大学的教授,同时进入皇家科学院担任物理院士,如果能力不够,那你还是会留在大学物理系,只不过要作为学生学习了。”
郑虎臣虽说不懂科学,但比我更清楚王致远大师的能耐,也深知赵云聪在机械方面的造诣,自然不会不信赵云聪没有此能力。听我说让赵云聪直接担任大学教授,当下喜出望外道:“谢公子提携。”
“谢公子。”赵云聪也高兴道。
“赵云聪,进入大学后,你一边担任物理系教授,一边要抽时间到其它相关系别旁听基础课程,机械物理其实和很多学科都是有关联的,最起码,和数学就有关。至于医学、文学等无关的系别你可以不去听课,但数学等系别的基本知识还是需要掌握的。”
“是,公子。郑叔叔去年就给了我一套临安大学的基础教材,上面有关数学、机械、化学等系别的内容我都看过。这套教材不愧是临安大学所编著,上面的内容十分新颖、系统,即便是物理学书本上的内容,有不少知识都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的,对我的启发相当之大。”
沈逸秋笑道:“赵云聪,你知道这套教材的初始作者是谁吗?”
“是谁?莫非是沈先生您?”
“不是,你猜猜吧,这套教材的作者就在这间屋里。”
“啊?”赵云聪的眼神逐一扫视过,突然心里一亮,说道,“我知道了。”
第321章 出口退税()
“好了,不用去猜了。赵云聪,你这几日里便到临安大学去找沈先生报道吧。”我笑笑道,“除了大学的正常事务外,你暂时的科研工作就是帮助宋无心和云伯飞两个小组继续攻关。”
“是,公子,在下明日便去报道。”
“恩,赵云聪,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临安大学的不少科研项目都是受朝廷委托,有着严格的保密性,有些项目甚至连你至亲之人都不能说,你能做到吗?”
“公子,云聪明白。”
“好,这点你务必做到。全觉。”
“公子。”
“那个蒸汽机的项目有进展吗?”
“回公子,还没有。”
“恩,等赵云聪熟悉大学的事务后,也一并进入这个小组吧。”
“公子,这蒸汽机又是什么?”
“这个嘛,以后全觉院长会告诉你的。”
赵云聪这才发现自己和井底之蛙并无多大的区别,看来这临安大学当真是人才济济。赵云聪一向自负,没料到这一顿晚饭下来,有不少新奇的东西竟然是自己连听都没有听过的。自此之后,赵云聪收起了自负之心,最终成为了一位超过苏颂的机械专家。
持同样想法的还有昨天刚刚来到临安的张三丰。虽然张三丰对于这些科学知识并不明白,但长年跟随张云庵,深受其熏陶,所以对有学问的先生教授都很尊重。
和赵云聪唯一不同的是,在张三丰心里,又加深了对我的好奇之感。
接下来的数日中,袁棘并没有传授张全一任何武学,而是每天从御前侍卫中挑出一到两名身怀不同武技者前来狮峰商行和张全一对练过招,有时方灵也会加入其中,每次结束时,袁棘都会给对战双方进行讲评,不仅是张全一,就连陪练者也是获益匪浅。
袁棘认为,张全一自身的碧落宫武学十分高明,和帝王谷武学相比,也差不了多少。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自身的武学在实战中融会贯通,这点和张云庵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在一年多来的历练中,张全一本就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又经过这些天袁棘所安排的有针对性的对练,逐渐将所学的武功招数活灵活现地刻在了脑海中。
不能不说张全一的武学天赋奇高,经过袁棘的讲解,张全一对于实战技巧的理解很快便深入到一种崭新的境界。无论是方灵,还是袁棘对此都是赞叹不已。
这天下午,方灵、萧天陪着刚刚返京的蒲寿庚离开了红十字会,来到狮峰商行。
小四见三人前来,言道:“方姑娘,袁先生让你去后院,说请你出手,再和张公子比试下。”
“好啊,我这就去。”
“浦会长,公子在楼上,您自己上去吧。”
“恩,多谢小四哥了。”
蒲寿庚走上二楼,见屋里只有我一人在,连忙关门,大礼跪拜道:“属下蒲寿庚参见陛下。”
“免礼,坐吧。”
“谢陛下。”蒲寿庚坐下后,交给我一本账目道,“陛下,这是浦氏商行去年的账目,请陛下过目。”
我接过账本,随手放在了桌上,笑道:“蒲寿庚,直接说吧。”
“是,公子。商行的出口业务较之去年上半年有了大幅增长,除了原有的物品略有增长外,其中的增幅大都来自味精、放大镜等新增物品,还有就是自去年年底起,茶叶的出口份额开始呈现出很好的走势,由于收益的增长,去年的账务汇总延后了半个月,所以属下才晚到了数日。按照陛下的吩咐,商行的所有收益已经转入大宋皇家银庄在泉州所开设的银庄分部。”
“恩,有关的账务我会慢慢看的。浦先生,你是我朝商界之前辈,对于今年我朝的经济发展有何建议?”
蒲寿庚似乎早有准备,笑道:“陛下,从我朝目前的经济状况看,商贸业、手工业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农业,陛下对于这点是怎么看待的?”
“我认为这是好事。自古以来,虽说一向认为农业是本,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工商业超过农业是大势所趋。”
“陛下圣明,陛下有此高见,那属下就来说说属下的建议。自五、六年前蒙古忽必烈北撤后,我朝暂时得到了安宁,特别是陛下登基以来的这一年里,我朝的各行各业都渐渐恢复了生气,用蒸蒸日上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农村的情况相对于以往来讲,开始呈现出复苏的态势,土地改革的逐步实施,使得农民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属下认为除了朝廷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外,今年还需要引导农村的富余劳力加入到工商业中。陛下在年前定下了科技革命的基调,科技革命必会大幅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在同样的产量下,农民投入的工时也会随之缩短,这样就会出现过多的劳力,而这些劳力正好补充到蓬勃发展的工商业中来。但是,我朝的农民一直以来都是以土地为本,不愿意轻易离开,这就需要朝廷的引导了。最简单的方法,属下以为可以在各地兴建农产品加工作坊。”
“农产品加工坊?乡镇企业?”我点点道:“恩,继续。”
“当有了多余的粮食后,农民可以选择将粮食卖给朝廷,也可以进行再加工,然后卖到市场上去。比如,泉州的农民会种植一种叫做龙眼的水果,这种水果如果产量过剩时,他们就会制作成龙眼干,销到整个福建省,属下也会收购,出口到海外。如果各地的官府加以引导,便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
“不错,这是一种好方法。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民可以自行组织起来,成立加工坊。”
蒲寿庚见得到我的认可,高兴道:“只不过,眼下的农产品加工大都仅限于家庭作坊,难以形成规模经营。陛下,对于目前的手工业来说,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但反过来说,也可以说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那就是形成规模生产。”
“哈哈。”我笑道,“蒲先生,你的这点想法和我倒是不谋而合。我正在考虑,将国有白酒加工坊改为白酒生产工厂。”
“工厂?和作坊有何区别?”
“浦先生,我朝的作坊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学徒、帮工之说,有一些大型的作坊,比如说苏州的郑氏铁器制作坊,就雇佣了少量的长期工人,但大部分还是帮工。而我说的工厂则是由工厂拥有者们采取雇佣长期工人的方法,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工人的特点分为不同种类的工人。我就以白酒作坊为例,要有采购粮食的,要有使用蒸馏设备的,要有调试白酒配方的,要有灌装成瓶的,要有管理仓库的等等一大堆工人,如果仅仅是生产一小部分,那一个家庭就能完成,但是要生产出成千上万瓶的白酒,就需要一大群人进行协作劳动了。而且这些工人每人只负责一道工序,生产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目前我朝的国有作坊,如兵器生产作坊、造船坊等就已经有了这样的雏形。我曾听临安大学的杰瑞说过,他们那里早在100多年前就出现过船只制造厂,大批船只以量产的形式在生产线上由组件装嵌而成。组装成一只船需用约一天的时间,而工厂全盛时期曾有超过一万六千名工人。对于制造性工厂来说,就是每人做一部分,最后拼装而成。”
蒲寿庚赞道:“公子之想法更加先进、全面,属下不及也。”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再到手工工厂、现代工厂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其中手工工场的出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