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这么复杂,还是让那袁棘看完再教我吧。

    我放下无影诀,又顺手找出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分前、后两集,每集20卷。

    这部大型著作包括军事理论,战役得失分析以及各类兵器介绍。书中对于冷兵器讲述得十分详细,传说中的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到,这些兵器还包含了攻城弩,投石机等大型古代武器,只是这些内容都不是我想知道的重点了,战役的分析也不及后世,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集大成于此书了。

    我重点翻阅了其中的军事理论篇,这里面涵盖了宋朝初期的军事制度、军事组织、选将用兵、阵法、山川地理等军事理论和规则。武经总要中提及的军事思想符合兵家之法,书中重新重视和强调古代孙子等兵书中用兵“贵知变”、“不以冥冥决事”的思想,这在宋代军事史上是难能可贵的,只是宋朝后来的统治者并没有遵循和实践这种用兵思想。

    书中还十分注重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主张“兵家用人,贵随其长短用之”,注重军队的训练,认为并没有胆怯的士兵和疲惰的战马,只是因训练不严而使其然,这种以人为本的军事思想已经有了现代军事理论的雏形。

    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建立军校,这本武经总要会作为军校的重点教材,让所有的高级学员都要做到融会贯通。

    想到这里,我对着小七说道:“今日文陆两人前来讲学时将文璋一起叫来,顺便让其早些过来。”

    “是,小的这就去传话。”

    讲学时间还未到,三人就已到达。

    陆秀夫进来时满脸喜色,手里还拿着一封书信。

    我笑问道:“君实今日这般高兴,有何喜事?”

    陆秀夫也不答话,稍整仪容,跪下便磕了三个响头,这才起身说道:“陛下,这三个响头是臣代扬州城十数万军民给陛下的谢意,谢陛下之救城之策。陛下看完这封李大人的回信就知道了。”

    我接过信件,这是扬州制置使李庭芝的亲笔信。大致内容是说,陆秀夫来信中所言之策真是及时雨,一语道破了扬州城防御的一大弱点,如若不然,扬州城则可能会陷入极其被动之中,甚至被蒙古人攻破而遭屠城。今李庭芝已经下令按照陆秀夫信上之言开始扩城,预计开春前就能完工,如此便不惧蒙古人的进攻了。并说道李庭芝不日便会到达临安,向枢密院述职,届时一定要见见那位献计之神人。

    我看完后说道:“君实,朕不是让你说是你的建议吗?”

    陆秀夫恭敬地答道:“陛下,臣不敢居此功,在去信时只说是臣的一位朋友根据臣的描述所献之计。”

    “恩,这李大人也算是大将之才,朕自会见见。对了,今日叫三位前来,是想让大家一起来看看这本武经总要。”

    陆秀夫久在军中,听说过这本巨作,也曾经在李庭芝那里见过残缺的手抄本,此时见到完整的原本,自然十分兴奋。

    “这本书对于我朝的军事状况,描述得非常全面,过会你们好生看看。朕估计再有三年我大宋与蒙古必然会发生大战,所以军队的建设刻不容缓。只是目前大部分军权都掌握在贾似道手中,你们三人有何建议?”

    文天祥率先说道:“陛下,依臣之见,这禁军中将领大都是贾似道之人,我们可以先从厢军入手,分化瓦解,毕竟这是大宋之天下,陛下乃大宋之天子,民心之所向,按臣估计,应该会有许多厢军会站在陛下一边的。”

    陆秀夫接着补充道:“这事臣和文大人也聊过,除了厢军,边军也是要争取的,边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李大人的扬州军和湖北的襄樊军,臣以为李大人忠心爱国,虽然得自于贾似道的提拔,但却是心系我朝,也应该会支持陛下。”

    “文璋,朕叫你来,是让你好好听听这些事情,慢慢你也要参与其中。”

    “是,陛下,草民知道。”

    我点点头又对文陆二人说道:“这分化之计的确可行,你二人下去后先理出思路和方案,待朕决定后便可实施。朕认为还有其它条路可走。”

    “还请陛下明示。”

    “这第二条路是组建新军。”

    “新军?”

    “对。前二天朕对文璋讲过,要建立一支青年卫,朕已征得太后同意,尽管只在五百人之列,但初期的星星之火,日后必会燎原。”

    “星星之火,必会燎原?陛下,这句话真可谓经典语录也。”文天祥赞道。

    “陛下的意思是以这五百人作为新军的班底,再慢慢扩充?”陆秀夫问道。

    “可以这么讲,但也不完全是,青年卫名义上是在临安以御前侍卫之名新招五百名,但朕打算在临安以外再秘密训练一千人以上的队伍,如果那云伯飞能够顺利找回,将朕心目中的火枪造出,这二千名新军足以当二万甚至五万使用了。”

    “陛下对那火枪如此看重吗?”文天祥怀疑道。

    “宋瑞,这点以后自有分晓。”

    “陛下神人也,所想非常人之想,这点臣已深有体会,宋瑞兄当相信陛下。”陆秀夫似乎已经对我产生了盲目的信任。

    我也不去点破,心道,这火枪之能可真不是吹的。我继续说道:“还有一点,朕打算设立一所军校,专门培养我军之骨干力量以及轮训所有的高级将领,除了正常的军事理论课,比如学习武经总要,朕还会加设一门洗脑课程。”

    这次三人都没弄懂何谓洗脑,文璋问道:“陛下,洗脑是何意?”

    我哑然一笑道:“所谓洗脑,就是指给人灌输一种思想,比如说龙牙之思想,就相当于老师给朦胧中的孩子上课一般,老师说这个好,慢慢大家就会习惯这个好了。”

    三人都是颇有智慧之人,我稍加提示便已明白我的意思了。

    “这洗脑的功课还要应用到龙牙里面,对于新入龙牙的成员都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是,陛下。”

    “文璋,明日你随小七去见那御前侍卫统制谢道临,办理招兵事宜,记住,朕只有一条要求,眼神要好,其它的你自己拿主意就是。”

    文璋眨眨眼问道:“陛下是要青年卫全部以弓箭为主吗?”

第26章 招兵买马() 
临近年底,各部各院所上奏折突然增多,虽然没有什么重大事情,但却十分繁琐。比如,吏部所上奏折,大都是针对一众官员的年终考评,我对这么多官员又不熟,但又不能不做批示,否则这么多官员来年都得下课。

    朝会的时间也在延长,需要对今年的业绩作出评定,还要定出明年的规划,总之是一大堆事情。

    “臣贾似道有折上奏。”一向在朝会上话语不多的贾似道首先开口道。

    “师臣请讲。”

    “陛下,岁末各地官员须进京述职,因人员众多,陛下刚刚登基不久,是以臣筛选了部分官员回京,这是臣已经拟好的名单,请陛下过目。”

    小七接过贾似道奏折,呈上与我。

    我粗略地看了一遍,上面之人大多不认识,扬州制置使李庭芝,襄阳安抚制置使吕文德倒是在名单之中,便道:“此事就按师臣所奏。”

    “臣马廷鸾有折上奏。”

    “请讲。”

    “陛下,前日所议来年之年号,礼部拟定三个名称,请陛下定夺。”

    “马爱卿,此事朕已想过,还是咸淳二字合意,师臣有何意见?”

    贾似道淡然道:“陛下,臣赞同。”

    “好,马爱卿,就按此办理。”

    “臣遵旨,臣还有本奏,按制,贾丞相所拟定回京述职人员名单应由吏部上报,非枢密院直接呈报,臣以为不合礼制。”

    我稍加思索道:“马爱卿,此事吏部已经先报师臣,师臣所奏的这份名单正是师臣审核过再呈报于朕的。”

    马廷鸾愣了下知道我在替贾似道说话,也只好说道:“如此尚合礼制。”

    “马爱卿,这些日子,礼部做事朕甚满意,然礼部尚书一职空缺已久,朕便封你为礼部尚书,即日上任。”

    “谢陛下恩典。”马廷鸾急忙下跪谢道。

    贾似道冷冷地看了马廷鸾一眼,突然起身说道:“陛下,臣身体有痒,先行告退。”说完也不等我同意,径直朝大殿门外走去。

    我心里冷笑一声,强压怒火,站起身道:“师臣既然不适,就先回去休息。”

    这贾似道还真以为我是赵禥,离开他就转不开了吗?我任命一个二品尚书,就给我脸色看。如今我已初步得到太后的认可,这就更加坚定了我提前铲除贾似道的决心。贾似道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权力,还不是理宗皇帝给的,理宗自身的无能造就了贾似道的嚣张,倒不是说贾似道有多么能干,而历史上的赵禥更是软如无能,只顾自己享乐,生怕贾似道一撩蹄子,没人替自己打理江山了,这种心理被贾似道牢牢的把握住,才有了贾似道的嚣张,否则赵禥死后,一点没有能力的小皇帝就能把贾似道灭掉,这就说明了贾似道正是有了理宗,赵禥的默许,才会如此的。

    一念至此,我觉得拿下这贾似道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了,只要将其党羽慢慢削弱,就会简单多了。

    我站了一会,等贾似道出门后方才坐下道:“各位爱卿,继续。”

    堂前众位大臣尽管心里各异,但都默不作声。

    过了片刻,户部尚书陈宗礼才出班奏道:“陛下,户部于景定五年十二月前统计我大宋人口,含两浙、江东西、湖南北、广东西、福建、cd、京西、潼川、夔、利路共计户五百六十九万六千九百八十九,口一千三百二万六千五百三十二。”

    “陈爱卿辛苦了。”

    随后,各部门尽皆上奏汇报,我当场也记不住如此多的内容。

    “各位爱卿,各部奏折,朕会详细审阅,尽快将回折转与各位。”

    中午吃饭时,小七见到周边没有旁人悄悄说道:“官家,这贾似道也太过分了。”

    我笑笑道:“无妨,恶报终有头,小七,文璋招兵一事的手续都办妥了吗?”

    “官家,已经全部办好,谢道临统制派了一个百人队的侍卫前去相助,这个时候估计已经开始了。”

    “好,下午叫上袁棘,宋瑞,君实,我们去私访下这招兵之事。”

    皇宫西面的御前侍卫营门前,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

    临安城的百姓都知道,这御前侍卫待遇既高,又不用上前线打仗,都想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其中,是以没多久,御前侍卫扩招的消息便传遍了京城。

    文璋身着侍卫统领服,端坐于正中,后面一排整齐地站着十名侍卫。威武的制服,帅气的少年,果然是好一员小将。

    “九星拱卫?这文璋如果是九星之一,哪还有八星又是谁呢?”我想起道法信中所言。

    文璋左面是报名处,报名者只需满足年龄在十六岁至十八岁,填好表格,对应户籍证明就可参加测试。右面的一大块空地本是御前侍卫的训练场所,这几日都改为了测试地。

    如此规模的扩招在御前侍卫史上还是第一次。

    测试的第一关名为眼力之测,文璋按我的方法将“山”字上下左右颠倒,挂在五米外,测试者一个个单眼看去,能够看清山字的方向者就算过关。

    后面几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