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明-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是在皇宫中的太极殿召开的(仿照明朝形制而建),而等到五位八旗旗主全部到达之后(正黄旗,镶黄旗的旗主都是皇太极,另外镶红旗旗主岳托刚刚战死,还没选出人来,所以来的是正蓝旗旗主豪格,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正白旗旗主多尔衮,镶白旗旗主多铎,还有正红旗旗主代善)

    皇太极高坐在龙椅上,眼神从他们脸上一一扫过之后,就开始下达第一道命令:“如今我大清形势严峻,所以今年我八旗人丁的补充,可以提前一些,并且征兵的尺度也可调低一些,务必让我大清国的兵力尽快恢复!”

    “啊?这样合适吗?”听见皇太极的这个提议,其中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就是眉头一皱,感觉不太妥当。

    而这也是很明显的,八旗人丁的补充不是无限制的,一般每年只能补充一次(也就是每年都会有一批新的八旗子弟“成丁”,满洲八旗“成丁”的标准不是固定的,有时以身满五尺为合格,有时以一定的年龄为尺度,如十六岁、十八岁等)

    可是现在呢,如果把那些十四五岁的少年兵都补充进来,人数上是能好看些,可是又能有多少战斗力呢?

    而且按照清国的规矩,济尔哈朗也有权利质疑在以前还是后金时代时,是四大贝勒一起议政,而自从皇太极登基当上皇帝之后,从理论上来说,八旗旗主和所有的满人,都是皇太极的奴才。

    不过八旗旗主毕竟位高权重(我大清国此时还是半封建半奴隶的制度,所以手中握有兵权的八旗旗主权力很大),所以就连皇太极,也必须考虑他们的意见的。

    不过此时听见济尔哈朗的质疑,皇太极却是冷着脸道:“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还是说仅仅靠着剩下的六万勇士,就可以维持整个大清国了!”

    “这个”济尔哈朗听了就有些语塞,济尔哈朗本身才能并不出众,所以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是本能的觉得有些不妥而已,可是他再仔细一想,我大清人口基数小,底蕴不足,这是先天不足的事情,所以看来也只能如此了,至少可以攒鸡毛凑掸子,维持脸面上的好看啊

    倒是正红旗旗主代善,听了皇太极的这个提议之后,举双手赞成的,代善在这次的入寇之战中,可是受到了重大打击的

    因为战死的扬武大将军岳托,就是他的长子,也是日后继承他这一家族的人!可是现在呢?所以代善听见皇太极扩军,那是非常赞成的,甚至他还想着什么时候带兵打回大明,去报这个仇呢!

    听见第一条都没有异议,接下来皇太极就是说到了第二件事情,那就是这次的伐明之战,本来是为了抢夺财货,好度过这次大灾年的!可是现实却是狠狠给了他一个大巴掌!那么大清国如何度过这次大灾年呢?

    所以皇太极已经作出决定,除了加大对于已经臣服的朝鲜的盘剥之外,另外他就是挑选了十个比较弱小的蒙古部族,让这些部族在本来每年上交若干定数财货的基础上,再提高一倍!换句话说就是打压蒙古人,换取自己的生存空间。

    “啊!这个不妥吧?”听到皇太极的这个决定,济尔哈朗都是惊叫起来,对于前者他当然是没有异议的,可是对于后者,他却有不同意见,而且他对于皇太极也是非常忠诚的,所以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济尔哈朗当即就是说道:“皇上,这个不妥吧,要知道如今我大清兵力大损,蒙古八旗正是在蠢蠢欲动之际,现在又忽然提高这么多的税赋,这要是把他们逼反了,又该怎么办呢?”

    “哼,我就是要把他们逼反了!”皇太极却是冷哼一声道,当然,他说的就是气话,不过他看了看在座的五大旗主,这其中最有谋略的正白旗旗主,睿亲王多尔衮,因为新近大败归来,所以此刻微微低着头,轻易不表态。

    至于他用心培养的儿子,正蓝旗旗主豪格,却是一副茫然不解的样子,皇太极见状就是心里轻叹一声,不过就算是为了儿子,他还得必须把这个大清国给支撑下去,所以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接着皇太极就开始解释起来。就听见他阴冷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如今我大清国力大损,蒙古八旗蠢蠢欲动,只是他们如果把我满洲八旗当成了一只病猫,那就是打错了算盘!所以朕就要借这次机会来试探一下,如果有哪个不开眼的蒙古部族胆敢跳出来反对,我正好拿他来开刀!

    而且诸位也不必担心,集体逼反蒙古八旗,我这次圈定的十个提高上贡比例的蒙古部族,都是那种人口不满五千人的小部族,就算他们起兵造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至于那种大型部族,我是不会去动他们的,再加上蒙古八旗中,和我们满洲八旗联姻的科尔沁等部族,肯定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所以大事依然无妨。”

    “原来如此!”听见皇太极这么一解释,济尔哈朗等人这才恍然大悟,并且感叹皇太极的这一招,还真是不错,既可以从蒙古八旗那里掠夺物资,还可以借此试探出蒙古八旗中的异己分子。

    至于那些被他们把最后的活命粮食都抢走的小部族,如何度过这个严寒交迫的冬天,那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了。

    看见这些八旗旗主再无异议,皇太极也有些满意,而他说的这两点都是用来安定国内的措施,而再接下来,皇太极要说到的第三点,却是连他都有些难以启齿的,不过,皇太极最后还是说出了口:“传旨下去,和明国议和吧!”

    “什么?议和?”听见这个字眼,在座的一多半八旗旗主都是惊叫起来!这其中正红旗旗主代善更是觉得难以接受!

    要知道自从当年太祖以七大恨,正式起兵反明以来,和明国的交战一直是占据上风的,就算这次损失的有点大,也不过是偶有失利罢了,所以怎么就能够卑躬屈膝的议和呢!更不要说他还有丧子之痛,一心想着要再找机会去报仇的,可是这样也要议和?

    “哎——”看见下面群情汹涌,皇太极却是轻叹一声,其实他又何尝愿意如此呢,要知道他登基不过三年而已,正是要大展宏图之际,现在却要低声下气的提出议和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求和我打不动了,所以求和),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如此一来下面的臣工会怎么看他?以后的史书会如何评价他?不过为了大清国的安危,他不得不行此下策啊!

    所以皇太极就是强忍着心头的屈辱感,冷静的道:“诸位,以如今的形势,我们必须和明国议和!不然的话,你以为我大清还有和明国继续对峙的实力吗?”

    甚至皇太极还进一步给他们做出分析,如果继续和明国保持敌对态势,乃至继续互耗下去,大清国力进一步损耗,这要是有哪个蒙古八旗中的超级部族,想要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绕开他们去和明国结盟,然后两相夹击我大清国,那了到时候又该如之奈何呢?

    毕竟这种落井下石的事情,以前他们也没少干过。

    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委曲求全!只能和明国议和!

    只有和明国消除了敌对国状态之后,国内的那些蒙古盟友们,才能彻底死心,老老实实地继续服从安排。

    当然,作为皇太极这些天想出来的一系列战略规划中,这也只是他的权宜之计,因为只要度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天,等到开春之后,如果能够风调雨顺,粮食增产,我大清就能喘一口气了,然后再这样熬上一二年,等到我大清的国力上升了,到了那时候

    只是对于他的良苦用心,其他八旗旗主还是难以理解,毕竟从太祖爷努尔哈赤以来,其实他们就一直是在给明国做孙子!而现在呢,说是议和,其实还不是回到从前,继续给明国做孙子吗?

    毕竟所谓的议和,只有两个国力差不多的国家才能议和,可是现在呢,大清的人口是明国的百分之一,面积是明国的二十分之一,实力相差如此悬殊,也能议和?还不如痛痛快快的死战到底!

    倒是这个时候,一直沉默的多尔衮却是忽然发声道:“我支持皇上的决定!毕竟我大清如今已经处在非常危险的关口了!另外皇上的意思也已经非常明显了,呃,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汉人的一个成语典故,叫做卧薪尝胆吗?”

    “呃——”听到多尔衮忽然表态支持,并且还开始拽文,另几个八旗旗主就是面露茫然之色虽然满清已经立国,可是蛮夷依旧是蛮夷,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又哪里听得懂这样的典故呢?

    倒是皇太极,虽然心中依然忌惮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可还是不得不赞叹他的见识不凡,不愧是睿亲王,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然后皇太极就是好好地和这些八旗旗主解释了一番,并且表示我大清国也到了卧薪尝胆的时候这些八旗旗主这才勉强同意的。

    不过就算这样,如果真的要议和的话,具体涉及的事情还是非常多的!例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能不能保留国体也就是保留大清国的称号!

    毕竟满洲八旗发迹之前,不过是大明在关外的一条看门狗而已,就算之后发迹了,成为大清国也不过是二三年的事情而已,可是对此明国已经非常不满了,所以这要是议和的话,明国提出让他们自去国号,这又该如之奈何?

    而听见提他们提出这个问题,皇太极的脸皮都是忍不住抽搐了一下毕竟议和只是权宜之计,缓和外部局势而已,可如果真的要是去了大清的国号(就好像历史上的南唐那样,只能称作国主,或者是儿臣之国),那这个就触及底线了!就是下面的满洲八旗都不会答应!

    不过对此皇太极已经考虑过,所以他此刻就是说道:“这个国本是万万不可动摇的!如果明国有这方面的意向,我们可以去贿赂一下他们的重要大臣,以取得他们的谅解。

    而除此之外,为了彰显我们的诚意,我们还可以和亲嘛听说明国皇帝有一个女儿,封号坤兴公主,年方十三,很得他的宠爱,那我们还可以向他求亲嘛,来显示我们的诚意!”

    “这个办法好!”这些八旗旗主听了之后,都是纷纷点头,因为他们都知道,明国的人信奉孔孟之道,比较迂腐,如果真能够求亲成功的话,双方结成了亲家之国,明国还好意思来攻打他们吗?这样就可以赢得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了。

    当然,这对他们来说是根本不会形成束缚的!区区一个女子就能决定双方的国运?扯淡!该翻脸时还得翻脸啊!

    既然如此,这次的最高会议就定下了基调,那就是对内残酷剥削蒙古诸部,把这次的灾祸转嫁到他们头上!对外则是向大明议和,并且还向他们求亲,通过这些努力,来赢得一个休养生息,进而恢复实力的时间和空间。

    于是这样最终确定之后,皇太极当即修国书一封,派信使递交给了明国的崇祯皇帝,而在得到这份议和的国书之后,朝廷之中当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有同意皇太极求和的,也有不同意求和的。

    同意求和的认为,这样可以防止擅动刀兵,休养国力,而不同意求和的一派,则认为东奴一向是养不熟的狼崽子,这不过是养虎为患而已!所以一时之间,朝野之中争论不休!

    不过因为皇太极舍得花钱,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