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话三国-第3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辩背后站着的虎贲郎也是一个悟命之人。他是白鹤。境界比孙策还要更深一些。以诸葛亮目前的境界,他还搞不清楚这个虎贲郎的真正实力。

    不过,整个大帐里最让他不安的还是刘辩。

    他知道刘辩是龙命,但是他查不出刘辩的境界。

    很久之前。还在泰山的时候。他就猜想过刘辩的境界可能是龙渊。龙渊者。境如其名,其广如渊,深不可测。不过他以前只是有这个概念。今天真正面对刘辩的时候,他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龙渊。

    他感觉不到刘辩的气息波动,却又能感受到那种境界的宽广博大,就像是站在一个密封的屋子里,伸手不见五指,可是你却能感受到面前有一堵山一样高大的墙,有海一样深广的水,让你不敢轻易的迈步,否则随时可能撞上墙,或者失足坠入深渊。

    诸葛亮见过不少境界高明的人,但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难道这就是真龙的境界?

    诸葛亮正在出神,刘辩突然有意无意的瞥了他一眼,笑了一声:“庞统说完了,你可有什么要展示的?”

    诸葛亮一惊,看向庞统,正和庞统的目光相对。一闪之间,他看到了庞统鬓角的晶莹汗珠,顿时明白了庞统的窘迫庞统的口若悬河,源于他的紧张。他也感受到了刘辩的压力。

    “小民非荆襄之人,对荆襄的了解有限,何况珠玉在前,小民就不献丑了。”诸葛亮上前一步,微微拱手:“愿借陛下筹策,小民为陛下演示一点筮法。”

    “阵法?”刘辩眉头一挑,对刘协点了点头。刘协随即从袖子里掏出一支金筒,双手递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接过一看,不由得眼前一亮,脱口而出。“金筒紫蓍?!”

    刘协很惊讶,眼睛也亮了起来。“你也知道金筒紫蓍?”

    诸葛亮一怔,随即知道自己失态了,连忙躬身说道:“小民听说过一些,并没有见过。”

    刘协笑了,挥挥袖子。“先借你用用,这可是难得的五茎蓍草,灵性过人,可是消耗的元气也多,你注意一下,千万不要勉强。”

    诸葛亮感激的看了刘协一眼:“多谢殿下提醒。”

    “你知道我是谁?”刘协更加惊讶。他一直坐在帐中,却从来没有开口,穿的也是甲胄,身上并没有显示他身份的徽章之类,刘辩也没有必要向诸葛亮等人介绍他,诸葛亮怎么一口就叫破他的身份?

    “当然,殿下命格贵重,与众不同。”

    刘协再次看了诸葛亮一眼,又看看刘辩,欲言又止。刘辩笑笑,示意刘协稍安勿躁。他对诸葛亮说道:“你打算怎么演示?”

    “请陛下在心中默想一个数字,无须告诉小民,小民算出来,陛下自然知道对错。”

    刘辩觉得有趣。诸葛亮这样子有点像魔术师,难道他会读心术?他对筮法并不陌生,刘协手中的金筒紫蓍是荀彧送的,而荀彧和他一路从玄冥海归来,路上经常谈起筮法。不过,他对八卦有另外的想法,对这种卜筮之法并不太在意。

    不过,这不妨碍他用来试试诸葛亮的境界。

    “好。”他默想了一个数字,然后对诸葛亮点了点头。

    诸葛亮收起了笑容,垂帘闭目,屏气宁神片刻,摆开起手中的蓍草。他的动作很熟练,手法也很快,普通人可能根本看不出他是如何做到的。片刻之后,蓍草在刘辩面前的案上摆出了一个图案。诸葛亮抬起袖子,抹了抹额头的微汗,沉声道:“陛下心中这个数字好大,小民险些力有不逮。”

    刘辩吃了一惊,他想的数字的确不小,是他穿越前的那个日期和时间,有十二位数。

    “是么?”他提起了精神,盯着诸葛亮的眼睛:“究竟是多少?”

    诸葛亮想了想,嘴唇微张,刚准备说,又摇了摇头:“不对,这不是一个数字,这应该是四个数字。”他重新摆弄了一下,这才抬起头,打量着刘辩:“陛下,是这四个数字么?”

    刘辩眼神微缩,没有说话。过了半晌,他点了点头。“你……怎么算到的?”

    诸葛亮笑笑:“小民不是算出来的,是感应出来的。”

    “感应?”

    诸葛亮挠了挠头,片刻间露出几分少年的稚嫩。“陛下气息如渊,一举一动,一思一念,皆会对天地元气产生波动。蓍草自然也不例外,只是握于手中,不能自如。小民感应到蓍草的反应,将它们感应到的元气变动释放出来,自然就可以知道陛下所思所想。不过,陛下这个数字似一而实四,又实在太多了些,所以……”他吐出舌头,舔了舔嘴唇,脸色微红。“小民险些元气不继,前功尽弃。”

    刘辩明白了。所谓的推算其实是唬人的,只是凭借着过人的敏锐感应,将蓍草最自然的状态摆出来而已。看来这金筒紫蓍才是关键,难怪荀彧把家传的金筒紫蓍当个宝,九茎的舍不得送给刘协,只给了个五茎的。当然了,刘协境界不够,就算将九茎的给他,他也耍不起来。

    “你是琅琊人,为什么要到襄阳来?”

    “先贤指点,襄阳人杰地灵,民户殷实。地理方便,可仕可隐,是隐居修行的佳处,仅次于南山和嵩高山。”

    刘辩明白了。他听懂了诸葛亮的意思。这里和关中的南山、洛阳的嵩高山一样,既适合隐居,又离尘世不远,既不会受到干扰,又不至于真正的脱离世事,进退自如。历史上,诸葛亮的确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才能在隆中对策,为刘备指点江山。

    “《风后书》修到哪一步了?”

    诸葛亮暗自叹了一口气,心道果然还是逃不掉。他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刚修到示气。”

    “这么说,离实用还有一段距离啊。”刘辩笑了笑,打量了诸葛亮两眼。“不过,以你这个年龄能修到示气,也算是难能可贵。你是想留在朕的身边,还是愿意做陈留王的伴读?”

    诸葛亮一怔,不由自主的打量了刘协一眼。刘协正眼光热烈的看着他。诸葛亮却有些犹豫。他不知道刘辩这是什么意思。他听蒯祺说过,刘辩有了自己的子嗣,刘协已经没有继承帝位的机会了。可是,刘辩又将刘协带在身边,这显然不是准备冷置刘协的意思。难道他还想培养刘协,预防万一?

    诸葛亮非常想用手里的金筒紫蓍再算一算,可是他又不敢。他迟疑了片刻,躬身道:“唯陛下所命。”

    刘辩无声一笑。“你和陈留王同岁,就与他做个伴。庞统,你到朕的身边做个郎官,如何?”

    庞统大喜,带着几分得意的瞟了诸葛亮一眼,上前行礼。“多谢陛下,小民愿为陛下效劳。”

    诸葛亮无动于衷,甚至有些暗自发笑。庞统虽然年龄比他大,可是这城府却不怎么够,聪明外露,急于求成,反倒落了下成。再想想他的命格,恐怕他的结局不太妙啊。一个沉不住气的人,又怎么能成为真正的社稷之臣呢。(未完待续……)

新书及更新通知() 


第432章 凤雏() 
刘表的态度让刘辩很满意,刘琦顺利的成为刘辩身边的郎官,手持大戟,扈从左右。=顶=点==他的武艺一般,做不了真正的扈从,不过是一个人质而已。如果运气好,得到刘辩的赏识,他将来也许能够顺利出仕,做个地方官,甚至有可能继承父亲刘表的爵位如果刘辩真的赏识他的话。

    刘琦心满意足,尽忠职守的做起了当值卫士。他带来的两个年轻侍从却得到了更好的前景,诸葛亮成了陈留王刘协的伴读,庞统最得意,成了天子刘辩的近侍郎官。

    众人散去,刘辩留下了庞统。

    “士元,孔明说襄阳人杰地灵,宜于隐修,你对此有何看法?”

    庞统还没从兴奋中平静下来,一听刘辩发问,立刻说道:“陛下,说襄阳人杰地灵,适合隐居,的确是一语中的。襄阳毗临汉水,西行则可入山,东行则出原,南行可涉江,北行可入洛阳,四通八达,消息灵通。且襄阳乃楚国旧地,多有神仙隐士,黄帝乘龙登天之处,便在荆山,传国玉玺原本也是出自荆山……”

    看着一兴奋就侃侃而谈的庞统,刘辩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将诸葛亮送给刘协做伴读,一方面是因为刘协看中了诸葛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诸葛亮虽然很强,将来可能更强,但是对他来说没什么用处。诸葛亮拥有的《风后书》他也有,而且他的境界超过诸葛亮太多,对《风后书》的理解也不是诸葛亮能比的。况且诸葛亮稳重。有儒门之名,却不是一个迂腐之人,让他和刘协作伴,有利于纠正刘协对儒门的盲从。

    庞统却是他需要的人才。倒不是因为庞统的帝王术那些东西如果没有足够的根基,只会变成小聪明,是他很排斥的学问而是因为庞统是荆襄人,对荆襄的风土人情,故老传说很熟悉。在这个书籍流行还靠手抄的时代,这样的信息只有本地人最清楚。

    正如庞统所说,荆山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眼。却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黄帝铸鼎是在荆山。乘龙登天也在荆山,而凤门圣物和氏璧同样出自荆山。他一直怀疑儒门崇火尚凤和西夷有关,而凤凰的传说也与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荆山则正好在楚国境内,据荀彧说。西周初年。楚国的腹地就在荆山西侧不远的丹水、淅水的交汇处。

    可以说。荆山也是儒门的圣山,虽然名声不如泰山大,重要性却不亚于泰山。诸葛亮选择这里隐居修行。也许就是冥冥之中有天意,只是他自己未必清楚罢了。

    对刘辩这个后世人来说,荆山的神秘之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线索:荆山向西,就是神农架。在模糊不清的上古史中,神农有时候和炎帝混为一谈,而炎帝正是凤系文明的祖先,龙凤血脉的祖先都与荆山有扯不清的联系,刘辩要想搞清楚龙凤血脉,当然不能放过这个线索。

    将庞统留在身边,正是为了了解这里的传说,特别是那些口耳相传,没有形成文字的传说。很多传说的背后,都可能有着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真相。

    “士元,你学帝王术,可能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庞统一愣,连忙问道:“陛下为何如此说?”

    “帝王术是阴谋诡计,有伤阴鸷。法家原本是道门的一个分支,而且流于下成,到了荀卿时,虽然注以儒门的礼法纠正,但是依然偏于阴毒。你想想看,法家的诸位先贤有几个是善终的?帝王术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又是怎么死的?”

    庞统的脸色渐渐的白了。

    刘辩继续说道:“帝王术不是不能学,而是要有深厚的根基,只有如此,才能以重驭轻,随心所欲而是不逾矩。你小小年纪,心性尚未成熟,就研究帝王术,是剑走偏锋,于你将来的寿永大有妨碍。”

    庞统冷汗涔涔,眼神惶惶。他舔着干涩的嘴唇,看着刘辩。“请陛下教我。”

    “将帝王术先抛在一边,潜心修行,打好根基。等你根基稳固了,再来学帝王术,则有利而无害。”

    “哦。”庞统抹了抹额头的汗,如释重负。“那……臣该如何修行?”

    “修行有四要:良师、益友,佳地、妙法。良师可以引导入门,少走弯路;益友互相切磋,时时精进;佳地元气充沛,事半功倍;妙法嘛,更是直通大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