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命一应下属职位,但是这些职位只在征西幕府有效。
幕府本来就有任命下属的权利,蒙恬却是知道中枢再次重申是得到皇帝的提示。
秦封国已经确认了封地,只不过那块封地目前是属于异族人所有,扶苏麾下还有十万士卒,他们目前是在向河套区域开拔。武装却是要等到抵达制定驻地才会下发装备。
蒙恬一再被暗示明白了一点,那是皇帝允许征西兵团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帮助扶苏打通前往封地的道路,但也仅限于打通道路这一条,扶苏抵达封地之后征西兵团就不能再插手。
秦封国的封地在哪是在乌孙领土的西边。那里现在有月氏人和萨迦人。
月氏人已经击败了萨迦人,他们一面继续剿杀和
驱逐萨迦人,然后还聚集兵力开始向乌孙边界靠近。
扶苏要是带人进入西域,他们踏着征西兵团打通的道路进入到巴尔喀什湖西边,直面的会是大秦曾经的老对手月氏人。不过因为时间差的关系,在扶苏过来之前月氏人应该是会先和乌孙人火拼一下。
事实上,月氏人现在就已经开始小规模在局部与乌孙人火拼,是乌孙内部的小月氏人鼓动一些奴隶反抗乌孙人的统治,将水搅得混乱之后,原先投靠乌孙人的小月氏人再联合曾经向西迁移的大月氏人蚕食一些乌孙人失去控制的牧场。
“我听闻小月氏是得到乌孙昆莫的允许才得以活命,他们没有感激收留自己的乌孙人,反而将乌孙人对他们的恩情当成是落魄之后得到的吝惜。”蒙恬脸上满满都是讥笑:“现在大月至击败了萨迦人,受到乌孙人恩惠的小月氏认为吝惜是对他们的侮辱,将要联合大月至灭掉这个对他们有恩的部落联盟。”
升米恩。斗米仇,类似的事情从来都不曾少,乌孙人不会是第一个反受其害的族群,其实华夏族群才是反反复复遭受这种恩将仇报的族群。
何怿是带着大军驻扎在乌孙境内。在小月氏人频繁动作的时候,他不断向蒙恬进行汇报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蒙恬其实不是那么重视乌孙人的死活,若非中枢要求有限度地扶持乌孙,他都想要在乌孙即将爆发的这一场动乱分一杯羹。
目前来讲,乌孙对帝国有着不小的作用,在西域乌孙可以作为“带路党”一般的存在,乌孙也能适当地牵扯到一部分草原人的兵力。
蒙恬认可中枢的推算。乌孙存在确实对帝国有利,特别是帝国暂时没有办法全面占领西域的前提,拉拢并适当扶持乌孙就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何怿还经过蒙恬的同意与刘邦协商,要求使节团在某些程度上给予配合。如使节团向西边移动,走的是冒顿盘踞的北山区域。
冒顿一直是活动在北山山脉区域,他现在已经聚众三十来万,除开大约十来万的草原人,余下的成员来自于西域土著和从西向东迁徙的难民。
作为不事生产的冒顿所部来说,他们的吃喝拉撒一般是依靠勒索和抢劫。导致的是北山周边的西域王国、城邦、部落已经灭亡大多数,一些没有被灭的西域势力也是苦不堪言。
面对冒顿所部不断壮大和众多势力灭亡,也有乌孙急速衰弱的因素,西域中部有诸多势力联合,他们组成了西域中部联军。
西域中部联盟是以车师、蒲类、龟兹等西域中部势力组成的军事同盟,他们结成盟友的第一时间不是扑向冒顿所部,是向乌孙领地进发。
乌孙连连大战,有胜有负,近期内部频繁动乱,车师等联军扑来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进行抵抗,是请求驻扎在境内的帝队帮忙御敌。
何怿同意了勃西靡的请求,乌孙付出的是将近两万的战马,帝国出动一万部队踏出乌孙领地扑向了单恒方向。
西域中部联军还在扯皮的时候,不但是帝队有了动作,一直盘踞在北山区域的冒顿所部也有了自己的行动。
冒顿的动作是派遣军队频繁袭击龟兹人的村庄,他其实是用这样的行动在掩饰向西进行探索的举动,原因自然是已经查明帝国又有新的部队开进西域。
帝国对冒顿的重视程度有多大,冒顿可谓是心知肚明。他不止一次发现帝国对自己的兴趣很大,一样是匈奴部队,帝队宁愿放弃随口可以吃掉的那支,也愿意追着他这支相对难啃的部队死咬不放。
其实很多时候冒顿挺郁闷,他就搞不懂帝国那边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或者是他曾经对帝国做了什么惹得深仇大恨的事情他干的那些就是草原人都会干的,似乎也没有太特别的事情,怎么一旦发现他,帝队就跟打了鸡血似得
西域中部联军面对帝队的时候胆怯和退缩了,他们一边答应帝队不得向乌孙进军的要求,一边派人联系之前要对付的冒顿。
冒顿是在西域烧杀抢掠,似乎也灭了不少王国、城邦和部落,但是他对土地似乎没有太强的占领。
帝国不一样,西域人稍微打听一下就能得知,东边那个帝国的人对土地充满了贪婪,只要是被帝国占领的土地必定不会吐出来。
其实这也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思想上的区别
游牧民族是游动式的放牧,因此不会有太强的疆域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家从来都不是固定的,只要拥有牧畜哪里都能为家。
农耕民族是田地里进行生产,生存下去的希望就在刨土之间,失去土地就等于没有生存保障,自然对土地是无比的眷念。
越来越多的西域人意识到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对扩张欲~望无比强烈的帝国是有种发怵状态,发怵之余心惊,心惊之后自然是要想办法,那么冒顿那边对于西域人来说威胁就不是那么大了,反而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某种程度上的盟友
抱着“弱弱相扶”的想法,也抱着应该准备起来防备帝国的忧患意识,西域人有了自己的动作。。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错误的剧本()
“我怎么觉得这里面充满了恶意的阴谋呢?”刘邦盯着韩信,说道:“你听听,满山遍野到处都是胡歌,他们用着怪异的腔调,念着拖拉的语言。”
西域的北山山脉范围不是太大,所谓的山脉也不是中原那种绿荫遍处的景色,大多是一种陡峭的山壁,极少有树木,较多的是青草表面。
使节团的队伍是在一块封闭谷地的外围,商人的队伍被安排进了谷地,谷地口子处是使节团的护卫队和一众雇佣兵设立的阵地。
他们已经被围在这边四天,起初的时候冒顿有出现过,他的出现是引来几声爆响,几颗实心弹过去可惜没有命中,此》 后冒顿再也没有露面。
谷地外围的帝国营盘将口子严严实实地堵住,相距五里外是看着杂乱的胡人营地,两个营地的中间躺卧着难以数清的尸体,这些尸体是在四天的交锋中的战死者遗体。
若是注意观察,胡人战死者的尸体上根本就没有箭矢,也没有属于近战的伤痕,是被一种弹丸穿透的空洞,大多数胡人的尸体还保留着事前挣扎和爬行的姿势,看一具具尸体身后拉得老长的血迹,他们根本就是失血过多才最终死去。
“混蛋啊,说好的三天之内就会来解围,现在已经是第四天了。”刘邦是在骂何怿,他感到自己受了欺骗,说道:“我们是帮忙,不是义务,他怎么能这么做呢?”
韩信从上午就听刘邦抱怨到现在了,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会劝解一下刘邦,到了后面他理都没有理会刘邦。
何怿是请求使节团进行某些方面的配合,如离开即将爆发大乱的乌孙王庭,选择继续西行的时候选择靠近北山山脉的区域,但也只是请求配合。并没有为使节团限定时间,更加没有为使节团规划路线。
实际上什么时候走到哪里,走什么样的路线,一路过来都是由刘邦自己在规划,他不断的抱怨只不过是出于一些推卸责任的心理,不承认因为自己的大意或者是什么,导致队伍走着走着被堵在了谷地。
到了后面,刘邦反复在韩信耳边唠叨,意思是隐晦地埋怨韩信这位护卫队的指挥官怎么不做提醒。
韩信其实没有听懂刘邦埋怨隐藏的意思,他沉默是在思考:“胡人前两天攻得比较猛。有点像是要速战速决的意思,第三天的时候虽然看着攻势比较猛,但是只要出现伤亡就会立刻退却……”
使节团是故意被堵在谷地,用意无非就是吸引冒顿所部过来围堵,拖时间让何怿有足够的时间调动军队,然后尽最大的可能性反过来围住胡人进行歼灭。
因为事先不能让冒顿察觉到危险,何怿在使节团向西之前已经将乌孙南部的帝国大军进行分调,一万人是被调动前往西域中部,另外的二万是受命北上准备应付丁零和呼揭的春季攻势。余下的五万多人是待在乌孙王庭周边,等于是北山山脉这边看不到除了使节团武装人员之外的帝国部队。
刘邦的心虚也正是出于周边没有帝国野战部队,使节团只有一万二千名正规军,其中的五千人还是他觉得非常不靠谱的火器部队。那么也就只剩下七千左右的步骑。
围困使节团的胡人有多少?漫山遍野皆是胡人,很难统计出明确的数量,笼统地估算一下不会少于十五万人,而后面还有更多的胡人正陆陆续续地在抵达。
“我们好像捅了马蜂窝啊?”刘邦满满都是郁闷:“除了冒顿那小子的人。我看到了很多西域的土著,甚至是发现了一些月氏人。”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围困使节团的敌军数量已经突破二十万。就像刘邦所说的那样,西域本地的土著和月氏人也加入了围困,似乎是在那么一瞬间使节团成了人人喊打的货色。
“我们的队伍中有很多商人,有来自帝国的商贾,有中亚各国满载货物要返回的异族商人。”陈余鄙视地看了一眼刘邦,说道:“听闻西域国家众多,不属于国家的沙盗和马贼更多,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就是肥羊,不是吗?”
是有这么一回事,在西域盗匪的数量真的非常多,大股的沙盗或马贼集结起来的兵力甚至会超过一些城邦兵力的数量。因此要是听说某某个城被强盗攻破,那绝对不是小道消息传闻中的笑话,是真正发生了的事实。
“没关系,没关系,在这么个地形里,人多未必势众,人少也不会吃亏。”韩信说这话的时候有着绝对的自信,他说:“四天的较量里,我们用牺牲十三人、轻重伤四百人的代价消灭了至少六千多个敌人。”
过去的四天里,韩信是借有利的地形布置火器部队,狭隘的地形中限制了骑兵的移动范围,敌人想要杀进来只能是行走直线,火器部队最喜欢敌人走直线,不管是火炮或是燧发枪的轮番射击总是能够轻易收割生命。
不管是草原还是西域土著,他们从来都没有遭遇过火器部队,连续几番冲击,一次次没有抵近肉搏就被射翻一大群人,这种模式的战斗令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进行。
使得使节团发生伤亡的唯一一次战斗,那是冒顿亲自出面进行指挥。
冒顿估计是要挽救己方低迷的士气,派出的是自己的亲卫部队。
一千个匈奴人组成的骑兵大队,他们在冒顿马鞭一指中大吼出声,吼叫过后发动冲锋,八百米内已经有炮弹呼啸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