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不能说那些新占领地没有用的人目光短浅。是他们的思维中认定只有繁华地带才具有占领价值,哪怕不是繁华地带也该拥有众多居民才有占领的价值,一大片地方没有多少人居住。他们并没有想到现在再是繁华的地区也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开发才有的成果,荒凉的土地只要有人肯去建设也能变得繁荣。
河西走廊的价值很高,它是贯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不止一次成为非常重要的贸易路线,不过因为历史被吕哲横插一杠,吕哲也是将前往西域的道路转向了河套那一边,河西走廊本身的价值不变,但是能不能像原有历史上那么重要就有些说不准了。
河套向西域的道路,因为帝**团一再走这条行军路线,一路上应该避开的地方基本已经是被摸清楚,哪里有水源也是一清二楚,事实再一次证明路从来都是人走出来的,哪怕是再怎么不合适,只要有人肯去探索和观察,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形成一条大道。
“中枢之所以选这里不去选陇西郡那边的道路,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嘛!”余樊君哈了一口气,嘴巴里吐出去的气有一股雾,他低声骂了句什么东西,然后才继续说:“我们现在的战略重心是在草原,接下来主要的目标是侵袭匈奴小王子所在的峻稷山地区,那么当然是主要先开发这里了。”
使节团是一路踩着泥泞在前行,马蹄子不断踩踏让草皮不知道被翻了几翻,国防军是沿着这条道路不断来回,那该是被多少马蹄子踏过?
骑马的人赶路的时候还好,虽然说有可能会因为座下的马失蹄侧翻摔那么一跤,可是摔在泥泞上并不会受什么伤。骑马赶路远远要好过那些徒步双脚亲自踩着泥泞,也要比那些坐着马车车轮被陷住了需要下车推的人。
冒着雪一直向西走了两天,使节团正式踏入了蒲类城邦的核心范围。
使节团的队伍太庞大了,人数足有十四万那么多。这么庞大的队伍再加上后面特意停下来等待的国防军骑兵,整支队伍的任务突破了二十万人,可是把蒲类国的国王吓得不轻。
蒲类国位处现代新疆哈密地区,他们早年已经受到从西向东迁徙逃亡者的冲击。国内因为涌入太多的逃亡者其实已经不稳。后面冒顿率军进入西域,虽说冒顿主要的侵袭地区是乌孙领土,可是蒲类各城也遭到了冒顿所部的侵害,有个别的城邦甚至是被攻破洗劫,本来就不强的国力经过一再的折腾就变得更加惨兮兮的。
“让辅国侯前去接触接触?”蒲类国的国王是一个年纪已经过了半百的老者,可能是近期实在是太过不顺了,过于操劳看上去有些虚弱?
蒲类国的存在已经超过百年,他们是国王制度,国王之下由辅国候辅政,设立左右将和左右都尉各一人。全国人口约在四十万,有军队三万。
三万的军队分散于七八个城市之中,实际上经过镇压逃亡者,和与冒顿屡次交手,蒲类国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军队,剩下不足二万人。
不用说没有三万军队那么多,哪怕是三万大军的建制保存完整,面对不断靠近且人数在二十万以上的使节团,他们也没有那个自信去抵挡。
“那支队伍有至少八万的骑兵。打的旗帜是东方最近异常强势的帝国。帝国什么时候建立有比较模糊的说法,有人直接称呼为帝国,不少人也称呼他们为汉帝国,因为他们的皇帝是之前的汉王。不过这些并不重要。”辅国侯看去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壮年,有着一副好身板,且相貌也不赖。此刻他的脸色非常的严峻:“至少八万的骑兵,看着也有数万的步卒。他们没有派来使节打声招呼直接踏入我们的疆土,虽然看上去并没有气势汹汹,可是也能看出来者不善。”
蒲类的一众君臣就没有一个能够感到轻松的。面对国家陷入动荡,再加上匈奴人不断侵袭,另有帝国越来越近的扩张,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面对什么样的状况,又怎么能不忧心忡忡?
“我听一些乌孙人说,帝国正在与匈奴人开战,从东面过来的那一支队伍是帝国的使节团,使节团中有来自西边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这一次只是经过我们的国土?”一个打扮看着像商人,其实也是商人,不过他又是蒲类国的文官之一,他用着商量的口吻:“要不我们准备一些犒劳的物资过去,以慰问的姿态试探试探?”
蒲类国上至国王下至平民面,近期都是担惊受怕够了,他们实际上已经在思考蒲类国的未来,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国情,谁都在寻找出路。
帝**队击败头曼大军获得大胜,中部草原和东部草原有帝国大军杀进去,草原上众部不断惨败之下亡的亡、降的降、逃的逃,帝国的军威不是吹出出来的,他们是歼灭一支又一支敌军,杀出来的威名。
“强悍如匈奴人一次又一次被帝**队打败,战败后的匈奴残军却是能够袭扰得乌孙难以招架,我们周边各国也多有在匈奴人侵袭下城破亡国的情况……”蒲类辅国侯一脸的思考:“强大如乌孙招架不住匈奴残兵的袭扰,他们接触上帝国寻求帮助,帝国那边也做出了回应……”
西域地区国家林立,有一城就敢自称国王,有数城就能算是强国,乌孙人的城市不多,但是乌孙却有人口百万,算起来乌孙确确实实是西域的最强国之一。
此前西域各国一般是听从乌孙王的号令,算得上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架构,从西向东迁徙的那些逃亡人涌进来的最初期,西域各国就进行过联合,想要阻挡人流窜进西域,但是那些逃亡人分布实在太广,西域各国联合起来的兵力没有成功阻挡逃亡人流窜进入西域,倒是与追杀逃亡人的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等联军干了一仗。
那一次西域各国联军的主力是乌孙骑兵,西域各国出兵并不是太多,大多是担负后勤供应的角色。他们联合起来的大军击败了中亚各国的联军,不过己身的伤亡也算得上是惨重,后续镇压逃亡者的多次军事行动中又损失了一些,最后只能是与那些逃亡者中的一些大部落或族群协商,达成了一些和平相处的共识。
逃亡者在西域的角色一直在改变,从入侵者转为寻求保护,部分融合进了西域各城邦国家成为顺民,有一部分则是寻找栖息地独~立,状况远要比任何人想象中更为复杂。
就是在复杂且动荡的局势中,西域各国松散状态的联盟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最为强大的乌孙又在后续的一连串事件中处于被动,乌孙王勃西靡已经很难对西域各国实施掌控,加上西域各国也不是那么情愿甘受位处人下,整个西域其实已经是陷入整体的动荡。
“乌孙能够寻求帝国的保护和帮助,我们……”蒲类国王用着商量的语气,问道:“这一次帝国有使节团途经我们这里,我们是不是也该有所行动?”
意思比较隐晦,但是能听出蒲类国的国王是想抱上帝国的大腿,但是他又担心帝国的胃口会太大,也惊心于帝国所表现出来的强横……至少帝国要途经蒲类国连一声招呼都没有打,二十来万的庞大队伍直接进就来,很担心帝国会有什么不测举动。
“我们拦不住的。”蒲类辅国侯直截了当地讲:“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现在只有表现出交好的姿态。以前我们能听从乌孙,那是因为乌孙强大。帝国是不是强大我们没有亲眼所见,但仅仅是一支使节团就有二十多万,又有十来万大军进行护送……我更听说帝国皇帝麾下有近三百万的大军,想必帝国该是无比强盛,交好帝国对我们来说不但是迫在眉睫,更是必须做的事情。”
“那么……”蒲类国的国王忧心地问:“我们表现出友好……或者臣服的姿态,能保住蒲类国吗?”
这还真的是一个不好猜测的问题,将国家是否能够存在寄望于别人的好说话或者是仁慈上面,谁的行踪都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第九百二十八章:不怀好意()
“我们进入的地界,当地人都是蒲类人,已经无法考究他们是什么时候出现在这里,但是蒲类国的存在已经超过百年。”舍阿是后面才跟上来,他追上使节团之后立刻就求见正使刘邦。
与舍阿一同追过来的还有乌孙的三千多人马,他们汇集使节团的庞大队伍之后,开始充当向导的职务,像是这一次进入蒲类国,舍阿就建议刘邦派人去会见蒲类国王,说是可以让蒲类国提供一些物资来犒劳。
舍阿用的是“会见”这样的词语,他很明白全**队只有二三万和人口不到四十万的蒲类国,面对帝国的时候什么都不是,所以并不是用什么觐见之类的恭敬用词。
刘邦要是有将蒲类国放在眼里也不会没有任何通告就率队进入,一听舍阿的意见觉得很有道理,他立即就派人前去蒲类泽那边,表面上说是向蒲类国的国王协商借道过境,暗地里就是想要进行敲诈。
“蒲类国在西域算是强国吗?”刘邦一脸的嘻嘻哈哈,他刚刚已经打听到蒲类全国只有不到三万军队。
舍阿很清楚刘邦看不上蒲类国,也就顺着话,说道:“西域国家众多,有一城便可称国王,一国拥有三五城就算是强国。蒲类国拥有七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在西域可以称为强国。”
西域是帝国对这片地方的命名,本地人并不是这样的称呼,不过很明显包括刘邦在内的任何一个帝国人,谁都懒得去考究当地人对这片土地的称呼。
弱肉强食是普世法则,强大的一方对任何事物拥有命名权,帝国说这片土地叫西域,那么不管这片土地之前是什么名字,现在它都只能被称呼为西域。
乌孙现在需要帝国的帮助,一些小事上舍阿不会去与刘邦较真,目前对乌孙最为迫切的是帝国那边的援军,还有帝国开放对兵器、甲胄等一些物质上的贸易。他们之所以后面才赶上来。正是因为需要押送一批物资,会急急忙忙赶上来也是不希望有当地人与帝国爆发冲突。像是他建议刘邦派人去与蒲类国进行沟通,也是希望能够建立起一道说话的桥梁。
很碰巧的一件事情,刘邦刚要派人去蒲类泽见蒲类的国王。蒲类辅国侯却是带着一帮人过来了。
蒲类辅国侯带什么人来并不是最重要的,是他还带着数百车的美酒等食物。他一来,舍阿立刻就过去。
“想必你也知道匈奴等人在帝**队的打击中屡屡败退?”舍阿与蒲类辅国侯是老相识了,提点道:“四十万人在帝国不过是三五个县的人口,帝国那边至少拥有近千个县。可以想象帝国的疆土和人口多么大喝多。”
蒲类辅国侯立刻说道:“是的,我们充分知道帝国的强大。”
西域这片土地并不算小,疆土实际上的面积比华夏的中原小不到哪去,只是相对起中原人口的稠密,西域算得上是地广人稀的现状。整个西域有多少人口没有人去进行过统计,那是因为西域从来都没有实现过统一,不过应该也有三百来万人口?
“我们很想知道一点,帝国是有意向这边进军,还是……?”蒲类辅国侯满脸的忧虑:“他们是带着和平,还是想要土地和水?”
舍阿一时间难以回答。按理说帝国刚刚攻占南边大量土地,北疆的草原也占下数千里,扩张的脚步甚